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大唐盛世熠熠生輝,而李世民無疑是這一時代的核心人物。順衍所著的《大帝李世民》,帶你穿越千年,走進這位帝王波瀾壯闊的一生。隋末風云際會,他協助父親李淵太原起兵,在唐朝建立過程中屢建戰功。玄武門之變后受禪繼位,開啟“貞觀之治”,展現出卓越的治國智慧。他禮賢下士,從諫如流,與房玄齡、杜如晦等能臣共創輝煌;經略邊疆,平定東突厥,先后被尊為“天可汗”。本書生動講述李世民的傳奇故事,帶你領略大唐的風云變幻,感受這位千古帝王的雄才大略。
順衍 ·隨筆 ·9.7萬字
《歷史的驢友》是熊召政先生的歷史散文集,共收文80余篇,分祝福中國、炎帝的力量、踏遍青山人未老和依舊的青山四輯。內容有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貌的記錄,有對歷史和古人的追懷,有對當下文化的探討,也有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體現了作者進取的文化追求、積極的歷史觀及有所擔當的人文情懷。
熊召政 ·隨筆 ·13.3萬字
本書將《水滸傳》置于宋金戰爭的背景中,精彩地運用史料考證與文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打破過去讀者一般認為的水滸故事以北宋末年淮南盜為原型的印象,揭示《水滸傳》的來歷與南宋抗金的歷史,尤其是與岳飛及南宋初年民間武裝抗金的忠義人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岳飛的精忠報國與冤獄或許是《水滸傳》創作的最大一股推動力。本書分為“《水滸傳》的來歷”“《水滸傳》內外的人與事”“心態與藝術”三部分,用大量筆墨檢視小說中的人物、地方、事件與真實歷史和地理的關系,檢點小說原型人物的悲壯事跡,也分析了《水滸傳》的藝術特色,進一步論證歷史真實的人與事在《水滸傳》中投下了大量影子。
孫述宇 ·隨筆 ·21.1萬字
《故宮的古物之美2》是祝勇繼《故宮的古物之美》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它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后抵達我們的面前。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跡,你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嘆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里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后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
祝勇 ·隨筆 ·10.3萬字
該書的特色,一是基本把握住了人物1931年前的生平脈絡、行為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鄭氏的“所以存在之由”與“變遷之故”,二是以時間為序敘述事件,既能獨立成章,又前后照應,文筆簡練,暢通易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史結合"上,作者還充分借助了豐富的文學、藝術方面的史料,詩文言志表情,故無論是對鄭氏的現實表現,還是對他的心跡情感,都體察細膩,解讀詳實,把這位復雜、有爭議的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并力求歷史真實地呈現出來。
李君 ·隨筆 ·23.6萬字
《昨日的邊城》作者龔靜染小城三部曲之一。三百年川南小城史,重現一個昔日的鹽業重鎮。川蜀歷史地理文化非虛構之作,歷史與文學的雙重見證。川鹽入黔、川鹽濟楚、鹽務稽核、戰時鹽務、永利化工、川鹽股票……中國近現代鹽業發展的每一步,它都參與其中,并常常成為其中的主角。一個川南小城,三百年沉底鹽史,說盡了川鹽的滄桑。《花鹽》是龔靜染小城系列之二,聚焦五通橋,以當地花鹽產業為紐帶,串聯起從清初到現在的三百年。該書本為《橋灘記》修訂,因過程中新材料的重重發現,而另起爐灶,立意結構均有改向。全書分鹵泉涌、鑿井之地、鹺商春秋、西遷重鎮、戲里有鹽、咸味江湖六部分,既是小城三百年發展的時間線,也是六個維度對小城的解讀。
龔靜染 ·隨筆 ·13.5萬字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注詩之余熟讀清史,深諳清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關于清史的隨筆結集,包含讀史札記、閑談文化掌故、解讀歷史迷思、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點評著名歷史人物等諸多方面。《爐邊話清史:從朝堂到市井》不同于一般歷史類作品,并非編年史、大歷史,而是在史海中擷取一些小掌故,編綴而成。金性堯功力深厚,深入淺出,評史論人議事時,文史結合,常有獨見。
金性堯 ·隨筆 ·11.4萬字
在本書中,馬勇老師以十多個重要人物為線索來記述中國近現代的歷史,提出了不少新說。例如,他根據翁同龢在戊戌變法前后的具體行動、言談文章,串聯起變法發起及至失敗的過程;又如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海外,聲稱自己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衣帶詔”,現在學界普遍認為康有為在說謊,但作者通過分析,得出了新的看法;如此等等。本書中,作者向讀者展現歷史中的人是如何影響歷史的事件,從而影響整個歷史的走向。這些文章筆法嚴謹,見微知著,有別于富于情感的歷史隨筆,也有別于宏大、專業的歷史論文,言必有據而好懂易讀。本書匯集了作者在過去十幾年對近代中國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討論。作者認為,大人物創造了歷史。他們做出了決策,要比一般人更有力量。但是,民眾是歷史的最終創造者。歷史中的許多重大突破,讓歷史進程改變方向的,往往是不惹人注意的小人物。小人物撬動大歷史。作者的可貴之處是總能在自己的人物描述中為讀者提供一個討論歷史的思路,力求尋找歷史的邏輯,打通古今文明史。
馬勇 ·隨筆 ·17.6萬字
本書歷史隨筆集。分別對晚清的一些歷史疑雜和有爭議的史論重新提出自己的觀點。
張鳴 ·隨筆 ·11.5萬字
本書作者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講述了凡爾賽宮、巴黎工藝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加德納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保羅·蓋蒂博物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衛城博物館等數十座博物館、美術館的藏品及其相關歷史和逸聞趣事等。書中歷史典故及奇聞逸事信手拈來,讓人在輕松的閱讀中豐富對西方藝術史的認知,是一本故事性極強的讀物。
順手牽猴 ·隨筆 ·12.9萬字
這本書通過生動的文字和詳實的歷史資料,為讀者描繪了中國從古至今的輝煌歷程。從紅山文化的早期文明曙光,到清朝的盛世與變革,每一個歷史時期都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們會看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創新與文化繁榮,感受到春秋戰國的風云變幻和諸侯爭霸的激烈場面。書中詳細探討了秦朝的統一大業和法治建設,漢朝的帝國崛起與四方來賀。尤其是清朝部分,通過對康乾盛世的經濟文化成就的細致描繪,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輝煌的時代。無論是繪畫、戲曲還是文學作品,都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獨特風采和豐富內涵。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歷史讀物,更是帶你穿越時空,感受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旅程。
江城子 ·隨筆 ·10.1萬字
2006年夏的蒙古國考察,是一次以中國學者為主、多國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的蒙古歷史考察之旅,歷時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學者羅豐以詳實豐贍的旅行筆記為基礎寫成此書,生動記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獲。一路上作者筆不離手,不放過點滴的個人感受和生活細節,他追摩前輩科學探險學者的風范,悉心記錄游牧生活特有的風土人情,壯麗蒼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來的鹿石、碑銘、遺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繪圖片,使這部紀行成為一部難得的科考筆記佳作。作者對學術旅行的記述有骨有肉,特別是對于考察行程中諸多細節的描寫,對蒙古國社會、經濟、民生的細致觀察,呈現出一部出色的考察記應有的風貌。本書的意義還在于,中國讀者對于蒙古國所知甚少,隨著近年來中蒙兩國社會、經濟交往加深,本書對蒙古歷史和現狀的記述可以滿足中國讀者的濃厚興趣。
羅豐 ·隨筆 ·9.4萬字
本書記錄了八位畢業于靜宜女中的優秀學子的人生故事。她們是執著于信念的王佩英、生物化學家王克勤、老魯藝任均、藝術家孫維世、從小投身革命的席佩蘭(李野)、臺灣女作家郭晉秀、電影表演藝術家趙抒音和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吳靜芳。作為靜宜人的驕傲,她們身上無時無刻不體現著新女性難能可貴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在靜宜女中所受的教育是她們排除萬難、奮力前行的潛在動力。通過平凡而充實的人生,她們將靜宜精神代代相傳。
徐玲編著 ·隨筆 ·12.2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寫就的學術隨筆和書評十余篇。作者描摹人物,摭拾故事,展現了民國初年歷史舞臺上的新聲與舊響。本書通過民族主義、革命、復辟、新文化、五四運動、讀經爭論、私塾改良等話題來切入與討論,希望能由這些斷面來看待“花落春仍在”的中國近代史,進而體味走入現代后中國人的希望與失望,痛苦與幸福,得到與失去。
瞿駿 ·隨筆 ·11.7萬字
多少興亡事,都付笑談中。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留下無數帝王、豪杰、奸佞、草莽的事跡,供后人瞻仰品評;也留下無數謎團懸案,叫后人費神探索。本書從上至三國,下及清代的歷史長河中,擷取若干頗具爭議的個案,敷衍成篇,提出了自己新穎獨到的看法。
姜琍敏 ·隨筆 ·13.4萬字
得到名師“瀟水”講春秋!精心講述春秋大貴族不為人知的套路故事!春秋時代,是周朝中期的一個貴族斗爭激烈的時代。它中間產生的斗爭策略、智謀、人際規范,都深刻地給歷史定下了模版,甚至可以說塑造了當今中國人的社會規范和思維模式、斗爭套路。本書嚴格依照史料,寫了大量的貴族行為故事例(約218個春秋貴族的故事),以及從中體現的規范和事情套路解析。這些故事本身生動,多姿多態,常常出人意料,幾乎超越編的劇情,但他們是真實的。每個故事最后加了點評分析和啟發。既獲得新鮮感受,也豐富思維啟迪。
張守春 ·隨筆 ·25.5萬字
沙特爾位于法蘭西島大區和中央大區交界的厄爾-盧瓦爾省,坐落于一個山丘之上,在厄爾河左岸,博斯平原的中部。沙特爾在巴黎的西南方向,二者相距71公里,是座清幽的小城,約有4.2萬人口,以城中的大教堂聞名于世,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法國九大名教堂之一,更是早期四大教堂之一。高崗之巔是沙特爾教堂,教堂之下躺著這座靜靜的小城,小河繞城而流,并在市中心分成三叉,因此居民住在河邊,住宅的后花園緊依著小河,猶如一座水上花園。小城的難得之處是非常靜謐,城中悄無聲息,好似無人居住一般。
(英)塞西爾·黑德勒姆 ·隨筆 ·17.7萬字
《歷史的微聲》主要收入歷史學家王笛在西方發表的英文書評,其中大部分文章是首次翻譯成中文出版。研究民眾最大的困難是找到他們的聲音,因為在歷史上大多數民眾的聲音消失了或被遺忘了。歷史學家為民眾寫史,必須找到他們的真實聲音。正史中沒記載,但他們仍然在歷史上留下微弱聲音,有待于歷史學家從各種文獻甚至文學中,以各種方法,尋找民眾在歷史上的蹤跡。過去的歷史寫作,集中在帝王將相、政治人物、知識精英等,只見到他們在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而推動歷史發展前進的廣大民眾卻基本上消失了。找到歷史的微聲,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書共五部分。
王笛 ·隨筆 ·18.5萬字
正當晚清社會風雨飄搖之際,一位矢志救國的先驅者挺身而出,他就是孫中山。順衍精心撰寫的《孫中山救國之路》一書,將引領您深入探索孫中山波瀾壯闊的一生。從少年時期對知識的不懈追求與對世間不公的深切憤慨,到遠赴海外求學時的廣泛視野與深刻感悟;從興中會的創立,到多次起義的英勇壯舉,直至榮膺民國臨時大總統之位,孫中山的每一步征程都布滿了荊棘與挑戰。書中細膩描繪了他在革命征途上遭遇的重重挫折,包括起義的挫敗、與保皇派的激烈較量等,同時也彰顯了他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翻開這部力作,讓我們一同步入孫中山的傳奇人生殿堂,深切體會那段激蕩人心的革命歲月。
順衍 ·隨筆 ·11萬字
本套叢書按朝代排序,上至周朝,下至清代,歷經兩千多年,是一套中國歷代名人所著的經典家訓集成。本書正是這套叢書的開端,收集了周朝至南北朝時期諸多名人的各類家訓作品。既有帝王將相,也有文人寒士;既有沙場名將,也有隱逸高士;既有嚴父訓子,也有慈母教兒。本書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家訓中的名篇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讀。
石孝義編著 ·隨筆 ·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