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外科正宗
免費

外科著作。明陳實功撰。四卷。實功字毓仁,號若虛,崇川(今江蘇南通)人。行醫(yī)四十年,臨床經(jīng)驗豐富,尤以外科見長。提出“五戒”、“十要”作為外科醫(yī)生守則,重視外治法。于萬歷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書。卷一為癰疽門。卷二為上部癰毒門。卷三為下部癰毒門。卷四為雜瘡毒門。分述常見外科病證一百二十余種,載方一百五十六首,補遺一百五十七首。每證均首明病因、病理,次論診斷要點,又詳其治法,并示驗案,最后記載煉制諸藥方法。全書內(nèi)容豐富,論述簡明,層次清楚,文圖并茂。陳氏重外治,常以刀針或腐蝕藥清除壞死組織,并強調擴創(chuàng)引流,“使毒外出為第一”,力辟當時只要內(nèi)治,輕視外治傾向。書中記述之鼻息肉摘除術,死骨剔除術,烏龍針剔除,目部異位及下頷脫臼之整復法等,頗為后世醫(yī)家重視。以“列癥詳、論治精”見稱。是書為重要的中醫(yī)外科文獻,對中醫(yī)外科發(fā)展,影響頗著。有萬歷四十五年刻本,崇禎四年(1631)刻本,光緒十二年(1886)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影印本。

佚名 ·國學 ·14.8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2章 雜瘡毒門(8) 2015-12-27 01:29:39
難經(jīng)經(jīng)釋
免費

醫(yī)經(jīng)研究著作。2卷。清代除大椿撰,成書于1727年。上卷,載1~29難;下卷,載30~81難。本書的特點是以“經(jīng)”釋“經(jīng)”。徐氏認為:《難經(jīng)》非經(jīng)也,以《靈樞》《素問》之微言奧旨引端未發(fā)者,設為問答之語,俾暢厥義也。”又認為自漢以來,《內(nèi)經(jīng)》已呈各偏一道的發(fā)展,“唯《難經(jīng)》則悉本《內(nèi)經(jīng)》之語而敷昌其義,圣學之傳惟此得其宗?!彼?,他對《難經(jīng)》的注釋方法是常以《內(nèi)經(jīng)》為證。他以《內(nèi)經(jīng)》詮釋《難經(jīng)》,使兩書之論互相參照,籍以闡發(fā)《難經(jīng)》的蘊義,并且于中抒發(fā)己見,這種詮釋作法給學者以啟迪。他在闡釋中,能以較為公允的態(tài)度承認《難經(jīng)》中有與《內(nèi)經(jīng)》不同的“殊法異議”,而是《難經(jīng)》“別有師承”,因此,又不簡單地全用《內(nèi)經(jīng)》來否定《難經(jīng)》的論述。這種相互參照、溯本求源的注釋方法和態(tài)度是可取的,他所做的一些“按語”很有啟發(fā)性?,F(xiàn)存最早版本為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徐氏洄溪草堂精刻本。有《徐氏醫(yī)書諸種》本(1764)諸種。

徐靈胎 ·國學 ·3.7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0章 2015-12-27 04:56:09
詞品
免費

明楊慎著。6卷。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為翰林學士。以“大禮”之議觸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衛(wèi)。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睹魇贰酚袀鳎徽f:“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后人輯其詩文為《升庵集》?!对~品》論說填詞,窮本溯源,直至梁陳隋六朝,為前人所未及。他在《詞品》的序文中說:“詩詞同工而異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陸瓊之《飲酒樂》、隋煬帝之《望江南》,填辭之體已具矣。若唐人之七言律,即填辭《瑞鷓鴣》也。七言律之仄韻,即填辭之《玉樓春》也。若韋應物之《三臺曲》、《調笑令》,劉禹錫之《竹枝辭》、《浪淘沙》,新聲迭出。孟蜀之《花間》、南唐之《蘭畹》,則其體大備矣。豈非共源同工乎!”該書對兩宋詞人及其作品介紹論述較多,金、元、明人亦及之。對詩詞文體關系,亦時有評論,如在說到梁簡文帝《春情曲》時說:“此詩似七言律……唐律之祖。而唐詞《瑞鷓鴣》格韻似之?!比缭谠u論王筠《楚妃吟》時說:“大率六朝人詩風華情致,若作長短句,即是詞也。……予論填詞必溯六朝,亦昔人窮探黃河源之意也?!?/p>

(明)楊慎 ·國學 ·5.8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9章 詞品補 2015-10-09 15:52:34
道德真經(jīng)注
免費

四卷。初唐李榮(生卒年不詳)撰。李榮,初唐元天觀道士,號任真子,為高宗、武后間人。撰有《道德真經(jīng)注》四卷。僅存一至三十六章。舊題稱:“元天觀道士李榮注”。書分《道經(jīng)》、《德經(jīng)》二經(jīng)?!兜澜?jīng)》末章與《德經(jīng)》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發(fā)現(xiàn)此書下卷。因書前奏表稱道士臣榮,所以都誤認為李榮是息齋道人,進而認為此書為息齋道人所著。白云齋《道藏目錄詳注》在《道德真經(jīng)義解》下誤抄為息齋李榮注,實乃錯誤。然《道德真經(jīng)注》與《道德真經(jīng)義解》之間存在異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經(jīng)義解》分《道經(jīng)》、《德經(jīng)》共八十一章;而此書僅分《道經(jīng)》、《德經(jīng)》并無章次。其二,《道德真經(jīng)義解》之旨在于:“常無,欲以觀其徼,常有,欲以觀其微”。認為《道德經(jīng)》上、下都可以達到一定的極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國、修身;而此書之旨闡述:“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治。其三,《道德真經(jīng)義解》認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變謂也”,又認為“谷神不死,神藏于體,猶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書認為:“非常道者,非是人間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榮華之虛名也”,又認為“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經(jīng)義解》多散句,而此書似駢文,如此等等。說明此二書實非一人之作。《新唐書·藝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及唐末強思齊《道德真經(jīng)玄德纂疏》對《道德真經(jīng)注》都有記載和引用,因此學者認定此書為李榮著而于息齋道人《道德真經(jīng)義解》無涉。后世學者認為此書闡述詳實,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解釋均有獨到之處。為唐以后研究《道德經(jīng)》者引以為參考?,F(xiàn)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河上公 ·國學 ·2.6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5章 2015-11-27 15:20:03
青烏經(jīng)
免費

《青烏經(jīng)》風水奇書,主要講風水堪輿尋龍之術,歷史上影響巨大,以致“青烏術”也成了風水學的另一名稱。傳說“青烏”原本是中古代堪輿家的名字,叫“青烏子”,商周時期人?!读邢扇珎鳌份d:“有青烏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師之教,精審仙妙之理,乃入華陰山中學道,積四百七十一歲,十二試之,有三不過。后服金液而升天?!鼻酁踝雍髞韯?chuàng)立了風水之術,認為祖先墳墓位置的選擇會影響子孫后代的命運。因此,青烏子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堪輿行中的人也把青烏公奉為祖師,而堪輿術也由此稱作“青烏之術”。有說青烏子是秦國的樗里子,據(jù)【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陰鄉(xiāng)之樗里,號樗里子。但又說甘茂是戰(zhàn)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曾就學于史舉,學百家之說,經(jīng)張儀、樗里疾引薦于秦惠文王。僅一字之差,其中“樗里疾”是否就是“樗里子”之誤呢?此說存疑。也有說青烏子或為漢時人的。在《青烏序》中,就認為青烏子是漢時人。反正古代風水史話很多,很難考證哪個說法更準確。考究無結果,最后只能說是史失其名了。今傳《青烏經(jīng)》是以四言歌訣的形式寫作,很可能就是《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青烏子歌訣》。它是古人對環(huán)境認識的經(jīng)驗總結,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認識,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范疇。

樗里子 ·國學 ·1032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章 2015-12-25 10:18:50
白虎通義
免費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論》,中國東漢時代講論五經(jīng)同異的哲學著作。班固根據(jù)東漢建初四年(79)在洛陽白虎觀“講議五經(jīng)同異”會議材料編寫而成。唐、宋時期被刻印成書,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叢刊》本、《抱經(jīng)堂叢書》本等。班固(32—92),字孟堅,中國東漢歷史學家。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青年時代博覽群書,曾繼續(xù)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后傳》,歷經(jīng)20余年修成《漢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主要著作還有《兩都賦》等,后人輯成《班蘭臺集》?!栋谆⑼x》的卷集、篇目各史記載不同。今傳元大德九年本稱其10卷,凡44篇。本書涉及內(nèi)容很多,主要繼承了董仲舒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將經(jīng)學與讖緯神學捏合在一起,使經(jīng)學進一步神學化。主張?zhí)焓怯钪嫒f物的創(chuàng)造者,天神的意志通過五行行使的陰陽二氣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勝表現(xiàn)出來,宣揚魂去人亡的形神觀,認為人的靈魂由神秘的陰陽二氣所構成,由天神支配的陰陽之氣在沒有人的形體之前就已獨立存在,人稟受了陰陽二氣才有了形體。本書還宣揚“萬世不易”的形而上學思想,提出“順連環(huán)”的形而上學歷史觀,主張具有神學色彩的“獨見前睹”的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是先天具有的,發(fā)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學說。它是后漢王朝官方哲學的代表作和由神學轉入魏晉玄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班固 ·國學 ·5.8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6章 2015-11-09 16:32:32
春秋繁露
免費

西漢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書是西漢今文經(jīng)學的代表作?!稘h書·董仲舒?zhèn)鳌氛f:“仲舒所著,皆明經(jīng)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篇。而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shù)十篇,十余萬言,皆傳於后世。”后人將“說《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屬數(shù)十篇編輯成書,并以《蕃露》之篇名為書名,稱為《春秋繁露》?!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該書十七卷,宋《崇文總目》著錄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樓鑰的校本。該書以儒學為中心,雜以陰陽家之學,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發(fā)揮《春秋公羊傳》之微言大義,形成了以“天人感應”目的論為特征的新儒學體系。在宇宙觀上把“天”作為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應”的目的論。在此基礎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從事”,確立了“君權神授”論。在思想方法上強調統(tǒng)一,認為矛盾是相對的,統(tǒng)一是絕對的,從而確立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方法論。在認識論上提出“事各順于名,名各順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實的唯心主義認識論。在人性論上倡“性三品”說,并根據(jù)其“天人感應”的目的論提出“三綱”、“五?!钡拿趟枷?。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蘇輿的《春秋繁露義證》。

董仲舒 ·國學 ·7.2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6章 2015-12-28 17:22:08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奉化市| 靖安县| 天祝| 石屏县| 永和县| 新建县| 麻江县| 长春市| 临澧县| 南宫市| 徐州市| 当雄县| 册亨县| 仁化县| 西盟| 平谷区| 汪清县| 大余县| 长沙市| 邵阳县| 化德县| 曲麻莱县| 固安县| 右玉县| 中宁县| 武功县| 兴义市| 泉州市| 平潭县| 望奎县| 买车| 额敏县| 永登县| 东源县| 台湾省| 甘泉县| 华坪县| 彭泽县| 额敏县|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