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外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新論》由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原祖杰教授和呂和應副教授主編,收錄了2016年四川大學史學史與史學理論前沿論壇優秀論文,主要涉及從古希臘到20世紀西方史學各個階段的發展研究情況,整本論文集全面反映了近些年國內西方史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原祖杰 呂和應主編 ·史學理論 ·21.5萬字
M譯叢套裝06包含《創造日本:1853—1964》和《日本之鏡:日本文化中的英雄與惡人》。《創造日本:1853—1964》在這本睿智、優美而精簡的書中,伊恩·布魯瑪通過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細膩考察,清晰地呈現日本歷經的種種重大事件及相繼而來的轉變,從倒幕運動、明治維新、日俄戰爭、侵華戰爭、東京審判,一直到美國接管及東京奧運。布魯瑪深刻地探討日本社會思想、政治秩序和經濟生活等各個面向,并以獨到和客觀的視角解釋日本如何經歷這些戲劇性的巨變及伴隨的戰爭與變革,最后從一個小小封閉的傳統島國一躍成為牽動東亞乃至世界的現代國家。《日本之鏡:日本文化中的英雄與惡人》通過對電影、戲劇、文學、藝術和神話傳說鞭辟入里的分析,剝開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層層面紗,解釋日本民族這些兩極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時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樣貌。無論是黑澤明的電影、三島由紀夫的小說、文樂《忠臣藏》、宮本武藏的傳說,或是黑幫片與家庭劇,伊恩·布魯瑪都信手拈來,幽默風趣地探索有如鏡子般反射出現實的戲劇性幻想。
(荷)伊恩·布魯瑪 ·史學理論 ·26.8萬字
《西方兒童史》是一部以兒童研究為主題的論著,按時間順序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從古代到17世紀,下卷自18世紀迄今。全書一方面從不同時期社會對兒童的不同定義及對待、年齡段的劃分的變化、不同性別或不同年齡兒童的社會角色、兒童禮儀、家庭環境、學習規劃、活動場所等角度,構成完整的兒童史框架;另一方面,以細節豐富、論證翔實的專題史形式,研究現代棄兒、兒童務工、殘疾兒童等問題,深化了對西方兒童史重要主題的思考。
(法)多米尼克·朱利亞 (意)艾格勒·貝奇 ·史學理論 ·34.5萬字
本書是李懷安寫的通俗歷史讀物。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實際上是男人的歷史,更準確地說是男人創造和主宰的歷史。女人只是扮演著“打醬油”的角色,成了歷史進程中毫不相干的旁觀者及匆匆的過客。用這樣的偏見來撰寫中國史,實際上只寫了歷史的一半。本書換個視角,讓女人成為歷史的主角,使讀者認識到女人在我國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男人也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恢復女人在我國五千年歷史中應有的地位。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對于女性的認知一直存在著種種偏見,認為女性是“紅顏禍水”。本書采用小說的手法,用當下的語境去解讀歷史,力圖挖掘那些沉沒在史實中的真相,還原“歷史的另一半”女性在歷史進程中的真正作用和地位。
李懷安 ·史學理論 ·20.5萬字
本書通過十四個彼此不同卻又相互關聯的專題,向讀者展示了秦漢兒童生活的全貌。前四個專題從兒童的出生、初生到生存,再到嬰幼兒戲和童蒙教育,以兒童的成長時序為內在線索,勾勒出了秦漢兒童最初的生活景象;后十個專題分作兩大部分,一是兒童與秦漢政治、經濟、文化信仰和社會的關系;二是對于特殊類別的兒童,如“神童”和“上層兒童”等問題的相關討論。作者在兒童研究領域深耕二十余年,憑借對傳世文獻、出土文獻以及文物考古資料的綜合運用,深入挖掘其中有關兒童生活的記錄,對秦漢兒童生活的各方面做了多角度、立體化的研究,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王子今 ·史學理論 ·53.2萬字
《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年鑒》的編纂始于2004年底。2005年8月《年鑒》2004卷出版后,得到了史記研究界的一致好評,之后每年出版一卷,對上一年《史記》研究的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年鑒》2013卷基本保持了前幾卷的欄目框架和編輯體例,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創新。增加了原創內容的比例,組織研究人員執筆撰寫了司馬遷研究綜述、史記研究綜述、近十年來《貨殖列傳》研究綜述等篇章,增加了歷年學術會議介紹、1949年至2004年研究著作目錄索引等內容,對1994年至2013年論文目錄進行了補遺。全書16開30萬字,集工具性、資料性、知識性為一體,分為研究綜述、考古發現與研究、版本整理與研究、著作與論文摘要、學術組織與專家、論文著作索引七個部分。
丁德科 凌朝棟 黨大恩 ·史學理論 ·17.1萬字
本書為學術雜志《亞洲概念史研究》的第一卷。本書共收集十一篇論文、一篇會議紀要,以“翻譯概念”“歷史書寫”“知識考古”“方法論的回轉”四部分推動亞洲概念史的研究,試圖從東西比較的角度,考察西方概念如何被翻譯為漢字概念,以及漢字圈內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概念的互動關系,由此揭示東亞圈內現代性的異同。
孫江 ·史學理論 ·23.2萬字
“經典”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國學”著作,包括了經、史、子、集在內的所有優秀文獻。錢伯城的導讀審慎得當,對此入門書作了分析,更便于入門者閱讀。
朱自清 錢伯城導讀 ·史學理論 ·9.3萬字
黃仁宇先生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始終把握著“關懷人生,指導未來”的史學終極處,就在于他始終把握著“關懷人生,指導未來”的史學終極目標,高屋建瓴,宏觀把握,娓娓道來,孜孜不倦。讀者往往在面對大師博大精深的著作時而望洋興嘆。本書是以黃仁宇先生的著作為依據,通過作者本人對黃仁宇先生的研究理解,將大師的學術思想、治學精神疏理成通俗文字,幫助廣大讀者更好、更深刻地理解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及其他相關作品。
倪端 ·史學理論 ·16.4萬字
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2016“漢學與當代中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通過2016“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2016“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和“中外影視譯制合作高級研修班”“中外文學出版翻譯研修班”等,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此次研討會有來自26個國家的31位著名漢學家參加。本文集是對研討會漢學家和中國學者專家發言整理后的文字成果。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編 ·史學理論 ·26.1萬字
雷家驥先生的《中國古代史學觀念史》一書是中國古代史學史研究的權威著作,本書對中國古代史學觀念的產生發展做了詳細論述,對史學觀念的演變進行了深入分析。全書立論專精深刻,擅分析,精于掌握史家及其作品的深層內涵,故能讀前人所讀之書,發前人所未發之論。其書對于魏晉學者、史家所言所行的動機分析,在中古資料并不算豐富的情況之下,成果可謂卓越。書之序論即提出“推言以見思論學”之法,文詞亦處處顯示出他對于當時有所自許的學者們種種努力的肯定,強調“君子言行一致”之學者風范。論述之中亦可見其書所顯露出來中國傳統士人的風骨。是中國史學史研究不可多得之作。
雷家驥 ·史學理論 ·64.1萬字
拂去歷史的塵埃,解密遺落的檔案。芳香的書頁里,有修身的“青云梯”,有齊家的“規矩”,有治國的“利器”,有平天下的“他山之石“。踵武前賢,敦勉后學,思想在路上……這部《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系唐浩明從曾氏存世千余封家書中精選三百多封加以評述議論。從曾氏的家世學養、人脈關系及時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闡發信里信外諸多令人感興趣的話題,試圖與讀者一道,深入一個人物的心靈世界、破譯一個家族崛起的密碼,探求一個民族文化的底蘊。
唐浩明 ·史學理論 ·53.1萬字
楚辭除具有卓越的文學價值外,還蘊含了豐富的史料,故備受歷代歷史學者重視。近現代以來,隨著甲骨文、簡帛考古的突破,楚辭歷史研究已蔚為大觀。然而雖然學者積極提倡以考古資料研究楚辭中的歷史文化,但與其他領域(《九歌》、楚辭異文等)比較,已經落后,且滯后于考古學為楚辭學提供資料的進度。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書試圖以上古史事、古史人物及其事跡、神話和神祇為中心,運用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以“二重證據法”為指導,從史料學角度出發,對楚辭所涉及的上古歷史文化進行考古學闡釋。
代生 ·史學理論 ·16萬字
“名物新證”所追求的“新”,第一是研究方法。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于一身的考古學異軍突起,為名物學的方法革新賦予了最為重要的條件。第二是研究層次的深化以及研究內涵的豐富。由單純對“物”的關注發展為“文”、“物”并重,即注重對“物”的人文意義的揭示與闡發。
揚之水 ·史學理論 ·28.7萬字
(意)艾格勒·貝奇 (法)多米尼克·朱利亞 ·史學理論 ·37.9萬字
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朝鮮—韓國漢籍研究、日本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漢籍交流研究等幾個專題。文章有《他者“中國”:<三國史記>中的“中國”觀念》、《高麗后期戶口文書淺議》等。
張伯偉 ·史學理論 ·31.6萬字
演說辭在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以下簡稱《伯史》)中約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將演說應用到歷史作品的傳統中,修昔底德的演說辭是十分突出的。這種極具特色的寫作方式也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關注和分歧。本書試圖從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說辭的視角出發,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說辭的原因,探尋演說辭的真實性,進而闡釋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運用演說辭的創作手法值得重視與借鑒。從而揭示演說辭所體現的那個時代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反映了修昔底德的思想觀念,具有相當史料價值及歷史文化價值。
沈芝 ·史學理論 ·8.6萬字
本書系由錢穆先生講述之史學精神和史學方法、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國防、教育、地理與人物、道德精神七題,經先生親自修潤而成。錢穆先生以淵博之史學涵養、敏銳之剖析能力,使讀者得窺中國歷史文化之堂奧。
錢穆 ·史學理論 ·10.9萬字
本書作者以往的研究集中在漢代政治與政治文化領域,成績斐然。近年轉向以往史學界較少涉足的兩漢魏晉宮禁制度問題,經過數年研究,仔細搜索爬梳相關史料,結合考古學界多年勘探發掘的最新資料,在典制與宮禁空間結合的層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討,在前人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見解。文章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史語所集刊》等刊物發表,得到學界的重視和好評,整體上將此項研究大大推進了一步。這項成果之所以重要,不僅對漢代歷史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更因為兩漢魏晉宮禁制度在此后千年不墜的王朝歷史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進而對今天的古代文學、考古、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及文化遺產的傳播,甚至對當代影視藝術作品創作,都有直接間接的關聯與現實意義。
陳蘇鎮 ·史學理論 ·20.8萬字
本書是中國南海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吳士存,集20余年心力對南海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精心打磨的杰作。該書以小見大,圍繞南海問題的源頭和主要矛盾“南沙爭端”,從歷史、法理和國別多個維度系統深入地闡釋了南海問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及其驅動因素。書后還附錄了6篇作者對自2016年以來對歷年南海形勢的回顧與展望,從年度視角補益了該書在長時段視角下對南海形勢的深度分析與解讀。該書是南海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書,開創性地填補了南海研究綜合性著作的缺失與不足,體現了我國學術界在南海問題研究上取得的最新成果。
吳士存 ·史學理論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