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視覺文化與后現代文化相互裹挾的今天,文學與電影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復雜關系。當前關于電影研究最令人興奮的前景并不在于出現了某種對所有電影或小說進行理解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是在跨文化的視野之下,所有文本都可作為“互文”加以觀察,所有的觀看都是重讀,所有的改編都是重寫,甚至可以試圖將改編視為一種文學批評的方式,從而為重新審視改編電影與文學的關系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
章顏 ·文學評論 ·12.2萬字
白話文興起時,經典白話文名家,諸如胡適、朱光潛、朱自清等人,無不有深厚的古文基礎,故其文字簡明曉暢,白而有味。古文基礎對提高文字表現水平的作用,在這些名家身上,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本小書就是想展示一下古文的魅力及其對提高寫作水平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期待更多的讀者認識、了解古文的價值。《絕妙好文——文言名篇講析》擬與此前出版的《絕妙好詩》相配,是一本古文鑒賞普及讀物。
孫靜 ·文學評論 ·11.9萬字
寫作是一門技術活兒。如何積累素材?如何擬定大綱?如何鋪陳文字?成文后,如何修改內容……不弄懂這些,盲目下手只能事倍功半。本書凝結了葉圣陶先生幾十年文章寫作經驗,全書通過二十一篇針對寫作方方面面的文章,運用舉例、對比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闡明寫作要點,解析表達奧秘,讓你迅速提高文字能力,早日成為一個會寫作的人。
葉圣陶 ·文學評論 ·9.3萬字
《跟青年談魯迅》是作者跟青年談論魯迅的文章,從魯迅的少年時代、魯迅在日本、辛亥革命與魯迅、魯迅的第一篇小說、分析“阿Q正傳”、魯迅怎樣寫雜感、魯迅的雜文、魯迅與現實主義傳統、魯迅對文學形式和文學語言的貢獻、魯迅的藝術特點、魯迅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和民族心態進行講解。魯迅在他的青年時代,受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的影響非常大,他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文章,對于當時一切進步的知識分子,影響非常之大,讓大家真真感到中國給封建統治太久了,封建道德是吃人的東西,非推翻它不可。作者簡介: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師從周作人,曾為語絲社成員,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的鼻祖。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將六朝文、唐詩、宋詞以及現代派等觀念熔于一爐,兼具平淡樸訥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集,長篇小說有《莫須有先生傳》《橋》《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橋》與《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皆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若干。
廢名 ·文學評論 ·5.9萬字
與《論語》等儒家經典不同,《尚書》因其晦澀難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關于《尚書》的圖書全部是很學術的專業圖書,令普通讀者望而生畏,本書則是面向大眾的通俗讀本,以期對《尚書》這部經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為什么要讀《尚書》?因為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歷史文獻,經典中的經典。自孔子編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孔子以《尚書》為教材培養了三干弟子。從漢代開始,它就作為居于權威地位的教科書備受推崇,數千年間,一直充當著塑造中國心靈、中國固有文化的核心經典。《尚書》上起傳說中的堯帝,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反映了這個時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論,偶爾也記錄了他們的一些行跡。君臣們的言行雖然指涉甚廣,內容宏富,但幾乎都聚焦于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政治政之道與治之術。
喻中 ·文學評論 ·16.1萬字
本書介紹一些閱讀古書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怎樣從形、音、義三個方面探索理解詞義,文言虛詞和實詞的用法特點,古漢語語法結構和詞義的變化規律,古人的行文習慣等。對如何正確使用舊注閱讀古書等常識,也作了介紹。
鮑善淳 ·文學評論 ·7.4萬字
本書是作家趙德發的創作論,主要包括對趙德發創作中鄉土題材小說與宗教題材小說以及散文創作的論析。
王曉夢 ·文學評論 ·16.5萬字
本書不同于市場上一般的經典讀物,采取了原文+注釋+譯文+歷史故事+點評的格式,讓讀者更多通過對譯文的消化和故事的體悟,再加畫龍點睛的點評,對《論語》有深刻的解讀與體驗,挖掘出古典文學中深厚的思想寶藏。
張子維譯注 ·文學評論 ·12.5萬字
書中作者“回憶與思考”了文壇上一些文人之間的過往、文學史上的重大問題及事件、文藝方面重大問題討論的經過。尊重歷史、事在求實,真實具體、“原汁原味”是作者寫作的主旨。由于作者“長期在中央宣傳部工作,直接參與過文藝方面重大問題的討論,接觸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故部分回憶文章提供了一些第一手有價值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黎之 ·文學評論 ·59.8萬字
姜埰(1607年-1677年),字如農,同人私謚貞毅。山東萊陽人。明末政治人物,入清后以遺民自居。本書對姜埰的家世、求學、仕宦、交游、思想等方面都做了系統的研究與介紹,并對其詩文作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和評述。
張宇聲 ·文學評論 ·40.8萬字
詩禮簪纓的“賈府”和花柳繁華的“大觀園”中,充盈著豐腴飽滿的物質細節,這諸多細節中,對“建筑”和“園林”的刻畫尤為意味深長:瀟湘館的幽,蘅蕪苑的淡,怡紅院的艷,綴錦樓的寂,秋爽齋的闊,稻香村的樸……大觀園幾乎每一處,都呼應了人物的性格——隔斷全無、陳設大氣的秋爽齋只可能是爽氣而有進取心的探春的;而房間雪洞一般的蘅蕪苑,也不會是黛玉的選擇。廳、堂、樓、閣、軒、館、亭、苑、齋、榭、庵、廟……這諸多的中國古代建筑名目,既反應了明清建筑、園林的樣式和風格,同時又是想象性的建構,依人物性情、命運而來。它不只是演繹故事的背景和舞臺,也是《紅樓夢》里的重要角色,供紅樓女子們駐足凝神,呼吸生長,與她們一同歌哭悲歡。譬如黛玉的瀟湘館,一度是“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待黛玉香消玉殞,滿院子都只是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了……本書從紅樓里的“建筑”和“園林”出發,在介紹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筑、家具等相關知識的同時,分析人物性格與其居住環境的關系,引領讀者在這種“境”中,體會紅樓無限的深厚與曲折的“意”。
劉黎瓊 黃云皓 ·文學評論 ·9.5萬字
《卡夫卡的先驅》是浙江大學文學教授許志強的評論集。與讀后感式的小說評論不同,他將寫作理解為素描,試圖摹寫對象的神采,帶著我們去閱讀,甚至鼓勵我們去細讀。作者洞察入微,學養深厚,筆法精細,在消遣、享受、品味乃至痛苦中將文學傳遞給讀者。那些紛繁復雜、荒誕離奇、充滿著象征和隱喻意味的20世紀歐美文學作品在他筆下門戶洞開,卡夫卡、博爾赫斯、庫切、托賓、薩拉馬戈、烏格雷西奇等作家一一出場,與我們對話。
許志強 ·文學評論 ·9.9萬字
本叢書是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組織的國子監大講堂系列講座中編輯整理而成的,主要目的是向國家公務員和普通社會人士普及國學知識、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本冊為“文苑英華”,介紹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學作品和代表人物,以期使讀者了解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更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共兩輯,這是第二輯,共12講,收錄從晚唐五代到清的文學經典和有代表性的文學家,包括五代詞、宋詩宋詞、元雜劇、散曲、明清傳奇、小說、三言二拍、戲劇等內容。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 ·文學評論 ·14.7萬字
本書從美學、哲學、文藝學、審美學、心理學等視角,以“五四”新文學的誕生及其發展為背景,以朱自清為個案,對其美文創作進行學理性解讀;進而對其散文創作的文化價值、詩性價值和美學價值進行史識性的闡釋,同時對朱自清個人在“五四”新文化誕生期,在理論與創作上所踐行的特殊貢獻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描述。
吳周文 張王飛 林道立 ·文學評論 ·21.2萬字
《詩境淺說》是樸學泰斗俞樾之孫、紅學大師俞平伯之父、光緒朝探花俞陛云為家中孫兒女“欲學為詩”特意編選的,專論唐人五七言律絕,側重于分析每首詩、每副名聯的“聲調、格律、意義及句法、字法”以及“詩境之妙”,觀點獨特,品評精到。全書一展詩之境闊,不僅可以作為學詩的法門,同時還是一部欣賞詩境之美的讀本。
俞陛云 ·文學評論 ·10.2萬字
本書為結集出版,主要由三部組成:沈鵬讀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李建春對二十四首評論文章,沈鵬、李建春詩二十四首書法。主要匯集了沈鵬先生創作的組詩《沈鵬讀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分別由《孔乙己》《阿Q正傳》《狂人日記》《白光》《祝福》《藥》《風波》《在酒樓上》《孤獨者》等魯迅經典作品九篇二十四首構成;李建春先生撰寫完成了《沈鵬讀魯迅小說詩二十四首品鑒》文章,并陸續在《光明日報》《詩刊》《北京晚報》等報刊發表。本書由沈鵬先生自己題寫書名,并收錄其篆書作品一副,同時收錄作者李建春行書作品二十四首。
沈鵬 李建春 ·文學評論 ·3.2萬字
作者精選了1919—1948年三十年間能夠代表時代、反映社會面貌的40篇現代小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風云、戰亂變遷,小說里有普通人在“大歷史”之中的心態、想法、行動,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生活細節。虛構的小說有著非虛構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現代中國的歷史與情緒,最好的方法便是閱讀當年廣為流傳的小說,與百年前的中國人溝通、共鳴。
楊早 孟岳著 黃山 鳳梨繪 ·文學評論 ·17.1萬字
1946年春,我在家鄉一個小學當語文老師,時年19歲。在摯友的影響下,我接觸了大量的古典詩詞。但是我發現其多為男性作者的作品,而女性作者除了李清照、魏夫人、朱淑真之外,很少再見得到其他人的名字。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搜集中國歷代女詞人的作品,在搜集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在中國詞壇上,女性詞人人才濟濟、群星璀璨。于是我萌發了編寫一本《中國歷代女詞人作品選析》的念頭。直至1983年退休之后,我終于有了時間來了此心愿。此后近20年,盡管由于患腦溢血后遺癥臥病在床,但為了圓一個開始于青年時代的夢,我從無間斷地進行女詞的搜集、整理、撰寫注釋的工作。為成名媛集,不惜鬢毛衰。留得此書在,雖死也心慰。
董昭明 ·文學評論 ·19.6萬字
本書的內容是來自國內十幾所名校的世界文學領域的翻譯家和權威學者對16部美國文學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著進行深入淺出地解讀。他們從作者經歷、時代背景、故事情節到全書精華,緊貼原著進行條分縷析地講解,告訴讀者名著好在哪里,如何閱讀一本好書,講述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紅字》《老人與海》《飄》《麥田里的守望者》《瓦爾登湖》等這些世界名著,基本涵蓋了初中、高中課程的必讀書目,非常適合中學生拓展課外閱讀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讀量。在有限時間里讀最好的書,這套書對于喚醒閱讀興趣、提升人文素養大有裨益。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18.2萬字
本書是陜西省作家協會《小說評論》雜志編輯、陜西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研究室主任邢小利的一部文學評論集,收錄了作者近年創作的三十余篇評論文章,作者從文學與文壇、作家藝術家作品論、陳忠實研究、文壇徜徉錄等幾個方面,對現當代文學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剖析和思考,對作家作品給予了分析與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又具有可讀性。
邢小利 ·文學評論 ·2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