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撰者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十年的講義結集。具名“詩經講義稿”,乃仿效傅斯年先生當年在中山大學講授《詩經》之同名著作。然非為攀附,一為續中山大學《詩經》課之緣,二為顯示二稿立意之不同:一屬現代立場,一屬古典立場。書稿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述《詩經》學的幾個基本問題,下篇選取《詩經》要目進行講讀。全書之立意,乃從古典學角度出發,重在闡說《詩經》在中國古典社會教化意義之發揮。
周春健 ·文學評論 ·20.5萬字
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寫給未來作家的創作經驗談,解開《陰翳禮贊》《細雪》《春琴抄》的寫作密鑰。《文章讀本》是日本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探討文章閱讀和創作技巧的名作,如同三堂深入淺出的寫作課。本書在日本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響,后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等作家都以“文章讀本”為題著書,論述自己的的文學創作觀。作者以文學大師的眼光,從日本語言文字及文化的特質出發,圍繞“何謂文章”“寫作如何精進”以及“構成文章的六大要素是什么”,兼舉東西方經典名作的實例為證,論述日本語言和文字在創作中如何發揮優勢,才能順暢出色地表情達意。其中更是多次引用《大學》、唐詩等,分析中國文人的作品,強調文學的含蓄之美。本書由日文翻譯名家賴明珠翻譯。與谷崎的名作《陰翳禮贊》一同構成日式美學的完整拼圖。
(日)谷崎潤一郎 ·文學評論 ·8.2萬字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談論作者對文學一些基本問題的理解,主要思考文學的經典性生成、小說的大氣象和本質化寫作、散文的博雜與寬闊這幾個具體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是談論作者從事文學批評的思想資源,包含作者己對左翼文學的閱讀和理解。第三、第四部分是作者對近幾年廣東和大灣區文學寫作所作的鳥瞰式觀察和創作成就的總結。
楊勝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由八大山人的“涉事”概念談起,從多個方面探討八大山人的精神理路和繪畫哲學。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3萬字
本書的作者是清光緒年間文人俞陛云。書中收錄了王勃、駱賓王、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盧綸、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數百篇名家名作,專論唐朝律詩和絕句的作法,從聲調,格律,意義、句法,字法入手,闡釋其精微細妙之處。作為一本國學大師的入門級圖書,無論讀者想要學習進步,還是想要鑒賞研究都能得到滿足。此次重版,除在內容上重新編輯整合,還大膽地重擬了經典書名,使經典著作更加貼近生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俞陛云 ·文學評論 ·10萬字
本書從四個方面展開研究:“追本溯源”,通過呈現首次編選時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及文學的面貌,力圖勾勒面貌背后的發生動因;“宏大敘事”刻畫了當時各個出版社所編教科書中外國翻譯作品的多元豐富面貌,并討論教育思潮、課程文件等外部因素與教科書選文的互動關系;“洞幽知微”,是從選文內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變為教學文本;“研究教學”闡釋社會文化如何通過教科書選文及研究最終介入學生的個人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的持續影響因素。
管賢強 ·文學評論 ·13.7萬字
《歐美文學評論選:古代至18世紀》是為高等院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提供的輔助教材。選文以對于歐美經典作家作品的評論為主,按照時代、國別和作家生年的順序排列,分為三卷,第1卷為古代至18世紀,第2卷為19世紀,第3卷為20世紀。全書的著眼點在于為廣大學生提高文學評論、文學研究的水平提供具體切實的參照。
汪介之 楊莉馨主編 ·文學評論 ·23.8萬字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清朝小說家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它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本書是對該名著的鑒賞、賞析。
遲雙明 ·文學評論 ·33.9萬字
《中國抒情傳統學派研究》作者追溯了該學派的思想淵源,描述了它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它的治學方法,最終指出,中國抒情傳統學說本質上是以西方浪漫主義文體觀念為理想而對中國文藝美學史所作的一次現代發明,體現了海外華人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鏡像式認同與想象。出于對抒情傳統論的反思,作者提倡客觀多元的比較視野和更趨微觀的中國文藝美學研究方法。
徐承 ·文學評論 ·22.2萬字
作者從一位普通百姓的視角出發,注析解讀了經典著作《中庸》。本書按章句解讀的形式,逐步解析了《中庸》。讓“中庸之道”這門處世哲學,隨著時代的進步、變遷,而再次煥發光彩,成為真正經世致用的學問。
劉強 ·文學評論 ·6萬字
本書在宏觀視野下審視名著《西游記》,首倡建立科學的“西游學”,試圖從學科建設層面建立其思想體系、學科方向,從心學、未來學、比較文學等方面開拓《西游記》研究的新空間、新領域,通過回溯、考辯其版本、作者、思想、藝術、傳播等,側重對諸如魯迅、蘇興、中野美代子、李安綱、蔡鐵鷹、胡義成、吳閑云等的現代《西游記》研究成果之客觀評斷,評判21世紀以來關于《西游記》作者研究的功過得失,以歷時性與共時性之視角,探尋其歷史價值與現代學術意義。
楊俊 ·文學評論 ·20.2萬字
1839年(農歷己亥年),清代公務員龔自珍辭去公職,離開首都北京,南下返回家鄉,后又北上,接家眷一起回鄉,其間他行走九千里路,談了兩場戀愛,攢起無數飯局,寫成315首詩,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大型組詩《己亥雜詩》。2019年(農歷己亥年),當代學者余世存用典雅別致的現代漢語,化身龔自珍作抒情性獨白,通過對《己亥雜詩》的詩化演繹,拼接、復刻出龔自珍在己亥年間的心靈地圖,其中既有余世存對龔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對世道人心的感悟與激情。龔自珍的古典詩歌與余世存的白話演繹,被別具匠心地設計為在同一個頁面中交匯,仿佛兩顆心靈穿越一百八十年時空的促膝交談。從這部超時空的心靈傳記中,有心的讀者得以明見,集傳統文化之大成的龔自珍,是如何在最困頓的狀態之下與世界和解,與自己和解;當代學者余世存又是怎樣通過龔自珍及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精神,明心見性,走出油膩中年的困境。
余世存 ·文學評論 ·11.6萬字
該成果以《文心雕龍》對先秦兩漢作家、作品、文體、審美范疇所做的批評為研究對象,細致梳理和爬梳了《文心雕龍》的相關論點,并結合先秦兩漢的文學、文體實踐進行考索和辨析,選題精當,視角獨特,有一定創新意義。成果以專題形式匯集了《文心雕龍》對每一問題的論述,稽考細密,勾稽全面,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有所推進。
高林廣 ·文學評論 ·31萬字
本書為通代詞學論著,論析范圍從六朝訖于明代。全書辨析文理,研討正變,考訂名物,詮次字句,涉及詞的源起、詞體特性、詞人故實、詞作品鑒、風格興寄、韻律字詞等眾多內容,在詞學史上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與理論價值。六卷基本按照時代順序布局:卷一多記六朝樂府曲詞。卷二以記述唐五代詞人詞作和閨閣、方外之作及故實為主,并解釋考證詞體中的生僻字詞。卷三至卷六記述兩宋、元代及本朝詞人詞作及故實。拾遺一卷多記歌妓、侍妾等女性之詞作及故實。《詞品》共評論唐五代、宋、元詞人八十余人。
高林廣 李麗譯注 ·文學評論 ·22.5萬字
本書主要從中西比較詩學的視角,對20世紀以來英美漢學家的漢詩英譯文本作了點面結合的研究,探討了漢學家的漢詩英譯同他們的文化身份、審美主體性、翻譯認知能力、重構能力和解釋能力之間的關系。職業漢學家、翻譯家大都注重翻譯的忠實性,把翻譯作為文學分析的一種手段,為文學研究服務。詩人翻譯家則更注重漢詩譯文的文學風味,因此,翻譯呈現較大的變異性,有時近乎創作。兩類翻譯家的翻譯批評也不能依據同一標準,要考慮各自的翻譯目的和翻譯特征。總結他們的翻譯思想、策略、傳播和接受,對中國文學“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魏家海 ·文學評論 ·18萬字
《如何發現微型小說內部的秘密》是“微型小說寫作課”系列中的一本,是微型小說名家謝志強的作品集,內容包括對微型小說作品的解讀、作者本人對微型小說這一文體的思考以及對當下文學現狀的一些看法,幫助微型小說愛好者了解微型小說這一文體以及提供一些寫作的方法。
謝志強 ·文學評論 ·12.2萬字
本書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的宏觀視閾下,以對《太平廣記》及其相關文獻的細致爬梳與深入解讀為基礎,辨析《太平廣記》的漢唐小說認知,探究《太平廣記》對漢唐小說的確認與搜集,揭示《太平廣記》總結漢唐小說發展的客觀事實;以對《太平廣記》在宋元明清以來抄刻情況的歷史考察為基礎,梳理《太平廣記》保存與傳播漢唐小說的途徑、方式和效果,闡明《太平廣記》在保存、傳播、整理與研究漢唐小說中的作用、地位與影響,客觀評價《太平廣記》的小說史貢獻。
熊明 ·文學評論 ·40.1萬字
本文分別整理了亞洲現代文學大家和非洲現代文學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創作了文學。正如高爾基所說:“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種種智慧一通過它就變成音韻和諧的曲調了……作家也是時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筆,一支由某位圣賢用來撰寫藝術史冊的筆……”因此,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社會生活的雕塑師。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8萬字
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一個審美力削弱的時代嗎?木心是以世界精神為體的中國作家。中國文學在他的風格中獲得了極豐富的世界性內涵。有一個悖論,木心對我們現在的文學狀態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學中卻是“常態”。……世上有各種拱門,或彰顯帝國的榮耀,或慶祝勝利、象征凱旋,或支撐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堅固優雅的彎度,升至神圣之頂點。思想、藝術,因兩種反力的相互作用而達均衡穩固,是隱形的拱門:民族和世界、東方和西方、現代與古典、新創與傳承、激情中的反諷、雌雄同體的想象力。現代藝術的一半是稍縱即逝的當下,另一半是不變的永恒,波德萊爾如是說。而木心有句:“如拱門之半,我危弱欲傾;如拱門之另半,你危弱欲傾;兩半密合而成拱門,年華似水穿流,地震,海嘯,拱門屹立不動……要知你的強梁在于我,皆因我的強梁在于你啊。”木心通常不肯談自己,所以,童明這一部文學批評集《拱門》,也可視為木心與童明將近30年的“老友對話折射集”,彌足珍貴。
(美)童明 ·文學評論 ·8.9萬字
這是蔣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數十次閱讀《紅樓夢》后的心血之作。無關紅學,不涉及考證,作者從青春與美的角度出發,帶領讀者逐字逐句細讀小說本身,梳理《紅樓夢》中的人物與情感,探尋書中表達的繁華的幻滅、逝去的哀傷,講述青春的孤獨、寂寞與彷徨。這是一個生命對其余生命的叩問與聆聽。跟蔣勛讀《紅樓夢》,仿佛是在閱讀自己的一生。蔣勛說: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來讀的,因為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 ·文學評論 ·8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