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精選了英國國民作家、布克獎得主伊恩·麥克尤恩在三十年的寫作生涯中所接受的十六篇訪談,它們初刊于不同的出版物,格式各異,包括書籍、文學雜志、周刊和錄音。在這些訪談中,麥克尤恩澄清了他寫作的基本主題,展現出他如何不斷探索、表達和錘煉自己對寫作、科學、人際關系、政治和人性的種種卓見。相信無論是普通讀者還是學者,都將發現這些訪談獨具價值:它們不僅深入洞察了麥克尤恩的作品,并且讓人感受到他鮮明的文學個性和作為作家的成長。
(美)萊恩·羅伯茨 ·外國隨筆 ·15.5萬字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鼻祖”。他不僅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顯赫,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里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培根的《隨筆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總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國大詩人雪萊曾在他著名的《詩辯》中稱譽道:“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又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蒲隆先生翻譯的《培根隨筆》不但包括了“解析版”《隨筆全集》,對每篇隨筆逐一解析,還增加了對培根另外兩部重要著作《新工具論》和《新大西島》的節譯,名之日“新工具論選粹”和“新大西島掇英”,一冊在手,思接千里,神馳八極;既能滿足我們的智慧,又能愉悅我們的感官。
(英)弗朗西斯·培根 ·外國隨筆 ·13.6萬字
《培根隨筆集》共收入散文大家培根的五十九篇散文隨筆,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喻戶曉的名篇《論讀書》《論美》等皆收入其中。作者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
(英)培根 ·外國隨筆 ·11.5萬字
《小淘氣尼古拉》之父、臺灣畫家幾米的偶像、《紐約客》御用畫師、法國國寶級漫畫大師桑貝為你帶來一場繪畫版的音樂盛宴。音樂點亮了桑貝的人生,爵士樂的輕盈融入了他的筆觸。桑貝和音樂的不解之緣,可以從童年時代家里那臺收音機說起,他通過電臺發現了神奇的爵士樂,以及那些有趣至極的爵士樂手。即使父母吵得不可開交,他也覺得沒有關系,因為在他想象的世界里,他成了爵士樂隊的一員,走南闖北到處演出。他用音樂來撫慰自己敏感的心靈,來擺脫并不幸福的童年生活。桑貝最后成了漫畫家,但音樂給了他無數的靈感。他如數家珍說起那些至愛的音樂家,德彪西、艾靈頓公爵、拉威爾……他回憶起第一次彈奏格什溫的《愛人》,第一次發現神奇的唱片竟然可以把“整個樂隊裝下”,第一次請《小淘氣尼古拉》作者戈西尼上家里聽歌。本書收錄了桑貝大量沒有發表過的音樂主題的作品,并附有一篇長達三萬字的訪談稿。這本書是桑貝對音樂的最高敬意。
(法)讓-雅克·桑貝 ·外國隨筆 ·2.8萬字
20年漫長歲月,18篇精選訪談,一本書帶你讀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文學世界。在這些精彩的訪談中,石黑一雄直言他對契訶夫的崇拜和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景仰,并將他的創作過程與自我認知的演變闡釋得一清二楚。本書收錄的訪談記錄了石黑一雄自我認知的演變和他的藝術與思想關切,編者旨在收集風格迥異的各類采訪:作家與來自紙質新聞媒體、廣播和學術機構的全球各地采訪者進行了或是輕松的交談,或是深入系統的哲學對話。有些采訪短小精悍、泛泛而談,有些則篇幅較長,目的在于詳盡討論某個特定的主題。因為每次圖書推介,石黑一雄不可避免地會在大多數訪談中有所重復,所以編者挑選了最能簡要體現其藝術敏銳性變遷的訪談。書中的每一個采訪均充分展現了作者跨度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寫作生涯中的重要方面。
(美)布萊恩·謝弗 辛西婭·黃編 ·外國隨筆 ·15.8萬字
1986年,保羅·索魯在時隔六年后,再一次來到中國。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華都市,也抵達了黑龍江朗鄉、新疆吐魯番等疆界邊陲。他走到中國大地上,與各種各樣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園英語角里練習口語的年輕人、想去做進出口生意的學生、剛剛經歷過浩劫的知識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斷,但也用冷靜、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國人的性格,發現時代變遷下中國人的生活日常與思想變化。從80年代走來,一路滄桑巨變,但我們當下的搖擺與困境也都似曾相識。
(美)保羅·索魯 ·外國隨筆 ·31.9萬字
本書是弗朗茨·卡夫卡的談話錄。1920年,文學青年雅諾施初次拜訪在保險公司任職的卡夫卡,從此開始了一段亦師亦友的情誼。兩年多的時間里,無數次辦公室里見縫插針的聚談,或是漫步在布拉格的邊走邊聊,圍繞文學、藝術、閱讀、寫作、自由、愛情、孤獨等話題,卡夫卡展開了一系列洞察人心的思考和表達。他用書建起屏障,抵抗自己的局限性和惰性,抵抗眼前的辦公桌和椅子。雅諾施記錄了這些閃爍著思想火花的句子,讓我們有幸聽見這位文學圣徒的真實聲音。卡夫卡在本書中既談論文學、寫作、藝術的日常思考,也談論工作、人的自由、家庭、城市生活等普世話題,金句頻出,十分精彩。比如談健康與疾病:“對健康的人來說,生就是對人必有一死這種意識的無意識的、沒有明言的逃遁。疾病總是警告,同時又是較量,因此,疾病、痛苦、病痛也是虔誠的極重要的源泉。”比如談作家和語言:“語言只借給活著的人一段不確定的時間。我們只能使用它。實際上,它屬于死者和未出生者。占有語言必須小心翼翼。”
(奧)弗朗茨·卡夫卡口述 (捷克)古斯塔夫·雅諾施記述 ·外國隨筆 ·14.1萬字
本書記錄了杰弗里·羅森與金斯伯格兩位老友持續近二十年的對話,金斯伯格在此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一位大法官眼中的時代議題。
(美)杰弗里·羅森 ·外國隨筆 ·12.8萬字
《西西弗神話》法國作者加繆的哲學論著,是其“荒誕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加繆的全部文學作品和哲學隨筆當中,“荒誕”是他強調的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加繆認為,荒誕誕生于“人類的呼喚與世界非理性的沉默之間的對峙”。在這本書中,他分析和探問了許多哲學家的思想,比如雅斯貝爾斯、克爾凱郭爾、胡塞爾、海德格爾、舍斯托夫,也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文學巨著加以評述,目的都是為了闡發他的“荒誕”概念,并進而指出:“活著,就是經歷荒誕。而經歷荒誕,首先就是直視它。”他指引我們像西西弗一樣認識自己的命運,反抗自己的命運,義無反顧地生活。
(法)阿爾貝·加繆 ·外國隨筆 ·8.1萬字
《伯爵家書》是英國18世紀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學家切斯特菲爾德伯爵寫給自己在歐洲游學的兒子的家信集,共收入書信320封。在這數百封信里,伯爵與兒子談心、并對兒子在學業和為人處世方面加以指導,涉及生活經驗、學習方法、思想道德、吃飯穿衣、待人接物以及歐洲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歷史、語言、文化、社會和風俗習慣方方面面,不但是全面的人生智慧讀本,也是18世紀歐洲的真實記錄,值得閱讀和研究。
(英)切斯特菲爾德 ·外國隨筆 ·54.1萬字
日本人敬畏西域,即使在今天,西域也依然擁有巨大的魅力。自從我開始寫小說——當然也多虧了學生時代所受過的西域的洗禮,我便以西域史為題材,寫了幾部以西域為舞臺的小說。諸如《敦煌》《樓蘭》《洪水》《昆侖之玉》《異域之人》等。自從屢屢受邀訪問中國之后,我便越發感受到一種誘惑。真想去自己寫的小說所涉及的舞臺看一看。如今,我終于來到了這里——讓我魂牽夢繞四十余年的地方。這便是西域,這便是絲綢之路。
(日)井上靖 ·外國隨筆 ·23.3萬字
《自然之友》是一本清新有趣的隨筆,本書從幾個角度入手來描繪自然,書寫自然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以及自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賴特是描寫自然的高手,因為她終生致力于環境保護工作,對我們身邊的物種一直保持著關切和重視,視自然界中的萬物為朋友。因此在她的書寫中總是習慣將自然擬人化,她用盡心思體會它們的感受,描繪它們的習性,像了解他們的朋友或鄰居。她描寫沼澤、花草、鳥兒、水池、花園,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對自然界的影響,文字優美得讓人心驚。
(英)梅布爾·奧斯古德·賴特 ·外國隨筆 ·6.1萬字
《追逐春日》是托馬斯的一部自然隨筆。當我們閱讀托馬斯的自然隨筆時,所感受到的不只是詩情畫意。透過散文詩般的文章,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內心世界的獨白,城市居民的苦惱,對鄉村野景的向往,從土地中尋根的愿望以及保護一片凈土的執著。作者用優美的文筆描繪了英國鄉村的景色,對不同季節中的自然環境都有清新細膩的描寫,讀來宛如欣賞一幅油畫。
(英)愛德華·托馬斯 ·外國隨筆 ·12.5萬字
本書是俄蘇文學的經典之作和契訶夫極為重要的作品。1890年,契訶夫從莫斯科啟程來到薩哈林島,目的是了解當地的生活和當地人的命運。他在薩哈林島做了詳細的人口調查,了解了當地居民的家庭、勞動、思想等等情況。歸來后,他寫出了《薩哈林旅行記》,于1895年出版。這本書融匯了描寫、議論、抒情多種筆法,包羅了豐富的一手和二手材料,并塑造了許多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作家對當地普通民眾艱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不僅如此,薩哈林島的經歷,也治愈著契訶夫精神上的危機,為他和更多的俄國知識分子帶來了新的對于社會和生命的看法。這次旅行后,契訶夫決定“生活在人民中間”。
(俄)契訶夫 ·外國隨筆 ·26.1萬字
《津輕》收錄日本文學巨擘太宰治的三篇佳作:《津輕》《青森》《佐渡》。本書的主體,即《津輕》一文,是太宰治受小山書店所托,為故鄉津輕地區創作的風土記,最初發表于1944年。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斜陽》等作品,總是被晦暗、頹喪的氛圍浸染。但《津輕》不同,他時隔多年回到故鄉,見到親朋好友,重新了解故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筆下傳遞出濃濃的鄉情。太宰治具有代表性的文風是矛盾、頹喪、掙扎、絕望、孤獨的。而《津輕》是太宰治帶有暖意的作品,飽含了對故鄉的愛和對世間的眷戀。讀過《津輕》,對太宰治的理解才是完整的,也會了解,為什么太宰治會在離開故鄉和故鄉的人后,逐漸走向頹喪。
(日)太宰治 ·外國隨筆 ·10.7萬字
夏目漱石的散文隨筆近年來在國內不斷被譯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永日小品》是繼《夢十夜》后夏目漱石的又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既包含漱石對日本人情習俗的描繪,又有他對英國留學時光的追憶。文字或幽默溫暖,如夢如幻;或寓意深刻,哲思盎然。
(日)夏目漱石 ·外國隨筆 ·4.8萬字
這是一本自然主義短篇集,囊括了作者早期的隨筆、日記、短篇小說共25篇,描寫的多是生活中細微的片段以及夢中模糊的記憶,酒、友人、病痛、旅途和故鄉,折射出日本明治時期文人身邊的生活圖景。著筆墨處多是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體之所感,宛若一片片切割出來的夢與現實的碎片。
真山青果 ·外國隨筆 ·4.5萬字
本書收錄寺田寅彥的十二篇經典作品,一花一無語,大多取材于作者少年時的真實經歷,富于人情味。這些作品作為科學家的敏銳視角和作家的詩情雅致,蘊含著人生與宇宙的神秘與哲理,優美清新,雋永動人。每篇文章短小清麗,并穿插大量美圖。盡管這些作品寫于一百多年前,但歷久彌新。
(日)寺田寅彥 ·外國隨筆 ·2.5萬字
《沙鄉年鑒》是利奧波德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自然的結果。它以自然隨筆的形式,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沙鄉不同季節的自然生態之美,歌頌了人與土地、河湖、動植物之間“平等相待、和諧共生”的關系之美,呼吁人們關注生態的倫理,認為人類只有“保持生態共同體總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時,才能增進人類自身的福利。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念已經成為美國環保組織和政府機構行動的思想基礎,他本人也被公認為生態環保主義最著名的先行者。本書中收入了最早的英文版中由查理·施瓦茨繪制的富有召喚力的插圖,極大地提升了書的可讀性和優美性。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外國隨筆 ·14.2萬字
本書是愛因斯坦本人首肯的文章選集,收錄了他關于人生、科學、政治、宗教、教育、猶太人、經濟、和平等問題的文章。閱讀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愛因斯坦的人生態度、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人類命運的深摯關切,還能對他何以能實現如此偉大的科學成就有所領悟。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外國隨筆 ·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