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叔本華的辯論藝術》(于1830年寫成,1864年首次出版),可能是叔本華非關其學術立場的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本小書。在本書中,叔本華以西方先哲的辯證與邏輯為出發點,歸納出三十八種辯論招式,以絕妙的方式引領讀者理解辯論的藝術。該書結構清晰、篇幅精當,涵蓋哲學、心理學、邏輯學、修辭學等學科領域,從每種辯論技巧的解析,到具體的應用分析,均妙語如珠、睿見迭現,無愧大家手筆,值得一讀。
(德)叔本華 ·西方哲學 ·4.3萬字
這是尼采未完成的一部早期哲學著作,與《悲劇的誕生》的理路一脈相承。尼采對希臘哲學的關注和重視眾所周知,前蘇格拉底哲學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淵源之一,而在尼采著作中,專論前蘇格拉底哲學的作品只有這一部,僅此就足以表明本書對于研究尼采思想的意義了。
(德)尼采 ·經典著作 ·5.3萬字
近年來,關于流行藝術家的不當言論和行為,甚至某些犯罪行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的普及,公眾對曾經喜愛的藝術家隱藏的生活開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藝術家的道德生活會影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嗎?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失德藝術家?以及,還能欣賞他們的作品嗎?在本書中,作者運用哲學工具,為這一困擾我們的倫理問題提供了敏銳的洞察。作者認為,藝術家的道德生活不僅會影響公眾對其作品意義的解讀,而且還會影響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提供了強大的情感資源,使我們能夠在藝術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復雜性,進而與不道德行為做斗爭。因此,我們不應該回避那些失德藝術家的作品,而應該更加深思熟慮地參與其中,并且做出判斷:當藝術家有不道德言行時,應該于何時何地在藝術和藝術家之間劃清界限。
(美)埃里克·豪陶洛·馬瑟斯 ·倫理學 ·9.8萬字
本套書包括《北大國學課》、《北大邏輯課》和《北大領導課》。
季風 溫毓良 金鴻儒 ·中國哲學 ·52.4萬字
本書收有海德格爾不同時期的名篇。其中前五篇屬于前期海德格爾的重要作品,如《現象學與神學》、《形而上學是什么?》、《論根據的本質》等,分別出版過單行本。后九篇為后期海德格爾作品,如《論真理的本質》一文,標志著海德格爾思想“轉向”(Kehre)的開端;《關于人道主義的書信》一篇,最明確地表現出后期海德格爾對于其前期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以及與現代生存主義(存在主義)哲學思潮的自覺劃界,亦被視為海德格爾思想“轉向”的完成的標志;而《面向存在問題》一文對后現代(主義)思想產生了卓著的影響,尤其是海德格爾在其中首創的“涂劃法”,對于法國激進思想家雅各·德里達的“消解論”(deconstruction),有著直接的啟發作用。與后期海德格爾的其他一些著作相比較,我們可以說,《路標》一書最具有“學術性”——這當然并不意味著海德格爾的其他作品算不上嚴格的思想著作;我...
(德)馬丁·海德格爾 ·經典著作 ·36萬字
該書是作者多年的易學研究成果,是在作者多年講授《周易》經典講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與其他相關圖書相比,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該書為當代人撰寫的第一部周易占筮學方面的著作。它從科學的角度,對占筮行為的本質做了理論上的探討,系統闡述了古代的占筮技術,并申以己意,一掃古代占筮學中常有的讖緯迷信陋習,將其中所含的咨詢文化的性質展現于讀者面前。二是本書融學術性、趣味性于一爐,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書中列舉實例,風趣地解說了《周易》中所蘊含的咨詢文化因素,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三是該書破除了人們對于《周易》的神秘,以一系列較為客觀的評述,將一向被認為玄之又玄的《易》象進行了通俗、生動的闡述生發。閱讀該書,讀者會發現,此書具有較強的現代意識和個性色彩。
章秋農 ·中國哲學 ·19萬字
本書以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乙本為底本,以帛書甲本、郭店楚墓出土竹簡本、王弼注本為主校本,參校以易州景龍碑本、遂州龍興觀本、嚴遵本、河上公本、傅奕本、范應元本等七十余種傳世本,對《老子》一書進行了審慎校勘,并依勘定文字對之做了自成一家之言的訓釋、翻譯和疏解,可謂當代人所做《老子》釋讀方面不可多得的佳作。
黃克劍 ·中國哲學 ·52萬字
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是影響西方思想理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各個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他的學術思想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猶如明燈一般給予我們正確的引導,使得我們更加優秀、更加智慧。本書總結了柏拉圖各個方面非常優秀的理論和觀點,結合柏拉圖的至理名言,深入解讀剖析,解答你心中的疑惑,提升自己的價值,升華自己的素養。
葉舟 ·知識讀物 ·9.5萬字
《享樂主義宣言》是米歇爾·翁福雷最重要的哲學著作,是其哲學理論集大成者,在法國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翁福雷推崇尼采和伊壁鳩魯,推崇左派尼采主義、感官物質主義、享樂功利主義、犬儒主義、無政府個人主義。在深入思考了西方哲學之后,他在本書中深入思考了身體哲學、倫理、情欲、犬儒主義美學、生物倫理學以及自由主義政治,系統地闡述了作者思考了數十年的享樂主義哲學,讓讀者從另一個視角思考享樂主義,極具啟發性。
(法)米歇爾·翁福雷 ·西方哲學 ·9.8萬字
一直到19世紀末,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是同一概念。1903年,摩爾的《倫理學原理》出版,宣告了另一種倫理學即元倫理學的誕生。爾后半個多世紀,元倫理學在西方倫理學王國一直居于主導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美德倫理學的興起,以及道德心理學研究的復興,倫理學研究呈現出了規范倫理學、美德倫理學與元倫理學鼎足發展的局面。而由摩爾所倡導的元倫理學研究的哲學意義,仍然是當代倫理學大家關注的重心。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摩爾的《倫理學原理》才被列選為20世紀前半葉第一部倫理學經典名著。
(英)G.E.摩爾 ·倫理學 ·16.3萬字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洪應明編著 ·知識讀物 ·8.3萬字
《奇葩說》導師、西方思想史領域的專業級解讀者劉擎教授力薦!了解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必讀之書!羅爾斯的《正義論》出版后,當代政治哲學的版圖重組,不僅歷史上既已形成的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各派理論的坐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伴隨著人們圍繞《正義論》一書所展開的理論論辯,公民資格理論、社群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女權主義等理論派別異軍突起,從根本上改變了功利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格局。《當代政治哲學》一書正是對這種理論場景的呈現。作者威爾·金里卡在書中詳細地考察了活躍在當代政治哲學舞臺上的各派理論,批判性地分析了它們對于平等、自由以及建立在兩者之基礎上的正義社會的各不相同的論證和詮釋,不僅闡明了各派理論產生的復雜背景、它們在相互論辯的過程中不斷地超越原點向前發展的歷史過程,同時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澄清了各種撲朔迷離的正義理念背后的不同利益指歸。本書不僅能讓讀者領略我們生活的時代最有頭腦的理論家在社會建制問題上所勾勒的異彩紛呈的圖畫,從而獲得精神的歷練,而且為人們認識和理解時代的種種復雜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向導。
(加)威爾·金里卡 ·西方哲學 ·45.6萬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共分為四部,每一部又由相對獨立的散文詩組成。在書中,尼采結波斯哲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揚了他的超人哲學。全書以記事的方式描寫一個哲學家的浪漫及教導,與其說是一部哲學書,不如說是一部探討哲學的小說。
(德)尼采 ·西方哲學 ·25.7萬字
20世紀所有的哲學家中,羅素的散文可謂首屈一指。在《我的信念》中,他闡述了自己如何理解人在宇宙間的地位,在追求美好人生方面有著怎樣的可能性,不僅道出了他的恐懼,也吐露了他的希望。他認為,人類目前還無法在天文學之外的領域預測未來,在人間世事中既有能帶來幸福的力量,也有能帶來痛苦的力量,我們雖然無從知曉何者將會取勝,但要明智行事,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視。
(英)伯特蘭·羅素 ·經典著作 ·4.3萬字
陽明學是中國哲學史和宋明理學專題研究中的大宗顯學,每年都有數部研究專著問世。三聯曾出版過陳來先生的《有無之境》這部當代陽明學的奠基之作,還有張衛紅有關陽明后學(如羅念庵)的研究,以及溝口雄三有關日本陽明學的研究,秦家懿的《王陽明》和杜維明的《青年王陽明》更是三聯的常銷書。陳立勝先生的《入圣之機》是近年陽明學研究的力作。陳先生由現象學返歸宋明理學和儒家修身學,從比較宗教和比較哲學的視野對陽明學有別具一格的深入理解和闡釋,曾出版過廣受好評的《“身體”與“詮釋”:宋明理學論集》與《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前者處理陽明的“親民論”和“四句教”問題,后者則處理陽明的“萬物一體”論。
陳立勝 ·理論流派 ·24.6萬字
星云大師認為,培養因緣,是人生成功最大的秘訣。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圓滿。但成功有成功的條件,想成功必須先建立良好的觀念,否則可能就差之毫厘。大師在書中告訴我們,只要以一顆大自在的心,組合各方力量,就能發揮生命的無限潛能,獲得人間大成就。
羅金 ·中國哲學 ·13.1萬字
盧梭及其著述不僅對人類思想、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也引起后人褒貶不一的激烈爭論。比如,盧梭的學說內在是否存在著矛盾,特別是他的《社會契約論》與其他著作之間是否存在沖突?盧梭的思想與法國大革命的羅伯斯庇爾等人的暴力盛行以及爆發的諸多暴力革命是否有著直接的聯系?盧梭作品真是一種文學傾向的小說?恩斯特·卡西勒駁斥了“學說內部存在矛盾”的說法,認為盧梭以自然人為基礎構建的社會契約論既非霍布斯的“利維坦”,也不同于百科全書派,并由此闡述了盧梭思想的一致性與連貫性。
(德)恩斯特·卡西勒 ·西方哲學 ·11萬字
本書分為4編,共25章。全書從如何理解技術治理、如何選擇技術治理、如何調整技術治理、如何控制技術治理四個問題出發,從哲學層面跨學科地切入技治思想研究、技治批評研究、技治實踐研究、技治建構研究,歸納、提煉、創新了技術治理的諸多基礎性問題和觀點。
劉永謀 ·知識讀物 ·50.3萬字
當你思考“我是什么?”的時候,到底想期望得到什么樣的答案?是靈魂的自我審視,還是僅僅想給自己一個交代?利物浦大學哲學教授巴里·丹頓回溯哲學史上對自我的討論,并結合最新科技發展之影響,讓科幻小說和電影里出現的人的“空間傳送”在某種哲學意義上成為現實。
(英)巴里·丹頓 ·東方哲學 ·10.1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從中國傳統哲學的“兩個世界”出發,提出中國傳統哲學本體論的“三重形態”,并分別論述了這三重本體論的內涵、特點和意義,又考察了中國傳統哲學本體論形態中的具體表達、象征言說和終極關懷,并對此作出了創新性闡釋。
茍小泉 ·中國哲學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