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近年來,“記憶”已成為歷史研究領域的核心概念。“記憶”一詞既代表著一個新的、獨特的研究領域,又代表著一種嶄新的途徑,借之可以將歷史概念化,成為更普遍的探索領域。本書針對關于記憶的各種探討和理論,提供了容易進入又發人深思的引介,所涉及的主題凝聚著歷史學家的普遍關切。全書關注記憶在所謂歷史過程中的角色,考察了個體與集體之間、作為遺存的記憶與作為重構的記憶之間,以及記憶與歷史作為各種回顧性知識形式之間的關聯。
(英國)杰弗里·丘比特 ·史學理論 ·18.9萬字
《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人文與社會譯叢)》指出任何史學作品都包含了一種深層結構、一種未經批評而被接受的范式,它是詩學的,也是語言學的。書中以十九世紀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學思想家為例,展示其歷史著述所采用的主導性比喻方式,從而確證歷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詩學本質。
(美)海登·懷特 ·史學理論 ·44.1萬字
在這本敏銳、精煉的作品中,美國備受歡迎的歷史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對歷史學家的技藝和眾多歷史事件進行了探討。它包含了塔奇曼對歷史學家之角色的縝密思考,對美國過去與當下的驚人洞悉,以及對國際事件入木三分的觀察——塔奇曼始終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在看待歷史,并從她所見的事物中汲取經驗教訓。本書中的文章,時間跨度超四十年,塔奇曼涉入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話題:以色列、中國、羅斯福的競選列車、關于伍德羅·威爾遜的弗洛伊德式解讀……這些具有才氣的文章,凝集、呈現出其窮盡一生琢磨的“歷史技藝”。歷史學家應該是藝術家嗎?有意識地運用藝術手法當然應該是他的工具之一。麥考利說他自己是一半詩人,一半哲學家。在這兩方面我都不期望達到他的高度,我認為自己是個講故事的人,一個講述者,只不過我講的確有其事,并非虛構。——巴巴拉·W·塔奇曼
(美)巴巴拉·W·塔奇曼 ·史學理論 ·21.4萬字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科技顛覆、生態崩潰和核戰爭三大挑戰。“國家”這一身份認同已不足以應對今天的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解決全球性問題。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成為最重要的資源。當數據巨頭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當“在線”成為一種生存方式,如何規范數據的所有權?能否建立起一個維護人類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已使人類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設計生命的能力。我們該如何運用這種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戲?在一個信息爆炸卻多半無用的世界,清晰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對于關乎人類命運的種種議題,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沒有簡單給出答案,而是引發了我們進一步思考。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史學理論 ·19.3萬字
在《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主體的九篇文章中,以賽亞·伯林探討了近三個世紀以來主導歐洲歷史發展的一些核心觀念,追溯重要思想潮流的興起與流變,梳理出一條從康德主義經浪漫主義到民族主義的演變脈絡。書中涉及許多主題,如歷史中的實在論、政治判斷力、藝術的責任等。伯林指出,好的歷史學家、政治家和小說家具有一種相似的才能,能夠洞察具體時刻的特質和微妙關系,這就是“現實感”。這些文章展現了伯林極度淵博的學識,富有洞見,文筆酣暢淋漓。本書按普林斯頓第二版增訂,新增蒂莫西·斯奈德撰寫的序言,以及伯林本人寫的《偉大的俄國評論家:V.G.別林斯基》《完美社會理論的終結》兩篇文章,頗富閱讀價值。
(英)以賽亞·伯林著 亨利·哈代編 ·史學理論 ·29萬字
歷史學家是在重建真相,還是在講述故事?從古希臘歷史學家的奇聞逸事到現代歷史學家的各種研究方法,《牛津通識讀本:歷史之源》向我們闡述了我們與歷史的關系,以及“歷史”作為一門學科是如何演變的。通過一系列史例,作者阿諾德為我們揭示了研究歷史和理解歷史的方法。我們讀完后定會無比興奮,因為我們不僅能從中發掘過去,還能發掘自己。
(英國)約翰·H.阿諾德 ·史學理論 ·7萬字
《人類簡史》知識漫畫,改編自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由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教授攜手比利時知名漫畫藝術家戴維·范德默倫、法國知名插畫家達尼埃爾·卡薩納韋,共同精心創作,歷時兩年。《人類簡史》出版十年之后,尤瓦爾·赫拉利教授帶著嶄新的問題,用漫畫故事的全新方式再次回看人類歷史。這一次赫拉利教授進入書中,化身為向導,穿越到遠古歷史的真實場景中,觀察智人起初作為一種卑微的動物如何生存。跟隨尤瓦爾·赫拉利教授一起開啟這趟歷史狂野之旅的,還有一大群漫畫角色——尼安德特人、原始人比爾、虛構博士、猛犸象、洛佩茲警探、亞當斯基律師等等,還不快加入他們乘坐歷史的狂野列車兜個風?《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將戲劇性敘事、分鏡設計與豐富知識配合,布局巧妙,畫風精美,場景帶入感強。用真人秀的形式重現人類的進化,借當代藝術杰作展現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首次相遇,以偵探電影的方式講述猛犸象和劍齒虎滅絕的故事,還有紙牌游戲上的6個早期人類物種、虛構博士扮演的超級英雄等等,讓我們身臨其境。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比利時)戴維·范德默倫 (法)達尼埃爾·卡薩納韋 ·史學理論 ·89字
本書是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思想史巨擘昆廷·斯金納關于莎士比亞修辭學的研究力作。作者通過對《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裘利斯·凱撒》《哈姆萊特》等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分析,從修辭術的角度對經典的莎士比亞法庭劇加以重新審視,解釋了莎士比亞創作過程。通常人們認為莎士比亞擁有司法才能,贊美他直接呈現生活等,但在斯金納看來,這些觀點是不正確的。莎士比亞之所以能創作出這些法庭劇,在于他所接受的當時極為普遍的修辭術教育,這使得他掌握一整套修辭術規則并將其運用到戲劇創作中來。本書以精妙的結構、豐富的史實和出色的論證,考察了修辭術在文藝復興思想史中的地位,是斯金納超越以往政治學著作的別具一格的思想史研究與實踐。
(英)昆廷·斯金納 ·史學理論 ·24.8萬字
伯恩斯坦是當代西方的思想名家,他的這本近作《暴力:思無所限》所聚焦的是嚴重困擾現代社會的暴力問題。伯恩斯坦在本書中充分發揮了他對各家思想進行融會貫通的能力,在充分吸收前人思考的基礎上,推導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時,他沒有過度堆砌“暴力”實例,而對暴力亂象背后的思想根源,進行了重點的探索。我們的時代或許可被成為“暴力時代”,因為無論是在書籍報刊、影視作品還是互聯網中,都充斥著各種現實或虛構的對暴力的呈現。但我們所說的“暴力”到底是什么?它能為人們帶來什么?它的界限又在哪里?伯恩斯坦試圖在本書中回答這些問題,通過考察施密特、本雅明、阿倫特、法農、阿斯曼這五位學者探討暴力問題的著作,他深入分析并反思了他們對非暴力的重要性的論證,以及對特殊情況下的暴力的辯護。伯恩斯坦指出,并不存在判定暴力正當性的普遍標準,應對這個問題的可行方案,是建構允許自由公開的討論,讓個體意見得到表達和傾聽的公眾環境。
(美國)理查德·J. 伯恩斯坦 ·史學理論 ·20.4萬字
歷史社會學關心的都是“大問題”,諸如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非西方世界在“西方崛起”的壓力下“被動”現代化的不同路徑,環境、技術、人口、戰爭和流行病等因素對長時距歷史發展形態的影響,等等,對理解和改善人類的當前生存條件具有重大意義、對理解當下世界局勢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議題。本書主編趙鼎新近幾十年一直從事歷史社會學研究,也正逐步在國內推廣歷史社會學研究,《歷史與變革》系列書目正是趙鼎新及其團隊得以密集呈現之前的研究積累,同時不斷推廣、發展現有研究共同體的重要平臺。《歷史與變革》不僅僅是一個具有很高學術價值、高度專業化的社會學雜志,更是一個能探討各種歷史和現實大議題和重大方法論問題的、具有很高專業水準的哲學社會科學平臺。《歷史與變革》倡導通過廣泛和開放性的交流和討論,確立具有中國特色、同時也能在海外有較高認可度的歷史社會學方法論,以及對于歷史和歷史規律的理解。作為該系列書目的第一輯,《歷史與變革(第一輯):什么是歷史社會學》精選了國內外歷史社會學大家對于歷史社會學核心問題的思考,包括5篇專著文章,2篇書評,以及1篇圓桌討論的文字整理。
趙鼎新主編 ·史學理論 ·13.9萬字
本書收錄兩部中國中古史的傳世杰作,均撰寫于抗戰之時。亦為憂患之書。前書從禮儀、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諸方面闡說隋唐二代制度之全體因革要點與局部發展歷程。后書是前書的姊妹篇,討論了統治階級、黨派分野、內政外交諸專題,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綱要,悉在此三篇之中。
陳寅恪 ·史學理論 ·18.4萬字
本書是由呂西安·費弗爾從1906到1952年間寫的部分文章和演講稿匯編而成的文集,闡述了他關于歷史學研究的整體觀點和杰出洞見。在前33篇文章中,他對史學性質、歷史認識論、方法論、跨學科研究等都提出了新的想法,頗具創新意義;后11篇文章則憶述了30年間,11位不同領域的杰出知識分子的生平,借此強調了對歷史進行跨學科研究(地理學、社會學、語言學、哲學等)的重要性。
(法)呂西安·費弗爾 ·史學理論 ·3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