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五幕數學劇的形式直觀地講述微分幾何和微分形式,包括“空間的實質”“度量”“曲率”“平行移動”和“微分形式”。在前四幕中,作者把“微分幾何”回歸為“幾何”,使用200多幅手繪示意圖,運用牛頓的幾何方法對經典結果做出了幾何解釋。在第五幕中,作者介紹了微分形式,以直觀的幾何方式處理高級主題。本書作者挑戰(zhàn)性地重新思考了微分幾何和微分形式這個重要數學領域的教學方式,只需要基本的微積分和幾何學知識即可閱讀本書。
(美)特里斯坦·尼達姆 ·數學 ·30.2萬字
奧地利進化生物學家安德烈亞斯·瓦格納在《喚醒創(chuàng)新睡美人》中揭示了一個顛覆性真相:無論是自然界的物種進化,還是人類文化的創(chuàng)新,許多突破性成果并非誕生于其黃金時代,而是早在環(huán)境成熟前就已萌芽,卻因認知局限、技術瓶頸或時代錯位沉寂數百年,直到某個契機被喚醒并重塑世界。書中以草類植物歷經2500萬年才成為地球優(yōu)勢物種的漫長進化史為切入點,生動類比了人類歷史上那些被埋沒的突破性發(fā)現。從麥哲倫的船隊因壞血病遭受重創(chuàng),到林德醫(yī)生的治愈方案被漠視長達400年;從心臟起搏器因技術瓶頸被擱置近20年,再到維米爾的畫作在其死后200年才大放異彩。瓦格納借助跨學科的分析方法指出,創(chuàng)新由打破根深蒂固的認知框架、等待科學普及的成熟時機、借助外部環(huán)境與市場勢力的催化這三個關鍵因素共同決定。在書中,瓦格納通過螞蟻社會性基因的千年蟄伏、人類語言能力的偶然爆發(fā)、青霉素的多次“重生”等案例指出,創(chuàng)新并非依賴個別天才的靈光乍現,而是概率、環(huán)境和偶然性的共同產物。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創(chuàng)新啟示錄,更是普通人的行動指南。它告訴我們:最偉大的創(chuàng)新或許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而你需要的,或許只是一份耐心、一雙發(fā)現的眼睛,以及敢于打破邊界、擁抱不確定性的勇氣。
(奧)安德烈亞斯·瓦格納 ·總論 ·15.4萬字
北斗系統(tǒng)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yè)?水文監(jiān)測?氣象測報?通信授時?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服務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于北斗系統(tǒng)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制造?位置服務等廠商采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應用的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新經濟不斷涌現,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國將持續(xù)推進北斗應用與產業(yè)化發(fā)展,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百姓日常生活,為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北斗系統(tǒng)秉承“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發(fā)展理念,愿與世界各國共享北斗系統(tǒng)建設發(fā)展成果,促進全球衛(wèi)星導航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為服務全球?造福人類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本書介紹了新時代我國北斗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和取得的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地球科學 ·1.1萬字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推動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60周年,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至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整理,編輯成書,對于了解認識建國以來中國科學技術進步的歷程,梳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推動科學技術事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 ·總論 ·69.4萬字
首先,本書運用歷史和邏輯的方法,闡釋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先導。除了對數論、代數、幾何學、微積分、拓撲學、概率論和統(tǒng)計學等數學基礎理論的發(fā)展進行概括說明外,還探討了數學在科學理論中的哲學問題,如數學的本質與存在問題,以及數學與物理現實的關系。其次,本書通過實例說明數學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及其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回答了科研實踐中的關鍵問題,包括:哪些數學工具和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應用?如何利用數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如何應用數學理論進行實驗設計?等等。本書具有廣泛的目標讀者,適合各學科的科研人員、大學生和研究生,以及對科學研究方法和數學應用感興趣的廣大讀者群體。
張國涵 張寶貴 ·數學 ·30.5萬字
天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至為神秘且神圣的內容,對世俗權力轉移與社會生活影響極深。著名學者江曉原教授是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博士,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的創(chuàng)建人,更是當今國際學界中國天學研究的領軍者。本書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從天學的哲學基礎、運作模式,以及天學與政治、星象、歷法的關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傳統(tǒng)天學的內容、意義與社會影響,為讀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國傳統(tǒng)天學史的學術大眾化之作。
江曉原 ·天文學 ·25.9萬字
本書由《最強大腦》節(jié)目第二季和第三季人氣選手、專業(yè)魔方教練孫虹燁傾力打造。永別了,復雜的魔方公式和口訣!若看完這本書還學不會魔方復原,就沒人能幫你了!本書共三章:首先,講述魔方的誕生、變化數及玩魔方的諸多好處;然后,詳細敘述三階魔方的入門玩法,即通過一個簡單的手法進行魔方復原;最后,介紹三階魔方的高級玩法,讀者可在學會魔方復原的同時輕松提速。本書適合所有想學習魔方復原的人閱讀。
孫虹燁 ·數學 ·2.6萬字
真空電子學作為基礎學科,已廣泛應用于雷達、通信、探測、醫(yī)療、大科學工程和工業(yè)工程等方面。本書對其原理及應用進行介紹,內容共分為15章。第1章~第5章從真空環(huán)境切入,主要介紹真空電子學的發(fā)展歷程、基礎知識;第6章~第8章詳細闡述真空電子學研究的新方法,以及基于真空電子學的高頻率器件與高功率微波技術;第9章~第11章分別介紹先進制造工藝、新材料在真空電子學領域的應用,以及真空電子學中的新機制;第12章~第15章分別介紹真空電子學在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能源領域的應用,以及真空電子器件在微光夜視、通信與探測領域的應用。本書適合真空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太赫茲科學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閱讀,也適合電子通信類專業(yè)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考。
宮玉彬 王少萌 路志剛 張平等編著 ·物理學 ·15.5萬字
你是否曾想過,動物世界中也存在著江湖恩怨,英雄豪杰?動物之間的“恩怨”與它們的習性息息相關,本書就帶你揭開動物習性的奧秘,一起認識動物界的各路俠士,探索它們獨特的生存之道。本書共分為8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深入剖析一類動物的特殊技能與生存策略。從力大無窮的巨靈門,到速度驚人的凌霄門;從精通暗器的神機門,到隱匿行蹤的靈隱門,再到技藝非凡的六絕門和奇行種,書中詳細描述了46種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習性特點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獨特地位,讓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動物江湖。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將動物們的奇特行為與江湖故事相結合,為讀者呈現一個充滿驚奇與智慧的自然世界。本書適合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的讀者,尤其是自然科學、動物知識愛好者。
二豬編著 ·生物科學 ·2.8萬字
代數標志著現代數學的開端,它使數學運算從基本的算術問題(以給定數字為特征的計算)發(fā)展到解決某些未知量的問題。作為數學的支柱,代數支撐著社會科學和物理學的定量研究。本書從初步代數開始,在十個邏輯異常緊湊的章節(jié)中,希金斯給熱衷于代數學習的讀者提供了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并運用理論和示例更新了讀者對學校所講授代數的認知,然后帶著他們逐步深入這個主題。希金斯不僅清晰地解釋了代數的基本知識,強調了方程和不等式的重要性,還為普通讀者提供了一個理解代數的有用途徑,這些對于高中生及大學生的數學學習無疑大有裨益。
(英)彼得·M.希金斯 ·數學 ·7萬字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生命是地球獨有的嗎?我們應該怎樣尋找地外生命?它們都是天體生物學的核心問題。這是一門令人興奮的新學科,融合了微生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的研究成果。本書分析生命在地球上產生與延續(xù)的因素,介紹在探索其他星球宜居性時發(fā)現的跡象,從而為我們尋找外星生命提供線索。
(英)戴維·C.卡特林 ·生物科學 ·8.6萬字
身處地球,我們如何得知遙遠的星系里在發(fā)生什么?我們在地球上掌握的物理學定律,是否適用于宇宙中的天體?答案是肯定的。天體物理學便是基于永恒不變的物理學定律來研究地外天體的學科,借由它我們可以了解恒星如何形成、衰老與死亡,行星系統(tǒng)如何形成,星系之間如何相互聯系。在本書中,詹姆斯·賓尼展示了天體物理學領域在過去一個世紀里的迅速發(fā)展,解釋了如何應用物理學的基本原理——能量、質量和動量,以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大支柱,來揭示快速旋轉的毫秒脈沖星到巨大螺旋星系的碰撞等重大天文現象,宇宙的奧秘由此向我們敞開。
(英)詹姆斯·賓尼 ·物理學 ·6.8萬字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科學與人文”“耗散結構”“系統(tǒng)科學”“混沌”“分形”等理論,并通過歷史、文學、音樂、繪畫、管理、中西醫(yī)等科學中的分形現象,表明分形理論在現代科學研究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前景。
張森文 何振宇主編 ·總論 ·11.6萬字
一個人的DNA長度足以從冥王星到太陽之間打個來回?每一項人類活動都在我們的DNA中留下了法醫(yī)痕跡?DNA的故事,不僅在空間上伸向無限的遠方,也在時間上穿越無盡的過往。這本書探索了生命的神奇密碼:DNA。這本書將揭開我們的基因密碼所隱藏的無數秘密,讓我們看到基因如何塑造了我們的身份和命運。它甚至可以讓某些人由于他們的拇指具有非凡的靈活性而成為獨特的小提琴家。DNA不僅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特征和遺傳疾病,也記錄了我們的歷史和文化。從瘋狂貓咪女士到沒有指紋的人,從核彈幸存者到肯尼迪的膚色,從肖像畫中的基因缺陷到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的雜交,從滅絕病毒的復活到人類DNA的無限延伸,作者用輕松幽默而又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了DNA中隱藏的驚人故事,同時也展望了DNA對于我們物種未來的意義。
(美)山姆·基恩 ·生物科學 ·22.8萬字
分數階微積分研究的是非整數階的微分和積分,可實現的階數靈活且自由度大,所以在圖像處理領域的應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書通過特定的分數階微積分定義與圖像處理領域的重要工具——傅里葉變換和分數階傅里葉變換,建立分數階微積分與圖像處理的關系。全書共7章,分別是緒論、圖像處理及分數階微積分基礎、分數階微積分與信號處理的關系、基于分數階變階微分的圖像去噪方法、圖像復原的分數階偏微分方法、圖像分割的分數階微積分方法和圖像增強的分數階微積分方法。本書論述清晰,適合計算機圖形處理領域的研究人員、對分數階微積分應用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也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參考書。
張彥山 李玲玲 ·數學 ·5.8萬字
本書以圖解和精美手繪插畫的方式呈現中國古代科技的10000年成就,圖書的定位并不在于廣博,而在于精細。在于以典型見時代,以具體見整體。本書共包含4章,第1章展現中國古代的農業(yè)成就,收錄食物加工、食器制造、耕作、水利、農業(yè)機械科技;第2章展現紡織成就,收錄原料加工、綾羅綢緞紡織、四大名錦技術;第3章展現建筑成就,收錄建筑結構、建筑布局、宮觀園林塔寺和民居建造技術;第4章展現交通成就,收錄陸路、水路、航海和橋梁建造技術。攫取各個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深入淺出地進行介紹,希望能讓千姿百態(tài)的古代科技融匯為流動著的字符圖文,讓整個閱讀體驗舒適而有趣。
劉慶天 羅克勞 張兮 劉瑕編著 ·科技史 ·4.2萬字
生物計算是一種以DNA、R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為數據的計算。本書較為深入地探討DNA計算的各個方面,從基礎理論到實驗操作,再到解的檢測,都囊括其中。同時,書中對RNA計算和蛋白質計算也進行了概述。全書共12章。其中,第1章~第4章詳細介紹圖與計算復雜性、生物計算數據、生物計算算子(酶與生化操作),以及在DNA計算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的技術和方法。第5章重點闡述DNA編碼理論與算法。第6章~第8章深入探討枚舉型、非枚舉型、并行型等多種DNA計算模型的構建思路和優(yōu)缺點。第9章與第10章介紹一些DNA計算在密碼學、生物信息學、優(yōu)化問題等領域的應用案例。第11章與第12章介紹RNA計算與蛋白質計算的相關理論與應用。這樣的結構安排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生物計算知識框架。本書適合圖論與算法、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生物信息學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研人員、高等學校師生,以及對生物計算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許進 ·生物科學 ·18.5萬字
《何為科學》從科學的歷史出發(fā),梳理現代科學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對世界的巨大改變,探尋科學的本質和真義,反思關鍵問題:今日科學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我們?yōu)槿〉眠@種成功是否在過去付出了某些代價?未來的科學又應如何發(fā)展才能真正造福于人類?自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依靠科學來探尋世界的真相,卻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人類的感官經驗。這種造成科學與經驗脫節(jié)的“盲點”隱藏在關于時間、宇宙、量子物理、生命、人工智能和思維、意識等諸多科學悖論背后,既創(chuàng)造了今日的人類世界,也造成了氣候變化、生境破壞、全球性流行病、數字監(jiān)控等諸多困境。《何為科學》啟迪我們從更廣闊的角度審視現代科學,并提醒我們,科學并非無懈可擊的絕對真理,而是根植于人類經驗的創(chuàng)造物。只有正視科學的“盲點”,重新審視科學與經驗的關系,技術與文明才有可能在新的千年中蓬勃發(fā)展。
(美)亞當·弗蘭克 (美)馬塞洛·格雷斯 (美)埃文·湯普森 ·總論 ·21.7萬字
本叢書對各種動物長期以來與適應環(huán)境生存的外形特征、吃住、活動等行為特點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用繪本的形式妙趣橫生地展現在兒童面前。既滿足兒童喜愛動物的興趣,又能引導兒童了解動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千奇百態(tài),從小養(yǎng)成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心理品質,為其一生形成人與自然的正確關系打好堅實基礎。
林玉萍編著 ·生物科學 ·9069字
注意了,注意了!這陣子,森林世界有一些神秘的事情發(fā)生,請“小偵探”們快快動用自己的智慧去偵破!小松鼠家的果子被盜了,是誰偷吃了呢?小豬的生日禮物不翼而飛,哪兒去了呢?小螞蟻們去參加山野俱樂部的舞會,怎么都失蹤了呢?小白兔發(fā)現一條長長的、棕黃色的大尾巴,那是誰的呢?……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中蘊藏了哪些奧秘呢?等待小朋友們去探索!
林玉萍編著 ·生物科學 ·8439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