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堂課中醫入門。將中醫的基本概念(陰陽、五行、臟腑、氣血……),人體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飲食、情志……),中醫的治病手段(中藥、方劑、艾灸……),以20堂課的形式呈現,每課只講1個主題,講透講明白,讓零基礎的讀者一看就能懂。學會這20課,你就能掌握數千年的中醫診療智慧,正確地自我測病治病,真正地從零基礎愛好者成為中醫高手。
馬可迅 ·中醫 ·9.5萬字
《前陰門》是清代學者陳夢雷所著的一部醫學專著,專注于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研究與論述。該書詳細探討了男性前陰部位的結構、功能以及與之相關的疾病診斷和治療。陳夢雷在書中不僅引用了大量古代醫學經典,還結合了自己的臨床經驗和觀察,對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各種病癥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此外,他還強調了預防與調養的重要性,為后世醫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鑒。整體來看,《前陰門》是清代中醫男科學領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清)陳夢雷 ·中醫 ·10萬字
中藥精微之處,遠非教材和藥典所能囊括,這些珍貴的知識散見于歷代本草和各家醫著,學習起來很費時但難度并不一定高,此作者最為珍貴之處,在于同時精通文獻檢索及臨床,花費大量時間搜集了大量單味藥的精妙用法進行廣泛橫向縱向對比,且在臨床上反復驗證,且結合經方時方展開自己關于藥物深層次機理的深度思考,助人事半功倍,舉一反三,遠非普通偏方秘方大全可比,是難得的講述中藥深層次知識的好書,針對人群是有相當基礎的愛好者和專業人士。
王舒宇 ·中醫 ·16.2萬字
本書是以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為藍本,采用歌訣形式,概括了該門課程的內容精要,并以注釋形式囊括了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全部內容,言簡意賅,便于理解記憶。本書執簡馭繁,薈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樂于習誦,便于記憶。本書可作為中醫院校本專科學生的應試助學參考書,對于剛步入臨床的初級醫師也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李興廣 張慧敏 ·中醫 ·6.8萬字
本書為任之堂主人余浩的臨床中藥學講稿。所謂“精通單味藥,用藥如有神”,書中詳細講解了臨床常用的百種中藥,講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課本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緊密聯系臨床實際,以藥物功效為核心,上聯性能,下推主治和證候禁忌,分析入微,將中醫理論精髓、臨床用藥心法、辨證論治思維有機融為一體。全書以口語的形式娓娓道來,既有對中醫經典、中藥理論的真知灼見,也有對象思維、道醫理論的深入思考,既有精彩的醫案,也有獨到的臨床用藥經驗,可讀性佳,實用性強,尤其適合中醫初學者閱讀。
余浩編著 ·中醫 ·14.2萬字
古老、齊全、安全的巧治常見病的經典老偏方。王淼主編的《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從美容抗衰、瘦身塑形、婦科疾病、男科疾病、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方面來介紹老偏方,針對不同病癥“開”出了不同的方劑。本書內容全面,針對性強,可以作為家庭治療常見疾病的實用手冊,對于西醫上難以查出病因,難以對“癥”治療的慢性病也有針對性的調養方法,可以說非常迎合大眾的需求。
王淼主編 ·中醫 ·13.6萬字
《本草綱目》所述內容實用,涉及知識廣博,不僅對中國古人的飲食養療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現代醫學、現代飲食學、現代養生學、現代保健品的開發,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本書在參考了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基礎上,以面向大眾、經濟實用為目的,以盡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為前提,并適當地刪去了一些怪異難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學性的醫方,以利于讀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飲食養療的知識,以便讀者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參照學習運用,真正獲得保健養生的幸福生活。
李時珍 ·中醫 ·4.2萬字
《后陰門》是清代學者陳夢雷所著的一部書籍,內容主要涉及中醫理論和人體生理病理的探討。書中詳細闡述了陰陽平衡、氣血流通等中醫基礎理論,并對肛門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進行了深入剖析。通過引用《黃帝素問》等經典文獻,結合實踐經驗,為讀者提供了一套系統的中醫肛腸病學知識體系。
(清)陳夢雷 ·中醫 ·5.7萬字
《血證論》是清代著名醫家唐容川所著的一部醫學專著,是我國首部有關血證治療的專著,具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廣泛實踐應用,對中醫血證的治療和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對書中的疑難術語進行了注釋,在文字編排上也盡量讓讀者更易于閱讀。不管是否懂得中醫,這本書都能給人以基礎的醫學啟蒙。全書共八卷,內容涵蓋血證的總論、各部位血證的詳細論述以及治療方劑等,系統總結了中醫學對于血證的認識和實踐經驗。該書強調血證與水火氣血、臟腑功能的密切關系,提出治火即是治血、瀉火即是止血等治療原則,并總結出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步治法,對后世治療血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血證論》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統的知識框架。同時,書中對方劑的解析也極為詳盡,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從實踐應用上看,《血證論》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步治法,已成為近現代治療各種出血證的經典方法。該書所載方劑多數至今仍然為中醫人員所常用,或被制成各種劑型的成藥應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唐容川 ·中醫 ·11.2萬字
《傷寒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中醫經典著作,總結了漢以前以前中醫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藥物82種。卷一為"辨脈法"和"平脈法"兩篇,主要論述傷寒及雜病的脈、證與預后;卷二為"傷寒例"、"辨痓濕暍脈證"、"太陽病脈證并治上",主要總論六經發生、發展、治療、預后的一般規律、痓濕暍的證治。卷三至卷六,主要論述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病的脈、證、治療與預后。卷七至卷十主要論述霍亂、陰陽易、勞復的證治及傷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本次出版是以明趙開美影宋本為底本進行校勘。
(漢)張仲景撰 張永泰 李秋貴整理 ·中醫 ·7.5萬字
《金匱要略方論》簡稱《金匱要略》,為東漢張機(張仲景)所著。約成書于三世紀初,原為《傷寒雜病論》中的雜病部分,一度散佚。全書3卷,共25篇,載病64種,列方262首。提出了治未病以防疾病傳變的原則,然后對病因病機、診斷、預后、疾病分類、治療總則等進行逐一論述。
(東漢)張機 ·中醫 ·3.7萬字
人體大致有二十七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對應的病癥范圍。《一口氣讀懂中醫經脈》闡古揚今,對各種脈象作了通俗而深入的講解。同時還將脈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附上以便讀實踐參考之用。
李靖靖 王曉飛 ·中醫 ·13.3萬字
本書是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的白話文解釋,編排上分為【原文】、【白話解】、【解析】,對一些難解字句進行了【注釋】。本書尊重原著,并查閱了大量歷代、近現代的文獻資料,注釋簡明扼要,白話解通俗易懂,適合中醫藥院校學生、中醫藥臨床工作者及廣大中醫藥初學者、愛好者學習參考。
劉俊 李琳霈主編 ·中醫 ·19萬字
本書為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四期,即“藥物篇”。《醫學衷中參西錄》全書共八期,該書緊密結合臨床,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深奧為淺顯。其為文直抒胸臆,酣暢淋漓,縱橫捭闔,新意頻出,而又生動活潑,親切感人。《中藥親試記》乃張錫純畢生藥物研究與臨證經驗的總結。尤其可貴的是,對于很多藥物,張錫純堅持親身試藥甚至親口嘗藥,“故欲審定藥性,須一一自家親嘗;或臨證時檢對證之藥但以一味投之,以觀其效力”。“皆幾經嘗試,確知其藥之能力性質,而后敢放膽用之,百用不至一失也。至于猛烈有毒之藥,雖不敢輕施于人,亦必自少少嘗試,漸漸加多,以確定其藥性何如”。本書適合中醫臨床醫生、醫學院校師生、中醫研究人員閱讀。作者簡介:張錫純(1860—1933),河北鹽山縣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中醫學家。張錫純所處的時代,西醫學剛傳入中國,張錫純采擷參驗,取其長處,力圖溝通中西兩種醫學體系,名曰“衷中參西”。他把畢生精力投入中醫學術的研究和實踐,深入鉆研《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又廣搜博采后世諸家之說。他一生的學術經驗,薈萃于《醫學衷中參西錄》。
張錫純 劉觀濤 ·中醫 ·13.9萬字
《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成書于282年,晉·皇甫謐著。全書12卷,128篇。前6卷為中醫的基本理論和針灸學的基礎知識,后6卷為臨床治療部分。本書取材于《靈樞》、《素問》、《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經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
皇甫謐 ·中醫 ·14.7萬字
殷鴻春教授長期研究中醫舌診理論,提出了一系列有原創性的學術觀點,發展了“殷氏現代中醫舌診”技術,已在我社出版《殷氏現代舌診原理與圖譜》,受到讀者歡迎,2020年1月出版,截至2023年已印刷5次。本書為前書的配套品種。本書總結了“殷氏現代中醫舌診”技術發明人殷鴻春教授近30年的臨床經驗,突出展示了獨特的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根據舌形、舌質、舌苔辨證用藥的經驗,全彩印制,圖文并茂,易于理解和掌握,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殷鴻春主編 ·中醫 ·16萬字
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后世醫家影響深遠,被譽為“一代宗師”,著述頗豐.其所著《四圣心源》一書是一部中醫理論及臨床價值都比較高的一部中醫古籍,深受中醫專業人士及廣大中醫愛好者的歡迎。白話解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學習和理解。
(清)黃元御 孫中堂 呂芹 ·中醫 ·17.7萬字
本書首次對李可的人生經歷、學術思想、臨證經驗、方藥特點等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梳理,既有學術經驗的歸納總結,又有問題不足的探討分析,這點尤為可貴。全書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結構完整、層次清楚、語言曉暢,體現了作者較好的專業素養和文字功底。
張存悌 卓同年編著 ·中醫 ·18.9萬字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堪稱中國養生寶典與生命智慧百科全書,每一個追求健康長壽的人都不應該忽視的一部奇書。本書以通俗易懂的白話形式向您呈現這部中華巨典,并配以藝術性的圖解方式,使本書融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讓您在輕松把握書中的每一個重點、難點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別具一格的插畫風格。
李健 ·中醫 ·11.7萬字
本書以《四圣心源》為研究背景,將陰陽和五行帶入自然現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陰陽理論不再玄乎難懂。用縝密、簡潔、有趣的邏輯介紹了中醫的整體理論——圓運動理論,可令讀者迅速融入到中醫的氛圍里。緊接著,作者也對二十四脈和一些常見的中藥進行了解讀,讓我們看到了更為完整和豐富的中醫。最后講述了用中醫理論治療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領讀者從理論順利地走向臨床。本書簡述了作者首創的陰陽蠟燭理論,極具趣味的脈診分析,和許多革古鼎新的觀點。將中醫道理用現代語言有趣生動地解剖出來,表現出了新一代學者對古中醫的傳承和發展。在中醫略微停滯的如今,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極具創新和開拓精神的新生代中醫學者,讓我們看到了中醫復興的希望和美好的未來。
陳喜生 ·中醫 ·1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