舉報

會員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3
最新章節:
6 東京,再談差異與普遍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3》是“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系列的第三冊,該書是東京大學文學教授、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沼野充義的世界文學課講義。內容為作者沼野充義與23位當代知名作家、學者(來自日本、美國、中國、波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對談構成。該系列書為東京大學文藝理論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讀目,也是東大文學專業學生基礎讀本。本冊內容收入了日本人氣作家加賀乙彥、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川端康成文學獎獲獎作家辻原登、知名中國籍旅日詩人田原和美國人氣作家羅杰·裴費斯的對話內容。
目錄(6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序言:為了對人類來說比金錢更重要的文學(千真萬確!)
- 小說家·詩人篇
- 第一章 現在重新思考——“文學是什么”——加賀乙彥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 大河小說中呈現的“我”與“日本”的戰后社會
- 讀書經歷始于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
- 電車中偶遇陀思妥耶夫斯基
- 從世界文學的大河小說出發,途經19世紀俄羅斯小說,再到《源氏物語》
- 何為寫實主義
- 虛幻與現實世界的交融
- 《源氏物語》是歐洲風格的大河小說嗎
- 最饑餓的時期,曾經是閱讀小說的好時代
- 第二章 詩的翻譯有可能嗎——谷川俊太郎、田原、沼野充義的對談
- 以中國的視角解讀谷川俊太郎的詩
- 簡直像遇到了外星人
- 詩及其翻譯
- 谷川詩歌之所以在中國受歡迎
- 詩人與“生活”
- “永遠保持一顆童心,所以能寫出好詩”
- 沒有翻譯便沒有了歷史
- 詩與小說的區別——“現在·這里”
- 在意義與意義之外共賞——朗讀詩四首
- 當詩具備了普遍性時,其意義何在
- 第三章 帶我走進“世界文學”——辻原登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 模仿性小說私論
- 青春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 永遠沉浸在青春中是無法寫小說的
- “帶我去遠方”
- 史蒂文森和中島敦
- 二葉亭四迷《我的翻譯標準》和本雅明《譯者的天職》
- 日語的變化改變翻譯的個例
- 再讀《天賦》
- 何為“要點”,何為“效仿”
- 古典,越讀越有趣
- 文學中的異語言樂趣
- 第四章 驚人的日語、出色的俄語—視線越過地平線——羅杰·裴費斯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 我之所以放棄做美國人
- 越境人生的多重足跡
- 來日本之前,被卷入了間諜事件
- 我學習的那些語言
- 在無意識之中追根溯源
- 開啟日語諸事
- 語言隨時代而改變
- 挑戰“翻譯的不可能性”——聲音和詩的翻譯
- 語言習得障礙
- 第五章“懷疑語言,用語言抗爭”——阿瑟·比納德與沼野充義的對談
- 詩人的我和我的日語
- 在日語中領悟·再現
- 保持距離即是接近
- 感人肺腑的俄羅斯作家布羅茨基的英語
- 被誤讀的《不畏風雨》——“過去”是一種“外國”
- 泛濫的“偽文學”語言
- 文學是不老的“新聞”
- 對文藝傳媒推出“新人”的憂慮
- 詩與散文
- 文學的語言
- 推薦的書
- 與“不言而言”之博弈
- 2014年世界文學之旅——后記
- 1 差異與普遍
- 2 紐約
- 3 莫斯科
- 4 比什凱克
- 5 利沃夫
- 6 東京,再談差異與普遍 更新時間:2021-12-03 15:18:16
推薦閱讀
- 比較詩學視閾下美國自白詩中國化重構研究
- 詩經講義稿(傅斯年文集)
- 三國閑話
- 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丏尊、葉圣陶教你寫文章(2021版)
- 壯族文學二十年:文學地理學視域下新世紀壯族文學轉型研究(2000-2020)
- 葛浩文和他的中國文學譯介
- 美的考索
- 馬瑞芳趣話王熙鳳
- 檀皮
- 解讀《素書》
- 文化理論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評
- 馮雪峰與俄國馬克思主義文論關系研究
- 當代中國古代文學研究(1949-2009)
- 當代西方小說百科全書化趨向研究
- 怎樣寫出一篇好文章
- 戰后日本文學史論
- 歌德論文學藝術
- 吳郡二陸文學研究
- 赫西俄德:神話之藝
- 文化身份與現當代法國文學
- 這些個文學常識你得知道
- 魏晉南北朝思想對話與文藝批評
- 小說修辭研究
- 《世界文學》中的美術:從老《譯文》到《世界文學》
- 殖民旅行研究:跨域旅行書寫的文化政治
- 翻譯與影響:《圣經》與中國現代文學
- 烏托邦與科幻文學闡釋
- 中國文學散論
- 解放戰爭(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 西方文化與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