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后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后世統治者崇敬。
(春秋)晏嬰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19.8萬字
本書由《莊子淺說》、《莊子思想散步》和附錄《老莊思想要旨》三部分構成。《莊子淺說》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終結篇幾部分,對莊子的思想進行了全面的刻劃;《莊子思想散步》則由四篇關于莊子思想的演講稿組成;《老莊思想要旨》則精要地介紹了老子和莊子的思想的基本內容。本書對迅速、全面了解莊子其人其書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導作用。
陳鼓應 ·中國哲學 ·7.4萬字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一脈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數千年來被反復述說和研究、卻仍然無法被窮盡,直到今天仍影響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是關于孟子的一本學術普及讀物,作者以《孟子》為原始文本,參考了史書上的有關記載以及現存的研究成果,系統介紹了孟子的生平,講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社會經濟思想、天人學說、生態學說、人性學說、人格修養和境界等主要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等,并著重辨析了“新儒學中的孟子”,客觀公允地介紹了孟子作為儒家學派重要代表的巨大貢獻和學術成就。
蒙培元 ·中國哲學 ·13.5萬字
越中素稱人文淵,明代的越中地區既是陽明心學發端與成熟之地,也是文學發展重鎮。王陽明作為越人,其心學思想獨步當時,詩文兼有道學與文學之本色,成就蔚然可觀。陽明晚年主要在鄉邦傳播心學,越中文士因地域優勢,沾溉甚多,影響至深,由此涌現了以楊珂、陳鶴、沈煉、徐渭、陶望齡、王思任、張俗、祁彪佳等為代表的眾多具有心學背景的文學活動主體,共同鑄就了明代越中文學的繁榮。本書即以此為學術背景,旨在系統探究明代越中地區心學流播與文學發展的內在關聯,試圖以心學與文學的銜接為切入點,通過哲學史和文學史演變的雙重梳理,在“明代越中”這一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對心學與文學的互動共進、交相輝映作整體性、全面性的考索,系統觀照陽明心學影響下明代越中文學的具體發展情狀,全面審視陽明心學在明代越中文學發展過程中所起的歷史作用,進而把握越文化的精神特質與風格特征,豐富地域文學、區域文化的研究。
曹詣珍 ·中國哲學 ·19.3萬字
先秦時期,中國哲學存在明顯的有限性維度,即強調人自身的界限,強調人和天道的張力,這在儒道兩家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宋明之后,有限性的維度漸漸消失,人與天道一體的說法成為主流。有限性維度的消失,使后世中國哲學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原來的傳統。本書通過征引大量一手中國古代哲學史料,對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史中的“有限性”思想進行了梳理和闡釋,提出了有限性思維消解蘊涵的三個認識論條件。
彭戰果 姜穎 ·中國哲學 ·11萬字
本書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孔子文化獎”獲得者牟鐘鑒先生根據四十多年來學習中華經典積累的經驗,結合古代賢哲的論述及今日道德教育建設的現實和需要,詳細闡述君子人格養成路徑,系統提出“君子六有”說,有仁義,立人之基;有涵養,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擴人之胸;有坦誠,存人之真;有擔當,盡人之責。作者用較多篇幅細講古今中外的君子在六個方面的人格特質,列舉生動的案例,解說蘊藏的內涵,使君子人格培養在現實土壤上具有落地生長的可能性,用真人真事推動道德教化,從不同側面提煉中華精神,重塑君子人格榜樣,推動人文化成,培養時代真君子。
牟鐘鑒 ·中國哲學 ·8.7萬字
《性命古訓辨證》是傅斯年先生論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將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統計并分析,以其來源與演變論述先秦諸子的思想,最后推斷宋明理學為先秦思想的承繼與總結。此書從訓詁學、考據學、語言學方法入手以微觀字形、字義建構宏觀思想史,鮮明地體現了傅氏“哲學乃語言學之副產品”的治學思想和嚴謹的學術風格。
傅斯年 ·中國哲學 ·10.2萬字
本書收編了作者多年研究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醫古文獻的各種著述多篇,包括對《道德經講義》、《伍柳仙宗》、《黃帝內經》、《古書隱樓藏書》、《悟真篇》、《黃元吉玄關絕學》等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是當代有關中國古代哲學、古代科技史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書說理淺近,指點顯明,易于閱讀。
靜虛子 ·中國哲學 ·16.3萬字
《郭象<莊子注>研究》內容簡介:郭象作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鎮。自湯用彤先生的《魏晉玄學論稿》開始,湯一介、許抗生、余敦康等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前輩學者,都在這個課題做過深入的研究。然而,現有的相關研究仍存在如下問題:其一,未能真正地將郭象的《莊子注》作為一部注釋的作品來加以研究,導致對許多重要材料的誤讀,從而無法真正地把握郭象思想的整體脈絡;其二,與前一問題相關,對于郭象《莊子注》的注釋特點以及此書基本性質缺乏精準的把握;其三,未能對郭象哲學的重要概念給出深入細致的分析,從而造成了頗多含混的見解。《郭象<莊子注>研究》從《莊子注》的注釋技藝著手,著力于對郭象《莊子注》的注釋特色的揭示。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揭示出《莊子注》與《莊子》本文之間充滿張力的對話關系。在此基礎上,對郭象的重要哲學概念做深細的研究,從而盡可能充分地展現其思想的內在理致。通過這樣的研究,盡力減少目前中國哲學研究界對于郭象思想的各種偏頗、粗率的意見。在關于“自生”、“獨化”、“逍遙”、“跡”與“所以跡”等重要的郭象哲學的問題,《郭象<莊子注>研究》都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提出更為深入周詳的見解。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5.5萬字
上篇擷取《韓非子》原著中的理論精華,把《韓非子》從“古典的政治斗爭的葵花寶典”轉化為現代版的實用管理工具書,從現代生活的角度詮釋韓非子的智慧。下篇從做人準則、處世準則、做事之道、修身養生等方面對老子之道進行透辟的分析,讓讀者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輕松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書中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說理透徹。
歐陽彥之 ·中國哲學 ·14萬字
《注解正蒙》為清初理學名臣李光地所撰,共二卷,是研究張載《正蒙》思想和《正蒙》清代注釋的重要文獻資料。張載《正蒙》義奧難解,李光地的注解則多疏通、闡發張載未詳言之意,且對于先儒對文意解讀的互異之處,一一辨明是非,四庫館臣認為其是明初以來諸家注釋中的“善本”。李光地是清初朱子學的領袖人物,其在注解《正蒙》時亦呈現出“以程朱解張載”的傾向,但其所詮釋的天道論、心性論、修養功夫論等,亦有不少自己的獨特見解,非常值得研究。此次點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注解正蒙》二卷本為底本,對校本四種,參校本兩種?!墩勺ⅰ窞榍宄踅蠈W者張棠與周芳二人合撰,是《正蒙》清代重要注本之一?!墩勺ⅰ吩凇墩伞访科拙U明篇旨綱要,并于篇中每一小段后總結段意,對于讀者理解文意有較大幫助。其注解,解釋詞義詳明,闡述句義通達,時富新意。從思想上而言,張棠、周芳的《正蒙注》與李光地的《注解正蒙》相似,亦呈現出以程朱理學為宗的特色,如《正蒙注》指出了《正蒙》大多數用語的儒家經典來源,并指出張載所詮釋的含義與經典本身的差異,尤其注重張載和程朱對經典的不同理解之處,體現了對程朱理學的強烈認同。此次點校以上海圖書館藏康熙四十六年刻本為底本,以《正蒙合校集釋》、《張載集》為參校本。
(清)李光地撰 張瑞元點校 (清)張棠 周芳撰 張瑞元點校 ·中國哲學 ·16.6萬字
《近思錄》是依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圣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禮法制度,然后批異端而明圣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宋)朱熹 呂祖謙原著 尹小林點注 ·中國哲學 ·5.2萬字
趙汀陽的原創哲學作品,提出“創世存在論”的形而上學論斷,其核心觀念,是創造者視域和動詞哲學,這是傳統哲學因文化或歷史原因而錯過的重要問題。很久以來,創造者和創世論的問題“法定地”歸屬于神學,人的思想身份被設定為認識者,而認識者的視域落在了“名詞哲學”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蹤名詞的視力看見了靜態事物,但對于動態行為就視線模糊了。名詞無法說明動詞,而人類行為及其創作困境都是動詞造成的,名詞思維不足以穿透甚至錯過了人類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論問題。人類作為創造者,思想對象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于是,可能世界從邏輯概念變成了如何為存在建立秩序的創世存在論問題。自然沒有指定人類必然和必須產生如此這般的文明,歷史性的文明創制并非基于必然的真理,而是基于對可能性的選擇和設計,所以說,本源始于創制,或者,創制即本源,因此,把可能性創制為現實性就是一個存在論的本源問題。
趙汀陽 ·中國哲學 ·10.7萬字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相配合,便成了“四書”之一,是討論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讓百姓仁愛敦睦、明理向善。
(戰國)曾參 ·中國哲學 ·9萬字
本書由《金剛經修心課》作者費勇教授精心翻譯并作序。曾國藩、胡適、稻盛和夫提倡閱讀的生活方式手冊。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給子孫的家訓,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勸人向善、謀求磊落的生活,堪為一部歷久彌新的生活方式手冊。
(明)袁了凡 ·中國哲學 ·3.7萬字
“仲尼不語斯為圣”,孔子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在于他的高明,而在于他的平凡,他所提出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家家之言,也就是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可以見之于每一個人的共同狀態;孔學之有價值,不在于深奧,而在于切近,適用于每一個人。
(英)周國正 ·中國哲學 ·12.8萬字
中國哲學界少有以味覺思想為進路來解讀中國文化,本書可謂開此先河。作者以“味覺思想”為中國文化之血脈,一則示其乃顯著區別于古希臘以來的視覺思想與古希伯來之聽覺思想,構成中國文化的基本特性。另則,在味覺優先,自覺壓制視覺歷史情境下,中國思想展開為從“形”“體”到“理”的范式轉換,即從“形”到“形而上”,隨即轉至從“體”到“本體”,繼而轉至從“理”到“天理”。這個進程中,味覺思想或明或暗地主導、滲透,并以感通、體道、玩味、理會等主導著中國思想。可謂以形而下之方法闡釋形而上的本體之理的獨辟蹊徑的中國哲學著作。不僅可以給中國哲學界帶來新的理論范式,也使抽象的哲學理論對于普通讀者不再顯得艱澀和枯燥。本書乃《味與味道》姊妹篇?!段杜c味道》勾勒出中國思想方法之基本面貌,本書側重揭示味覺思想歷史演變脈絡,分別揭示中國思想史中感官選擇的脈絡(從“耳目之爭”,耳的勝出,繼而“耳舌之辯”,舌的勝出),范式轉換的脈絡(從“形”到“形而上”,隨即轉至從“體”到“本體”,繼而轉至從“理”到“天理”),以及方法論演變的脈絡(從感通、體道、玩味至于理會)。這三條脈絡相互交織,彼此貫通,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之根本特質。從橫向面看,味覺思想貫徹于中醫藥、數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畫論、書論、詩論、文論、道學等人文領域。與此相應,中國思想自覺選擇以陰陽、剛柔、仁義等主客一體的概念來表達道、理,同時以溫、淡、涼為思想者的氣象與思想基調,從而使中國文化各個層面浸染著味覺思想。此血脈從遠古流淌至今,雖歷經千萬劫而健進不息,在當代中國依然隨時隨地觸之可及。當代意欲在中西古今之爭視域下重建中國話語體系,重建中國思想、中國文化,味覺思想亦提供了厚實的資源與深沉的生機。
貢華南 ·中國哲學 ·18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蔣維喬 ·中國哲學 ·6.6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五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宋明心學思想研究。《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趙平略 陸永勝主編 ·中國哲學 ·19.9萬字
《孔夫子與現代世界》是一部有關儒學的前沿性思想理論著作。全書從孔子在當代中國的重新登場開始,以面對世界文化而提出新的哲學觀念“多元普遍性”為結束,對儒家思想和儒學傳統與現代世界與文化的各種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全書主題集中,時代感強,對儒學在當代面臨的挑戰,都從現代文化的問題意識給予了回應?!犊追蜃优c現代世界》各章既有面對全球倫理、人權對話、生態文明等挑戰對儒家立場的闡發,又有對古典儒家教育、政治、禮治思想的現代詮釋和解讀,以及對現代儒學發展的透視和分析,可稱是對儒家價值以及現代意義的全面闡述。
陳來 ·中國哲學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