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35評論第1章
詞以境界為最上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造境與寫境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優美與宏壯
無我之境,人唯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寫實家與理想家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境非獨謂景物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鬧字與弄字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大小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境界為探本之論
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太白純以氣象勝
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溫馮詞評
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劉融齋謂“飛卿精妙絕人”,差近之耳。
溫韋馮詞品
“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于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妝”,殆近之歟。
南唐中主詞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錄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句秀骨秀與神秀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
李后主詞眼界大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后主不失其赤子之心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李后主性情真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后主詞以血書者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馮詞開北宋風氣
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馮正中醉花間
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余謂韋蘇州之“流蓂渡高閣”,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不能過也。
歐詞本馮詞
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秋千”,晁補之謂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
永叔學馮詞
梅圣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劉融齋謂“少游一生,似專學此種”。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專學此種。
春草詞
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晏詞意近詩蒹葭
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憂生憂世詞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詞中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永叔詞沉著
永叔“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與東風容易別”,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小山未足抗衡淮海
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余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余,但可方駕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少游詞境凄婉
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東坡賞其后二語,猶為皮相。
秦詞氣象似詩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氣象皆相似。
詞中少陶詩薛賦氣象
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曠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娼妓之別。
美成創意少
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詞忌用替代字
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孛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
提要譏用代字
沈伯時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俱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遍也。
美成詞得荷之神理
美成蘇暮遮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惜紅衣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東坡和楊花似原唱
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
白石詠梅無一語道著
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連一樹垂垂發”等句何如耶。
白石寫景隔一層
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
隔與不隔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二月,千里萬里,三月,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寫情寫景不隔詩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燈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寫景如此,方為不隔。
白石格調高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幼安有性情有境界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寧后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
東坡詞曠稼軒詞豪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風。白石雖似蟬蛻塵埃,然終不免局促轅下。
蘇辛詞中之狂
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輩,面目不同,同歸于鄉愿而已,
稼軒用天問體送月
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夜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梅溪品格
周介存謂:“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劉融齊謂:“周旨蕩而史意貪。”此二語令人解頤。
夢窗佳語
介存謂夢窗詞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搖蕩綠波,撫玩無極,追尋已遠”。余覽夢窗甲乙丙丁稿中,實無足當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二語乎。
夢窗詞評
夢窗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零亂碧”。玉田之詞,余得取其詞中之一語以評之曰“玉老田荒”。
容若塞上之作
“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充之“尤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容若詞真切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詞不易于詩
陸放翁跋花間集,謂:“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謂詞必易于詩,余未敢信。善乎陳臥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故終宋之世無詩。然其歡愉愁怨之致,動于中而不能抑者,類發于詩余,故其所造獨工。”五代詞之所以獨勝,亦以此也。
文體邕盛終衰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盡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詩詞無題
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調立題,并古人無題之詞亦為之作題。如觀一輻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然中材之士,鮮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大家詩詞脫口而出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
詩詞貴自然
人能于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于此道已過半矣。
白吳優劣
以長恨歌之壯采,而所隸之事,只“小玉雙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則非隸事不辦。白、吳優劣,即于此見。
詞體與詩體之比較
近體詩體制,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蓋此體于寄興言情,兩無所當,殆有均之駢體文耳。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若長調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于排律矣。
詩人對宇宙人生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臻。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
詩人對外物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游詞之病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久貧賤,農軻長苦辛。”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詞人亦然。非無淫詞,讀之者但覺其親切動人。非無鄙詞,但覺其精力彌漫。可知淫詞與鄙詞之病,非淫與鄙之病,而游詞之病也。“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惡其游也。
馬東籬天凈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元人馬東籬天凈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白仁甫詞粗淺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豈創者易工,而因者難巧歟。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讀者觀歐、秦之詩遠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
宣統庚戌九月脫稿于京師宣武城南寓廬。
人間詞話刪稿
白石二語
白石之詞,余所最愛者,亦僅二語,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雙聲疊韻
雙聲疊韻之論,盛于六朝,唐人猶多用之。至宋以后,則漸不講,并不知二者為何物。乾嘉間,吾鄉周松靄先生[春]著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正千余年之誤,可謂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兩字同母謂之雙聲,兩字同韻謂之疊韻。”余按用今日各國文法通用之語表之,則兩字同一子音者謂之雙聲。如南史羊元保傳之“官家恨狹,更廣八分”,“官家更廣”四字,皆從k得聲。洛陽伽藍記之“獰奴慢罵”,“獰奴”二字,皆從n得聲。“慢罵”二字,皆從m得聲也。兩字同一母音者,謂之疊韻。如梁武帝之“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雙聲而兼疊韻。“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為u。劉孝綽之“梁皇長康強”,“梁長強”三字,其母音皆為ian也。自李淑詩苑偽造沈約之說,以雙聲疊韻為詩中八病之二。后世詩家多廢而不講,亦不復用之于詞。余謂茍于詞之蕩漾處多用疊韻,促節處用雙聲,則其鏗鏘可誦,必有過于前人者。惜世之專講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疊韻不拘平仄
世人但知雙聲之不拘四聲,不知疊韻亦不拘平上去三聲。凡字之同母者,雖平仄有殊,皆疊韻也。
唐詩宋詞盛衰
詩至唐中葉以后,殆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詩,佳者絕少,而詞則為其極盛時代。即詩詞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詞勝于詩遠甚。以其寫之于詩者,不若寫之于詞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詞亦為羔雁之具,而詞亦替矣。此亦文學升降之一關鍵也。
誤解天樂
曾純甫中秋應制,作壺中天慢詞,自注云:“是夜,西興亦聞天樂。”謂宮中樂聲,聞于隔岸也。毛子晉謂“天神亦不以人廢言”。近馮夢華復辨其誣。不解“天樂”二字文義,殊笑人也。
方回少真味
北宋名家以方回為最次。其詞如歷下、新城之詩,非不華瞻,惜少真味。
詩文詞難易
散文易學而難工,駢文難學而易工。近體詩易學而難工。古體詩難學而易工。小令易學而難工,長調難學而易工。
詩詞鳴不平
古詩云:“誰能思不歌,誰能饑不食。”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
習慣殺人
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
景語皆情語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絕妙情語
詞家多以景寓情。其專作情語而絕妙者,如牛嶠之“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頗敻之“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歐陽修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美成之“許多煩惱,只為當時,一晌留情。”此等詞,求之古今人詞中,曾不多見。
詞體與詩體不同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言氣質神韻不如言境界
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美成以之入詞,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我用。
周柳蘇辛最工長調
長調自以周、柳、蘇、辛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詞,精壯頓挫,已開北曲之先聲。若屯田之八聲甘州,東坡之水調聲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稼軒送茂嘉十二弟
稼軒賀新郎詞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于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后人不能學也。
辛韓詞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稼軒賀新郎詞“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又定風波詞“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綠”“熱”二字,皆作上去用。與韓玉東浦詞賀新郎以“玉”“曲”葉“注”“女”,卜算子以“夜”“謝”葉“食”“月”,已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蔣項不足與容若比
譚復堂篋中詞選謂:“蔣鹿潭水云樓詞,與成容若、項蓮生,二百年間,分鼎三足。”然水云樓詞小令頗有境界,長調唯存氣格。憶云詞精實有余,超逸不足,皆不足與容若比。然視皋文、止庵輩,則倜乎遠矣。
清人推尊北宋
詞家時代之說,盛于國初。竹垞謂詞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后此詞人,群奉其說。然其中亦非無具眼者。周保緒曰:“南宋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渾涵之詣。”又曰:“北宋詞多就景敘情,故珠圓玉潤,四照玲瓏。至稼軒、白石,一變而為即事敘景,敘景,使深者反淺,曲者反直。”潘四晨[德輿]曰:“詞濫觴于唐,暢于五代,而意格之閎深曲摯,則莫盛于北宋。詞之有北宋,猶詩之有盛唐。至南宋則稍衰矣。”劉融齋[熙載]曰:“北宋詞用密亦疏,用隱亦亮,用沉亦快,用細亦闊,用精亦渾。南宋只是掉轉過來。”可知此事自有公論。雖止萩詞頗淺薄,潘、劉尤甚。然其推尊北宋,則與明季云間諸公,同一卓識也。
論唐五代北宋詞
唐五代北宋之詞,可謂生香真色。若云間諸公,則采花耳。湘真且然,況其次也者乎。
論衍波詞
衍波詞之佳者,頗似賀方回。雖不及容若,要在浙中諸子之上。
論近人詞
近人詞,如復堂詞之深婉,彊村詞之隱秀,皆在半塘老人上。彊村學夢窗,而情味較夢窗反勝。蓋有臨川、廬陵之高華,而濟以白石之疏越者。學人之詞,斯為極則。然古人自然神妙處、尚未見及。
宋譚詞
宋直方蝶戀花:“新樣羅衣渾棄卻,猶尋舊日春衫著。”譚復堂蝶戀花:“連理枝頭儂與汝,千花百草從渠許。”可謂寄興深微。
半塘和馮詞
半塘丁稿中和馮正中鵲踏枝十闋,乃騖翁詞之最精者。“望遠愁多休縱目”等闋,郁伊徜況,令人不能為懷。定稿只存六闋,殊為未允也。
皋文深文羅織
固哉,皋文之為詞也。飛卿菩薩蠻、永叔蝶戀花、子瞻卜算子,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阮亭花草蒙拾謂:“坡公命宮磨蝎,生前為王珪、舒亶輩所苦,身后又硬受此差排。”由今觀之,受差排者,獨一坡公已耶。
不附和黃公詞論
賀黃公謂:“姜論史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稱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歐秦輩句法,前后有畫工花工之殊。吾從白石,不能附和黃公矣。
遺山論詩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此遺山論詩絕句也。夢窗、玉田輩,當不樂聞此語。
南宋以后詞無句
朱子清邃閣論詩謂:“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只是一直說將去。這般詩一日作百首也得。”余謂北宋之詞有句,南宋以后便無句。如玉田、劃窗之詞,所謂“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
草窗玉田詞枯槁
朱子謂:“梅圣俞詩,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余謂草窗、玉田之詞亦然。
玉田警句可議
“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此等語亦算警句耶。乃值如許筆力。
文文山詞
文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遠在圣與、叔夏、公謹諸公之上。亦如明初誠意伯詞,非季迪、孟載諸人所敢望也。
和凝長命女
和凝長命女詞“天欲曉。宮漏穿花聲繚繞。窗里星光少。冷霞寒侵帳額,殘月光沉樹杪。夢斷錦闈空悄悄。強起愁眉小”。此詞前半,不減夏英公喜遷鶯也。
梅溪以下氣格凡下
宋李希聲詩話曰:“古人作詩,正以風調高古為主。雖意遠語疏,皆為佳作。后人有切近的當、氣格凡下者,終使人可憎。”余謂北宋詞亦不妨疏遠。若梅溪以降,正所謂切近的當、氣格凡下者也。
草堂有佳詞
自竹垞痛貶草堂詩余而推絕妙好詞,后人群附和之。不知草堂雖有褻諢之作,然佳詞恒得十之六七。絕妙好詞則除張、范、辛、劉諸家外,十之八九,皆極無聊賴之詞。古人云:“小好小慚,大好大慚。”洵非虛語。
梅溪諸家詞膚淺
梅溪、夢窗、玉田、草窗、西麓諸家,詞雖不同,然同失之膚淺。雖時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棄周鼎而寶康瓠,實難索解。
沈昕伯詞
余友沈昕伯[纮]自巴黎寄余蝶戀花一闋云:“簾外東風隨燕到。春色東來,循我來時道。一霎圍場生綠草,歸遲卻怨春來早。錦繡一城春水繞。庭院笙歌,行樂多年少。注意來開孤客抱,不知名字閑花鳥。”此詞當在晏氏父子間,南宋人不能道也。
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
“君王枉把平陳業,換得雷塘數畝田。”政治家之言也。“長陵亦是閑邱隴,異日誰知與仲多”,詩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詩人之眼,則通古今而觀之。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懷古等作,當與壽詞同為詞家所禁也。
宋人小說多不足信
宋人小說,多不足信。如雪舟脞語謂:“臺州知府唐仲友,眷官伎嚴蕊奴。朱晦庵系治之。及晦庵移去,提刑岳霖行部至臺,蕊乞自便。岳問曰:‘去將安歸。’蕊賦卜算子詞云:‘住也如何住’”云云。案此詞系仲友戚高宣教作,使蕊歌以侑觴者,見朱子糾唐仲友奏牘。則齊東野語所紀朱唐公案,恐亦未可信也。
詩詞工拙
滄浪、鳳兮二歌,已開楚辭體格。然楚辭之最工者,推屈原、宋玉,而后此之王褒、劉向之詞不與焉。五古之最工者,實推阮嗣宗、左太沖、郭景純、陶淵明,而前此曹、劉,后此陳子昂、李太白不與焉。詞之最工者,實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后此南宋諸公不與焉。
南宋詞家如俗子
唐五代北宋之詞家,倡優也。南宋后之詞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詞人之詞,寧失之倡優,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厭,較倡優為甚故也。
六一蝶戀花
蝶戀花“獨倚危樓”一闋,郵六一詞,亦見樂章集。余謂:屯田輕薄子,只能道“奶奶蘭心蕙性”耳。
有篇有句詞家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詞不可作儇薄語
讀會真記者,惡張生之薄幸而恕其奸非。讀水滸傳者,恕宋江之橫暴而責其深險。此人人之所同也。故艷詞可作,唯萬不可作儇薄語。龔定庵詩云:“偶賦凌云偶倦飛。偶然閑慕遂初衣。偶逢錦瑟佳人問,便說尋春為汝歸。”其人之涼薄無行,躍然紙默間。余輩讀耆卿、伯可詞,亦有此感。視永叔、希文小詞何如耶。
詞人須忠實
詞人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所謂游詞也。
讀花間、尊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玉臺新詠。讀草堂詩余,令人回想韋縠才調集。讀朱竹垞詞綜、張皋文、董子遠詞選,令人回想沈德潛三朝詩別裁集。
明季國初諸老之論詞,大似袁簡齋之論詩,其失也,纖小而輕薄。竹垞以降之論詞者,大似沈歸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白石可鄙
東坡之曠在神,白石之曠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為營三窟之計,此其所以可鄙也。
詞尤重內美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字之事,于此二者,不能缺一。然詞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美。無內美而但有修能,則白石耳。
詼諧與嚴重不可缺一
詩人視一切外物,皆游戲之材料也。然其游戲,則以熱心為之。故詼諧與嚴重二性質,亦不可缺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