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渴望在半小時內洞悉“文壇圣俠”金庸的傳奇人生與他那波瀾壯闊的武俠宇宙嗎?《半小時就能讀完的金庸傳》正是您的理想之選!本書以洗練傳神的筆觸,將大師從烽火少年到報界巨子,再到“飛雪連天射白鹿”的武俠文學泰斗的非凡歷程娓娓道來。深度解讀其經典作品的英雄氣概、兒女情長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崇高精神。助您在極短時間內,全面領略金庸先生的不朽魅力與文化貢獻。
馬千里編著 ·文學家 ·9979字
本書作者J.J.阿瑪斯·馬塞洛與巴爾加斯·略薩保持著長達半個世紀的親密友情。兩人最初的關系是崇拜者與文壇巨匠,后來則變成了至交好友,這段友情為這部豐富的傳記的寫成奠定了基礎。在這部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秘魯作家的寫作理念、文學動力、真知灼見和從《城市與狗》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版于巴塞羅那起其走過的文學道路、公共知識分子道路。
(西)J.J.阿瑪斯·馬塞洛 ·文學家 ·27.2萬字
托馬斯·曼(ThomasMann)是20世紀德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布登勃洛克一家》《死于威尼斯》《魔山》等。這本簡明而徹底的批判性傳記為詮釋托馬斯·曼的作品帶來了新的啟示。這本書仔細觀察了他的兄弟海因里希作為哲學家的影響,特別是叔本華、尼采和歌德如何影響了托馬斯·曼的思想。作者還分析了托馬斯·曼的政治觀點形成的社會背景和生活背景,因此本書將吸引德國文學的愛好者,以及所有對二十世紀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人。
(美)赫伯特·萊納特 伊娃·韋塞爾 ·文學家 ·9.1萬字
美國出版史上,幾乎沒有比麥克斯·珀金斯更具傳奇色彩、更像謎一般的人物。他發現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多位偉大的文學天才,以激發作者寫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聞名。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致力于尋找時代新聲、培養青年作者,單槍匹馬地挑戰幾代人固定下來的文學品位,掀起了20世紀美國文學的一場革命,并改寫了“編輯”這一職業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稱珀金斯為“我們共同的父親”,海明威把《老人與海》題獻給他以表敬意。他是作者們“矢志不渝的朋友”,將天賦貢獻給作者,與他們共渡難關,發展他們的寫作事業。作為一位文學編輯,珀金斯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條:書屬于作者。著名傳記作家、普利策獎得主A.司各特·伯格憑借大量一手資料,引人入勝地再現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紀上半葉美國文學出版最熾熱的中心和現場,編輯人與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細節內幕,《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天使,望故鄉》等等文學杰作誕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動精彩、充滿懸念的講述中得以還原。本書是一位出版人扣人心弦的文學傳記,也是一個時代的肖像,“一部嘆為觀止的文化史力作”(《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美)A.司各特·伯格 ·文學家 ·35.9萬字
《世界文學大師傳記:波德萊爾傳》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是法國十九世紀現代派詩人,象征派詩歌的先驅。本傳記講述了波德萊爾的生平經歷,包括他的童年及青年時期的生活,藝術創作之路,代表作品《惡之花》的形成及影響,以及他的離去。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后,較為發達的物質條件和人們匱乏和迷茫的精神世界極為不相稱,社會思想混亂。在充斥著粉飾和華麗辭藻的文學環境里,波德萊爾用極具個性的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手法將社會的病態以文字的形式展示于人,使得法國詩壇浪漫主義文學流派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命。而他以直白描繪丑陋事物進行抨擊的創作風格,對之后的文學、繪畫等藝術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郝志剛 ·文學家 ·10萬字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本傳記講述了歌德的童年生活、成長經歷、在法蘭西和德國魏瑪的生活經歷、在科學和文藝上的追求以及晚年生活。歌德在文學方面對世界精神文明發展的貢獻巨大,其文學作品和戲劇巨著時至今日經久不衰。在科學研究方面,歌德也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寫過不少科學論文和研究著作。歌德讓自己的思想在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自由地遨游,他用他的作品在滿足自己的同時,為世界帶了精神財富。
胡慧 ·文學家 ·9.7萬字
本傳記主要講述了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的生平經歷。內容包括大江健三郎的童年生活、中學時代、大學生涯、幸福與磨難同在的家庭、在廣島的痛苦思索和對“再生”的領悟、世紀末諾貝爾獎的光臨、新世紀對孩子們的關注以及他的中國情緣。大江健三郎是繼川端康成之后的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94)的日本作家,他一生都致力于“呼喚”,呼喚人類的友愛、責任和制止核戰,呼喚人類的和平,以自己的方式解讀著人類生存的哲學。
王建湘 ·文學家 ·11.1萬字
《華盛頓·歐文傳》于1881年問世,系出版的“美國文人系列”中第一部傳記,出版于1893年8月初。當初是1893年4月3日提供給布魯克林藝術與科學學會的一篇演講,那是歐文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的日子。這是一本認識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的入門書。歐文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歷?他創作出了哪些優秀作品?他具有怎樣的特性與風格?他的婚姻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情況?等等這些都可從書中得到答案。從本書讀者還能夠深入地了解到歐文的性格特征,比如他喜歡并善于交際,性情樂觀、和善厚道,同時他又生活簡樸、頗有愛心等。讀者可以從書中追尋著作者的人生軌跡,深入到他的世界,從而看到這位文學大家不同凡響的人生。
(美)查爾斯·達德利·沃納 ·文學家 ·16.4萬字
胡里奧·科塔薩爾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場詩意般的突圍:用幻想構建現實,用行動打破幻想。他的作品如爵士樂般充滿著幻想與即興的成分,就像隨時可能從人嘴里吐出兔子。本書作者跟隨傳主腳步跑遍法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采訪了科塔薩爾的妻子、親友和同事,并實地考察了他創作《跳房子》的房間,結合歷年書信與檔案,探尋他的創作秘籍。本書此前已被翻譯成俄語和土耳其語,如今又為中文版重新修訂,堪稱科塔薩爾“傳記的完美形態”。
(西)米格爾·埃賴斯 ·文學家 ·19.7萬字
孫犁是一位人們熟知的作家。提起他,人們就會想起他那種“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荷花淀”風格,想起文學史家稱道的“荷花淀派”。由于傳記作者對孫犁的生活和創作經歷的深刻了解,對其作品的獨到研究與藝術把握,以及作者明麗流暢的敘述筆調,這部傳記給我們生動描寫了孫犁的生活和創作道路,再現了這位作家在現代文壇上的獨具風采,揭示了他的富于啟迪、意蘊豐厚的人生奧秘。本書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迄今為止孫犁傳記作品中的佼佼者。
郭志剛 章無忌 ·文學家 ·30.9萬字
為了紀念魯迅小說《祝福》發表100周年,獲北京魯迅博物館授權,本次推出“我的沉默震耳欲聾”魯迅作品精選系列(包含小說、散文、雜文、傳記)插畫本,首度收入魯迅藏木刻版畫、魯迅照片等珍貴影像。為讓廣大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魯迅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中國作家,特地收錄了魯迅先生好友許壽裳所著《魯迅傳》。作者語言曉暢,描繪出魯迅波瀾壯闊的一生,實乃一本出自專家之手而足可信賴的普及讀物。本次出版《魯迅傳》,《亡友魯迅印象記》以1953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為底本,參考1947年10月峨眉出版社版本進行編校;《我所認識的魯迅》以1978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為底本,參考1952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進行編校。此外,本書還特別收錄《魯迅古詩文的一斑》《魯迅書信·致許壽裳》《魯迅先生年譜》三篇,讓廣大讀者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中國作家。為方便閱讀,編者對書中的人名、地名、作品、重要事件等進行了簡要注釋。
許壽裳 ·文學家 ·12.7萬字
現代學術大師顧隨先生(1897-1960)是名副其實的通家,又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家。他的多位弟子,如周汝昌、葉嘉瑩、郭預衡、吳小如等,或承其衣缽,或受其影響,成就卓越,名滿天下。他的許多教育教學理念和課堂講授藝術,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探尋、學習和借鑒。從1929年初登大學講堂到50年代初,是顧隨先生教學生涯的一個重要時期。本書述及的顧隨先生的幾位弟子,主要是在40年代從師受教,顧隨先生思想之精華,在與這幾位高足的教學、交往中有較為充分的體現。本書既展現了前輩學人真摯的師生情誼,又為讀者深入了解顧隨先生的生平事跡、德業文章提供了更多資料。
趙林濤 ·文學家 ·7.9萬字
濟慈,浪漫主義詩人的典范;菲茨杰拉德,浪漫主義小說家的典范。兩個人的人生宿命般地充滿巧合:過早離世,嗜酒如命,飽受肺病折磨,初戀情人的身影揮之不去;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通過寫作引領文學前往以解放、實驗性、感性為基因的新時代。而在他們的一生中,寫作、閱讀一直是支撐他們對抗孤獨與絕望的良藥。在這本書里,作者以“平行人生”的穿插手法,將相鄰世紀兩個閃亮而充滿悲劇性的人生聯系在了一起,通過精選的一系列軼事、關鍵時刻和生動場景,直擊二人生活的本質,揭示他們藝術創作的源泉,讓人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文字的力量能夠穿透時間、超越死亡,成為永恒。
(英)喬納森·貝特 ·文學家 ·18.5萬字
本書評述了賀敬之從出生到耄耋之年漫長而獨特的人生歷程。撰者從傳主的革命人生道路和文學創作道路的內在聯系上入手,詳細描述了賀敬之如何從一個貧苦農家子弟,逐漸成長為一名著名的劇作家、詩人、文藝理論批評家、革命文藝家、黨政部門文藝戰線重要領導人的過程。撰者還條分縷析地論述了傳主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成就,如《白毛女》《放歌集》《心船歌集》等,以及其作品的思想藝術特征、美學價值及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與意義,多方面展示了傳主真實、精彩人生。
何火任 ·文學家 ·33.2萬字
本書不僅回顧了王瑤先生的治學成就,還呈現了他作為學人的完整形象,還原他所遭際的時代。書中收入的圖片涵蓋王瑤先生不同人生階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書等,在言不盡意處撐開了歷史的褶皺,讓讀者有可能與大先生“晤對”,近距離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陳平原 袁一丹編著 ·文學家 ·6.2萬字
本書作者,曾陪同金庸回鄉,以及為《鹿鼎記》尋根,作者和金庸與夫人,在那秋天最美好的行走中,甚或可以說,是一種輕松愉快、同吃同住的那些日子里,達到切近觀察,回憶聊談,互相問答,詰問歷史與人生,于如此近距離接觸中,得到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從而追溯金庸家族、金庸近百年的人生歷程,分析金庸的作品,為讀者解讀了金庸,那非常人所能闡明的一生,決非一個“俠”字,可涵括他復雜多變、波瀾壯闊的人生,也非一個“儒”字,能賡續他祖輩留下的儒家志業。全書以1949年為分界線,將金庸一生分上下兩篇來敘述,將金庸的個人命運軌跡置于時代巨變,又緣于一種機緣和命運,為我們留下了永遠讀不盡讀不完的篇章。“金庸”兩字,讓我們讀出:一部個人傳記,一個時代的“史記”。
張建智 ·文學家 ·24.9萬字
本書是作者講述自己祖父——中共老黨員、白區地下工作者、劇作家、左翼文化運動領導者、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長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先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來領導的白區工作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在對左翼文化人的宣傳、統戰上,更是成果卓著。作者對這位有著輝煌革命歷史、也有被批判關押多年慘痛經歷的老一代革命者,除了深厚的親情外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觀察到的大量細節,呈現出了一位有原則、有才華、有個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專業范圍和興趣,她接觸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例如所謂“二流堂”的藝術家們,對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動而傳神。本書所述雖然是一個家庭里女孩子眼中看到的種種情景,但由于所涉及人物本身的特殊性,她的所見所聞仍然包含了一定的歷史價值。
沈蕓 ·文學家 ·17.8萬字
葉嘉瑩生前親自審訂并認可深入、系統解讀葉先生的百年心路和學術歷程。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弱德之美”在隱曲存在的同時,以一種更為強大、持久、堅韌的力量來承受、抵抗外界之勢力……葉嘉瑩之所以成長為一位優秀詩人,關鍵不在于她與前人的相似性,而在于她廣泛汲取了前輩詩人的精華,在詩歌中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她不同于李商隱的哀感凄艷,而是堅強明朗;她既有杜甫的深厚情懷,又有陶淵明的人生智慧;她把陶淵明的小我圓融升華為杜甫的大我,又將杜甫的大我情懷以陶淵明的固執態度運用到詩詞事業中,最終完成了自我的生命與詩歌,這是她的獨特之處。
李云 ·文學家 ·25.8萬字
沈從文創作了一部文學的《邊城》,又創造了一座學術的“邊城”,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雙峰并峙的成就。從文人到學者的轉身,使沈從文接榫于古典中國“學者而兼文人”的傳統,并成為這個傳統在現代中國的一道亮麗風景。本書融合文學史與學術史視野,考證沈從文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相互闡發的關系,發覆這種跨界現象之所以形成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路徑,樹立起沈從文作為文學家與學問家的立體形象,為解開著名的“沈從文轉型之謎”提供新鑰匙,為沈從文研究貢獻新見解。
李青果 ·文學家 ·17.1萬字
本書是國內首部穆旦權威傳記,兼為穆旦詩歌評傳,全書以穆旦的生平經歷為線索,結合他各個時期的詩歌創作,完整敘寫了穆旦作為一個詩人的一生,也寫出了一個在鐵與火的歲月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努力不懈、為現代漢語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績。同時,作者追蹤勘測了他那些不朽詩歌的源頭。穆旦是現代漢語詩歌領域極出色的詩人。他早早地就決定了,這一生要為漢語服務。書稿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家世與早期的求學經歷;二是西南聯大時期;三是抗戰以及抗戰勝利后的創作與生活。借助于檔案、采訪資料、抗戰史、回憶錄、日記等,本書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歷史圖片,并詳細而有深度地書寫了一個詩人以及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的一個民族的傳奇。詩人是種族的觸須(龐德語),穆旦更是創作出了無愧于時代的詩歌。他獻身語言的這一生,應該像紀念碑記住英雄的名字一樣,值得我們民族的語言牢牢地去記住他。如同軍人用劍服務于自己的祖國,詩人用語言服務了自己的國家。
鄒漢明 ·文學家 ·1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