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在臨床中占居重要地位,嚴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廣大群眾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理解還十分有限,常導致延遲診病,給患者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全面地講解了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等,以糾正在普通百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觀點和認識,從而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呼吸系統疾病、科學防治,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的治療。
鐘小寧 高占成 ·中醫 ·13.5萬字
《減肥瘦身怎么吃》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楊毅玲教授主編,在簡要介紹減肥成因、誤區、方法和飲食原則基礎上,從中醫學和營養學角度,收錄了豐富的減肥食材、減肥中草藥、減肥飲品、減肥代餐和減肥零食,全面涵蓋了各類減肥飲食品類。術后還附入減肥的簡易運動方法。本書素材豐富,科學準確,可供上班族及相關肥胖患者查閱參考。
楊毅玲主編 ·中醫 ·7.8萬字
《本草綱目》所述內容實用,涉及知識廣博,不僅對中國古人的飲食養療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現代飲食學、現代養生學、現代保健品的開發,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書在參考了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基礎上,以面向大眾、經濟實用為目的,以盡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為前提,并適當地刪去了一些怪異難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學性的醫方,以利于讀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飲食養療的知識,以便讀者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參照學習運用,真正獲得保健養生的幸福生活。
李時珍 ·中醫 ·3.7萬字
本書為任之堂系列醫學圖書之一,是在任之堂學習中醫的一位弟子的跟師心悟,記錄了任之堂師徒的臨床實踐與思辨,以期讀者能夠分享任之堂師徒在中醫臨床實踐中新的思考、收獲和認識。本書采用師徒問答的形式,將作者平時跟診所遇到的問題和自己的思考、老師的解答,融合在一問一答之中。語言文字平實易懂,內容貼近臨床,通過實際病案,解讀中醫理論,對很多問題的闡釋更為深入透徹。作者簡介:董雪峰,傳統中醫師,中醫學碩士。2003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中醫班,畢業后曾在某三甲醫院任中醫師。2012年起跟隨任之堂主人余浩學習抄方。
董雪峰 ·中醫 ·10.3萬字
本書名為《中醫入門路徑》,由山東省棗莊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棗莊十大名醫劉翔關于中醫入門的講稿整理而成。劉翔曾多次辦班,教授中醫愛好者及初入臨床的醫師學習。作者從氣火(能量)、氣化、氣機角度講述臟腑、經絡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將氣火(能量)的產生,主要是心腎功能;第二部分講氣火(能量)的運行,主要是六經的功能;第三部分講氣火(能量)的載體,主要講肝、肺、脾胃的功能;第四部分講中醫思維方法、運氣學說及八卦理論。
劉翔編著 王子依整理 ·中醫 ·13.8萬字
李時珍 ·中醫 ·5.5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國醫大師郭子光長期臨床積累的治療奇癥及疑難雜癥病例100例,病例鮮活翔實,充分體現了國醫大師的臨床功底和獨特的辨證思路。作者知識淵博,臨床經驗豐富,不僅精通中醫各家學說,又不乏自己創見,因此,本書對辨治中醫奇癥及疑難癥,頗有借鑒價值。
郭尹玲 江泳 ·中醫 ·14.6萬字
張其成教授,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人文學教授,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博士生導師,重點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中醫人文學學科帶頭人。張其成教授是中醫哲學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有較大學術影響。目前擔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分會副會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張其成 ·中醫 ·15.4萬字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5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黃勇編著 ·中醫 ·5.4萬字
本書據清?光緒二十年甲午申江褒海山房石印本整理。全書共8卷。主要圍繞血證機理,表現、鑒別和治療進行論述。本書特點有二:一是內容及議論多由心得而起,發明醫理有自己獨特見解。其二是本書體例條分縷析,務精且詳。本書問世以來已成為醫者治療血證的必讀之書。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清)唐宗海 魏武英 李佺 ·中醫 ·11.6萬字
胡希恕經方醫學,讓我們能夠系統、完整地學習胡希恕“六經、八綱、方證”經方醫學體系,還能夠有所感悟:如果放眼歷代醫家研究經方的累累碩果,我們會發現,胡希恕先生研究經方的成果,只是經方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對《傷寒雜病論》乃至“經方醫學”的深度化研究,須要下大力氣進行繼承和弘揚。“經方醫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研究、探討和突破,須要一代又一代醫家進行理論思考和臨床實踐,既須要歷史的循證,亦須要集體的努力!”馬家駒博士,師從首都國醫名師馮世綸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谷曉紅教授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醫師。注重名老中醫經驗傳承,致力于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研究,臨床將時方納入經方六經辨治體系,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藥簡而效彰。在中醫在線主講《胡希恕經方醫學概述》、《左手傷寒右手溫病》等。
馬家駒 ·中醫 ·11.1萬字
《長沙藥解》,四卷,清代醫家黃元御撰,成書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是書選《傷寒》《金匱》所載藥物162種,以藥名藥性為綱,以仲景某方用此藥為目,逐一闡發。每藥先述性味、歸經、藥性特點;再引《傷寒》《金匱》方劑,分析該方主治、病機、證候;繼釋該藥及其組成藥物在此方中的功效意義、用藥宜忌及制備方法等。釋藥與議方、論病相結合,源于經典又切于應用,使藥效闡述不流于空泛。本次整理以《黃氏醫書八種》道光十二年(1832)陽湖張琦宛鄰書屋刻本為底本。
黃元御 ·中醫 ·9.7萬字
《養性延命錄》,也作《養生延命錄》,南梁·陶弘景編集。書分上、下二卷,卷各三篇,以義類題篇名,如教誡、食誡、雜誡、服氣療病、導引按摩、御女損益等篇。此書保存了一些珍貴的資料,且對后世道教的養生理論及方法頗有影響。
陶弘景 ·中醫 ·1.3萬字
李時珍 ·中醫 ·6.1萬字
本書為《撥開迷霧學中醫》的第2輯。在第1輯中,作者帶領讀者,撥開思維中的迷霧,學習中醫經典智慧,領會經典所傳載的天地之道。第2輯主要根據作者閱讀《靈樞經》的體會,講解《靈樞經》中的針刺之道。全書共分八章。一到三章,從《靈樞經》的天地觀、人體觀、疾病觀開始講解,一步一步帶領讀者回歸《靈樞經》中的思維。四到七章,主要講解《靈樞經》中對骨、筋、脈、肉、皮等的認識和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第八章,主要從理論上強調中醫思維的重要性。本書在理論上以《靈樞經》的天地思維為主,在技法上以《靈樞經》的小針體系為主,并雜糅《素問》中關于針灸的知識。希望讀者讀完本書,能夠從心里真正喜歡《靈樞經》,贊同《靈樞經》的天地思維,回到本真的狀態去觀察疾病。
王偉 ·中醫 ·10.6萬字
張志遠先生年已97,是我國著名中醫學者,從事教學與臨床工作70余年,閱歷宏富,被譽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記,文辭暢雅,拔新領異,九百余條,皆系心血結晶,極可珍視,有重要價值。筆記簡潔精當,內容包括包括醫友經驗、先父經驗、師長經驗、個人經驗、古賢經驗、個人驗方、名家驗方、經典探求等,反映了張志遠先生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學術思想,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深富教益。
張志遠 ·中醫 ·18.1萬字
本書由天津中醫藥大學一線教授傾力打造,以最新教材為底本,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方劑歌訣引入,對該方配伍特點,臨床應用注意點等以簡練形式列出,重點難點提示,易學易記,旨在幫助中醫初學者、愛好者理解并記憶,較迅速奠定中醫基本功底。以期獲得較好的市場。
嚴哲琳 ·中醫 ·8.5萬字
你知道身體里的氣是如何運行的嗎?你知道氣在人體內會形成一個“圓”嗎?你知道如果這個“圓”不運轉了,人就會生病嗎?養生的高境界是養氣,養生簡單的方法就是調陰陽。羅博士教您調陰陽的好方法:不上火的補氣方——生脈飲;簡單的補心血方法——吃龍眼肉;直接的補脾血中成藥——歸脾丸;神奇的化瘀血藥材——蚯蚓;我家不傳的小秘方——蚯蚓治痔瘡;能消積化積的單味藥——雞內金。
羅大倫 ·中醫 ·10.3萬字
《飲膳正要》,元代忽思慧著。全書3卷。卷一主要記述了養生、妊娠、乳母、飲酒等注意事項及94種珍貴食物的功用、組成和制法;卷二記敘了56種漿湯、益壽藥及55種食療食物的功用、制法以及五味對五臟的影響等;卷三記載了谷、獸、禽、果、菜、料物的性味、毒性、功用等,并指出了服食禁忌及解毒方法。
忽思慧 ·中醫 ·3.4萬字
共分兩章,第一部分介紹脈學起源、形成、脈名與脈象的分類、分部診法、診脈方法及注意事項、特殊脈象的臨床意義等;第二部分重點介紹各種脈的脈象歌、主病歌以及脈象闡釋、相類脈、脈象主證等,內容淺顯,易于背誦和記憶,書中博引《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以及諸醫家脈學專著之精辟論述,詳加注釋,作為登堂入室之階梯,對于有志學習中醫之士不無裨益。
肖進順 ·中醫 ·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