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為什么有些人喜歡紅色,有些人喜歡紫色?為什么有些顏色讓我們感到溫暖,有些顏色讓我們感到冷靜?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與色彩科學有關。非洲史前巖畫、中國瓷器、彩虹、世博會場館、鉛白顏料、鈦金屬、《荷馬史詩》、雙色連衣裙、油畫修護和液晶屏幕——10件事物,穿越300萬年,橫跨東西半球,探尋色彩科學研究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
(美)亞當·羅杰斯 ·科學世界 ·17.2萬字
1812年,拿破侖率60萬大軍遠征俄國,卻以慘敗告終。關于其敗因,有一種說法最離奇——“都是紐扣惹的禍”。原來,錫制紐扣在酷寒中會分解為碎屑,以致法軍受困于冰天雪地。若無此插曲,整個歐洲的命運是否會截然不同?本書深入挖掘了17個化學分子的傳奇故事,如同錫制紐扣那樣,它們展示了表面上互不相關的事件之間,實則存有驚人的化學聯系。這些分子推動了早期的地理大發現,促成了眾多宏偉的工程壯舉,引領了醫學領域的變革;甚至在性別角色、法律制定、環境保護以及我們的吃穿用度等方面,都留下了深遠的烙印。《拿破侖的紐扣》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人類社會在歷史長河中是如何被這些微乎其微的化學分子悄然塑造的。
(加)潘妮·拉古德 (美)杰·布勒森 ·數理化 ·18.2萬字
我們為什么和其他類人猿不一樣?我們為何能贏得進化比賽,成為唯一的幸存者?智人到底有多“智慧”?在這本《給智人的極簡人類進化史》中,法國著名古人類學家希爾瓦娜·孔戴米聯手科學記者弗朗索瓦·薩瓦提埃,根據有關人類那些古代“親戚”的最新研究,探討了智人加速進化的深層因素以及征服整個地球的優勢過程。史前史從沒有像現在這樣令人興奮,各種新發現正在推翻長期以來公認的各種理論。或許,我們在了解古人類延續至今的種種生活方式后,才能更清楚我們這個奇怪又獨特的物種究竟會有什么樣的未來……
(法)希爾瓦娜·孔戴米 (法)弗朗索瓦·薩瓦提埃 ·人類故事 ·5.6萬字
當這個世界激起了你的好奇心,當你為自己的無知坐立不安,當存在的焦慮開始滿溢,當你囿于困境無法抉擇、當你無法承受現實之痛、當你不能保有開放的狀態、當思維變得狹隘、當情緒不受控制、當心理失去平衡……在這樣的時刻,你需要打開這本書。本書精選了世界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泰森與讀者之間的101封書信,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多年。泰森從宇宙的角度出發,解答了關于科學、信仰、哲學、人生中的大量問題。很多信里蘊藏著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體會過的那種渴望:尋找生命的意義,孜孜不倦地試圖理解自己在這個世界和宇宙中的位置。這些問題既有來自專業人士的困惑,也有普通人的迷茫。通過這些提問與解答,我們可以認識到宇宙與現實世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些問題和困惑都藏在你所樹立的宇宙觀當中,跨出自我的維度,學會用宇宙視角看問題,一切都不會變得不一樣。
(美)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百科知識 ·9萬字
一場始于太陽、環游宇宙的時空之旅。宇宙學專家導游,奠定你對宇宙的基本認知。從太陽開始,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各有怎樣的不同;與我們朝夕相伴的月球有著怎樣的秘密;太陽系之外的浩瀚星空中,數不盡的億萬星辰是怎樣的存在,宇宙的邊界又在哪里……太陽系中數百個光怪陸離的小世界、沸騰不止的恒星、奇異的系外行星、銀河系、河外星系、黑洞、恒星爆炸、星系碰撞……囊括所有關于宇宙的必備常識。
(英)《新科學家》雜志編著 ·百科知識 ·9.1萬字
在人體隱秘的微觀世界,跳動著一種比基因更古老的生命密碼——生物電。每一個細胞乃至骨骼、皮膚、神經、肌肉都有電壓,就像一個小電池。現代科學逐步揭開了生物電的神秘面紗,人類終于觸碰到生命力的源代碼。科學作家薩莉·埃迪在這本書中講述了青蛙、老鼠、兔子、罪犯尸體等20多項顛覆性實驗,10大前沿領域的突破,以及伏特等眾多科學家精彩的研究探索故事,全面展現了生物電動跌宕起伏的200年科學探索史——從維多利亞時代“電療治百病的狂想”,到通過魷魚軸突找到破解神經信號的突破口,再到心臟起搏器、深部腦刺激和脊髓再生,生物電不斷為神經學、生物學、醫學領域帶來重大突破。在人機融合的賽博格未來,生物電又逐步賦能再生醫學、腦機接口、異種機器人、可穿戴電子藥物等,不僅成為治療疾病的密鑰,更是重塑生命的革命性力量。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生物電的史詩,更是一幅關于未來科學的狂想藍圖。下一場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革命,或許就藏在我們的生物電中。
(美)薩莉·埃迪 ·人類故事 ·17.7萬字
對我們周圍無形世界的驚人指南。我們怎樣才能了解原子有多小或銀河系有多大?我們如何才能了解十億分之一秒的短暫和十億年的久長,地球到木星有多遠的距離,氦的凝固點是多少以及原子彈爆炸會釋放出多少熱量?本書將通過探索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領域來幫助你認識這些問題的答案,并會讓你瞠目結舌,極大地刺激你的想象力。這本書用非凡的趣味和洞察力,引領我們重新審視了我們周圍世界的6種譜系:數字、尺寸、光、聲、溫度和時間。書中充滿了對比、驚人的事實和趣聞軼事,以及豐富的插圖、圖表、照片、側邊欄。《宇宙的尺度》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看待世界的維度,讓我們能夠用更豐富、更多層次的視角欣賞這個我們身處其中的、離奇又美麗的世界。
(美)大衛·布拉特納 ·宇宙知識 ·10萬字
《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全新解讀: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之后的世界史,令人眼界大開的科學解釋,真正全球高度的研究成果,為青少年樹立了解世界的全新認知,為成年讀者開辟看待全球化的顛覆窗口。《1493》兼具歷史性與啟發性,打破了一直以來歷史研究與教學中對全球化的刻板印象。當下的歷史教科書中,對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這一事件只有短短幾句描述,對美洲大陸歷史的介紹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查爾斯·曼恩筆下,1492年,哥倫布登上了美洲大陸堪稱當下全球化問題的源頭,是恐龍滅絕后最重要的事件。“哥倫布大交換”使神秘的美洲大陸與其他獨立的大陸之間產生了混亂的交流與碰撞——美國獨立與瘧蚊,英國工業革命與亞馬孫的橡膠,美洲白銀和明朝滅亡的加劇……種種看似無關的事件,卻隱含著緊密的聯系。也正是這些事件加速了現代世界的形成。青少年將發現解讀世界歷史的新視角,成年讀者也將重新思考造成全球化膠著狀態的原因。
(美)查爾斯·曼恩 ·人類故事 ·4892字
大多數的歷史書都以某個人物、某個事件或某個地點為核心,而本書講述的故事是關于一個數字的:過去三四個世紀里取得的所有進步,包括科學方法、醫學突破、公共衛生機構的建立、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讓我們的壽命平均延長了大約20000天。世界人口的預期壽命不斷提高,讓我們在短短幾個世紀里設法為自己獲得了額外的壽命。這本書通過圍繞人口趨勢進行組織架構,試圖了解這種進步從何而來,究竟是何種力量讓現在的我們活下去,是何種突破、創新、合作及機制使得延長壽命這一目標成為現實,并指明未來的方向。
(美)史蒂文·約翰遜 ·人類故事 ·13.9萬字
大腦是人類已知最復雜的機器,卻有個致命的弱點,構成它的復雜分子也可能破壞我們的思維、改變我們的性格。深山里的神秘家族祖祖輩輩中年癡呆;創業家不復睿智儒雅,反而乖張易怒;大學畢業生突然深陷《行尸走肉》的幻覺;準新郎在求婚前夕變身威猛先生,險些咬斷自己的舌頭;未開化部落的婦女兒童相繼離奇死亡;農婦言之鑿鑿說謊成性……作者將歷史與科學探索相結合,邀請我們化身醫學偵探,追溯每個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從診斷到治愈的過程,旁觀患者被“瘋狂的”分子顛覆的生活,見證科學家和醫生的成功與失敗。本書以神經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亨廷頓病、癡呆癥、糙皮病、庫魯病等)為載體,講述了當今認知神經學的發展歷史和前沿基礎發現,幫助我們理解大腦的分子機制如何深刻影響人類的行為、情感和記憶,申明通過研究“劫持”大腦的分子,我們可以探尋未來治療常見大腦疾病的方法。
(美)莎拉·曼寧·佩斯金 ·人類故事 ·8.5萬字
本書從科學史的角度,按時間順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自公元前322年以來具有突破性的50個改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史的發明;在梳理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史近3000年發展脈絡的同時,清楚解析了每一個發明的背景、設計邏輯和歷史影響。在書中你會看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家們如何通過巧妙的構思,創造這些改變人類社會進程的發明:安提凱希拉裝置、尼古拉·特斯拉的“遠程機器”、第一臺無敵的下棋機器人、會思考的圖靈機、改變世界的ChatGPT、火星探測器“機遇號”、NASA的宇航蜂等。不論你感興趣的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工業設計還是未來趨勢,這本書都能讓你找到許多有趣且深具啟發性的解答。
(英)羅布·沃 ·科學世界 ·8.6萬字
7個小矮人,7張床,7個麻煩?王后的魔鏡應該掛在哪兒?如何在火柴游戲里消除所有正方形?……準備好找點兒樂子了嗎?德國著名數學家、前奧數冠軍、“謎題收集者”霍格爾·丹貝克再一次向我們展示迷人的數學世界。書中精選100道出色的數學謎題,涉及數字、組合、邏輯、幾何、策略、概率、物理,每一道都旨在挑戰你的創造性思維,準備好了嗎?快來給大腦做套保健操!
(德)霍格爾·丹貝克 ·數理化 ·6.4萬字
如果沒有元素周期表中那些看起來并不起眼的英雄,人類將會迷失方向。我們的DNA需要磷來維持運作,視神經需要鉀來提供動力,其他的基本元素還能讓我們的生活和社會保持正常運轉。如:手機需要利用硼和鎵以控制信號和存儲信息;用銦和錫制作觸摸屏以及鋰提供電能。作者周游世界,帶我們去尋找這些元素被發現的地點,跟隨材料的生命,從如何開采、怎么利用它們,再到為何逐漸產生了既美妙又災難性的后果。每個星系、恒星和行星都由元素組成——從地球核心的鐵到沙子里的硅。但元素從何而來,又將會去哪里,它們是否會被耗盡呢?本書以提出疑問為結尾,留下回味的空間,交給讀者自己去思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元素這件事,有多么緊迫。
(挪威)安雅·羅因 ·數理化 ·9.9萬字
為什么過去的偉大文明都對統一計量給予了極大關注?法國大革命與計量單位的統一有什么樣的關系?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對計量單位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光速為什么可以取代鉑桿成為定義米的基準?時間計量的發展與人們對時間的理解是同步的嗎?以上問題都可以在《丈量世界的7種方式》中找到答案。有史以來,計量就與人類的經驗交織在一起,塑造了我們對自然、超自然與人類生活的理解。本書作者、著名物理學家皮耶羅·馬丁探索了7個國際基本計量單位的定義歷史,它們分別是:長度單位米、時間單位秒、質量單位千克、溫度單位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發光強度的單位坎德拉。馬丁不僅介紹了7個國際計量單位的定義歷史,還解釋了計量單位與科學難解難分的關系。從經典物理學到量子力學,從相對論到化學,從宇宙學到基本粒子物理學,從醫學到現代技術,所有這些科學領域都與計量單位的發展緊密相關。馬丁在晦澀的數字與有趣的軼事、嚴謹的科學與文學敘事之間取得了優雅的平衡。在這本書中,不僅有精準到小數點后若干位的數字,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如物理學家普朗克為自己兒子求情、貝多芬成為第一批節拍器用戶等等。馬丁融會貫通的能力使這本書成為一本色彩豐富的畫卷。
(意)皮耶羅·馬丁 ·科學世界 ·9萬字
在現代花園中,野草不再是“格格不入的植物”,而是來自大自然的野性呼喚。它們以堅韌不拔之勢,靜靜生長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或擁有迷人美麗的外表,或可食用、藥用,或滋養生靈。在追求自然和諧之美的今天,野草也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野草:野性之美》中,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用凝練的文字和豐富的圖片,為我們講述這些植物世界里無名英雄的故事。它們擁有無限的能力,可以治愈地球,治愈我們的身體,或許,也能治愈我們的心靈。
(英)加雷思·理查茲著 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編 ·生物世界 ·5.8萬字
“物理君”深夜做完實驗,路過M樓時,突然聽到井蓋處有小貓的叫聲,循聲過去卻被一股神秘力量拉進了井中……醒來后,物理君發現自己穿越到一座懸浮在太空的島上,他必須經過島上的8個地點、8道關卡,到達悟理學院才能找到回現實世界的方法。他將碰到哪些難題呢……中科院物理所趣味科普書又出大招,這次“物理君”形象親自來到臺前,通過更好玩的故事和更豐富的插圖,把“老師不教、爸媽不會、不問憋得慌”的問題融入穿越情節中。書中包含了在家里、路上、餐桌上、學校里、電子產品里、天氣里等生活場景中可能遇到的200多個問題。通過一趟趣味物理冒險之旅,你的物理知識又會增加了!
中科院物理所 ·數理化 ·9.9萬字
1分鐘為什么有60秒?兩千多年前的人如何測量地球的周長?計算機與程序員的真正鼻祖分別是誰?猴子多了就能寫出莎士比亞嗎?一只蝴蝶如何引發龍卷風?……本書從科學史的角度,依照時間順序介紹了有史以來具有突破性的50個重大數學發現。這些發現不僅是數學這門學科的飛躍,也影響著人類生活和世界科技的發展:從遠古人類在骨頭上留下的計數刻痕,到只需按下按鈕就能自行運算的機器,現代社會的幾乎每一個進程和模式都以數學為核心。在這些問題的發現、探索和解決中,數學的純粹和邏輯之美盡數體現。不論你感興趣的是算術、幾何、統計、邏輯學還是計算機科學,這本書都能讓你找到許多有趣且深具啟發性的解答。翻開這本書,你就能進入這個用頭腦構建出的世界,感受數學家們的奇思妙想。
(英)亞當·哈特-戴維斯 ·數理化 ·8.6萬字
本書全面講述了神秘莫測的“無”,以妙趣橫生的故事再現了這一概念的思想歷程:從古代文明中“零”的起源,到蒙昧時期對“虛無”的憎惡,從數學的“零”到哲學的“空”,從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到科學奇才霍金……“無”始終是無法回避的話題。這本妙趣橫生的奇書立足于數學、宇宙學、物理學和哲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無”的豐富內涵,將人類探索世間萬物本質、認知宇宙起源和結構的歷史沿革娓娓道來。
(英)約翰·D.巴羅 ·科學世界 ·19萬字
地球的一生廣博而深邃,其時間長度超出人類的想象。地球上生命歷史的巨大規模,從在深海熱液噴口中發育的第一批生物到今天多樣化的生命,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路堪稱一篇史詩般的故事。這是一部信息豐富、精彩紛呈的地球生命傳記。作者埃爾莎·潘西羅里帶我們跨越了地球上15個重要的地質時期,精彩呈現了保存在化石中的多種生命形式,介紹了47種繽紛的生物,講述了生命起源與進化的故事。從早期生物加尼亞蟲、牙形蟲、筆石,到三葉蟲、始祖鳥等“明星”古生物,再到新生代人類的進化,這本書用地球生命如何進化和適應的獨特視角,帶領讀者從新的角度看待地球生命的形成過程,感受進化的節奏與生命的模式,對生命心懷敬畏與謙卑。
(英)埃爾莎·潘西羅里 ·生物世界 ·11.6萬字
陸地行走的鯨,沒有殼的龜,四只翅膀的恐龍,嘴里有鋸的鯊魚,高挑苗條的企鵝……這些古生物確實曾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你可能很難通過化石想象它們奇怪的相貌,但在這本書中,它們以逼真生動的復原形象登場,與現生動物一起演繹了滅絕與進化的生命傳奇。長頸鹿、鯨、貓和大象等哺乳動物有怎樣的“家族興衰史”?恐龍與鳥類之間存在什么“血脈傳承”?魚類、兩棲類和爬行動物又如何在水陸之間做出“重要抉擇”?當你了解過這些歷史再去參觀博物館,一定會加倍獲得知識和樂趣,歡迎你由此進入光怪陸離的古生物世界!
(日)川崎悟司 ·生物世界 ·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