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通過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的對話,詳細論述了我國社會轉型時期農民工城市創業的動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農民工城市創業的對策。主要內容包括從打工到創業農民工向上職業流動的繼續:農民工城市創業層次轉化微觀機制的定性分析;創業資本影響農民工城市創業的定量分析;宏觀創業環境對農民工城市創業的影響;農民工城市創業的對策研究。
李俊 ·社會學 ·14.1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發展帶來巨大變革,社會階層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國家政策不斷適應、引導,城鄉人口流動的社會政策和就業市場背景不斷變化,農民工就業與社會融入以及他們的社會認知也在變化。新一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面對著怎樣不同的就業、公共服務與流動境況?他們是否因此有著不同的社會認知評價?這些都是本書試圖探討與回答的問題。
莊明 ·社會學 ·11.6萬字
本書研究了教育投入、醫療保險對健康的影響,論述了城鄉和男女教育程度導致的健康差距,討論了不同醫療保險狀態對城鎮居民利用衛生服務的影響,并考慮不同政策的效應,分析了社會保障對健康狀況的作用機制,研究老年人購買商業保險的影響因素,同時考察教育與醫療保險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本書既適合作為衛生經濟學研究的資料,也可以滿足對教育、保險和健康問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余祖偉 胡宏偉 ·社會學 ·17.1萬字
本書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考察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中國能源消費及其碳排放的影響,運用因素分解分析、回歸分析、靜態比較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及CGE建模等方法,定量測度人口老齡化通過勞動供給、居民消費等變動所產生的經濟、能源及環境效應,為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相關決策提供實證依據。
朱勤 ·社會學 ·12.4萬字
否定性的社會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著積極性的社會。從這一范式轉移出發,韓炳哲展示了當今社會的病理形態,其中包括抑郁癥、注意力缺乏癥、過勞癥等精神疾病。它們不是傳染病,而是梗阻癥;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學上的他者導致,而是源于過量的肯定性。因此,一切免疫學式預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作者的論述終以一個社會愿景結束,他有意賦予其一個含有歧義的名稱“倦怠社會”。其中,生命變成了生存,生存導向對健康的狂熱崇拜,健康帶來了疾病和僵死。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為死亡。一部為當下全球化時代做出診斷的重要作品。
(德)韓炳哲 ·社會學 ·3.3萬字
數字化信息交流和網絡社交平臺占領了我們的生活。被數字化了的生命實際上導致了社群、公共空間的坍塌,也慢慢侵蝕了政治行動的可能,妨害了有意義的政治議程。數字化交流激發了瞬間的沖動性反應,發送和接收這種信息的民眾,變成了一個(個)數字化的(蜂)群。這不是大眾,而不過是一些被相互隔離的個體;不足以稱為“我們”,不能形成解決問題的主導性力量,不能籌謀未來,因為他們深陷當下。數字群是一個破碎的整體。當信息勝過思想,一切按照臉書、股市和情報機構的法則運行,民主將受到威脅,自由將受到損害。
(德)韓炳哲 ·社會學 ·3.1萬字
獲得感是民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其需求滿足過程和結果的主觀認知、情感體驗和行為經驗的綜合反應,其心理內涵應能充分體現民眾心理的共識性表征。本書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借鑒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范式,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理論建構和實證探索相結合的方法,對獲得感的內涵及其結構進行解讀,建構測量指標,編制測量工具,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社會階層與流動等因素對民眾獲得感的影響。
譚旭運 ·社會學 ·12.1萬字
從保障房建設數量及政府住房保障開支上看,住房保障是我國住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系統梳理了國內外住房保障制度發展現狀及實施效果,在此基礎上開展大量的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對全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公租房準入政策和條件進行量化分析,運用基于加速遺傳算法的投影尋蹤模型構建起住房保障準入指數,用以反映城市住房保障水平;在指數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經濟地理數據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微觀數據實證分析城市住房保障發展對房價及家庭住房消費的影響效應,進而從明確“因城施策”邊界、重構激勵機制、提高城市住房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何春燕 ·社會學 ·8.4萬字
中國近幾十年來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出生率的不斷下降導致了人口年齡結構不斷向老齡化方向發展,體現在適齡勞動力下降和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這將對未來養老金的發放造成很大壓力。故研究中國人口變動與養老金可持續性的影響效應及如何緩解養老金可持續性危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書即根據此問題而展開分析。本書主要分析經濟問題,適合從事與經濟領域工作和研究人員以及對此領域比較感興趣的讀者。
萬春林等 ·社會學 ·10.8萬字
本研究以西安市外來人口為研究對象,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宏觀方面主要研究西安市城市空間結構的歷史變動情況及特定群體的空間隔離狀況,重點是對1978年以后的城市空間變動進行分析,利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對比城市化進程加速的十年間西安市外來人口的集中和隔離狀況;在微觀層面上進行了具體的實地調查,利用調查資料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描述外來人口在職業空間、居住空間和公共空間三個維度上與城市居民的隔離程度,建立回歸模型,分析空間隔離對外來人口城市融入的影響。
景曉芬 ·社會學 ·13.4萬字
本書是法國史學家馬克·布洛赫的代表作。書中介紹了法國農村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前農業革命這一時期的歷史。著重闡述了法國的土地制度、圈地的形式、畜牧業和農耕的結合、農業革命的進程。
(法)馬克·布洛赫 ·社會學 ·18.6萬字
本書收集浙江省2015年各類科技活動的投入-活動-產出等各方面的統計數據,較為全面、系統地描述浙江區域科技活動的規模、水平、布局、構成與發展,是有關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了解、研究和分析政策以及科技活動的有關問題的工具書。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社會學 ·1.1萬字
著名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干鶴子寫給所有女性的清醒之書!中文簡體版首次引進!“這場辯論是因為我們彼此信任”。圍繞女性關注的親密關系、婚戀、獨立等議題,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與心理學家信田小夜子,開始了一場女性主義的尖銳問答。兩位“女性的盟友”分別從社會學統計數據與一線女性的心境出發,結合各自的觀察和研究經驗,以女性視角討論和思考現行婚姻制度與女性面臨的婚戀現實,百無禁忌地暢談愛情觀、社會性別、男性觀察、母女關系等女性日常生活中無法逃避的話題,敞開心扉,直言不諱。兩位學者借獨到的觀點和犀利的語言,鼓舞女性活出自我,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
(日)上野千鶴子等 ·社會學 ·11.1萬字
本書在對制度分析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理論修正基礎上,結合中國出生性別比治理議題相關數據進行了系統的實證研究。在理論研究上,本書引入制度分析視角,力圖構建一個涵蓋微觀、中觀、宏觀三層制度元素的系統、動態、層次性的理論分析框架。在現實意義上,本文旨在系統、全面的深入分析出生性別比治理績效的影響機制與要素,為出生性別比問題的治理工作提供現實依據。
李樹茁 畢雅麗 ·社會學 ·13.7萬字
從青年到成年是個人生命歷程中最具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的一段,其軌跡是國家、家庭和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政策對生命歷程的影響減少,造成了成年軌跡的風險化和個人化,加劇了階層差異。本書以社會變遷為背景,通過對50后、60后、70后和80后成年軌跡的比較,討論自改革開放以來成年軌跡的變化,關注成年軌跡的階層分化特征。
田豐 ·社會學 ·8.3萬字
《社會學刊》秉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刊登國內外社會學及相關領域最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論文、研究述評、新書書評等。本書是第2期,其中專題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會研究,從不同的理論視角,針對社區參與、社會治理、社區老齡化、社區意識、城市地區文化遺產價值評估以及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等問題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譯介部分則介紹了目前社會學對城市社區研究的相關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種針對社區問題的網絡分析方法。
劉欣主編 ·社會學 ·14萬字
本書主題論文涉及社會企業與牟利企業、社會交換理論視野下行業協會生成的動力機制、養老服務組織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的積極介入與有限分權、行業協會治理食品安全的改革路徑、社會組織類型與服務承接的差異性困境、貧困治理創新中的慈善信托研究;書評部分對《美國歷史上的慈善組織、公益事業和公民性》一書進行了評述;訪談錄涉及英國慈善組織的運作及法律監管和“醫養教協同”下的現代養老服務機構的持續發展;域外見聞介紹了日本社會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徐家良主編 ·社會學 ·11.7萬字
動態變革背景下,企業導師制對新生代員工的組織社會化作用日益凸顯。本書首先基于烙印理論,對中國企業導師制的管理實踐進行了多案例研究。其次,從資源保存理論視角,探討了指導關系為新生代員工補充工作資源促進其工作繁榮,實現適應性績效的過程機制;考察了指導關系幫助新生代員工獲得積極的工作體驗,促進其在非工作時間里的積極工作反思,從而保存資源、維持身心健康,最終達成家庭角色績效的機理。為企業有效實施導師制,促進新生代員工組織社會化策略提供參考。
曾顥 ·社會學 ·12.6萬字
《世事勝棋局》是發表于《經濟觀察報》“挑燈看劍”專欄文章的第二本續集。內容包括經濟看大勢、國有經濟名與實、收入分配是一個問題、話說教育、現象背后有道理、磨礪經濟思維。
周其仁 ·社會學 ·14.4萬字
目前,中國老齡人口規模居世界之首,未來將支撐全球最大的養老(養生)產業群。本書從宏觀的市場化政策研究與具體的市場化策略兩個維度對我國老齡產業市場化潛力進行研究,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夯實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又能為當前老齡產業轉型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劉禹君 ·社會學 ·1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