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天上人間
《漢書·藝文志》稱:“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薄傲嚒奔础傲洝?,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熏陶教化中國數千年。心神和樂、正言守禮、廣聽斷事,為人生經世致用的恒常德行,皆源于《易經》所揭示推演的自然法則?!兑住窞槿航浿祝瑒撟鲿r代最早,影響也最大。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乃至醫兵農卜各門技術,都不脫《易經》理氣象數的深廣范疇。
宋代之后,《四書》的重要性提升,成了知識分子必修的經典。其實,《四書》的根柢仍在五經。《中庸》《大學》原來只是《禮記》中的兩篇,而《禮記》還只是“三禮”(《周禮》《禮記》《儀禮》)之一,嚴格講不算真正的禮經,傳述發揮的性質居多?!墩撜Z》《孟子》為語錄體,孔孟因機問答,往往說出結論而省略辯證的過程。學者欲探求其思想真相,必須深入研究《五經》,依經解經,依傳解傳,才能觸類旁通,一以貫之。之所以如此,當然與孔子晚年專心編纂著述、垂教后世有關。所謂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秋》,經過統合處理后,華夏古典思想已呈現嶄新的風貌。孟子稱孔子集大成,為圣之時者,相當精準掌握了經學的主旨與脈絡。子思在《中庸》里總結其祖父的學問體系:“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也點出孔子思想既師法古圣先王,又仰觀俯察天地自然,而更有許多創造發明?!兑住窞椤段褰洝分矗匀环▌t包容涵攝處理人事的許多道理。天人合一,體用不二,確為講論中華學術非常重要的特色。
孔子晚年喜《易》,行止坐臥隨時翻閱,將竹簡翻破多次,這對他學思大成必有幫助?!兑捉洝妨呢?、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變所成的四千零九十六種變化,息息相關,必須前后反復參照印證,才能通徹義理?!兑住芬郧⒗韶跃邮?,陰陽相交,剛柔互動,由此生出震、巽、坎、離、艮、兌六卦,并進而演變成其他六十二卦,稱為父母卦,又是核心的核心。習《易》不知乾坤,茫然無所得;讀經不知《易》,條理不能貫通;不通五經,無法真懂《四書》。由此看來,乾、坤兩卦實為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與門檻,怎么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
《易傳》處處稱“子曰”,為孔子習《易》通悟的寶貴心得。《說卦傳》稱:“乾,健也;坤,順也。”剛健柔順為乾坤的基本屬性,散而為宇宙人生的萬象大用,則如:“乾為天,為君,為父,為首,為龍為馬為心,為金為玉為圜……坤為地,為眾,為母,為腹,為牛為物,為文……”深悟其理,巧妙運用于人生的各個場域中,趨吉避兇,乃至開物成務,必有奇效。
《序卦傳》乾先坤后,告訴我們開天辟地的自然秩序;《雜卦傳》稱“乾剛坤柔”,教我們善體善用以立身行事。《大象傳》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泵銊钊诵Хㄌ斓刂?,努力不懈,敬業樂群,清華大學的校訓典出于此。《彖傳》贊嘆:“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更是周嚴圓融,推演出宇宙最高的道理?!段难詡鳌穼U撉韶缘奶幨轮腔?,誠懇剴切,敦篤務實?!断缔o傳》首尾多章闡發乾、坤大義,生動精彩,令人尋味不盡。
本書依此架構,細講詳解乾、坤兩卦的經傳全文,幫助讀者進入《易經》之門,了解中華文化的核心智慧,安身立命于波譎云詭的二十一世紀,精強氣壯,福壽無疆。
劉君祖 自序于乙未年夏歷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