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帶一路”為國內各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西部沿邊省份也將加快發展外向型產業的步伐。本書以云南為案例,從適宜外向發展的產業評估和選擇、產業外向發展的戰略和途徑,以及產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探討了云南面向“一帶一路”如何推動產業外向發展。本書的研究成果對西部沿邊省份推動產業外向發展的產業選擇、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產業政策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楊先明 袁帆 ·中國文化 ·15萬字
本書是“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之一種。該叢書以人為本,以立人為宗旨,以個人為軸心,輻射出個人與自我、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三個探討的領域板塊,主題分別是個人與家庭、師友、與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來討論的話題。本書《尊師重教》主題是知識與師道。從先秦至清代有影響的典籍中篩選出主題名篇,逐篇予以解題、注釋。
萬德敬 高淑君 和談編注 ·中國文化 ·15萬字
愛美之心,古今皆同。古人用于照容、收納、修眉理發、調脂上妝、香身潤膚的各種妝具,既是朝夕相伴的日用之物,也是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從妝匣、鏡子、粉盒、油盒、梳篦到眉筆、黛硯、鑷剪、指剔、香囊,琳瑯滿目的梳妝用具,是打開古人生活世界的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時代的造物觀念、審美風尚,領略古今傳續不絕的東方生活美學。
鄧莉麗 ·中國文化 ·15萬字
中國人歷來愛熱鬧,節慶禮宴都要舉辦儀式。如今,各種宴會酒席、商務聚會中,致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頭戲。你還在為當眾講話語無倫次而煩惱嗎?你還在為尋找合適的賀詞而手忙腳亂嗎?你還在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喪嗎?《最新慶典賀辭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讓你走出困境!《最新慶典賀辭大全》中介紹的適用于各種場合的經典賀辭,能讓你將錦詞妙語、華麗詞章信手拈來,使你縱橫宴會慶典游刃有余!
李貌 ·中國文化 ·14.9萬字
本書以《花間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詩詞中描寫的十六種物件如屏風、枕頭、梳子、口脂等為線索,以當時的造型藝術(紙上繪畫、壁畫、飾品等)為參照,從一個個細節入手,興味盎然地探考了千百年來的中國古人生活,從衣食住行到藝術審美,細梳文獻,旁征博引,還原歷史真實。將古代王公貴族、平民百姓、各色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方式一一展現。作者從小處入手,筆力幽微細膩,卻視野宏闊,讀來讓人頓生中華文化如此瑰麗多姿、古人心思如此機敏周到、古人趣味如此雅致講究的贊嘆!
孟暉 ·中國文化 ·14.9萬字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唐)韓愈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4.9萬字
南懷瑾先生常謂:立國之本是文化。中華民族歷經千年萬載,文化淵遠流長,在新世紀到來之初,世界瞬息萬變,炎黃子孫又該何去何從?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廿一世紀初應各方邀請之講課記錄,內容涉及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除凸顯眾所關心之話題,更望能喚起讀者對文化教育之重視。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4.9萬字
本書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眾化系列讀物》(海外版)中的其中一本,名為《人文之始》。《人文之始》從史前的考古發掘、古人類及文化遺存開始,結合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依據傳世文獻和考古發掘的新材料,介紹中華文化的來源、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重點介紹中華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人文精神,介紹中華文化中重要的歷史人物。本書敘述的人物和事件到中國的漢朝為止,個別地方會稍涉魏晉或者稍晚。本書共八章,其內容完整、結構合理,為弘揚中華文化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孫建新 ·中國文化 ·14.9萬字
本書匯集南懷瑾先生歷年來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總計七十二篇。分為儒家、易經、道家、經義、禪宗、密宗、健身、歷史、其他等九大類,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闡述。內容敘及:古代文獻,諸家學術,社會變遷,文史掌故,經世治學,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蘊,易學源流,佛經大義,禪宗語錄,密教修行,兵法謀略,陰陽術數,瑜伽氣功,保健養生,詩詞歌賦,古文今譯,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辭典雅,見識獨特。
“瓷學”是一門中國特有的學問,是文物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十年前著有《宋遼金紀年瓷器》,堪稱為專業工作者和古瓷收藏家、愛好者的“案頭書”,而古瓷之翹楚、“瓷學”之熱點,無疑當屬宋瓷。
劉濤 ·中國文化 ·14.8萬字
袁行霈先生《蠡測集——中國文學與文化的大時段研究》,收論文凡15篇,所論大都是關于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大時段研究。所謂“大時段研究”,頗似所謂的“宏大敘事(GrandNarrative)”,但后者帶有西方現代主義色彩,容易將歷史的發展簡單化。作者謙稱道:“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書也不過是以蠡測海。”因以“蠡測”作為書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和《中華文明史》全書總緒論,或某一段文學史、文明史的分緒論,涉及的時段非常長,縱向的跨度非常大。
袁行霈 ·中國文化 ·14.8萬字
《國學有滋有味》一改國學嚴肅、高深的固有印象,所選取的文章貼近學習、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讀者從中也可以看到大師們活潑的另一面。論求學,開篇有梁啟超高屋建瓴地講解為什么要求學;繼而有華羅庚以曾經身處困境依然發奮求進的經歷,鼓勵讀者要正確認識困難。論交友,有弘一大師與夏丏尊的十年遺書之托;有胡適、郁達夫、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深深懷念;有辜鴻銘與胡適、林語堂與魯迅之間縱有誤會也胸懷磊落。論家庭,有梁實秋述說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代溝;有朱自清面對五個兒女時的痛與快樂;有蔡元培寧愿改變以往的觀點,轉而相信逝者有知的喪妻之痛。這些沉默的文字背后,相信讀者能感受到國學大師們諄諄教誨之殷切、傾心相交之赤誠及克服困難之篤定。
陳寅恪等 ·中國文化 ·14.8萬字
根據《弟子規》的內容共分成八章九十二小節,每小節包含原典再現、重點注釋、白話翻譯、鑒賞評議和處事解讀五部分。全書在系統闡釋《弟子規》的字詞句義基礎上,廣泛而全面地圍繞《弟子規》展開了評議鑒賞,深入地對其處世意義進行了現代解讀。
宋娜燕飛編著 ·中國文化 ·14.7萬字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山海經》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作者及成書時間無考。全書記載了五百余座名山的名稱、地理位置,三百余條河道的名稱、河流發源地及流向,四十多個方國的名稱及遠方異民的民情風俗,一百多個歷史神話人物,一百余種藥用動植物,四百余種神怪異獸,并保存了大量的遠古神話傳說。不僅是一部講述山川河流的地理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上古百科全書。《山海經》以它那集大成于一身的氣質,恢弘豐富的內容,生動形象的圖畫,注定其吸引的不僅僅是學者,更有無數的普通的讀者。“古之為書,有圖有說”,文字與圖畫的結合,使得《山海經》更加直觀生動,更易為當今的讀者所接受和喜愛。
劉歆 ·中國文化 ·14.7萬字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全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傳統節日達200多種,本書選擇主要的春節、元宵節、中和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十種節日,從起源、文藝感悟、節日習俗、文化內涵四個方面進行介紹,涉及節日溯源、傳說、典故、文化內涵及風俗習慣等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識性與文化性于一體,讓讀者在輕松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喚醒文化記憶,感受傳統的魅力。
高靜 ·中國文化 ·14.7萬字
“文化資本”是描述文化在社會生活、經濟生活中地位作用的重要術語之一,近年來在國外理論界得到廣泛應用,并開始進入大眾傳媒。文化問題被發達國家的城市規劃所重視,利用文化資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大趨勢。本書從文化資本理論出發,借鑒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成果,指出北京應當利用其豐富的文化資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本書回顧了北京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程,梳理文化資本儲備情況,分析北京利用文化資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案例和不足,并提出了提升路徑。
陳鐳 ·中國文化 ·14.7萬字
孝與忠,是中國古代儒家學說的重要內涵,對古代中國人影響至深至遠。《孝經》十八章,成于秦漢之際,南宋時被列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全面闡述了孝道思想及一些行孝的具體事項。《忠經》仿照《孝經》體例寫成,對“忠德”進行系統總結。本次出版將其合為一冊,題解、原文、注釋、譯文、解讀相結合,為讀者提供一個較為易讀的本子。
張景 張松輝譯注 ·中國文化 ·14.7萬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通過精講儒家要義,闡發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內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從儒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總體格局的主干談起,對比先秦儒學與其他學派的思想,簡述儒釋道三家互補性內涵。第二部分,追溯中華傳統文化之“道德”的源起,以儒家的人格修養論為引領,探究“人之為人”的內在特色及其驅動力問題,進而說明人格修養的目標和路徑。第三部分,以儒家的人格修養論為基礎,分析義利取舍、主體評價、生命價值等問題,進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覺解”特色。第四部分,從社會關愛以及家國情懷的角度出發,分別闡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對于現實世界以及個體生命的關懷,將人倫關系從個人升華到家國天下,明確擔當意識。第五部分,立足當下,省思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議題,強調辯證看待中華傳統價值理念的多元影響,呼吁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關照現實。
唐明燕 ·中國文化 ·14.7萬字
人類對時間與空間的探索由來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跡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給了人類無限的探索空間。是誰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誰第一個提出一年365天呢?本書以豐富的史料、準確的知識、精煉的文字,為你講述天文經法知識,讓你在輕松閱讀的同時,沉醉于歷史的海洋,享受豐盛的知識快餐。
王二編著 ·中國文化 ·1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