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圓圈正義》一書共收錄作者的49篇隨筆文章,分為“圓圈正義”“何謂榜樣”“道德譴責的打開方式”“身負權力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數人的情感”“生命的尊嚴”“心懷永恒活在當下”七大部分,作者在本書中運用特有的坦誠、自省而尖銳的筆調,探討了法律、正義、道德、權力的理念與現實、分析了如張扣扣案、莫某縱火案等社會熱點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學經驗和對人生的思考。本書不僅啟蒙讀者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更在于幫助讀者理解法律背后更深層次的價值基礎。
羅翔 ·法學文集 ·12.6萬字
《論法的精神》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關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此為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許明龍的最權威譯本。與舊譯本相比,該書篇幅有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鳩為撰寫該書而搜集的資料,孟德斯鳩對于輿論批評的回應文章,達朗貝爾關于孟德斯鳩思想研究的文章等,書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識性譯著,方便非專業人士閱讀。
(法)孟德斯鳩 ·法學文集 ·52.2萬字
本書是我國已故著名法學家、民法學泰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終身研究員與終身教授謝懷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是謝懷栻先生的法學論文自選集,展示了謝懷栻先生的學術思想歷程。本書濃縮了先生思想的精華,高屋建瓴地闡述與講解了大陸法系民法與商法的基本理念、精神、原則、規則、制度及其發展趨勢。
謝懷栻 ·法學文集 ·26.2萬字
洞穴探險者案是美國法理學家富勒于1949年發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險者受困洞穴,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簽選中的是最初提出該建議、卻在實施前反悔的威特莫爾。最終獲救的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并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他們是否犯有謀殺罪?富勒虛構了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見,將當時各個法哲學流派的觀點納入其中。1998年,薩伯續寫了有關此案的九個新觀點,又將20世紀法哲學的新發展引入討論。富勒的案例設計精巧,為論證的多向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為各種觀點交戰的場地。案例本身,連同虛構的法官陳詞由此成為法學初學者探討重要法律原則的必讀文本,本書同時也作為激發思辨的優秀通識教育讀本而備受推崇。
(美)彼得·薩伯 ·法學文集 ·10.5萬字
本書是我國已故著名法學家、民法學泰斗、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終身研究員與終身教授謝懷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該書是謝老生前關于民法總則的相關論述及立法建議,書中所收論文多為謝老生前頗有影響的著述,經張谷教授按照我國民法總則的體系加以編排,集中展現了作者在民法總則方面的心得。
謝懷栻 ·法學文集 ·19.9萬字
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法治建設日益受到重視,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經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方略和奮斗目標,“法治中國”是這個時代最強的主題和聲音,法治建設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本書收錄了張明楷、陳瑞華、吳玉章、胡水君、姜世明、張衛平、沈四寶、徐國棟、李浩等國內著名法學家的講演,他們對我國法治建設發表了諸多非常有影響力、前沿而又睿智的見解、觀點和主張。
許少波主編 ·法學文集 ·17.9萬字
本書檢視了與刑罰相關的、最為重要的立場提出了獨到見解,即一種以普通公民的利益為出發點的刑罰威懾理論,以一種普遍可理解的書寫方式處理了一個哲學與法學之間頗具爭議性與緊張關系的話題。
(德)諾伯特·霍斯特 ·法學文集 ·7.9萬字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曾主編出版《作為組織手段的公法人制度研究》《公共行政法治化的理論研究》《公立大學法人制度研究》等多部學術著作。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法治中國、依法治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法治的呼聲逐漸變高。基于此,教育法的研究必須建構在對教育這一特定的社會部門的認知基礎之上,并運用法學研究的方法整合價值秩序。本書以公法與私法兩個角度展開對教育領域的法律問題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法研究的現狀與特點;公立學校與教師的法律關系;教育憲法的建構與基本原則;教育選擇權的法律基礎;民辦教育分類管理的法律保障等。
李昕主編 ·法學文集 ·14.3萬字
《論知識》是邁蒙尼德猶太律法學的重要著作《律法再述》14篇中的首篇,其內容主要包括關于律法之根基的律法、關于德性的律法、關于律法學習的律法、關于星辰及偶像崇拜的律法、關于懺悔的律法5個單元,每個單元之下又列出數量不等的多條誡命(包括肯定性誡命和否定性誡命)。邁蒙尼德認為他在《論知識》中囊括了先知摩西所教導的信仰根基的全部誡命,而所有這些內容是一個人必須首先明了的知識。邁蒙尼德通過分類梳理并闡釋這些不同的誡命,為猶太民眾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律法書”和系統而簡明的律法教本,他們可以按照主題目錄在其中找尋各誡命的適用規則,而不必淹沒于蕪雜的《塔木德》律法辯論之中。
(埃及)摩西·邁蒙尼德 ·法學文集 ·12.9萬字
本書是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的文章合集。在本書中,作者超越了傳統經濟學的邊界,進入社會學和法學領域,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社會問題和法律,系統分析了信息、信任、法律和社會規范在深刻地影響社會秩序與經濟增長上的內在邏輯和運行機制。本書初版于2003年8月,2006年9月出版了第二版。此次第三版增加了《國家的刑法與社會的民法—禮法分野的法律經濟學解釋》一文。此文結合了近年來法律經濟學特別是博弈論對社會規范及其與法律之關系的研究,對禮法分野進行了重新思考。作者認為,禮法分野在社會治理層面上的法律部門分工,更多是小政府下的社會分權治理模式,對維持中國古代社會兩千年來的穩定和統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法治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使得本書的主題尤其值得關注。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中,如何平衡國家法律與社會規范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維持社會秩序,作者在本書中的這些洞見并沒有過時,依舊鮮活如新,具有思想的生命力,值得我們深思。
張維迎 ·法學文集 ·28.7萬字
本書是18世紀80年代三位美國政治家在制定美國憲法的過程中所寫作的有關美國憲法和聯邦制度的評論文章的合集,其中心論點是闡明需要建立中央相對集權的強大的聯邦政府,以保證政治上的統一,實現國內安定,促進經濟繁榮,但也不過多地侵犯各州和個人的權利。這同當時邦聯政府的權力不能集中的軟弱情況相比,更能符合獲得獨立后的資產階級的政治愿望。所以,本書對各州批準新憲法起了促進作用。一般認為,它是對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聯邦政府所依據的原則的精辟說明。美國法院曾把它作為憲法的來源加以引證。在西方政治學史上,尤其在代議制政體的理論方面,本書都被認為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學經典著作。本書作為研究美國憲法的最重要的歷史文獻之一,對后世不少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制定,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約翰·杰伊 詹姆斯·麥迪遜 ·法學文集 ·30.3萬字
本書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20講中刑法總論部分10講的文字實錄,由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共同出品。本書面向刑法司法適用中的核心議題,涵蓋了結果避免可能性、規范保護目的理論、被害人特殊體質案件的主觀歸責、防衛過當中的罪量要素、違法性認識、期待可能性、正犯與主犯的關系、競合論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斷、刑事合規制度的類型化及其實踐意義、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確定刑量刑建議等10個刑法適用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成書之前的系列講座的主講人、與談人均為“80后”青年刑法學者,主持人則是期刊編輯和律師,集合了更多國內刑法學者中的強勁、精銳力量,繼續尋求前沿的刑法理論研究與迫切的刑法實踐需求的結合,妥善回答當代中國的刑法問題,解決中國刑事實務中的難題。講座在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形式,不斷促進“青年”和“實務”的融合,讓青年學者有更大的學術舞臺,讓實務界更多傾聽青年學者的聲音,也讓實踐得到更新鮮的理論滋養。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創新和傳承、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繼續產生積極影響,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
車浩主編 ·法學文集 ·21.3萬字
本書講述了14個經典法學流派的源起、發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學派、歷史法學派、法社會學派、利益法學派等。書中穿插對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紹,著重介紹了經典法學流派的代表觀點,為本國法律工作者開拓視野,提供一個了解國外法學流派各自觀點、主張的載體。
何勤華主編 ·法學文集 ·23.4萬字
在《法律與道德的心理學理論(法哲學名著譯叢)》中,彼得拉日茨基通過與道德相對比闡釋了法律的基本性質他深入討論了“法律”“法律規范”“法律關系(權利和義務)”“法律的類型”“公法與私法”“法律的社會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學議題該書具特色和原創性的是他討論這些問題的理論視角:社會-心理學視角基于此種理論視角,彼得拉日茨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細致且全面的法律的社會-心理圖景基于該理論視角,彼得拉日茨基提出了關于法律本質的基本理論命題,即真實的法律源于個體的主觀體驗,法律是一種心理現象.
(波)列昂·彼得拉日茨基 ·法學文集 ·27.8萬字
《賄賂犯罪》是海峽兩岸中青年刑法學者專題研討賄賂犯罪的論文集。內容涵蓋了海峽兩岸賄賂犯罪重要領域,包括立法架構、保護法益、受賄罪和行賄罪構成要件法理解讀、特殊類型賄賂犯罪的認定等問題。《賄賂犯罪》從不同的視角對賄賂犯罪中的問題作了全景式的展示,既有體系性的理論建構,也有具體性的問題思考;既有系統的理論闡釋,也有深入的實務觀察;既有獨到的理論推進,也有激烈的觀點交鋒。《賄賂犯罪》對于賄賂犯罪的系統闡釋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高巍主編 ·法學文集 ·39.4萬字
本書以跨境司法協助為主題,圍繞區際司法協助、區際法律比較、私營賄賂、毒品犯罪四個大問題,分別對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四個地區的司法協助現狀以及理論研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梳理。本書討論的中國不同法域之間贓款贓物的移交以及對私營賄賂犯罪與毒品犯罪的懲治與預防等問題。毫無疑問,對中國不同法域來說,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與完善的現實問題。由于澳門和中國內地的密切聯系,人員來往頻繁,跨境犯罪嚴重,刑事司法協助非常必要,澳門特別行政區應該與中國內地盡快地訂立刑事司法協助協定。
趙秉志 趙國強主編 ·法學文集 ·36.2萬字
無處不在的數據技術對人類尊嚴和自主構成了明顯而現實的威脅。然而,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我們一直忙于保護數據,卻未能保護人類本身。在本書中,伊麗莎白·M.瑞尼爾斯認為,我們應專注于數據保護、數據隱私、數據安全和數據所有權的法律中的人類核心價值觀。而且,隨著我們對數據的癡迷的增長,我們忽視了與技術發展相關的真正利害關系——我們作為人的尊嚴和自主性。伊麗莎白·M.瑞尼爾斯的研究指出從某些方面來看,數據既是一切,又什么也不是。數據依靠情境,并呈動態變化,因此很難被定義。通過對美國、歐盟的數據法案進行梳理,伊麗莎白·M.瑞尼爾展現了西方數據法的構建邏輯,同時面向數據法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清晰的愿景。
(美)伊麗莎白·M.瑞尼爾斯 ·法學文集 ·8.3萬字
本書為暨南大學法學院的論文結集,主要涉及知識產權法相關知識,包括粵港澳海關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比較研究、專利制度的自然權利正當性解讀、著作權法對思想選擇性的保護、知名服務特有名稱認定與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要件探討等內容,還有訴訟實務、各科專論等部分,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了知識產權學科內容,具有較高出版價值。
朱義坤 ·法學文集 ·26萬字
本書為中國法學會警察法學研究會警察刑事執法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警察刑事執法論壇”優秀論文集,主題是新型金融犯罪的懲治與防范。近年來,新型金融犯罪頻發,危害金融秩序和安全。本書的出版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系列重要講話精抻,落實黨中央關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決策部署,完善新型金融犯罪的懲治和防范工作措施,為依法懲治與防范新型金融犯罪、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與安全和服務金融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主要內容涉及新型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基本問題研究、涉眾型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網絡金融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和其他擾乩金融秩序犯罪懲治與防范研究等方面,均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和公安司法實務部門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成果,專業性、學術性、融合性、指導性強。
李汝川主編 ·法學文集 ·19.6萬字
全書設定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如在列車上、在車站、在家庭生活中的種種場景,然后根據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條件設定、條件轉換和法律發問,如父親給孩子零用錢是何種法律關系?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許多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由于其標的微不足道,幾乎不會引起訴訟,但對法學教育卻非常有用,因為它們可以引導初學者從法律的視角去思考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作者搜集了大量這種性質的事件,并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了編排。該選集第一次出版是在1870年,當時是作為《不附判決的民法案例》第二版的附錄出版的,之后不久,便獨立出版了。耶林的這兩部書開法學教育的風氣之先,使案例課成為法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小冊子也成為許多國家法學院案例分析課的必備圖書。
(德)魯道夫·馮·耶林 ·法學文集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