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此歷史征程中,由文化自覺而文化自信,由文化自信而文化自立,由文化自立而文化自強應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共同選擇。本書收錄了李學勤、張豈之、陳來、陳眾議、陳劍瀾等多位著名學者在“新人文講座第十一系列”“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演講全文,內容涉及文化和文明的傳承與碰撞、傳統和現代的繼承與超越、中國和世界的交流與對話,覆蓋歷史、文學、哲學、藝術、教育、經濟及國際關系等諸多領域。
曹莉 ·中國文化 ·24萬字
這本《萬古江河》即心懷中國文化的著名史家許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為今天中國人撰寫的歷史,為中國文化的成長發展作的一部傳記。隨著歷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容與中國文化占有的空間不斷發生變化:從考古發現所見的中國文化的發端,到“中原”的出現,中原變成了中國,“中原的中國”慢慢擴張變成“中國的中國”,然后超越中國之外,慢慢將四鄰吸收進來,通過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勢力范圍的擴大,變成了“東亞的中國”,然后在亞洲范圍之內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亞洲的中國”,再經過百多年顛簸與蹣跚進入世界,成為“世界的中國”。在對這各個超越王朝、政權的長時段文化圈的敘述中,中國文化和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許先生圍繞國家體制與時代特色,思想、宗教與文化變遷,農業、手工業與經濟網絡,民族、文化的融合與互動,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與生活資源,民間社會與信仰世界,文化、科學技術的進步轉變,對外關系及與他者文明的比較互動等一系列主題展開。在在講述著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多彩鮮活的成長故事。
許倬云 ·中國文化 ·26.2萬字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兵學著作,精通《周易》且又深曉《孫子兵法》的劉君祖先生新作《孫子兵法演義》創建以《易》演兵的典型,破解了《孫子兵法》眾多軍事范疇的淵源端緒,從而把中國古典兵學的歷史又向前追溯了一兩千年。《孫子兵法演義》的特色除了以兵論兵外,即以《易》演兵,其特點有:其一,《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無不受其深刻影響。其二,孫子論戰而不黷武,不得已才以戰止戰;易理崇尚和平,主張更是明確。其三,孫子對人情人性及群眾心理的掌握相當精確,懂得以情動眾,對高層領導卻要求他們冷酷無情,不可因個人感情而誤了國家大事。其四,孫子暢論形勢虛實,機變靈活,讓人大開眼界。其五,當代戰爭已進入徹底信息化、集成化時代,從軍事理論、作戰技術到部隊組織,都有革命性的變化。跨世紀以來,世變憂患頻仍,國際間的重大紛爭已不大可能用軍事沖突圓滿解決,而需借助外交、經貿、金融、信息情報甚至宗教文化等的斗智斗力來綜合較量。《孫子兵法演義》提出《孫子兵法》中蘊藉深厚的道勝全勝的戰略思維,特能顯其殊勝,發揮大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0.5萬字
莊子的思想不是平空而來的,他率性而活,與天地精神往來。他的那些特立獨行的選擇與行為,都是自己率真任情的心性反映。他的浪漫、超脫和真性情,他超然于世的精神追求,對于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仍然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告訴我們:逍遙之人精神自由,在黑暗中始終能看見光亮……本書是一位北大才子以生命和靈魂寫就的遺世經典,語言優美,哲思表達深入淺出,生動的故事敘說,詳實的資料雜糅,讓人明白他所有的思想來源于他的人生實踐與深度思考。本書一改以往傳統古典的風格,帶給我們更適合現代人的精神修煉方式,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來,暢銷二十余年,多次入選語文教材,是一部優秀的集文學性、學術性為一體的青少年傳統文化讀本,被讀者贊譽為莊子必讀經典。
王新民 ·中國文化 ·21.7萬字
西方一些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是他們不了解中國宗教文化,本書可一解此惑。本書由資深中國思想史學者,在為大學生開設中國宗教文化課程10年基礎上撰寫而成,主要介紹中國古代宗教思想,全面呈現古代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面貌。本書主要內容有祖先崇拜、天命觀、陰陽五行觀念、道教、佛教及其中國化,還介紹了宗教、信仰、神幾個概念的中國文化意義。2008年初版售罄,如今修訂,增加了黃帝崇拜、馬克思的宗教觀等內容,更臻完美。
張茂澤 ·中國文化 ·31.2萬字
本書以鄭振鐸先生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為底本,按體裁產生、發展的時間順序編排,對中國文學知識作了系統梳理,深入淺出,既能讓我們領略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能使讀者了解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其豐富的內涵。在編輯的過程中,保留了其原旨以及行文風格,只是對其中的內容重新進行了梳理。
鄭振鐸 ·中國文化 ·24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編,共十八章。選擇當前富有代表性的十余個文學或文化熱點問題,如“斷裂”事件、重排大師、新概念作文、國學熱與于丹現象、《沙家浜》與紅色經典改編、莫言與諾貝爾文學獎、《上海寶貝》與“另類文學”、網絡文學的現狀與問題、新移民文學的境遇與發展、“金王之爭”“二余之爭”“韓白之爭”、《國畫》與官場小說、《狼圖騰》與生態文學、毛澤東文化熱、“大話”文學潮、底層文學寫作等進行分析。試圖通過這些個例或個案解讀,以點帶面,對當下及近些年中國文壇出現新的文學思潮和動態、趨向進行概括。讓讀者了解當下中國文學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既頻頻多變而又活潑無序的真實狀態,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把握問題的能力,并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加當下文學和文化的建設。本書在前版基礎上做了較大修訂,新增了一篇前言和四章內容(第七、九、十、十八章),考慮內容方面的因素,刪去了前版中“‘梨花詩’與現代漢詩”一章。
吳秀明主編 ·中國文化 ·31.5萬字
闡釋中國文化的內涵,力求使讀者深刻理解中國文化之源遠流長的真正核心。其中第一講至第五講選自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第六講至第十六講選自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編輯過程中將柳著部分原文變章為節,幾節合為一講,講之題目自擬;呂著部分,將章改講,題目如舊。
呂思勉 柳詒徵 ·中國文化 ·25.9萬字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這套時間制度由最高統治集團確認和發布,數千年來深刻影響著傳統中國社會。在國家層面,節氣周期性地檢驗著禮樂文化傳統,昭示著統治的正統性和合法性,以此維護著高語境社會;在民俗生活中,各地以節氣時間為參照,建構民俗秩序,安排生產生活,形成地方性知識。在此過程中,以節氣(歷法)等為紐帶,在上下層文化之間建立了“以上率下”和相互依存的文化關系,由此產生了特殊的文化內聚力。本書梳理了二十五史及各地地方志,講述了非遺之一——二十四節氣的緣起及其與中國傳統禮樂文化的不俗故事。
霍福 ·中國文化 ·20.1萬字
本書吸收了中國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輔以作者對中國文化研究的心得,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中國文化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全書內容的取舍堅持拓寬讀者的文化視野,豐富讀者的人文知識,提高讀者的人文素養,陶冶讀者的情操,塑造讀者的民族精神和增強讀者的民族自豪感為原則,緊緊圍繞中國文化精神展開,全方位地展示中國文化優秀和卓越的一面,力求使讀者深刻、全面、正確的認識中國文化,繼而以中國文化精神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公共基礎課的教材,也可作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研習中國文化的參考書和培訓教材。
黃高才 ·中國文化 ·22.3萬字
《毓老師說易經》根據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講授《易經》課程內容整理而成。毓老認為,《大易》與《春秋》弄明白,中國思想左右逢源!讀《易經》的目的有三: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二、智周萬物,道濟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易經》是智海,絕非假話,是智慧的產物。書有古今,智慧無古今。以古人智慧,啟發今人的智慧,把人生問題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師說易經》告訴我們,要懂用腦,讀完一篇,真得其好處。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讀書,存肥料。讀書,懂用道理簡單,做到可難。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陳絅整理 ·中國文化 ·29.8萬字
本書精心挑選了1000個常見國學問題,內容涉及國學名家、經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學思想、傳統宗教等十個方面的國學知識,基本上囊括了國學*基礎、*經典、國人*應該了解的知識點。同時文中還配備了大量插圖和圖說,讓您在圖文并茂地輕松閱讀中把握傳統國學的核心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學百事通”。
于童蒙主編 ·中國文化 ·37.1萬字
本書分為閑情雅趣(品茗、撫琴等);世風民俗(端午、廟會等有活動的傳統節日);生活起居(盥洗、梳妝的講究);以食為天(玉饌羞珍、用筷禮節)等部分,通過這些閑情逸致之舉,探尋中國人獨特的雅致生活。
王建男 ·中國文化 ·22.6萬字
《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是一部囊括國學知識的百科全書,書中介紹了國學名家、國學典籍、名典名句、哲學思想、傳統宗教、政治軍事、古典文學、禮儀民俗、藝術美學、醫學科技等多方面的內容,為讀者輕松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為了方便閱讀,《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為讀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應該知道的國學知識。同時,《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將需要數干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百字之中,深入淺出,提綱挈領,傳達出豐富的信息,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閱讀《國學常識隨問隨(白金版)》,你將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文化的脈搏,成為文化達人。
夢遠 ·中國文化 ·37.4萬字
《北京文化60年(1949-2009)》以歷史發展為基本線索、以區域性文化為基本內容、以主題性文化為基本結構,分五個歷史階段,從北京城市的文化定位、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保護、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社會科學研究、教育事業、文學藝術、新聞出版、體育事業和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與對外文化交流等九個基本文化層面,立體多維地展示、概括、闡述北京文化60年的建設和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首都北京的文化建設和發展,是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文化建設與發展,是在延續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北京地域文化中的建設與發展,同時也是基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文化需要的建設和發展。
李建盛 ·中國文化 ·34.9萬字
夢華主編的《圖解:國學知識》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愿意看的東西。同時,書中還選配了與正文相輔相成的精美插圖,對相關內容加以圖解,使讀者身臨其境,對國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體味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夢華 ·中國文化 ·34.1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26.3萬字
文化情結具有深遠的精神脈絡,本書力圖還原歷史現場,彰顯民國底色,從民國文人的文化立場、精神結構、人格追求、著書立說等維度來梳理民國文人的魏晉情結。立足文化生態,透視民國文人的精神景觀,意在揭示魏晉文化的隔代傳響,有利于建構中國文學和學術古今演變的文化譜系。本書突破了以往民國文人研究中過重的政治視角,展現文化生態學視野下開闊的研究理路,具有一定的范式重構和意義重釋的色彩。
賀根民 ·中國文化 ·39萬字
本書是關于方以智《圖像幾表》的校注。《圖象幾表》是方以智編著的《周易時論合編》的第一部分。方以智承襲朱熹《周易本義》以來的象數易學注《易》著作的一般體例,將易圖及其說明文字作為第一部分,將《周易》文本的批注作為第二部分。《圖象幾表》正是其第一部分,即易圖及易圖的說明文字。《圖像幾表》共分八卷”,是以采錄《周易古今文全書》“易學啟蒙”五卷之圖為主,旁及諸家易說或易圖,分“圖書”、“卦畫”、“八卦”、“卦變”、“蓍策”、“卦序”、“旁徵”七部分,集圖二百余幅。方以智的《圖象幾表》,從所集易圖之多及闡述之深刻來看,是對漢唐宋元以來易圖書學的一次總結,亦是闡述方氏象數易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明末憂患之際產生的易圖學三大奇書之一。《圖象幾表》將當時的哲學知識與象數易學相結合,企圖從易學中尋求萬法之根本,以“貴為時用”為宗旨,亦大有力挽狂瀾之意。《圖象幾表》對后來清代易圖學的發展影響頗大,是一部歷代象數易學的總結之書。
(明)方以智編 彭戰果等校注 ·中國文化 ·23.4萬字
本書收納了傅斯年在詩經、《史記》以及對于諸子百家的研究論述,重新解讀詩經,更深層次地理解《史記》的價值,以及了解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爭鳴現象的歷史根源。本書以簡體橫排的方式,方便讀者閱讀,對于晦澀難懂的部分給予讀者注釋。
傅斯年 ·中國文化 ·2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