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歐洲全史》一書,分為《中古歐洲史》和《近世歐洲史》兩篇。《中古歐洲史》敘述了從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瓦解到16世紀為止的歐洲歷史進程。《近世歐洲史》主要講述了17世紀初代議制度及科學興起至20世紀初的近代歐洲史進程。全書講述了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思想及藝術等方面內容,對人類活動中的重要人物,查理曼大帝、馬丁·路德等人一生都做了詳細的論述。全書敘述嚴謹,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的歐洲史入門書。
何炳松 ·世界史 ·42.1萬字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01)》20歲即位的亞歷山大,僅僅十年間就建立了當時疆域最大的帝國,擁有從希臘、埃及直到阿富汗、印度西北部的廣闊領土。這位戰場上從未被打敗的將軍,在33歲時突然逝世,從此成為神話般的人物。即使在同時代的人看來,他也已經超越了人類的境界,甚至可以說與眾神一樣,是不屬于這片土地的人物。
(日)森谷公俊 ·世界史 ·17萬字
幾千年以來,人類想出很多巧妙而殘忍的方法來對同類施加痛苦。這一可悲但似乎普遍的特征腐蝕著人類所追求的文明。盡管我們如今似乎對酷刑深惡痛絕,但是3000多年以來,它一直是整個歐洲和遠東的大部分法律的組成部分。《人類酷刑簡史》探究了各種懲罰、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它帶領讀者走進古羅馬的競技場、中世紀的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審判大會、女巫審判和最殘酷的監獄。這是一次令人震驚和使人信服的研究,揭露了拷打者和劊子手可恥的手段和動機,以及古往今來他們所干的令人發指的勾當。
(美)馬克·P.唐納利 丹尼爾·迪爾 ·世界史 ·13.6萬字
現代阿富汗的歷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戲劇,充滿了荒唐、驚悚和悲傷。兩個多世紀以來,幾乎每隔40年,就會有一個大國強行阻斷阿富汗的發展,破壞其取得的進步。待強權退出,阿富汗歷史才能重新開始。這是一個被自己的惡魔破壞的國家,這是一個被反復爭奪和統治的國家。塔米姆?安薩利通過阿富汗人的視角來解讀祖國的歷史,他駁斥了“帝國墳場”的論斷,講述了長期以來外部世界從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內部斗爭,剖析了現代入侵者屢戰屢敗的致命原因。在這里,外國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們只是擾亂了阿富汗的發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這是與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權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極端思想、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塔米姆?安薩利帶領我們走進一個“真實的阿富汗”。本書敘事流暢,為我們了解阿富汗這個長期處于國際話語權之外的國家提供了啟示性的見解。
(美)塔米姆·安薩利 ·世界史 ·24.9萬字
“窮白垃圾”是美式英語中對貧窮白人的一般習慣性貶稱,在當下特指生活在社會邊緣和草根階層、被視作社會動蕩與不穩定因素的白人群體。2025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曾經被邊緣化的“窮白垃圾”愈加浮出水面,占據主流。為解析美國當今的社會生態,政治文化學者南西·艾森伯格以大量史實勾勒出底層白人四百年來的社會地位與形象,真實還原了這一群體長期被忽視的社會生活史,呼吁公眾直面底層白人貧困和隱匿的階級問題。
(美)南西·艾森伯格 ·世界史 ·31.7萬字
《世界簡史》(又稱《韋爾斯世界簡史》)是英國著名作家H.G.威爾斯撰寫的一部頗具特色的世界史,內容上溯人類文明的開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等,都有獨到的敘述。對東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
(英)威爾斯 ·世界史 ·17.6萬字
這套《巖波日本史》出版于2000年代初,其一貫的執筆方針引領了當前的全球史這一歷史學潮流。雖然內容是日本史,但是并不受限于一國歷史的視角,而是采用了在世界史中安排日本史,或者在日本史中引入世界史的想法。全卷字數加起來可達日文100萬字。
(日)吉村武彥 吉田孝等 ·世界史 ·65.5萬字
人類社會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事件、人物浩如煙海,本書致力于考察其中最富有時代特征、最能代表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揭示了當今世界的由來及其發展趨勢。
張順洪 郭子林 甄小東 ·世界史 ·17.4萬字
在世界七大洲中,有一個洲的歷史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歐洲。因為歐洲國家對其他大洲有非常大的影響。回溯幾百年,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一度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將其他洲的許多國家囊括其中。今天,雖然殖民地已經獨立了,但歐洲文化卻依然影響著世界,依舊是全世界最為流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形態。
文聘元 ·世界史 ·27.8萬字
北大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一批又一批的北大人見證了時代的變革;回首歷史,也看穿了過去的風云變幻。本書將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娓娓道來,從遠古傳說到近代文明,從華夏大地到世界舞臺,內容涵蓋古今,貫通中外,讓我們以史為鑒,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劉玉民 ·世界史 ·22.7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為指導,援用政治學、歷史學的相關理論,采取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歷史的方法與邏輯的方法、宏觀的視角與微觀的視角結合的方式對江戶日本人身份建構的思想根源、形成過程、內容和特點等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構”“文化民族主義”“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構的常用概念外,本書提出了“我們認為”“風土”“文化的故鄉”“風土的故鄉”等分析身份建構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實際分析。本書認為,身份建構是被創造或構建的產物,是一種“我在故我在”的作業,也是一種“永遠在路上”的作業;“身份建構”是現在的自我與歷史的自我之間的交往、對話,也是自我與他者之間的交往、對話。
向卿 ·世界史 ·64.8萬字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古羅馬移民如何成為神話的基礎,又最終促成羅馬帝國的緩慢死亡?歐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區的行為對我們產生了哪些影響?《吉爾伽美什史詩》竟然是一個移民故事?世界各地的中國城是如何形成的?當我們被問及出生地時總能快速給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來源?……遷徙,不只是順從或逃避,更是對困難的抵抗、對機遇的把握。讀人類浩蕩的遷徙故事,找我們前行的路。
(英)山姆·米勒 ·世界史 ·22.8萬字
大航海時代拉開了世界全球化的序幕,人類歷史因此有了巨大的演進,人類文明的中心由此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了大西洋區域,可以說,也開啟了西方崛起的海洋文明時代。本書作者是牛津大學名譽博士,有著“美國文學之父”美譽的華盛頓·歐文。他帶著飽滿的感情,以哥倫布的航行為線索,用生動的筆觸帶我們領略了諸多大航海時代的傳奇。向我們展示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各國眾生相。
(美)華盛頓·歐文 ·世界史 ·30.9萬字
一本書讀完埃及從文明之初至當下的漫長歷史,從7000年前人類文明的原初之時,埃及文明就已在非洲北部孕育而生,而后歷經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奧斯曼時代……從來沒有哪本書以全景圖式的方式,帶領讀者縱覽埃及7000年的歷史,直到本書的出現,深刻、簡明、充滿洞見地講述了這一切。縱覽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歷史能與埃及歷史的古老、豐富與多樣性相媲美。然而,由于學者們往往傾向于把埃及歷史劃分為不同的時代——史前時代、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中世紀伊斯蘭時代、奧斯曼帝國時代和現代,所以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為一幅全景圖來研究。本書文筆行云流水、內容嚴謹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廣度,生動地講述了關于埃及上下數千年的廣博歷史,帶領讀者穿越埃及歷史的長廊,從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來到21世紀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作者將目光投向一些核心問題,例如怎樣用整體視角來看待埃及歷史,西方又是如何通過直接接觸和學術視角來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埃及)杰森·湯普森 ·世界史 ·27.8萬字
在16世紀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它曾是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它的一舉一動,對歐亞大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它卻漸漸衰落,淪為備受歐洲壓迫、剝削的“歐洲病夫”,并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崩潰。本書主要講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13世紀末建國起,至1927年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發表偉大演說之間的悠久歷史,用16個章節敘述了奧斯曼帝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有早期奧斯曼蘇丹為領土擴張、國家強盛所做的各種努力,奧斯曼人在面對西方國家的挑戰時的各種反應,也有奧斯曼末期各種勢力挽救國家于頹敗的努力,并在其中展現了奧斯曼的成就與文明特色。本書筆法生動,內容翔實,并是英語世界第一本大量運用奧斯曼土耳其語原始材料寫成的奧斯曼通史。不同于過去西方學者的著作,它試圖以一種更加中立的角度敘述這段長達6個世紀的歷史,在土耳其頗受歡迎,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大力推薦。
(英)卡羅琳·芬克爾 ·世界史 ·53.6萬字
《工業革命:1760—1830》是研究英國工業革命的經典著作,作者阿什頓用精煉的文字編織出英國工業革命的整個歷史,通過對紡紗織布、挖煤煉鐵、技術創新、資本運轉、童工生活等場景的精心刻畫,將英國工業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現在讀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資本是工業革命的關鍵因素。阿什頓也明確指出,工業革命帶來的一系列變革,不只是工業上,還是“社會上的和思想上的”。阿什頓在考察和敘述工業革命的同時,意識到經濟過程的特點不是突然變化的,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工業革命應該是整個資本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而且不是最后一個階段。這些都為我們多角度長時段的認識工業革命提供了借鑒和視角。
(英)T.S.阿什頓 ·世界史 ·11.6萬字
A.A.瓦西列夫是國際歷史學界公認的、20世紀拜占庭歷史和文化研究學者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國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獻的基礎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寫的一部經典巨著。作者擺脫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軍事傳統,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與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闡述了拜占庭在文學、考古、藝術、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稱關于拜占庭帝國的百科全書;該書還涉及拜占庭與周邊各個族群的交往歷史,論述了諸多文明元素在該地區相互交融的進程。
(美)A.A.Vasiliev(瓦西列夫) ·世界史 ·71.7萬字
《舊制度與大革命》主要內容包括大革命爆發時所承受的兩極評價、大革命主要的和最終的目的,并不是像人們想的那樣,是去摧毀宗教力量和削弱政治力量等。
(法)托克維爾 ·世界史 ·16.2萬字
肯尼迪總統和美國都被卷入了越南的叢林。登月的成功剛沖淡了國民頭頂的愁云,肯尼迪遇刺身亡又再次震撼了這個國家。嬉皮士的風潮和毒品的泛濫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馬丁?路德?金的遇刺則徹底激起了種族的沖突。中美建交讓尼克松成為了跨時代的人物,而“水門事件”則又讓他聲名狼藉。制度依然在進步,生活依然在提高,但曾經的光榮與夢想最終變成了平靜生活中的回憶。
(美)威廉·曼徹斯特 ·世界史 ·39.5萬字
引發熱議的歷史大作,歷史學家約翰·D.格蘭杰以心述史,講透人類文明興衰與重生。這是一部詳細講述君士坦丁堡在2500年中被不同的王朝和軍隊反復爭奪的歷史著作。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在過去的2500年里,它被圍困達四十次,被占領三至四次。大西洋和歐亞大陸草原之間的幾乎所有勢力都曾試圖占領這座城市,但最終只有羅馬皇帝、十字軍、土耳其人取得成功。進入近代和現代,它依然是散發著迷人魅力的都城,被稱為“全世界的欲望之都”。英國歷史學家約翰·D.格蘭杰歷經多年的搜集資料和撰寫,將君士坦丁堡歷次對外戰爭的細節娓娓道來,展現出一個古老城市的滄桑變化,也透徹地解答了為什么君士坦丁堡會遭受四十次包圍,以及它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的原因,是近年來此領域的權威讀本。
(英)約翰·D.格蘭杰 ·世界史 ·2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