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22萬字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生是以近乎“完人”的形象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像屈原一樣,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政治環境中,一生都在為恢復中原、統一中國而歌唱。愛國者已成為他詩詞的主旋律。本書以“心之向往”作為內容的核心和驅動力,用25組短句勾勒出詩人的一生,聚富表現力。
靳國君 ·文學家 ·9.2萬字
18—19世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1775—1817)的傳記《簡·奧斯汀傳》初次出版于1870年,作者是她的侄子——長兄之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他在兩個姐妹和其他親友的協助下完成此書。這是簡·奧斯汀面世的第一本傳記,在她去世52年后出版。本書中對簡·奧斯汀生平隱晦最多的,就是關于她的羅曼史了。對于本書在這方面的缺陷,譯本中盡量提供了詳盡的批注將本書作者掩蓋或者缺失的事實加以澄清。公允地說,這本書所帶來的引申閱讀空間,要遠遠大于它本身所提供的內容。本書為后世研究者所提供的線索,奠定了20世紀奧斯汀研究的基礎,它的特殊價值便在于此。
(英)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 ·文學家 ·14.4萬字
《托爾斯泰傳》是羅曼·羅蘭《巨人三傳》(又譯《名人傳》)之一,講述了一個哭泣、痛苦卻一直欲求真理的英雄——托爾斯泰。羅曼·羅蘭視托爾斯泰為精神導師,對托爾斯泰的詳盡研究,成為這部作品——《托爾斯泰傳》的堅實基石,向讀者展現了一代文學巨匠創作個性中重要的方方面面。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記載了偉大的天才在人生征途上,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不朽努力。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卻擁有高度統一的共同特質,那就是在畢生追求上孜孜不倦,奉獻一生。
(法)羅曼·羅蘭 ·文學家 ·8.2萬字
“詩圣”杜甫何以榮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稱號?著名史學家洪業身處日寇囹圄,欲以杜甫詩晨禱夕誦;自述平生以杜詩慰其大悲大喜。后寓居大洋彼岸,用英文寫就《TuFu:China'sGreatestPoet》,這部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于1952年出版的杜甫傳記,迄今為止仍是海外漢學領域有關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著述。洪業的傳記書寫寄寓個人感情,全書譯引杜詩達374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釋,考實詩人生平蹤跡。譯者曾祥波專研杜詩,研譯相得,譯筆生動流暢。此次出版除訂正疏誤外,全面優化版式,書后附原書索引、洪業自述杜甫相關文章二篇;另選錄洪業英譯杜甫巔峰之作七律《秋興八首》,中英對照,可資賞鑒。謹此紀念詩人杜甫逝世1250周年暨洪業先生逝世40周年。
洪業 ·文學家 ·24.1萬字
《三作家傳》是茨威格傳記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中,斯臺芬·茨威格從世界文壇上選擇了三位作家作為他研究的對象,從心理分析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來研究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創作,他們是意大利作家卡薩諾瓦、法國作家司湯達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茨威格認為,這三個作家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創作階段,一級高于一級。卡薩諾瓦是原始階段,他的作品無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白描一番,一一訴之于紙,未加評論,未作分析。而司湯達是心理學階段。到了托爾斯泰則更進一步,進入道德、宗教階段。
(奧)茨威格 ·文學家 ·17.9萬字
本書是王安憶和張新穎兩位以文學為志業者的真誠對話,是一部個人寫作史,也是對當代文壇的一次回顧。在書中,王安憶談到自己如何感受寫作的快樂,坦承文學道路上的幾次重大轉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創作觀,談小說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談虛構與審美化的力量,談創作者對時代的關切和疏離。她回憶與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學前輩的交往,談及陳映真、史鐵生、陳丹青等對自己的影響,暢談與莫言、余華、阿城等當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王安憶 張新穎 ·文學家 ·18.2萬字
他是才華橫溢的故事家,也是有史以來極負盛名、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眾多讀者的作家,然而,在賽琳娜·黑斯廷斯這部里程碑式的傳記問世之前,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的真實人生從未被完整講述過。憑借前所未有的大量私家檔案、扎實研究和強健的筆力,黑斯廷斯在本書中揭開了毛姆的神秘面紗,其生平交往與文學創作令人著迷的復雜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毛姆傳》是一部史詩般“難以超越的文學傳記”(《觀察家》),一段熾熱的情感史,是對薩默塞特·毛姆非凡一生的權威記述。本書為首部中文全譯本。
(英)賽琳娜·黑斯廷斯 ·文學家 ·49.1萬字
本書是薩特一系列存在主義精神分析法剖析作家及其作品的第一部傳記性專著,堪稱文學批評獨創之作。他認為波德萊爾的一生都是他自我選擇和設計的,從生活作風、立身處世到詩歌創作皆擇惡取之,為惡而惡,最終達到惡的反面——善,給世人留下千古絕唱《惡之花》。薩特既不想評判波德萊爾詩歌的價值,也不想把他當成心理學領域的一個現象加以分析。他想要探求波德萊爾的內心世界,不只是考慮外部環境對波德萊爾的塑造,從而講述詩人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法)讓-保爾·薩特 ·文學家 ·8.9萬字
英國作家約翰·班揚出身寒微,只接受了很少的教育并且被學校開除,成年后靠做補鍋匠謀生,最終卻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本書是根據他的生平改編的故事,展現了他從補鍋匠到大作家的歷程,包括他的艱辛奮斗,他的敢作敢為,他的悲歡離合,讓讀者一瞥大師是如何煉成的。
(荷)德·齊烏 ·文學家 ·4.5萬字
“三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就是使人覺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死后,每個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了解的三島只限于他有意袒露的局部。”西方最早的三島傳記之一,研究三島的重要參考文獻,為讀者提供更多線索,稍稍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這是借三島諸多親友的眼看到的三島,也是從三島的文字里讀到的三島。國內首次引進,填補了該傳記在中文版上的空缺。我認識三島是在1964年,當時我開始翻譯他的一部題為《午后曳航》的小說。之后兩年,我經常與他見面。我在他書房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直到深夜他開始寫作。我常常是他聚會的客人中唯一的外國人。那是讓我興奮陶醉的時期:我二十四歲,一個東京大學文學院的學生,和日本最有名的小說家交上了“朋友”。當然我們并不是真正的朋友。從三島的角度看,他可能是喜歡和我在一起的。我可能是他遇到的唯一既擅長翻譯,又在扳手腕時能夠贏他的人。我確信這一點很重要。可是在1965年底,我讓他生氣了。在他以為我會翻譯他新出版的小說時,我卻拒絕了,他決定不再和我來往。……四年后他的死訊傳來,我決定寫一本書。
(美)約翰·內森 ·文學家 ·15.7萬字
本書是約翰·牛頓的同事理查德·塞西爾根據他的書信編寫,是其它牛頓傳記的資料來源。前半部分是牛頓的自述,講述了他前半生的傳奇經歷;后半部分是作者根據各方資料以及自己對牛頓的了解撰寫,講述了他成為國教牧師之后事業,尤其是他協助廢奴運動的事跡。約翰·牛頓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浪子回頭的表率。他曾是無賴一樣的人物,不學無術,放蕩形骸,后去非洲闖蕩,吃盡了苦頭。父親派人將他找回,但回國的船遇險,跌跌撞撞才返回英國。這趟旅途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認識到人生的短暫,自己從前是多么地不堪,痛改前非。
(英)理查德·塞西爾 ·文學家 ·8.8萬字
本書收錄了泰戈爾的自傳。書中泰戈爾記錄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時的人生回憶以及成年后經管祖傳田莊、創建學校、探望民族英雄甘地等往事,他在序言中稱本書“展現了兒童情感的快樂,是用孩子的語言寫的散文集”。本書語言清新、質樸,貼近生活與家庭,具有濃郁的印度文化氣息。
(印)泰戈爾 ·文學家 ·15.9萬字
一代思想家的個人小史,一個思想大變革時代的社會觀察。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時代的代表人物,啟蒙時代又被稱為“伏爾泰時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爾赫斯都是他的忠實讀者;伏爾泰一生著作頗豐,全集近百卷,哲理小說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的部分,是法國中學生必讀書目;采用傅雷先生經典譯文。《伏爾泰傳》是法國著名傳記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安德烈·莫洛亞的傳記作品,從伏爾泰出生時的法國社會環境寫起,直到伏爾泰在耄耋之年回到法國,受萬眾歡呼為止,對伏爾泰的思想、創作和生活做了詳盡中肯的評述,是了解伏爾泰其人其文的重要參考。有人說,十七世紀是路易十四的世紀,十八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在莫洛亞的筆下,伏爾泰走下神壇,成為一個頑皮的孩童,一個反叛的少年,一個性情飛揚而不斷受挫的青年。他在成功與磨難中認識了社會與人生,在流放與牢獄中愈發堅韌。《伏爾泰傳》是一代思想家的個人小史,亦是一個思想大變革時代的社會觀察。
(法)安德烈·莫洛亞 ·文學家 ·4.6萬字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兼通史、地、算、樂、文、書,尤以詩詞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衛,文武雙全、英姿勃發;他出身于宰相府第,卻厭倦權力爭斗、名利枷鎖;他寄情詩詞,俠骨柔情,卻天妒英才,三十即逝。王國維稱贊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梁啟超評價他:“容若小詞,直追后主。”乾隆看過《紅樓夢》后曾斷言: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而作為一代權相明珠公子的納蘭容若,畢生的精彩,滿腔的惆悵,至深的感情,富貴于我如浮云的境界,且聽本書慢慢道來。
曉夢 ·文學家 ·11.1萬字
“一個天才來看另一位偉大的天才,一眼就看見了。”英國當代著名作家、《發條橙》作者安東尼·伯吉斯為“詩圣”莎士比亞精彩立傳。在無數為莎士比亞畫像的嘗試中,英國著名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莎氏傳獨具匠心。伯吉斯懷著思鄉之情,追慕一個喧囂變革的文藝復興時代,追蹤莎士比亞成就文學之路的迂回小徑。在他筆下,這位天才的肖像最終與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形象重合:世界是一座劇場,莎士比亞是我們其中一位救贖者的名字。
(英)安東尼·伯吉斯 ·文學家 ·15.7萬字
《老舍自述》從老舍全集中遴選出來的若干篇文章組成,這些文章能勾勒出作者一生的經歷——從出生到去世的全過程。為了做好《老舍自述》,編者在遴選過程中,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力求選出能反映他生平的作品。
老舍 ·文學家 ·13.2萬字
民國是個人才輩出,名人閃耀的時代。那個歷史時期,不但孕育了眾多可敬可嘆的文人大師,更是誕生了讓后人敬仰乃至膜拜的兩個文化旗手魯迅與胡適。他們對愛情、知識都充滿著渴望,對人類的苦難充滿著痛徹肺腑的憐憫;他們都來自文化圣地,交往頻繁,并且留學西洋;他們都從舊社會走來,同樣娶過小腳的女子……
陶方宣 ·文學家 ·9.5萬字
《北大的才女們》收錄了北大現代以來的十余位在各自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女學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北大的才女們》圖文并茂,十二篇文章配入照片八十余幅,時間跨度近百年。我們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才女們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更能深切地感受她們對現代科學不懈的探索精神……《北大的才女們》選取了陳衡哲、馮沅君、趙蘿蕤、池際尚、高小霞、王穎、喜勛、石青云、許志琴等在近百年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做出了程度不同的學術貢獻的北大女性學人,旨在展示北大女性風華正茂的英姿、求學的勤勉、志趣的高遠、家庭的美滿以及她們對科學和學術的不懈求索精神。
郭建榮主編 ·文學家 ·13萬字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小說作家,生于1909年,1948年投水自盡。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自殺未遂。他的小說《人間失格》《斜陽》等成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井伏鱒二和太宰治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在東京帝國大學任教時,井伏鱒二受太宰治長兄的委托,照顧在那里讀書的太宰治,后來更成為太宰治的密友,無論是資金幫助還是送醫治療,都傾盡全力,并且還是太宰治與石原美知子結婚的媒人,與太宰治有近二十年的友情。本書匯集了22篇井伏鱒二回憶太宰治的文字,是他對太宰治的獨家個人回憶。
(日)井伏鱒二 ·文學家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