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辜鴻銘英譯經(jīng)典:論語(中英雙語評述本)
會員

辜鴻銘的英譯《論語》是本很奇特的書,最令人著迷之處,在于它不僅是本《論語》,更是一本直接體現(xiàn)辜鴻銘獨特思想并以儒家經(jīng)典為載體的讀本。辜鴻銘是近代享譽國際的思想家,很多人視之為中國文化的代表,英國作家毛姆稱之為“孔子學說的最大權威”,然而,其特殊的教育背景與思想特征,又使其哲學思想及學術頗具爭議性。那么,通過此《論語》,我們可以窺見他對儒家經(jīng)典的最直接理解。在英譯的過程中,辜鴻銘極力挖掘并展現(xiàn)《論語》的精神價值,而且,因他把英譯的讀者主要設定為西方人,所以,為了讓西方人更易讀懂,他在書中對諸多中西人物及事件進行了大量類比。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帶來了另一重意義,即擴大了《論語》中某些概念的外延,給我們了解《論語》的精神價值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從這個意義上講,他通過翻譯實則把《論語》的精神價值進行了最大化。本書同辜鴻銘英譯《大學》《中庸》一起,構成辜鴻銘英譯經(jīng)典三部曲,是國內(nèi)迄今為止,第一次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完整呈現(xiàn)出辜鴻銘英譯儒家經(jīng)典的全貌。同時收錄原始經(jīng)文以及評述者深入的解讀,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論語》《大學》《中庸》這三部經(jīng)典以及辜鴻銘的哲學體系。辜鴻銘是第一位向西方譯介儒家經(jīng)典的中國人,迄今為止,他的譯本仍是公認最具文采的一本,有人甚至認為,他的英譯《論語》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文學作品。當讀者翻開這本書,會很容易被其所具有的強烈的現(xiàn)場感而帶入情境之中,似乎能直接與孔子等人對話,生動的形象呼之欲出,這也成為本書的魅力之一。

辜鴻銘英譯 王京濤回譯 評述 ·中國哲學 ·22.8萬字

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第二卷)
會員

1818年,叔本華完成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版。這部不朽之作分為四部分,并附有一篇對康德哲學的批判。1844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二卷與第一卷一起出版。在第二卷里,叔本華用成熟的思考分別對其第一卷里的論題做了澄清和擴充。《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基本論點,即世界分為表象和意志兩個部分,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體化。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于意志。叔本華自認為是康德哲學的改造者。康德認為我們有一個可以感覺、可以認識的世界,還有一個獨立于我們所有的知覺之外而自在的世界,即物自體世界。叔本華把物自體看作是能夠被直接認識的,物自體就是意志。這里使用的“意志”一詞必須從廣義上來理解。首先,在人和動物身上,意志表現(xiàn)為被觀念或表象所決定的動機因素。在有機體的本能和植物性的生活中表現(xiàn)為刺激敏感性,在經(jīng)驗世界的其他形態(tài)中表現(xiàn)為機械的變化過程。這些不同的內(nèi)在的或外在的種種因果關系所共有的總的涵義,根據(jù)它用以直接為人們所認識的唯一形式,應該先天地命名為意志。其次,就物自體與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而言,物自體不是現(xiàn)象之因。即使在人身上,意志也不是他的肉體或他的肉體活動之因;然而這一實體通過時空直觀中的表象間接表現(xiàn)為肉體,并在認識中被理解為有因果必然性,且依賴于其他現(xiàn)象的東西;這同一實體在自我直觀中被人們認作意志。第三,意志作為物自體只能是單一的、普遍的宇宙意志。事物只有作為現(xiàn)象在觀念中和在認識中才彼此不同,而其實質(zhì)是同一的。意志是一與全。正是現(xiàn)象的欺騙性使個人區(qū)分他自己的禍福與他人的禍福并使二者對立。最后,宇宙意志只以自身為對象;它愿望只是為了愿望,實際存在的東西其本身只是一種意愿。在此意義上,叔本華命之為生存意志。宇宙意志是物自體,它在無時間限制的永恒過程中創(chuàng)造自身,并且體現(xiàn)在現(xiàn)象無休止的變化中。意志在所有自然無中的全能對人類來說具有悲劇的意味,人類不是被前面的東西牽引,而是被后面的東西推動,絕不是生命誘使人們前進,而是必然性驅(qū)使他們向前。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驅(qū)動力就是生殖。要擺脫壓倒一切的意志力量至少有兩個途徑:倫理學和美學。從道德意義上說,就是要拒斥激情和欲望,把自己的意志變成“否定意志的意志”,即“禁欲”;從美學意義上說,可以靜觀藝術的美,意識到一切世俗生活都是虛無,生命意志就是人的原罪,人只能靠恩寵才能得救,即達到一種佛教式的虛無主義寂滅境界。盡管叔本華試圖通過倫理學和美學來擺脫宇宙意志的限制,但他并沒有找到人類真正自由的個體意志,他對人類行為主體的最后忠告是:我們個體的行動決不是自由的,所以,每個個體只能做出他那個特定時刻做了的那些事情,絕不可能做出其他的事。叔本華的思想影響了包括尼采、克爾凱郭爾、維特根斯坦、薩特、托爾斯泰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哲學家和文學家。叔本華通過建立意志的形而上學,清除了康德的自在之物為上帝保留地盤,但他仍然繼承了傳統(tǒng)基督教和康德的禁欲主義。尼采在叔本華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翻了禁欲主義對生命意志的否定,將生命意志發(fā)展為權力意志,從而完成了對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傳統(tǒng)的徹底顛覆,確立了一種新的價值觀。

(德)阿·叔本華 ·西方哲學 ·17.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江山市| 宁国市| 荆门市| 溧阳市| 莱西市| 清流县| 张家口市| 仁布县| 长顺县| 介休市| 武隆县| 郯城县| 屏东县| 兰西县| 九龙坡区| 林西县| 巩义市| 广平县| 萍乡市| 澜沧| 舒城县| 平昌县| 承德县| 六盘水市| 高陵县| 土默特右旗| 忻城县| 天峻县| 图片| 于都县| 扎鲁特旗| 交口县| 昆山市| 德州市| 东乡县| 佛学| 青川县| 临颍县| 滁州市|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