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以相關基本文獻的細讀為基礎,通過彰顯文本自身的肌理,來重構張載哲學的固有脈絡。在試圖將張載哲學回置入歷史的精神語境的過程當中,“述”的解釋學態度重構了一個場域,而這一場域使得讀者與思想家的“相遇”成為可能。張載哲學在宋明理學的展開過程中所發揮的樞紐性作用,早已成為學術界的一般常識。長期以來,關于張載的研究和討論一直是中國哲學史界的熱點之一。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2.7萬字
本書以相關基本文獻的細讀和精準的概念分析為基礎,通過彰顯文本自身的肌理,來重構張載哲學的固有脈絡。在試圖將張載哲學回置入歷史的精神語境的過程當中,“述”的解釋學態度重構了一個場域,而這一場域使得讀者與思想家的“相遇”成為可能。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2.9萬字
《逍遙游》和《齊物論》都是主題明確、理路一貫和結構完整的論文,主題既互相否定又互相印證,開啟了一個任精神自由馳騁的未知領域。只有把這兩篇論文聯系起來讀,才能理解莊子哲學的深刻性和獨創性。從結構上說,《逍遙游》依順序展開為“破常識”、“別小大”、“立主旨”和“辯然否”四個部分,《齊物論》依順序展開為“別天人”、“破對待”、“辯然否”和“立主旨”四個部分。《從鵬扶搖到蝶蹁躚:《逍遙游》《齊物論》通釋》一書的寫法是按原文順序逐段串講下來,針對莊子撲朔迷離的推理行文,既通過對原文字句的具體分析來說明莊子獨特的論證方式和過程,又注重從整體上揭明莊子獨出機杼的哲學思維進路。
崔宜明 ·中國哲學 ·13.8萬字
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是梁漱溟試圖以返本開新的方式重新確立儒家法律思想價值取向的統治地位,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秩序失范問題的法律思想。它是梁漱溟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文化思想的產物。該專著研究了梁漱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在作者的博士畢業論文修改而成(導師為重慶大學程燎原教授),大部分章節已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其中有CSSCI來源期刊,也有參加全國法理法學會、憲法學會的入選論文。
尹華廣 ·中國哲學 ·13.6萬字
基于道德發展的繼承性特征,本書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李二曲的道德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并充分挖掘其現代價值,試圖為解決當前道德困境提供理論指導與對策參考。本書對于推進現代道德教育理論體系建設,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申圣超 ·中國哲學 ·15萬字
《王邦直律學思想研究》,王守倫、竇青等著。王邦直,山東即墨縣人。明嘉靖年間,以歲貢出任鹽山縣丞,后歸里積二十年著成《律呂正聲》六十卷,是樂類書籍巨著。王邦直的《律呂正聲》涉及到音樂、天文歷法、數學、政治、歷史、文學藝術等諸多內容,在當時被推崇備至,在后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中國古代音樂史與文化史上都占有較重要的位置。
王守倫 竇青等 ·中國哲學 ·13.2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是蔣維喬教授的力作,該書系統梳理了自清初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間中國哲學思想的演變歷程。蔣維喬將這一時期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深入剖析了各學派、各家的學說著述,并進行了詳盡的比較分析。書中不僅展現了哲學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還揭示了社會變遷對哲學思想的影響。該書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對于理解中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蔣維喬編述 ·中國哲學 ·6.3萬字
《孫子兵法》一書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著作,其軍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萬丈,具有世界范圍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作為軍事著作的《孫子兵法》,不僅對當今世界軍事學起著彌足珍貴的啟迪意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現代商業競爭中,它的作用已被愈來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視。一部論語可治天下,一部《孫子兵法》亦足以稱霸商場。大唐盛世的開創者李世民曾經說過,“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日本商界,《孫子兵法》幾乎人手一冊,更有甚者,號稱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孫子兵法》列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員的必讀書。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9.1萬字
本書可以看作作者此前在具體形上學之域所作思考的延續,就其內容而言,它既與《道論》《倫理與存在——道德哲學引論》《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在理論上相互關聯,又與《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前后相承。當然,在人與世界及其相互作用中,“事”具有本源的意義,以“事”為考察視域,相應地意味著從更本源的維度理解人與現實世界。它的出版,將使作者已在海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的“具體形上學”更為系統和深入,也將在更廣意義上推進哲學領域的理論創新。
楊國榮 ·中國哲學 ·17.5萬字
本書分為兩部分:《孟子與滕文公》、《孟子與告子》。在這本書里,南先生對于中國歷史上對人性善惡的辯論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人應有的立身、處世精神,結合歷史上正反兩面的實例,進行闡發。讀來意味深長,令人警醒怵惕。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3.1萬字
中國古代哲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涌現出了眾多的思想家、流派,在世界哲學之林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本書不過分糾結、拘泥于分析框架,而是遴選出中國哲學史上代表性的人物和論題,以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性為基本依歸,以流暢、通俗的語言勾勒出中國哲學的基本框架,梳理出問題線索,幫助學生在盡快建立起關于中國哲學的知識地圖,提供思想錨點,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本書選擇中國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對他們的哲學體系做了整體性的闡發和揭示。作者從每一位哲學家的根本問題出發,明確其概念內涵及問題的具體指涉,呈現出其思想展開的固有脈絡和結構。作者對中國古代哲學問題、哲學家的思想路徑的深入挖掘,以及對隱藏在基本哲學洞見背后的思考和論證過程的強調,對于我們今天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是極具啟發的。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9.5萬字
本書簡要明了地解釋50個常用的中國哲學術語,為普通讀者了解中國思想中國哲學提供方便法門。漢英對照,更為中國哲學的漢英翻譯提供指導。
吳怡 ·中國哲學 ·12.6萬字
這是一部易學史簡明讀本。從易道與中國文化史相結合的角度,主要探討了《周易》的思想精髓和價值理想,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闡釋和對現代社會的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所撰關于易學史與易學的現代價值的入門性讀物。全書對易學史的發展脈絡以及現代中國哲學家對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顯出作為中國古代群經之首的《周易》價值。而對《周易》的思想精髓與價值理想、《周易》與中國文化、政治文化、倫理思想的關系的探討,以及易學對于現代人的生活智慧、易學的管理思想的精到討論也使易學本身的日用性得以道破,充分體現出《周易》的現代價值有多重要。本書是大家舉重若輕講易的典范之作。</p>
余敦康 ·中國哲學 ·18.6萬字
本書針對2019年實施的《中華通韻》,配合現代韻體作品創作者的用韻需要,將古今新舊韻書匯編成書。本書可謂“小而全”,可以兼容當前使用的各種普通話音系韻書;并且可以有比較地使用傳統的《詞林正韻》(含《佩文詩韻》《平水韻》)、《中原音韻》,充分體現了“知古倡今,雙軌并行”的用韻原則,是一本便于攜帶、方便檢用、適合現代人進行舊體詩詞創作的小型韻書,是廣大韻體文讀者和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書。
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 ·中國哲學 ·4.5萬字
本書重點研究了王陽明居黔時期形成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主要觀點,探討這些觀點的形成原因、具體內容及意義;同時,對王陽明《五經臆說》之殘篇進行研究,以期對陽明思想有更為全面的把握。從王陽明被貶赴黔起,到離開龍場止,盡可能地弄清王陽明居黔活動的相關歷史問題,如赴黔時間、居黔時間、離黔時間及原因,在龍場及貴陽的講學情況、在龍場的生活狀況、被貶時龍場驛的情況,試圖最大可能還原王陽明的居黔活動狀況,以期對王陽明心學思想的形成原因有更為清楚的了解。
趙平略 ·中國哲學 ·18.7萬字
先秦時期,中國哲學存在明顯的有限性維度,即強調人自身的界限,強調人和天道的張力,這在儒道兩家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宋明之后,有限性的維度漸漸消失,人與天道一體的說法成為主流。有限性維度的消失,使后世中國哲學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原來的傳統。本書通過征引大量一手中國古代哲學史料,對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史中的“有限性”思想進行了梳理和闡釋,提出了有限性思維消解蘊涵的三個認識論條件。
彭戰果 姜穎 ·中國哲學 ·11萬字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來源離不開生活,生活是源泉滾滾、永不停歇的歷程。這樣的歷程,才是真正的實在。讀《孟子》就只是“問心”,“問心”就只是個當下體會驗察。“問心”是向全幅的生活開放,向全部的天地開放。問心,不是收網一切的線索,而是開啟生命的不息之門。讀《孟子》就只是問心,問心無愧,一切已矣,義利之辨在此,人禽之辨在此,天理人欲之辨在此。但這是不離生活的,是不離經典的,是不離天地的,問心就只是這樣的開啟生命之門。乾坤陰陽,咸在于此,天地六合,只此一心。這是一種擁抱,一種被天地六合,古往今來所擁有的感覺。運用概念語言解讀孟子,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真正的充分是用自己的生命去覺知,去活過來,于是這樣的活過來便成了歷史。
林安梧 ·中國哲學 ·4.1萬字
《論語》是中國儒家的寶典,其中記載著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本書結合現今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力爭使注釋、譯文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引導學生正確誦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原文,明白更多的生活智慧。本書適合中學生及其教師、家長閱讀。
韓星主編 ·中國哲學 ·2.6萬字
《商君書》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其中有些內容比如不能讓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監督等,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戰國)商鞅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8.7萬字
周敦頤的學說對以后理學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他的代表著作《通書》不僅蘊涵豐富的義理,而且渾淪簡潔,為后人提供了廣闊的想象與闡釋空間,被后世奉為宋明理學首出之經典。復旦大學哲學系徐洪興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導讀。
(宋)周敦頤撰 徐洪興導讀 ·中國哲學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