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論又稱中觀根本慧論,集佛陀二轉般若法之精華于一體。該論闡述了緣起性空的深義,揭示了生死解脫的根本,為三乘共遵之法門。本書是17世紀的麥彭仁波切為《中論》所造之注釋。麥彭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士授記他為“弘揚大圓滿的太陽”,雪域藏地諸教派共稱他是文殊菩薩化身。若能潛心研讀本書,會對通達般若空性有極大幫助,尤其對進一步理解《金剛經》《心經》等般若經典,以及禪宗祖師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
(清)全知麥彭仁波切 ·普及讀物 ·15萬字
一部哲學通俗讀物。本書系星云大師佛學勵志文章的匯編。借用古今各種寓言、典故、巧喻,融入佛理的解讀,開示人們生活、工作、修身的智慧。這些小文風格清新,設喻、說理通俗易懂,皆是入世的、積極的文章,大有補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諧社會建設。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0.2萬字
唐卡是西藏傳統文化和藏密藝術中的瑰寶。《唐卡中的法器》特別選取100余幅精美唐卡,其中包括25幅故宮珍藏的唐卡絕世珍品,為您全面揭示法器中的奧秘。唐卡是西藏傳統文化和藏密藝術中的瑰寶,散發著宗教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藏傳佛教常借用唐卡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佛教理論,透過唐卡中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等神明手中的法器這一圖像細節和符號系統,清晰、生動描述出諸佛或神明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及密教的象征意義。《唐卡中的法器》特別選取100余幅精美唐卡,其中包括25幅故宮珍藏的唐卡絕世珍品,為您全面揭示法器中的奧秘。
諾布旺典 ·宗教藝術 ·7.8萬字
蒙塔尤是法國南部講奧克語的一個牧民小山村。1320年,當時任帕米埃主教(后為教皇)的雅克·富尼埃作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此辦案。在調查、審理各種案件的過程中,他像現代偵探一樣發現和掌握了該山村的所有秘密,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個人隱私以及種種矛盾、沖突等,并把它們詳細記錄下來。法國著名學者勒華拉杜里以歷史學家的敏感和精細發現和利用了這些珍貴史料,并以現代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方法再現了六百多年前該村落居民的生活、思想、習俗的全貌和14世紀法國的特點。
(法)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 ·基督教 ·46萬字
本書深入研究了東方兩大文化,即印度佛教與中國儒學在古代中國相互排斥、相互吸收的過程及其結果:一方面是印度佛教的中國化,在學理層面主要表現為儒學化;另一方面是儒學在思維方式、修養方法等方面廣泛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資源,直接促成了新儒學,即宋明理學的誕生。本書高屋建瓴,從佛法要義與儒學主旨、佛本與人本、佛性與人性、頓悟見性與修心養性、出世與入世、理學與佛學、心學與禪學和佛儒交融與人間佛教等八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儒佛的異同,既是廣大哲學、宗教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入門指南,又是專業學者深入研究儒學、佛教及其相互關系的良師益友。
賴永海 ·普及讀物 ·18.9萬字
本書選取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禪詩名篇100首,這些禪詩代表了禪詩的最廣影響和最高成就。它們語言生動,比喻奇特,運思神妙,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感悟深刻。每一首詩都是一扇門,都通向了開悟的世界。書中對每首禪詩都進行了翻譯和講解。簡明流暢的譯文,慧眼獨具的詮釋,揭示了禪詩的思想內涵,引領讀者走入佛禪大智慧的世界。
吳言生 辛鵬宇 ·佛教 ·9.5萬字
本書全面梳理了儒釋道三教的歷史根源與發展,為理解三教的歷史功能提供有力的闡釋,亦有助于讀者理解中國歷史時期的政治發展、思想變遷、社會進程及中國人的生命觀。作者認為,道教、佛教雖然術不同,但宗旨一樣,視生命為神圣,是一種生命宗教,而儒教更多地討論政治起源、政治結構和政治道德,是一種政治宗教。生命宗教和政治宗教代表了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兩個要素――宗教和政治,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的思想圖景。
張榮明 ·理論 ·30.8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二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20.7萬字
本書是《人生的階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二本書的合集。主要講述了星云大師對個人修身,自我反省的一些主張與看法。星云大師認為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我們不但要注意應對他人的行為言語,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一個審視與警醒。賢者深明包容的智慧而更嚴格的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階梯上更上一層樓。這番深入淺出的教導令人受益匪淺。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11.1萬字
“宗教學新論”之十。“宗教學新論”系列圖書為卓新平教授對自己近四十年研究宗教學科之學術積累進行整理、補充和提煉而形成的叢書。其中,他搜集自己已發表或尚未發表的學術論文、以及已收入相關論文集的論文和相關專著中的文論,加以較為周全的整合,形成相關研究著作出版,包括《經典與實踐——論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唯真與求實》《宗教學史論》、《宗教社會論》、《宗教文明論》、《宗教思想論》、《世界宗教論》、《中國宗教論》、《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國基督教》、《反思與會通》等;這一系列著作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指導下,梳理探究宗教學的歷史和宗教學的體系,進而展開對世界宗教的全方位研究。
卓新平 ·基督教 ·26.7萬字
《大乘止觀》指南朝陳代高僧南岳慧思大師的《大乘止觀法門》,系國人所著最早的一部綜合性佛學巨著。是書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基礎,系統闡述大乘止觀的學理要義及修行法門,對后代佛教天臺宗的創立、禪宗思想的興起,都有極大的影響。民國十年(1921)年夏,諦閑法師應邀在上海功德林講《大乘止觀》,聽講的江味農居士每日手錄筆記,并于幽深微妙之處,曲折譬喻,加以說明,講經結束后再就正于諦閑法師。如此反復修訂,荏苒八年,直至諦閑去世前一年,才終于出版。
諦閑 ·佛教 ·19.5萬字
“活佛”的藏文為“祖古”,意為化身。藏傳佛教認為:帶著普度眾生的宏愿,諸佛菩薩化身為活佛,來到人間。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最為獨特、最為神秘的人文現象。從第一世噶瑪巴活佛開始,西藏的活佛至少已有千年的轉世歷史,留下了許多奇異的故事和傳說。本書選取100幅精美的唐卡珍品,其中26幅為故宮珍藏絕品。為您揭活佛轉世現象的神秘面紗,展現活佛體系的由來、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講述“奪舍飛升”、“靈童轉世”等傳說,告訴您日常生活中的活佛是什么樣的……
諾布旺典 曲世宇 ·宗教藝術 ·9萬字
《感應篇匯編》乃《安士全書》姊妹篇,被譽為古今善書之王。本書歷經數百年白話再版面世,中國社科院宗教所黃夏年先生和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分別為本書作序。本書為匯編原文加注標點,對生僻字詞以及人名、地名、典故、引文等進行注釋,并譯成現代白話文,對原文中史實還不夠詳細的內容作了“譯者補充”。本書為《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四卷。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道教 ·18.5萬字
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所熟習的人,真的就是的確如此嗎?有沒有一顆時刻澄明的心能夠去隨時隨地看透任何一個流轉不息的人和瞬息萬變的世界呢?當這樣追問自己的心靈時,就會發現執著于自己一時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認識的主體在遷流變化,認識的客體也同樣在遷流變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為何那么確實地相信這個虛妄的、流動的自我呢?
賢宗法師 ·普及讀物 ·4.9萬字
商代是中華古文明的早期階段,中國歷史畫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記憶上前赴后繼地拉開。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商代文明的發展時空,下啟中華文化演進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斷代史著述體例,通過有商一代歷史事象與制度名物的研究,尋繹中國社會傳統文化元素的由來、特征、品格與傳承,提供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源。本卷考察商代圖騰殘遺信仰,系統探研上帝及帝廷諸神、自然神、祖先神的三大宗教分野、神靈崇拜的代變、神靈權能和神性、祀所設置、人殉人祭,對甲骨文中的祭儀名類進行全面梳理,闡述王室周祭祀譜、有關祭儀和廟制,剖析宗教祭祀活動的性質,深入研究商代宗教信仰層面諸如社會凝聚力、情感寄托、宗教功能等社會學方面的意義。
常玉芝 ·理論 ·35.5萬字
本書為星云大師對《佛說妙慧童女經》的解讀。《妙慧童女經》是2600年前,一位八歲的少女向佛陀請教十個人生關鍵的問題,佛陀所做的開示。針對《佛說妙慧童女經》中童女和佛陀一問一答的10個問題及答案,星云大師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和生動的事例,一一做出了自己的解讀,從而為現代人如何安頓身心的煩惱,如何找尋到幸福圓滿的人生之路指出了10條方便法門。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8.3萬字
《宗教與體驗》的內容包括佛教修持體驗諸方面,如佛教各宗派修持方法、當代人修持的態度、奇人的修證、偉大的佛陀、佛陀的樣子、佛陀的宗教體驗、阿羅漢的宗教體驗、菩薩的宗教體驗、我的宗教體驗、談迷說悟等。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3.9萬字
在“忙”中,有數不盡的樂趣;在“忙”中,有無限的喜悅;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體悟。“忙”的生活實在太美妙了!在“忙”中,我感覺到懶惰懈怠實在就是罪惡。我感受到生命之可貴在于躍動不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焉能不將自己“忙”起來呢?有用的人,即使接受一點小因緣,也能點石成金,做得轟轟烈烈。我一生歷經挫折、打擊,但我從不灰心失意,因為我始終堅信只要自己不死,一定可以“活”出希望來!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0.4萬字
《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領悟佛法中的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從佛的眾多角度來詮釋佛的真意,將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當中。
陳榮賦 尹培培 ·佛教 ·30.7萬字
太平天國以宗教起家,又以宗教立國,研究其宗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對此作了迄今最為系統全面的研究,分別論及上帝教的創建過程,其教義、經典、儀式和節日,在太平軍內部和民間傳播的情形,與西方基督教、中國民間宗教和儒家孔學的關系。同時本書沒有就宗教論宗教,而是以宗教為視角解析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思想,諸如宗教對太平天國意識形態和內外政策的影響,與太平天國興亡之間的關系。書末輯錄作者數篇新撰論文,內容涉及太平天國史學史以及對一些重要史事的考釋。
夏春濤 ·普及讀物 ·4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