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4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自序
- 前言
- 上篇 陳法易學思想
- 第一章 易的起源
- 第一節 河圖洛書說
- 第二節 易有太極說
- 第三節 乾坤父母說
- 第二章 《周易》的體系結構
- 第一節 彖、爻、象辭及其含義
- 第二節 象、數、辭、理及其關系
- 第三節 《周易》的經傳結構
- 第三章 《周易》的性質
- 第一節 以《易》為卜筮之作的論點評析
- 第二節 以《易》為明人事之書的思想線索
- 第三節 陳法關于《易》明人事的思想
- 第四章 解易體例
- 第一節 傳統易學的主要解易體例
- 第二節 陳法對傳統解易體例的繼承和發揮
- 下篇 陳法儒學思想
- 第一章 朱陸之辯及其評價
- 第一節 朱陸之辯的問題
- 第二節 朱陸之辯的實質
- 第二章 象山心學論
- 第一節 認性為理與認心為理
- 第二節 朱陸心、理異同
- 第三章 格物致知與發明本心
- 第一節 格物窮理
- 第二節 復其本心
- 第三節 朱陸為學方法辨
- 第四章 象山之學與孟子思想
- 第一節 圣人之學
- 第二節 象山之學與孟子思想
- 第五章 象山之學與禪學
- 第一節 朱陸異端辨
- 第二節 象山之學與禪學
- 第六章 良知和致良知辯
- 第一節 良知辯
- 第二節 致良知辯
- 附錄 陳法年譜簡編
- 參考文獻
- 后記
- 更新時間:2019-07-17 11:46:22
推薦閱讀
- 尚書(中華國學經典)
- 清儒之道:清代學者關于儒家之道的探尋、論辯與踐行
- 易經的智慧(全集)
- 佛教史研究的方法與前景(復旦文史專刊之七)
-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后語
- 民國大師哲學筆記
- 周易
- 辜鴻銘講論語
- 莊子的思想世界
- 自在
- 老子·莊子
- 先秦諸子與中華民族精神
- 荀子研究(第1輯)
- 元代儒學教化研究
- 君朋講習:麗澤崛起與《易經》教育智慧
- 周易現代解讀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傳統禮治與當代軟法
- 道德經講義(國民閱讀經典)
- 中國哲學創新研究
- 朱熹張栻往來書信疏證與研究
- 中國佛教史話(三教史話叢書)
- 中國哲學通史:秦漢卷
- 易學今昔(增訂本)
- 易與古文明
- 邁向成功的境界:國學智慧新啟示
- 論語通譯
- 圣賢德業歸方寸:楊慈湖思想研究
- 理性的極限
- 毛澤東品《孟子》(毛澤東品先秦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