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 蓮肉(炒) 山萸(烘) 山藥(炒各一斤) 五味子(蜜蒸) 菟絲子(各一斤半)橘紅 砂仁(炒各六兩) 車前子(米泔洗) 巴戟肉(甘草汁煮各十二兩) 肉豆蔻(十兩)補骨脂(鹽水浸二日炒一斤)上為末。煉蜜丸。如虛而有火者。或火盛肺熱者。去人參肉豆蔻巴戟補骨脂。忌羊肉羊血阿魏丸阿魏(七錢) 鱉甲(二兩) 黃 廣皮 枳實 柴胡 白術(各一兩) 青皮 草果黃芩 當歸 茯苓(各八錢) 白蔻仁(七錢) 山楂(一兩) 神曲(一兩) 延胡 水法丸。
又方阿魏 連翹 胡黃連 山楂 青皮 山棱 蓬術 陳皮 半夏 麥芽 濃樸 萊菔子 甘草更衣丸朱砂(五錢研) 蘆薈(七錢研)好酒和丸。每服一錢二分。
濟生腎氣丸 即八味丸加車前牛膝。葉氏用茯苓八兩為君。熟地只用四兩。又薛氏濟生丸分量不同。
海粉丸蛤粉 栝蔞實 杏仁(各一兩) 廣皮 紫蘇(各二兩) 白術 土貝母(各四兩) 紫菀(三兩) 木香(五錢) 煉蜜丸。
蔥白丸熟地(四兩) 白芍 當歸 川楝子 茯苓(各二兩) 川芎 枳殼 濃樸 青皮 神曲麥芽(各一兩半) 三棱 蓬術(各一兩) 干姜 大茴 木香(各七錢) 肉桂(五錢) 用蔥白汁丸。
又方人參 阿膠 川芎 當歸 濃樸 用蔥白汁丸。
安胃丸烏梅 川椒 附子 桂枝 干姜(各一兩) 黃柏(二兩) 黃連(五錢) 川楝子肉 廣皮青皮(各二兩) 白芍(三兩) 人參(量加如有邪者可勿用)再用川椒烏梅湯法丸。一方無廣皮。有當歸細辛。
妙香丸巴豆(三百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 牛黃(研) 龍腦(研) 麝香(研) 輕粉(研各三兩) 朱砂(研飛九兩) 真金箔(九十片)上各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蜜三分同煉。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
海蛤丸天冬 栝蔞霜 海浮石 蛤粉 風化硝 桔梗 橘紅 香附 竹瀝 姜汁 蜜丸。
術菟丸白術 菟絲又景岳新方苓術菟絲丸。
局方龍薈丸 即當歸龍薈丸。
白蒺藜丸 即一味。用山梔湯制為丸。用大豆黃卷湯送下。
禹糧石脂丸 即二味為丸。
橘術丸 即二味為丸。
真武丸 即真武湯作丸。
歸脾丸 即歸脾湯料作丸。
桑麻丸桑葉 黑芝麻 蜜丸。
浚川丸 即浚川散。
禹功丸 即禹功散。
生脈六味丸 即六味丸合生脈散。
肥兒丸 景岳全書中有四方。
益母丸 此方不一。總用益母草膏為君。有加四物香附山楂者。有去山楂加阿膠者。有加八珍香附砂仁楂肉者。
東垣清心涼膈散連翹 薄荷 黃芩 山梔 桔梗 甘草 竹葉 水煎服。
金鈴子散金鈴子(即川楝子去核一兩) 延胡索(一兩)為末。每服三錢。酒調服。水煎服亦可。
虎杖散杜牛膝根汁(二三兩古方本用虎杖草汁今人不識此草故以土牛膝根汁代之) 當門子麝香(一分研)上將麝香入汁中和勻。隔湯燉溫服。
葛可久花蕊石散花蕊石存性。研如粉。以童便一盞。男人入酒少許。女人入醋少許。煎溫食后調服三錢。甚者五錢。能使瘀血化為黃水。后用獨參湯補之。
歸芍異功散 即異功散加當歸白芍。
雞鳴散 牛蒡子(炒香研細臨服加入雄雞冠血五匙狀元紅酒少許調勻以炒荊芥三分煎湯送)通圣散 即防風通圣散。
歸 異功散 即異功散加當歸黃 。
香砂異功散 即異功散加木香砂仁。
正氣散 即藿香正氣散。
玉壺丹 即扁鵲玉壺丸。治命門火衰。陽氣暴絕。寒水臌脹。卻有神效。古吳王晉三先生得異授制法。當宗之。
好硫黃八兩。配真麻油八兩。以硫打碎。入冷油內燉爐上。炭火宜微勿烈。以桑條徐調。候硫溶盡。即傾入大水內。急攙去上面油水。其色如金。取缸底凈硫。稱見若干兩。仍配香麻油若干兩。照前火候再溶再傾。連前共三轉。第四轉用真棉花核油配硫若干兩。照前火候再溶。再傾入大水內。攙去上面油水。其色如絳。第五轉用肥皂四兩。水中同煮六時。第六轉用皂莢四兩。水中同煮六時。拔凈制硫之油。攙去其水。其色如硫火之紫。第七轉用爐中炭灰淋堿水制六時。第八轉用水豆腐制六時。拔凈皂堿之性。第九轉用田字草(出水荒稻田中其葉如田字八九月采) 搗汁。和水煮六時。臨用研如飛面。凡凈硫一兩。配炒糯米粉二兩。或水法或濕搗為丸。每服以硫三分為準。漸加至一錢止。開水溫下。
回生丹大黑豆(三升用水浸取殼用絹袋盛殼用豆煮熟去豆不用將殼曬干其汁留用) 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四碗煎十余滾去渣存汁聽用)蘇木(三兩河水五碗煎汁三碗聽用) 大黃(一斤為末) 陳米醋(九斤)上將大黃末一斤。入凈鍋。下醋三斤。文火熬。用長木筋不住手攪之。將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然后下黑豆汁三碗。次下蘇木汁。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
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焦亦鏟下。入后藥同磨。
人參(二兩) 川芎 當歸 熟地 茯苓 香附 延胡 蒼術(米泔浸炒) 桃仁 蒲黃(各一兩)烏藥(二兩半) 牛膝 地榆 橘紅 白芍 羌活 炙草 五靈脂 山萸 三棱(各五錢)良姜 木香(各四錢) 木瓜 青皮 白術(各三錢) 益母草(二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馬鞭草(五錢) 秋葵子(三錢)上三十味。并前黑豆殼共曬干為細末。入石臼內。下大黃膏。再下煉熟蜜一斤。共搗千捶為丸。每丸重二錢七分。靜室陰干二十余日。不可烘曬。干后止重二錢。外以蠟作殼護之。
用時去蠟調服。一方無益母草馬鞭草秋葵子三味。并不用蜜。醋止用八碗。
至寶丹犀角(鎊) 朱砂(研水飛) 雄黃(研水飛) 琥珀(研) 玳瑁(各一兩鎊) 水安息香(一兩無灰酒熬成膏如無以旱安息香代之) 西牛黃(五錢) 麝香(一錢) 龍腦(一錢) 金銀箔(各五十片)為極細末。將安息香膏重湯煮。入諸藥搜和。分作百丸。蠟護。臨服剖。用參湯化下。
紫金丹牛黃 冰片 狗寶 鴉片(各六分) 廣木香(二兩)上為末。人乳丸。重五厘。金箔為衣。
震靈丹禹糧石 赤石脂 紫石英 代赭石(各四兩)上四味作小塊。入凈鍋中。鹽泥封固。候干。用炭十斤 。炭盡為度。入地出火氣。必得二晝夜。研細末。
乳香(二兩) 沒藥(二兩) 朱砂(水飛一兩) 五靈脂(二兩)為末。同前四味和勻。糯米飯丸。宜堅細。
四順清涼飲大黃 當歸 芍藥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露姜飲人參 生姜水煎。露一宿。空心隔湯燉溫服。
子和桂苓飲 即桂苓甘露飲。
七香餅香附(一兩二錢) 丁香皮(一兩二錢) 甘松(八錢) 益智仁(六錢) 砂仁(二錢)蓬術(二錢) 廣皮(二錢)阿膠雞子黃湯(非黃連阿膠湯) 河間中滿分消湯 清阿膠丸 蠲痛丹 香連飲 以上五方俟考。
按先生雖善用古方。然但取其法。而并不膠柱。觀其加減之妙。如復脈建中瀉心等類。至用牡蠣澤瀉散。只取此二味。故案中有但書用某方。而不開明藥味者。決非盡用板方。必有加減之處。觀者以意會之可也。
論中所述諸方開列于后以便查閱。
麻黃人參芍藥湯桂枝 麻黃 黃 炙草 白芍 人參 麥冬 五味 當歸甘草湯生甘草生姜甘草湯生姜 人參 甘草 大棗調中益氣湯 即補中益氣湯 去當歸白術加木香蒼術。
升陽益胃湯羌活 防風 獨活 白芍(各五錢) 廣皮(四錢) 黃 (二兩) 人參 半夏 炙甘草(各五錢)柴胡 黃連(各二錢) 白術 茯苓 澤瀉(各三錢)每服三錢。加姜棗煎。
桂枝黃連湯 即仲景黃連湯。
黃連 桂枝 干姜 人參 半夏 炙草溫脾湯干姜 肉桂心 熟附子 炙草 枳實 濃樸(各二兩) 大黃(四錢) 用一兩水煎服。
橘皮湯橘皮 生姜橘皮竹茹湯橘皮 竹茹 大棗 生姜 甘草 人參生姜半夏湯半夏 生姜汁蒼術石膏湯蒼術 石膏 知母 甘草滋燥養營湯當歸 生地 熟地 白芍 甘草 黃芩 秦艽 防風蘭草湯蘭草(即省頭草) 水煎服。
潔古芍藥湯芍藥 歸尾 黃芩 黃連 大黃 木香 檳榔 甘草 肉桂葛根芩連湯葛根 甘草 黃芩 黃連茅術理中湯 即理中湯白術換茅術。
濃樸三物湯濃樸 大黃 枳實濃樸溫中湯濃樸 陳皮 甘草 木香 草蔻 干姜 茯苓下瘀血湯大黃 桃仁 蟲舒筋湯赤芍 海桐皮 當歸 白術(各錢半) 片姜黃(二錢) 羌活 炙草(各一錢)水姜煎。去渣。磨入沉香汁少許。食前服。
通氣防風湯柴胡 升麻 黃 (各一錢) 防風 陳皮 羌活 人參 甘草(各五分) 本 青皮(各三分)蔻仁(二分) 黃柏(一分)元參升麻湯元參 升麻 僵蠶 牛蒡 連翹 防風 黃芩 黃連 桔梗 甘草芎歸湯川芎 當歸澤術湯澤瀉 白術茵陳四逆湯附子 干姜 炙草 茵陳坎 湯(即坎 丹)坎 人乳粉 熟地 人參 枸杞子酒釀白蜜同煉搗丸。米飲送。
補血湯黃 當歸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黃連 竹茹 橘皮 半夏左歸丸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萸 牛膝 菟絲子 鹿角膠 龜膠右歸丸熟地 山藥 枸杞 山萸 菟絲子 鹿角膠 杜仲 當歸 肉桂 附子金剛丸萆 杜仲 肉蓯蓉 菟絲子四斤丸木瓜 天麻 蓯蓉 牛膝 附子 虎骨或加乳香沒藥。
柏子仁丸柏子仁 人參 白術 半夏 北味 牡蠣 麻黃根 麥麩 棗肉丸。
五仁丸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松子仁 桃仁指迷丸 茯苓丸 即指迷茯苓丸。
清六丸滑石 甘草 紅曲蘇合香丸蘇合香 安息香 犀角 冰片 射香 香附 木香 薰陸香 沉香 丁香 白術煉蜜丸。朱砂為衣。外作蠟丸。
五癇丸朱砂 真珠 雄黃 水銀 黑鉛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
朱砂安神丸朱砂 黃連 生地 當歸 甘草人參丸人參 茯苓 茯神 棗仁 遠志 益智仁 牡蠣 朱砂 棗肉丸。
茯菟丸茯苓 菟絲子 建蓮 酒糊丸。或加五味子。
苓術菟絲丸茯苓 白術 菟絲子 蓮肉 山藥 炙草 五味子 杜仲濟生固精丸牡蠣 菟絲子 韭子 龍骨 北五味 桑螵蛸 白石脂 茯苓家韭子丸家韭子 鹿茸 肉蓯蓉 牛膝 菟絲子 熟地當歸 巴戟 杜仲 石斛 肉桂 炮姜烏雞煎丸烏骨雄雞(一只) 烏藥 蛇床子 丹皮 白術 人參 黃 (各一兩) 茅術(米泔浸一兩半)海桐皮 紅花 白芍 肉桂 附子(炮) 川烏(炮) 莪術 陳皮(各二兩) 熟地(洗焙) 延胡木香 肉果 草果 琥珀(各五錢)上細銼。以烏雞湯 去毛及腸雜。將上藥納雞肚內。用新瓷瓶以好酒一斗同煮令干。去雞骨。以油單盛焙干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隨癥用湯引下。
安蛔丸 即理中安蛔丸。
侯氏黑散菊花 白術 防風 桔梗 黃芩 細辛 茯苓 牡蠣 人參 礬石 當歸 干姜 川芎 桂枝為散。酒服。
雞金散雞內金 沉香 砂仁 陳香櫞皮天水散 即六一散本事方神效散白海浮石 蛤粉 蟬蛻為細末。用大鯽魚膽七個。調服三錢。
人參敗毒散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桔梗 茯苓 甘草 枳殼 薄荷 生姜瓜蒂散瓜蒂 赤小豆 香豉蒼耳散白芷 薄荷 辛夷 蒼耳為末。蔥茶湯調服。
圣濟透關散雄黃 豬牙皂莢 藜蘆等分研末。先含水一口。用藥吹鼻。即吐去水。備急如圣散有白礬等分。
花蕊石散花蕊石(四兩) 硫黃(一兩)研細。泥封 赤。服一錢。童便下。
失笑散蒲黃 五靈脂五積散白芷 陳皮 濃樸 當歸 川芎 芍藥 茯苓 桔梗 蒼術 枳殼 半夏 麻黃 干姜肉桂 甘草 姜 蔥牛黃膏牛黃(二錢半) 朱砂 郁金 丹皮(各三錢) 冰片(一錢) 甘草(一錢)煉蜜丸如舶子大。每服一丸。新水化下。
三才封髓丹天冬 熟地 人參 黃柏 砂仁 甘草琥珀黑龍丹(即黑龍丹)當歸 五靈脂 川芎 良姜 熟地(各二兩銼碎入砂鍋內紙筋鹽泥固濟火 過) 百草霜(一兩)硫黃 乳香(各二錢) 琥珀 花蕊石(各一錢)上為細末。醋糊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二丸。炭火紅。投入生姜自然汁浸碎。以童便合酒調灌下。
左歸飲熟地 山藥 枸杞 炙草 茯苓 山萸右歸飲 即左歸飲去茯苓加杜仲肉桂附子。
溫胃飲人參 白術 炮姜 扁豆 當歸 陳皮 炙草歸氣飲熟地 茯苓 扁豆 炮姜 丁香 藿香 炙草 陳皮大和中飲陳皮 枳實 砂仁 麥芽 濃樸 山楂 澤瀉四柱飲人參 附子 茯苓 木香六柱飲 即四柱飲加肉豆蔻訶子。
五磨飲子烏藥 沉香 檳榔 枳實 木香 白酒磨服。
生鐵落飲生鐵落 清水浸研澄。飲水。
普濟消毒飲黃芩 黃連 陳皮 甘草 元參 連翹 板藍根 牛蒡 薄荷 僵蠶 升麻 柴胡 桔梗馬勃 或加人參 便閉加大黃。
清心蓮子飲石蓮肉 人參 黃 茯苓 柴胡 黃芩 地骨皮 麥冬 車前 甘草七福飲人參 熟地 當歸 白術 棗仁 遠志 炙草胃關煎熟地 白術 山藥 扁豆 炮姜 吳萸 炙草二陰煎生地 麥冬 棗仁 甘草 元參 茯苓 黃芩 木通秘元煎人參 茯苓 白術 炙草 棗仁 山藥 芡實 五味 遠志 金櫻子固陰煎人參 熟地 山藥 山萸 遠志 炙草 五味 菟絲子保陰煎生地 熟地 白芍 山藥 川斷 黃芩 黃柏 甘草壽脾煎人參 白術 炙草 當歸 山藥 棗仁 炮姜 建蓮肉 遠志玉鑰匙馬牙硝(一兩半) 硼砂(五錢) 白僵蠶(一錢半) 冰片(一字)為末。以紙管吹五分入喉中。
蒲黃酒蒲黃(一兩炒褐色) 清酒十爵沃之。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