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資料,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之進行介紹乃至解讀,力圖多層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各個歷史時期在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基本狀況與特征,從中透顯出西方歷史的演進脈絡、流變趨向乃至發展規律。各卷所選的篇目,既有對某文獻的全文收錄,也有對某文獻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獻后還開列了一些相關問題的研究著作,引導讀者延伸閱讀,并作進一步的探究。
孟廣林 主編 許海云 金永麗選編 ·世界史 ·26.9萬字
本書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技術變革和價值觀念等維度,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歷史進程,特別是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發展模式的轉換所產生的客觀影響,豐富、拓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史領域的研究。
朱大偉 ·世界史 ·21.9萬字
這是一部與書寫相關的工藝史,重點介紹了羅馬字母書寫的發展過程,內容圍繞書寫和印刷字體,以及紙質和數字文件這兩個大的方面展開,另外還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現方式。書寫不單是語言的記錄,它是一種關于形式和內容的生態,在文明發展和傳承、個人自我表達和修養,以及人與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今天,新的書寫工具和文字載體不斷涌現,文字書寫正處于重要的轉折點。在西方歷史中,這種轉折只出現過兩次。一次發生在古代晚期,犢皮紙書取代了古本手卷;另一次發生在15世紀晚期,古騰堡印刷術改變了歐洲圖書制作技術。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書寫的前世今生,以自由塑造人與書寫的關系,推動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書中,作者梳理了書寫史上變化和發展的每一步,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包括:字母表的發明;羅馬晚期紙莎草紙卷改為手抄本;中世紀讀書和書寫的傳統;各種書體的演變與發展;古騰堡印刷術的發展;印刷工業化;現代主義如何影響書寫;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與文本數字化;等等。
(英)埃萬·克萊頓 ·世界史 ·24.3萬字
希臘史研究入門》的主要目的是為有興趣從事或者了解希臘史研究的讀者提供入門指導,適于作為大學歷史學專業本科選修課和研究生專業課的教材。《希臘史研究入門(第二版)》章概述希臘歷史的基本線索和框架,第二章對史料做比較全面的介紹,第三章概述學術史,包括國外和國內的希臘史研究及其成果,第四章簡要評述一些研究熱點和重點問題,第五章介紹可資利用的學術資源。此外,章末開列了基本閱讀文獻,附錄提供了一些術語的解釋。第二版在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訂正和增補,努力吸收新近的研究成果。
黃洋 晏紹祥 ·世界史 ·24.4萬字
巴勒斯坦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是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處。自人類誕生伊始,這里就不斷上演爭奪生存資源的斗爭,巴以沖突更是持續一百多年未得到有效解決。然而,這里不僅有歷史與宗教,硝煙與戰爭,還有熙熙攘攘的城市與鄉村,現代化的高等院校,蓬勃發展的信息產業……本書全面介紹了巴勒斯坦的國情概覽、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
姚惠娜 ·世界史 ·21.6萬字
《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是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全新力作,是關于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及其地緣政治影響的權威史學作品。浦洛基教授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幸存者的訪談素材,詳盡敘述了切爾諾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后續,及其對人類與自然、對國際社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全書涉及400多個人物,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這場核災難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響亮和微弱的聲音均被記錄,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認識都被厘清。
(美)沙希利·浦洛基 ·世界史 ·21.8萬字
縱觀世界文明發展史,文明的誕生與發展無不伴隨著頻繁激烈的戰爭。當今世界格局誕生于東西方世界上千年的漫長博弈與較量中。本書將回到這一切的肇始,重現那場發生在波斯帝國與希臘世界之間歷時兩百年的史詩之戰,書寫迦太基共和國的興衰成敗,將亞、歐、非三個大陸的文明碰撞與軍事對抗娓娓道來。
曲飛 ·世界史 ·26.3萬字
《世界史的故事》共三輯(含6冊),本書為第三輯:第5冊(11世紀—13世紀)宗教矛盾zui終觸發了十字軍東征,東方和西方的激烈對抗導致兩敗俱傷;與此同時,西方人從東方收藏的典籍中重新發現了古希臘的智慧,文藝復興曙光初現。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衰落,蒙古人幾乎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第6冊(14世紀—15世紀)歐洲的饑荒、瘟疫和戰亂連綿不斷,皇帝和教皇大權旁落。宋朝zui終被蒙古帝國滅亡,帖木兒統治了中亞的廣大土地,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毀滅。在舊世界的動蕩和毀滅中,新世界即將誕生。
(美)蘇珊 · 懷斯 · 鮑爾 ·世界史 ·38.8萬字
《西方的衰落》一書振聾發聵,也會引發爭論,它是對這個自鳴得意和對問題視而不見的時代的迎頭一擊。當阿拉伯世界正在為民主而奮斗時,當中國努力從經濟自由化邁向法治社會時,歐美社會卻在揮霍幾百年來制度優勢的積淀。弗格森提出這樣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會一度稱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勢頭,只能寄希望于強大的領導力,并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英)尼爾·弗格森 ·世界史 ·27.1萬字
《世界史的故事·從三國鼎立到諾曼征服》包括“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的第3冊和第4冊,講述古典時代晚期到中世紀早期的歷史。03大帝國的興衰(前1世紀—6世紀)基督教和佛教快速興盛起來,而羅馬帝國、漢帝國、笈多王朝等帝國則日趨腐朽,在內部的反叛和縱橫草原的匈奴、鮮卑、哥特、嚈噠等族的入侵之下分崩離析,世界進入了持續動蕩的時期。04中世紀的到來(6世紀—11世紀)動蕩的局勢漸漸結束,一系列新國家建立起來。在歐洲和中東,宗教成為非常強大的力量,也帶來不斷的紛爭。神圣羅馬帝國建立,但基督教會最終分裂。阿拉伯人建立的神權國家開疆辟土,中國經歷了唐宋的盛世。
(美)蘇珊·懷斯·鮑爾 ·世界史 ·43.5萬字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邊境燃起了戰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當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詩人哈利勒·哈維手持獵槍走向自家陽臺,面朝大海與學校鐘樓,對準腦袋扣動了扳機。他的尸體摔出欄桿,掉到了樓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軍兵臨貝魯特城下。壓垮哈維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僅是國家戰敗的恥辱,還有對整個阿拉伯民族走向復興的絕望。半個多世紀以來,包括哈維在內的無數阿拉伯人曾為他們的世界構想過一座團結、進步、現代化的夢想宮殿。然而,傳統派與改革派的爭吵、世俗主義與神權政治的對抗、本土對西方的仇視,以及日趨狹隘的民族主義,最終耗盡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在本書中,黎巴嫩裔學者福阿德·阿賈米透過一雙來自阿拉伯世界內部的眼睛,從政治、文化、文學的角度回顧了20世紀以來的阿拉伯歷史。他沿著哈維、阿多尼斯、邁哈富茲、穆尼夫等阿拉伯知識分子的生命軌跡與思考路徑,從黎巴嫩山區到埃及,再到阿拉伯半島,講述了這個偉大堅韌的民族數十年來經歷的振興與磨難,試圖回答一個已被苦苦思索了近一百年的問題:阿拉伯世界的現代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美)福阿德·阿賈米 ·世界史 ·23.7萬字
本書精選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資料,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之進行介紹乃至解讀,力圖多層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中世紀時期在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基本狀況與特征,從中透顯出西方歷史的演進脈絡、流變趨向乃至發展規律。各卷所選的篇目,既有對某文獻的全文收錄,也有對某文獻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獻后還開列了一些相關問題的研究著作,引導讀者延伸閱讀,并作進一步的探究。
孟廣林 孟廣林 ·世界史 ·24.8萬字
記錄英語民族歷史的輝煌之作,歷史愛好者人手一部的經典讀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丘吉爾全景式的史學名著。《英語民族史》是一部以英國歷史為中心,從英語民族的起源、發展一直記述到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逝世為止,既概述了英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等發展情況;也完整介紹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英語國家的誕生過程以及與英國的關系的書籍。本書作者溫斯頓·丘吉爾,是世界著名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為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詩般的筆觸,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全景式的歷史畫卷。
(英)溫斯頓·丘吉爾 ·世界史 ·21萬字
《古代埃及史》是我國埃及學主要奠基人劉文鵬先生的重要專著,是迄今為止中國學者撰寫的篇幅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古代埃及史專著。全書除導論以外,共分12章,從古埃及舊石器時代史前文化敘述起,至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止。它以文明的演進為主線,敘述了古埃及人由城市國家發展到統一王國——帝國并由盛到衰的過程,揭示了埃及文明的起源。本書運用英、俄、日等多語種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展開介紹,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王鐵錚主編 ·世界史 ·39.6萬字
《歐美史研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歐美近現代史學科2018—2019年在國內完成的成果匯集。本書為第3輯,分專題研究和學術綜述兩大塊,其中專題研究8篇,學術綜述12篇。這些文章涉及歐洲、美洲的政治史、經濟史、外交史、社會文化史等領域,或屬于國內前沿問題,或在傳統研究領域內有所突破,或總結分析了近兩年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狀況。
王超 信美利主編 ·世界史 ·25.7萬字
本書講述被遺忘的中東歐大地的故事,傾聽那里正在創造歷史的人們的心聲。有一片廣袤的土地,從德國以東,跨越俄羅斯而綿延至近東,它始終讓人感覺陌生,它被頻仍的戰火與災禍撕裂。納韋德·凱爾曼尼沿著當今在歐洲重新出現的壕溝長途跋涉:從他的家鄉之城科隆往東到巴爾干半島,再向南翻過高加索山,抵達他父母的故鄉伊斯法罕。他對含義豐富的細節有著清晰無誤的敏銳感受,并藉此在自己的日記中講述被遺忘的地區,那里的人們如今正在創造歷史。
(德)納韋德·凱爾曼尼 ·世界史 ·31.6萬字
現代時期,不同國家紛紛采用成文法律作為政治工具,推動變革,這一趨勢背后有深刻的歷史聯系。本書以獨特的視角,追溯了現代時期七年戰爭等跨大陸戰爭,回顧了海地、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的立法活動,分析了這一時期軍事壓力與關乎權利的立法之間的相互影響;展現了印刷業、出版業的普及和遠距離交通工具的發展如何促進成文法律在不同國家和大陸傳播,推動權利發展和政治變革;作者也指出,在發展的趨勢下,成文法律也會成為排斥婦女及殖民地居民權利的工具,而一些非西方國家借鑒成文法律以鞏固國家認同,抵抗西方的殖民擴張。可以說,現代世界的形成,就是各國創制成文法律,推動權利發展和國家變革的歷史過程。
(英)琳達·科利 ·世界史 ·22.8萬字
20世紀20年代出生的“魏瑪一代”德國人,經歷了20世紀幾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戰后重建、冷戰分裂,以及柏林墻倒塌后的統一與復蘇。私人生活與歷史進程罕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當他們回顧一生的經歷時,曾經的熱情因看清獨裁政權的真相而幻滅,有人懺悔,有人以無知和被蒙蔽作為開脫的借口,也有人聲稱德國人同樣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基于七十多部自傳和回憶錄的一手敘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視角下的20世紀德國。其中既有參與前線戰爭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過蕭條歲月的女性;有種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納粹暴行的受害者。透過對德國民族身份的重新審視,本書試圖回答: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戰爭與納粹的殘暴,他們最終又如何與種族主義和獨裁政權切割并重新擁抱人權,從軍事侵略者變為歐洲的民主支柱。
(美)康拉德·H·雅勞施 ·世界史 ·28.8萬字
在《銀、劍、石》一書中,秘魯裔作家瑪麗·阿拉納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扎實的紀實寫作將三位當代拉美人的故事與拉丁美洲過去千年的歷史無縫編織在一起,從而闡釋了自前哥倫布時代至今,定義拉丁美洲的三個恒久主題:來自外部的對資源無止境的索取(銀)、揮之不去的暴力陰影(劍),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聯歷史與現實,拋開“勝利者視角”,阿拉納嘗試挖掘拉丁美洲的獨特經歷奠定的“本性”,勾勒出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態與命運。
(美)瑪麗·阿拉納 ·世界史 ·26.6萬字
《寫給大家的英國簡史》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將漫長的歷史娓娓道來,兼具故事性和文學性。全書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講述了亞瑟王、百年戰爭、都鐸王朝、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時代和人物。通過王朝興衰、君主浮沉,狄更斯傳遞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啟發讀者透過歷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課題。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史 ·2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