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易的起源
關于易的起源,歷代易學家均花費大量精力做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不同回答。這是以易解釋世界所必須回答的問題。明確了易之起源,才能解釋《周易》的體系,例如,八卦如何演化為六十四卦,以及卦序、經與傳之關系,等等。從易學發展史看,關于易的這些重要問題的探究,諸說并起。如所謂伏羲觀象說,認為伏羲畫八卦、文王演而為六十四卦并作彖辭、周公作爻辭,即司馬遷所謂“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之說,后來朱熹有所謂“人更四世”之論。還有所謂畫前有易說,即八卦、六十四卦源于圣人對數和理的領悟等。同時,關于易的起源,還存在許多充滿對立和矛盾的觀點、看法。以《系辭》和《說卦》為基礎,認真考察易學發展史,我們發現,關于易的起源和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最具代表性的說法有三,一是“河洛圖書說”;二是“易有太極說”;三是“乾坤父母說”。伏羲觀象說、畫前有易說,以及“參天兩地而倚數說”“大衍之數說”“設卦觀象說”等,在很大程度上蘊含在“河圖洛書說”之中。天三、地二之數,大衍數五十,都與河圖之數、天地之數有關。“易有太極說”與“大衍之數說”是用兩套不同的語言,說明天地萬物和八卦、六十四卦的起源。“乾坤父母說”乃解釋文王卦位的一種學說,而文王卦位由伏羲先天卦位變化而來,故此說也與河洛之說關系密切。唯“設卦觀象說”是講卦爻象之變化,不直接涉及河洛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