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納蘭容若詞傳》在詳實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優美異常的文字,帶我們回到清初,吟誦清婉的飲水詞之間,用一幀幀剪影,連綴出一代豪門公子、清朝詞人凄艷矛盾的一生。他本是平步宦海的達官顯貴,但他對仕途不屑,對富貴輕看,超然塵外。他本以為和盧氏“一生一代一雙人”,卻不想沉浮人生,只能恨天地無情……如果他是個普通人,也許會過得更幸福,然而他是文武雙全的英才,怎不讓天妒?不禁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孔祥秋 ·文學家 ·13.1萬字
《世界文學大師傳記:波德萊爾傳》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是法國十九世紀現代派詩人,象征派詩歌的先驅。本傳記講述了波德萊爾的生平經歷,包括他的童年及青年時期的生活,藝術創作之路,代表作品《惡之花》的形成及影響,以及他的離去。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后,較為發達的物質條件和人們匱乏和迷茫的精神世界極為不相稱,社會思想混亂。在充斥著粉飾和華麗辭藻的文學環境里,波德萊爾用極具個性的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手法將社會的病態以文字的形式展示于人,使得法國詩壇浪漫主義文學流派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命。而他以直白描繪丑陋事物進行抨擊的創作風格,對之后的文學、繪畫等藝術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郝志剛 ·文學家 ·10萬字
本書為周作人在數年時間里陸續寫下的回憶魯迅的文字的合集。因文章撰寫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前后文章中偶有一些內容重復之處,但并無互相矛盾之處,也因此可見這些回憶的真實性。書中實際涉及的魯迅生平,包括了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雖然后來兄弟不和,但是對于魯迅的青少年時代,了解得比周作人更詳細的,應無二三。
周作人 ·文學家 ·7.1萬字
了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一直以來,托爾斯泰都在其作品中宣告對真相的忠誠。呈現真相,一直是他倫理學和詩學的核心。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唯——位能夠將現實描繪得“細致入微”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對戰爭、家庭、愛與死亡等重大問題的呈現與省思,促使人們重新思考社會結構和個人責任。讀者不僅是按照托爾斯泰的思路,更是通過他們自己的視角來思考,而這也正是作家想實現的。人類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了,即進行深入思考,以下定決心拯救自己的命運免受毀滅。
(美)莉莎·克納普 ·文學家 ·7.7萬字
巴恩斯以一種非常奇特的方式探尋他視為靈魂導師的作家福樓拜。福樓拜的兩處故居都有一只鸚鵡標本,究竟哪一個才是福樓拜用過的那只?退休醫生杰弗里·布拉斯韋特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對福樓拜的鸚鵡的尋訪之旅。斷斷續續的旅程中故事叢生,福樓拜的影子在陳年舊事中卻越發模糊。
(英)朱利安·巴恩斯 ·文學家 ·12.1萬字
《華盛頓·歐文傳》于1881年問世,系出版的“美國文人系列”中第一部傳記,出版于1893年8月初。當初是1893年4月3日提供給布魯克林藝術與科學學會的一篇演講,那是歐文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的日子。這是一本認識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的入門書。歐文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歷?他創作出了哪些優秀作品?他具有怎樣的特性與風格?他的婚姻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情況?等等這些都可從書中得到答案。從本書讀者還能夠深入地了解到歐文的性格特征,比如他喜歡并善于交際,性情樂觀、和善厚道,同時他又生活簡樸、頗有愛心等。讀者可以從書中追尋著作者的人生軌跡,深入到他的世界,從而看到這位文學大家不同凡響的人生。
(美)查爾斯·達德利·沃納 ·文學家 ·16.4萬字
一部全景式展現大唐詩壇的集體傳記,那些唐詩經典名篇里藏著的往事。每個詩人都是自己的傳奇,每一首唐詩都有它的故事。駱賓王、王勃、張若虛、賀知章、孟浩然、王維、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甫、韋應物、白居易、元稹、韓愈、孟郊、賈島、劉禹錫、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那些鮮衣怒馬的少年,那些充滿詩意的別樣靈魂,唐詩空中這些璀璨奪目的星星,繪成了一軸展現盛世大唐的風華與氣象的精彩畫卷。本書融時代背景、人物傳記、詩歌鑒賞于一體,闡明了唐詩的總體發展脈絡,敘述了八十多位詩人的人生軌跡,對百余首經典詩作進行了鑒賞品讀。力圖完整真實地呈現唐代詩人的人生經歷及歷史背景,讓讀者在唐詩中讀懂詩人的人生,在詩人的快意人生中讀懂唐詩。
包勁松 ·文學家 ·28.9萬字
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史上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毛澤東說:魯迅為“中國的第一等圣人”、“現代中國的圣人”,“我算賢人,是圣人的學生”。本書記錄了一個同學、同事、終身摯友眼中的魯迅。許壽裳于日本留學期間與魯迅相識,并結為終身摯友。魯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寫回憶文章,內容翔實,感情深摯,文筆淳厚。許壽裳筆下的魯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們大多數人所習慣的人是不一樣的,是一個特別的人,因為特別所以稀少,因為稀少所以我們需要魯迅。許壽裳是最能理解魯迅的同時代人,魯迅的伴侶許廣平在給許壽裳的信中說:“回憶之文,非師莫屬!”
許壽裳 ·文學家 ·11.1萬字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本傳記講述了歌德的童年生活、成長經歷、在法蘭西和德國魏瑪的生活經歷、在科學和文藝上的追求以及晚年生活。歌德在文學方面對世界精神文明發展的貢獻巨大,其文學作品和戲劇巨著時至今日經久不衰。在科學研究方面,歌德也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寫過不少科學論文和研究著作。歌德讓自己的思想在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自由地遨游,他用他的作品在滿足自己的同時,為世界帶了精神財富。
胡慧 ·文學家 ·9.7萬字
人們稱徐志摩為“浪漫主義詩人”,這天生的浪漫多情,成全了他的詩才,這多情的浪漫,令他的感情世界難以太平,風云變幻。本書精選了徐志摩與原本夫人張幼儀、夢中情人林徽因、紅顏知己凌叔華、情之所歸陸小曼的書信往來,還原所有與之相關的“歷史真相”。
徐志摩 ·文學家 ·13.1萬字
本書是大型叢書《當代嶺南文化名家》之一種。全書分為三部分:“作者小傳”簡要敘述著名出版家岑桑先生的生平事跡,“從藝訪談”通過訪談對話展現岑桑先生從事文學創作和出版工作的所思所想,“代表作精選”收入岑桑《當你還是一朵花》《老編輯話舊》《春天的對話》等代表性作品。
岑桑 陳海烈等 ·文學家 ·28.4萬字
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其精神導師,托翁的人道主義情懷深深感動著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藝術創作、書信,甚至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就成為羅曼·羅蘭表達其對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于是,一部不朽的《托爾斯泰傳》誕生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的堅實基石,羅曼·羅蘭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8萬字
一百年前,俄羅斯偉大的心魂——托爾斯泰——點燃了一支火把,成為照亮作者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羅曼·羅蘭將托爾斯泰視為精神導師,基于對托爾斯泰多方面的詳盡研究,寫就本書。讓我們傾聽智者的聲音,用心去探求托爾斯泰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10.5萬字
與一般傳記不同,茨威格不拘泥于羅蘭的生平梳理,而是通過解讀貝多芬、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名人對羅蘭產生的重要影響,刻畫羅蘭的個性氣質、人格形成、命運走向,分析其執著的人生信念與人格魅力,彰顯羅蘭思想和作品的巨大影響力。
(奧)茨威格 ·文學家 ·7.6萬字
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優秀傳統。《品中國文人3》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品中國文人3》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在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也融入了文學的筆法,展現出作家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歷。
劉小川 ·文學家 ·20.2萬字
老舍和胡金銓都是老北京人,都愛好書畫曲藝、民俗文化。作為同鄉,胡金銓喜歡讀老舍的小說,創作電影時也曾受其影響。1973年到1975年,胡金銓在《明報月刊》上發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結成書,即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書是胡金銓對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藝活動的梳理,從老舍的出生起筆,詳述其求學、寫作、異國輾轉、回國教書及至抗戰時主持“文協”的經歷。胡金銓認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點——“安于現狀,不做過激的事情”,他稱之為“北京(骨泉)人”。這種個性影響了老舍的為人處世,也在其筆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現。書中所引資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憶和其他發表于世界各地報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銓走訪英美大學圖書館調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俠電影的胡金銓,銀幕內外都處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筆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鄉北京為連接點,“走”成為這兩位大師人生軌跡的關鍵詞,其間的藝術影響和氣韻傳承可以借本書一窺。
胡金銓 ·文學家 ·7.4萬字
《卡夫卡致奧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鮮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終身未婚,與父親關系緊張,他的妹妹奧特拉·卡夫卡或許就是他最為親近的人。
弗朗茨·卡夫卡 ·文學家 ·7.2萬字
本書追溯了張煒走上文學之路的緣起,探究了他所經歷的生活與文學境況,追溯其文學根脈,評析了張煒的文學理想與情懷、文學精神與思想,重點介紹《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多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揭秘其問世前后的曲折內幕。
張期鵬 亓鳳珍 ·文學家 ·35.4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14.6萬字
英國“文壇教父”馬丁·艾米斯用小說手法“創作”的先鋒回憶錄,書寫童年、親情、友情、愛情、死亡,關于艾米斯文學世家和英國文壇的真實之“構”,書中含多幅照片,真實記錄馬丁·艾米斯的成長經歷。《經歷》是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憶錄,書中涉及了童年、友情、愛情、親情、死亡、病痛等主題,在這些回憶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闡釋、組裝。不斷增補的腳注,更為過去的經歷添加新的層面,像是洋蔥,層層疊疊地往外延展。該作品出版當年在《時代》周刊評出的非虛構類小說中位列第四,受到評論界的好評。
(英)馬丁·艾米斯 ·文學家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