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7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插圖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第一章 百年宋案探究失敗史檢討
- 一 學術性探究屈指可數
- 二 案情分析嚴重簡單化
- 三 核心證據從未真正受到重視
- 四 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發掘利用
- 第二章 破解宋案謎團核心史料
- 一 京師警察廳總監王治馨在追悼宋教仁大會上的演說
- 二 宋教仁被刺案內應宅所獲函電文件檢查報告
- 三 趙秉鈞自辯電函及與記者談話
- 四 共進會相關已刊未刊文件
- 五 幾種關鍵的私家記述
- 第三章 袁趙洪應親疏關系之形成
- 一 洪應案前“真史”追溯
- 二 袁洪特殊關系由來
- 三 洪假收撫共進會與應建立詭秘關系
- 四 應經洪邀入京見袁
- 五 趙與洪應之疏離關系
- 第四章 洪應合謀殺宋慘劇之釀成
- 一 滬上突現“歡迎國會團”與袁之應對
- 二 洪秘密南下調查“歡迎國會團”
- 三 “大題目”下所謂“要緊文章”之內涵
- 四 洪應構陷孫黃宋“激烈文章”出爐
- 五 構陷陰謀未果洪唆使應對宋“乘機下手”
- 六 應提低價購買“八厘公債”變相索償
- 七 洪拋“燬宋酬勛位”誘餌
- 八 應所謂“若不去宋”的確切含義
- 九 “匿名氏”駁詞與“救國團”通電
- 十 洪以“債票特別準”誑應殺宋
- 十一 應發殺宋“緊急命令”
- 十二 洪決意殺宋深層原因
- 十三 “神圣裁判機關”宣告文暗藏玄機
- 第五章 袁趙與宋案之不同牽連
- 一 構陷“孫黃宋”袁實為主使
- 二 袁拒絕洪“收拾”反對黨一二人建議
- 三 “燬宋酬勛位”與袁無涉
- 四 袁無須殺宋種種緣由
- 五 趙說“與總統說明才行”與對付國民黨無關
- 六 趙函送“應密電本”無對付國民黨目的
- 七 趙卷入構陷“孫黃宋”陰謀及中途退出
- 八 洪應利用“應密”策劃殺宋與趙無關
- 九 趙為“長保”總理權位殺宋是個偽命題
- 第六章 洪匿青島與趙拒出庭幕后
- 一 袁縱洪逃離京津實情
- 二 政府引渡洪歸案失敗背后
- 三 趙屢請辭職自證清白被袁拒絕
- 四 趙拒檢廳票傳實為袁幕后操縱
- 五 洪趙不能到案真正原因
- 第七章 牽涉宋案各人最后結局
- 一 王阿法出庭作證及其后不知去向
- 二 武士英落網及暴斃獄中
- 三 應夔丞被捕、越獄及遇刺
- 四 趙秉鈞病死情形
- 五 王治馨因貪贓枉法被槍決
- 六 洪述祖落網及被處絞刑
- 第八章 宋案最終判決及反思
- 一 案情演變實記
- 二 袁趙洪應涉案情節
- 三 宋案沖擊下袁之攻守策略
- 四 國民黨應對宋案的慘痛教訓
- 五 “二次革命”的必然性及意義所在
- 附錄Ⅰ 陳其美主謀殺宋謬說之流傳
- 一 最初之謠言
- 二 所謂“北京國務院聲明”的真面目
- 三 《國報》大肆造謠
- 四 “宋案平議”之論調
- 五 《辛丙秘苑》之杜撰
- 六 今人之秕言
- 附錄Ⅱ 宋案十三問
- 征引文獻
- 后記
- 內容簡介 更新時間:2019-09-20 16:13:57
推薦閱讀
- 細讀秦亡漢興
- 何以華夏
- 晚明望族編刊活動研究:以湖州閔、凌、茅、臧四大望族為中心
- 吳鉤說宋朝(套裝共2冊)
- 超有料漫畫中國史2
- 兩晉150年
- 歷史的邏輯:吳晗講歷史系列(套裝共4冊)
- 外債史話
- 新舊之間:《樊山政書》中的清末變法與省級司法
- 歷代王朝治理廣西邊疆的策略研究:基于地緣政治的考察
- 歷代明商謀財故事(上)
- 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大事記·南川區卷(1919—2014)
- 洛陽隋唐五代史
- 重寫晚明史:晚明大變局
- 皇皇盛世:隋唐(陳舜臣十八史略)
-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輯)
- 學術與時勢:民國的邊疆研究
-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2007—2012年)
- 酒泉華夏文明概論
- 《瑞竹堂經驗方》梳理
- 狀元全錄
- 魏晉風度及其他
- 抗戰時期的中國文藝口述實錄
- 世界文明古國:古中國(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宋徽宗時代
-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 元代東北統治研究
- 變革的節奏(東方歷史評論 04)
- 風雅大宋(三):熙寧變法
- 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