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幽夢影》大約成書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筆記隨感小品集,收錄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韻語、警句等219則。張潮取幽人夢境、似幻如影之意,盡情地抒發了對人生、自然的體驗和感受,蘊涵著破人夢境、發人警醒的用心,為此名為《幽夢影》。它以清麗明快的文筆、精辟獨到的議論、深蘊豐富的思想獨樹一幟。
(清)張潮 ·中國文化 ·13.1萬字
這本打通《易經》與《內經》、易學與中醫學,并闡明張景岳《醫易義》思想的名著,真知灼見,獨步高論。中醫工作者和玩《易》者不可錯過。張景岳說:“以《易》之變化參乎醫,則有象莫非醫,醫盡回天之造化;以醫之運用贊乎《易》,則一身都是《易》,《易》真系我之安危。《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
黃紹祖 ·中國文化 ·35.4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文化的要義,對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核心思想、成就與缺陷,以及歷史上的文化論爭都進行了精確的論述,并提出了自己“綜合創造論”的文化主張。本書是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提高中華文化修養的優秀讀物,本書也是極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普及讀物。
張岱年 程宜山 ·中國文化 ·23.2萬字
乾、坤兩卦在《易經》中具有開天辟地的領導意義,被稱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經》核心的核心。本書細講詳解乾、坤兩卦的經傳全文,思維縝密,邏輯清晰,從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剛坤柔的立身行事,詳盡闡釋乾坤兩卦的哲學意涵,幫助讀者從容進入《易經》之本,了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實例佐證解讀,使讀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鑒應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12.4萬字
“長物”,原指多余之物,它們雖非生活必需品,卻是中國古代文人構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品格意志。這部中國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書,共十二卷,集合實用與審美雙重功能,其中講述居家陳設的有室廬、幾榻、器物、位置四卷,與造景布局相關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魚三卷,與文人雅趣直接關聯的有書畫、香茗兩卷,集中談論日常生活的有衣飾、舟車、蔬果三卷。
文震亨 ·中國文化 ·25.3萬字
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文化有了相當大的發展。蘇式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廣式菜系分為粵菜、閩菜,川式菜系分為川菜和湘菜。因為川、魯、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后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后來形成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川、粵、蘇、閩、浙、湘、徽、魯等菜系,即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八大菜系》文字優美生動,語言簡明通俗,適合大眾閱讀。
金開誠主編 陳長文編著 ·中國文化 ·3.2萬字
《梁啟超講國學》有側重、有針對性地選取了梁啟超著述中的相關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并輔以故事性的敘述方式,來做解讀。這些內容包括史學、文學、儒學、佛學、法學和教育、修養、倫理等諸方面。我們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是希望通過本書能讓初接觸的讀者一看就入門,讓有基礎的讀者一看就能見微知著,從而更上一層樓。
季風 ·中國文化 ·13.7萬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文字奧妙無窮。悠遠的歷史為我們創造出了鮮活精彩的語言和文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故事,都牽動著華夏文明的神經。本書共收錄名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對聯、俗語、諺語等上萬條。這些鮮活的語言文字語簡意賅,大多經過千錘百煉,代代相傳,才流傳至今。這些語句,或寓意深長,或幽默風趣,有著過目難忘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句句的實用性、典型性和廣泛性為著眼點進行編排,所選的句句時間跨度相當大,從先秦時期的重要著作,到當代名人的智慧言語均有涉及;所選的名句范圍非常廣,從詩詞曲賦、小說雜記等文學體裁,到俗諺、歇后語、謎語等民間文學都有涉獵。
陳曉丹編著 ·中國文化 ·17.1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二〇〇七年應幾方敦請舉行三次演講之記錄,內容包括:新舊文化的企業家反思,國學與中國文化,漫談中國文化與金融問題。本書從《管子》《貨殖列傳》《食貨志》等中國古代典籍的財貨觀切入,分析講述近一個世紀的金融、企業及管理體制的演進,化古為今,視野廣闊。本書原由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1.4萬字
本書收錄了幾十條祝酒、拒酒的高招、絕招、巧招、妙招,招招都方便實用,切實有效。而諸如節慶、生日、慶典、婚禮、開業、迎賓、送行等等多個方面的宴會祝酒辭,可以說是生活中可以應用到的應有盡有。本書內容豐富詳盡,新穎實用,貼近生活,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方便你快速進入“酒場”的實用工具書。手邊常備本書,您一定能在酒桌上輕松應對各種麻煩,輕松擺脫喝酒祝辭的煩惱,讓您的社交與生活變得更簡單、更快樂、更美好。
呂雙波編著 ·中國文化 ·8萬字
《香乘》一書是明末淮海(今江蘇揚州)著名學者、香學家周嘉胄窮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學著作,也是中國香文化集大成的經典之作。周嘉胄此書囊括了各種香材的辨析、產地、特性等香學知識;搜集整理了大量與中國香文化有關的典故趣事,可謂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是了解中國香文化的首選之作。更彌足珍貴的是,在《香乘》還博采宋代以來諸香譜之長,整理了很多傳世香方,這些香方在今天不僅具有香學上的史料價值,也是香道愛好者可以不斷發掘實踐的寶庫和源泉。
(明)周嘉胄著 日月洲注 ·中國文化 ·36.7萬字
《齊民要術》為北魏賈思勰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農學名著。書中記載了公元六世紀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從實踐中積累下來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原書共分十卷九十二篇,分別記載了我國古代關于谷物、蔬菜、果樹、林木、特種作物的栽培方法及畜牧、釀造以至于烹調等多方面的技術經驗,概括地反映出我國古代農業科學等方面的光輝成就。本書在石聲漢先生《齊民要術今釋》的基礎上,為各篇增加題解,增補注釋,并將譯文補充完整。這是一個便于讀者閱讀和收藏的版本。
石聲漢譯注 ·中國文化 ·62.4萬字
這是梁文道筆下的“飲食社會學”——“吃”是聯結社會的紐帶,是構成“人民公社”的基石。本書為梁文道食評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談論“吃”的社會意涵,挖掘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人們“吃”的不同內容與邏輯,引出“吃”作為不可或缺的社會紐帶的意義,正是“吃”聯結或區隔了不同的個人與群體。
梁文道 ·中國文化 ·9.2萬字
如果你人緣差、事業不成功,不要埋怨自己不努力,其實根源在于你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思維習慣教育。現代人生活的不如意、身心的失常,幾乎全是從性情失調而來,這根源于少兒時期的教育紕漏,各種心態、性格培養的不成熟,其實,《弟子規》里講的全是現代積極心理學的大智慧,能幫你從小到大構建完美人際關系和人生大格局。
羅大倫 ·中國文化 ·11.8萬字
《中國姓氏文化》一書,深入淺出地探索了中國悠久而豐富的姓氏文化。書中追溯了姓氏的起源與發展,展現了姓氏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標識的獨特魅力。通過生動的故事與詳實的史料,揭示了姓氏背后的社會變遷、家族興衰以及個人命運的交織。書中不僅介紹了常見大姓的源流與分布,還挖掘了小姓的獨特故事,讓讀者在品味中華姓氏之美的同時,深刻理解到姓氏文化對于民族認同感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朱彤編寫 ·中國文化 ·20.4萬字
《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的原作者是誰,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原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7.3萬字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這里是中國2》以近代以來一百年為時間尺度,講述現代化進程之下,中國的地理變遷和中國人的創造,呈現這個藍色星球上偉大的地表塑造。通過原創攝影圖片及充滿情感溫度的文字,描繪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觀和自然風貌,讓我們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了解自身所處的自然世界,并以可感知的方式收藏大自然的美好。100年,我們重塑了一片山河100年,我們振興了一個民族100年,我們改變了一個國家從沒有一根鋼軌,到鐵路、公路縱橫四方從沒有一盞電燈,到14億人全民通電,以及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國土綠化、載人航天、北斗導航、登陸火星……《這里是中國2》一書盡覽中國建設之美、家園之美、夢想之美。逆天改命的中國人,告訴世界什么叫大國崛起。超級工程,超級風景。百年重塑山河,建設改變中國!
星球研究所 ·中國文化 ·12.5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中國文化 ·25.7萬字
本書為京味作家劉一達先生新著作,介紹了100條具有現實意義的中國人的老禮兒,比如問路的禮節、稱呼的禮節、見面問好、穿衣戴帽、請客吃飯、參加婚禮的禮節等,傳承老規矩、老禮兒,講述禮節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娓娓道來,寓道理以情景之中,是送給孩子不可多得的禮物,是家庭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書。
劉一達 ·中國文化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