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茶鏡訪勝”“茶海探幽”“茶緣深深”“茶趣相隨”四輯,收錄了書寫飲茶、茶事、茶具、茶史、茶文化、茶感受等內容的文章九十余篇,全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文章作者們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以不俗的文筆書寫對茶的喜愛之情,并在字里行間寄寓了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本書具有較高的文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陳明編 ·隨筆 ·12.7萬字
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流過的悲傷,還有曾經愛過的人。我們借由書籍穿梭歲月人事,我們在文字之鏡前凝視自省。翻開2017年月歷之書,開啟一段明亮的閱讀旅程。
出版內容部 ·中國文化 ·0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3萬字
本書融合儒家、道家、佛教以及諸子對完美人格的闡述,結合歷史經驗和理論建構,從“勵志”“正心”“修身”“懷德”“向學”“立業”等六個方面詳述作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所應該具有的修為,引導青年了解了成就事業的核心根基。在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之后,我們需要重新回到中國自身的傳統之中,運用幾千年文明積累的經驗、教訓、策略、方法來審視我們周邊的人和事,來審視我們成家立業、修齊治平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能把自身的實際情況與中國的文化傳統、西方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師古而不復古,才能卓然獨立,超乎其上。
曹勝高 ·中國文化 ·16.8萬字
禮教本身就是禍亂之源!墨子雄辯滔滔地向儒家陣營發起攻擊。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動派。本書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張為線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學派的思想和實踐活動的輪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階級,卻主張封建禮教本身就是動亂的根源;墨子雄辯滔滔,以“兼愛”為武器向儒家陣營發動猛烈攻擊,反覆沖撞層層壁壘,批判封建禮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會辯論,他們同樣重視身體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張,也親自帶領門徒為實踐信念而奔走于各國,用行動證明,在那樣的亂世中,墨家的主張確實有其合理性,也深具價值。
楊照 ·中國文化 ·3.7萬字
《這里是中國3》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講述正在或曾經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200億中國人,如何用智慧締造出獨屬于自己的非凡家園,形成獨屬于中國人的文明基因,從此瓜瓞延綿,賡續文脈。一萬年以來,農業起源后,我們創造了藍色星球上最燦爛的文明之一,為了養育更多人口,我們建設農田、開發山地,為了居住,我們建起各式家園,為了安全,我們修筑大小城池,筑城以守民為了交流,為了記錄,我們發明文字……我們創造了文明,文明也定義了我們,我們希望,用極致視覺與內容,為中華文明做一份真誠的注腳。
星球研究所 ·中國文化 ·12.1萬字
霍桑是美國文學史上毋庸置疑的經典作家,也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得到世界普遍承認的經典作家,其作品總是能在不同的文學潮流下引發評論家共同的研究興趣和積極的文學爭論。本書跳出以前羅曼司研究要么遵循人性善惡、宗教道德、心理沖突的主題模式,要么關注作品象征、諷喻、原型等形式特征的研究窠臼,在新歷史主義的關照下,以時代意識為切入點,通過對霍桑新英格蘭三部曲進行歷史語境的文化詩學綜合研究,表明霍桑的羅曼司作品不僅在對話主流修辭話語,互文重要的歷史事件過程中試圖構建時代的歷史真實、社會真實以及改革真實,而且參與了時代意識的塑造,是構成社會歷史的能動力量。
胡杰 ·文化研究 ·14.9萬字
本書是一本深入介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書籍。書中涵蓋了眾多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表演形式,如豫劇的激昂唱腔與生動表演、粵劇的獨特韻味與精美服飾、陶瓷的細膩工藝、刺繡技藝的精細、剪紙藝術的歷史文化、打鐵花的絢爛、火壺表演的刺激、皮影戲的獨特魅力、川劇變臉的神秘……通過對這些非遺文化的詳細闡述,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李翊編著 ·非遺 ·3.3萬字
此自選集是作者多年來從事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以及跨文化交際研究所撰寫的學術論文的結集,其中一些文章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反響,具有一定學術創新價值。文集擬分為三編,第一編“跨文化認同”。第二編“跨文化研究”。第三編“跨文化溝通”。本論文集所收入的很多成果在文化認同研究、福克納與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際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學術借鑒價值。
李萌羽 ·理論 ·18.9萬字
本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劉永鑫編著 ·中國文化 ·2.2萬字
《詩經》在中國文學目前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不必言說。本書是民國學者繆天綬專為初學者而做的選注本,共選詩67篇,選篇精當,體現了《詩經》的特點和藝術價值,其中22篇配有名物類插圖,插圖共計44幅。本書編排時打破了傳統的“風”“雅”“頌”分類,而是按詩歌性質分為抒情詩、描寫詩、陳說詩三類;注解時打破了“賦”“比”“興”和“篇篇有美刺”的傳統注法,而是“誦詩論世”,回歸到時代、社會和詩歌所傳達的情感本身上來。新編本改用簡體橫排形式,內容上基本保留了原書面貌,對部分注文進行了調整,對地名進行了核查修改,刪除了原書的“古讀”,并將直音注音改作了漢語拼音。又在書前增“新編導言”一篇,介紹閱讀方法,以助力初學。
繆天綬 ·中國文化 ·5.1萬字
本書闡述了創意在動漫產業的格局內的作用,以動漫創意過程、動漫產業的內外擴散等問題為切入點,結合中國動漫產業實踐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彭艷 王波編著 ·文化產業 ·16.5萬字
本書專門為4到12歲的兒童編寫。本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誦讀本》是中國古代蒙學系列著作的代表《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的合集,是一部可誦、可賞、易解的經典之作。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文化 ·6.7萬字
本書以家庭為切入點,從飲食男女到四時祭祀,從鄉愁鄉思到祠堂家譜,從居住空間到民俗風情,從家風家教到家國情懷,涵蓋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剖析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闡述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本書共分為七章,分別是:家居、家祭、家鄉、家庭、家風、家教、家國。本書文字優雅,趣味橫生,樸實無華,感人至深,既是一本中華傳統文化的“濃縮讀本”,也是一本家庭生活的“百科全書”。
薛仁明 白劍峰 ·中國文化 ·17.3萬字
《勸學篇》是晚清名臣張之洞(1837—1909)撰寫的近代思想著作,共24篇,4萬余言。全書貫穿“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的論點,主張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基本原則下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的技術,猛烈攻擊維新派的“開議院、興民權”的學說。此書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賞識,得以“挾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脛而遍于海內”,據稱發行數百萬冊。
馮天瑜 姜海龍譯注 ·中國文化 ·19.7萬字
本書運用多學科交叉方法,對王蒙文學創作、文藝思想、文化心理等進行多視角系統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學術視域和思維空間。主要創新價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單一化、視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視野與具體個案相結合,理論闡釋與文本細讀相結合,文學外部研究與文學內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個全面立體的王蒙。本書首次對王蒙與中國當代文學的內在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并從語言、文體、主題等層面,對王蒙經典小說進行重新解讀、闡釋,提出一系列新的學術觀點。
溫奉橋 ·文化研究 ·1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源流演化——起源稱謂、源于古老浪漫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并傳桂子于人間、對月崇拜及拜土地的說法、玄宗游月宮并大力推廣、中秋被正式定名為節日、祭月在明清時期的演變、兔兒爺的出現和文化傳承、饕餮盛宴——飲食文化、月餅在我國的緩慢發展、北方地區的獨特飲食風俗、南方地區的誘人中秋美食、臺灣地區的別樣飲食習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7.1萬字
《精華薈萃的中國兵書》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兵法精華的經典著作,匯集了從《六韜》《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武經總要》等眾多著名兵書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展現了古代將領們在戰場上的卓越謀略,還深入探討了他們在治軍、用兵、治國等各個方面的獨到見解。從戰爭藝術到國家治理,書中內容涵蓋廣泛,系統地揭示了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與應用。
秦思 ·中國文化 ·8.6萬字
《美人》是一本專門研究中國古代的美人文化的學術普及讀物。《美人》首先討論了中國古代關于美人的定義和概念,探討了美人的條件、品評標準、品藻的語匯、美人的道德特質等。本書從先秦時代的美人開始講起,一直到唐代為止。以姜莊、西施、李夫人、卓文君、甄妃、綠珠、王昭君、班婕妤、西施、楊貴妃作為個案進行詳細討論。本書對于美女標準的探討結合了內在與外在的諸種條件,美女除了外形的美麗、身材的姣好,更為重要的內在的情操之美、品德之高尚。該書的主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作者本人的古代文學和歷史的功底保證了該書探討的層次和深度。
賴慶芳 ·文化研究 ·14.7萬字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