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風味中國》,細說風景風俗中的中國風味美食。作者根據自己從湘江到長江,穿越黃河,走近珠江,從古鎮小味到古城大味的尋味歷程,述說民風民俗里孕育的吃的故事與滋味。本書共分以下七個部分。輯一:尋味長江之濱。輯二:品飲黃河兩岸。輯三:走進嶺南。輯四:環西湖太湖嘗鮮。輯五:那年高原草原覓原味。輯六:山行食記。輯七:辣潤湘江。
范命輝 ·現當代隨筆 ·13.1萬字
《文心雅韻(精)》是“百花譚文叢”的又一新成員,精選了作者趙珩近些年來所寫的關于談吃、談戲、談收藏、談風物、談雅集、談舊事、談北京的散文隨筆,以“文人”為主線予以貫穿,撿拾人生經歷中的片斷印象和見聞感受,以親歷者的視角,不但融入了個人的感情色彩和生命體驗,同時對歷史對文化不斷積累與汲取,以樸實清雅的文字,將那些飄逝的禮俗風物、琴棋書畫、飲食游樂,娓娓道來。
趙珩 ·現當代隨筆 ·9.9萬字
《長安文心》叢書薈萃了陜西文壇15位名家的原創精選散文集,他們以各自的散文作品展示了陜西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的歷史底蘊與多彩多姿,又以各自的文風、文采、文筆彰顯了各自的文學才情、才學和才華,成為文學陜軍立足于中國文壇的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本書是《長安文心》中的一部,收錄了方英文的散文作品。方英文素以博雅溫潤、幽默通達行世,他的散文品格卓然特立,下筆自由灑脫,極富趣味和性情,讓人驚嘆中國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感受到詩意關懷的溫暖和韻致。
方英文 ·現當代隨筆 ·10.1萬字
《府城舊事與閑談》是一本散文集,以地方文史、讀書筆記、散文隨筆為主要內容,作者以輕松的筆觸解讀歷史,以誠摯的態度薦讀優秀作品,同時以閑適的心情品讀生活,給予讀者心靈上的陶冶。圖書文筆細膩,語言平實,情感真摯。
何薇薇 ·現當代隨筆 ·12.5萬字
本書以老舍一生所到之地為線索,將其各期各地的散文集結成集。如出生地北京、留學地倫敦、任教地濟南青島,抗戰時期的武漢、成都、重慶等。由于作者個人風格特點,這些散文并非單純寫景抒情的游記,而是集合了對所經歷的時代、人、事、物的總體觀感,京味幽默又飽含深情。可以作為老舍自傳性的經歷,串起其大半生的主要生命歷程,同時也藝術化地再現了時代變遷。
老舍 ·現當代隨筆 ·11.3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又是一年春草綠、苦鴉子、今夏流行明黃色、青春湖的漣漪、裹著的心、懊悔的玫瑰、瞬間心情、青春別樣紅、冬天里的溫暖、生命勇者、成功在于選擇、美麗清新的我、對月而歌、像云那樣、愛情草等內容。
馮化平 ·現當代隨筆 ·7.9萬字
本書由作者近年創作的數十篇散文作品組成,為“百花·中國自然寫作”書系作品之一。本書貫穿著鮮活靈動的“博物志”風格,收錄作品分為水、航、岸等幾部分,卻戒除了一般專題散文集的依題材簡單分類以及工具書詞條式的呆板同質化寫法。作者廣博搜集罕見史料,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用川江流域的風土人情與民俗傳說,再現一道古老的江水所營造出的旖旎生態。這一道江水所承載和體現的,不僅是水中數量繁多種類豐富的游魚生靈,不僅是船頭岸上質樸健朗勇毅樂觀的船家纖夫,更是一道業已漸行漸遠的人類依水而居、搏擊灘險的古老而瑰麗的風景。這些虛實錯綜、悲欣交織的故事,正猶如一聲聲享譽世界的川江號子,經由作家的解釋與重述,它們穿破時間的煙瘴,重新炸響在激蕩的川江浪尖,旋繞在曲回的蜀道重巒。
陶靈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我多么需要你的溫存、喬治·桑、思念、居諾斯特·瑞斯霍夫、曾想忘掉你、夏綠蒂、愛默森、頌愛人、布萊希特、論愛、雪萊、愿意和你廝守八百世等內容。
馮化平編著 ·現當代隨筆 ·8.4萬字
這是一本阿爾茨海默照護者回憶錄,年過七旬的語言學家誠懇地書寫個人經歷,記錄了伴侶患病后,從無話不談、文質彬彬的大學教授變得一語不發、失智失能的過程。作為二十四小時的貼身照護者,她在被愛人遺忘和照護重擔的雙重打擊下,一度失去睡眠,也失去自我。從“不敢生病”到“接納脆弱”,作者通過洞察自己和病人的處境,并從親人、朋友和社會機構方面獲得支持,最終走出孤獨,為自己和伴侶找到了新生活的秩序。她希望借由這本書,與每一位正在或即將照護所愛之人的讀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卸下愛的枷鎖,才能拾起愛的能力;照顧病人,更要照顧自己。
鄭秋豫 ·現當代隨筆 ·7.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又是一年春草綠、今夏流行明黃色、青春湖的漣漪、裹著的心、懊悔的玫瑰、瞬間心情、青春別樣紅、生命勇者、成功在于選擇、美麗清新的我、對月而歌、像云那樣、愛情草、一簾風月閑、今晚真的會下雨嗎、為愛守候、亮麗的同桌歲月等內容。
我喜歡音樂,喜歡音樂里面的一種讓人說不出來的美,這種美,能讓你陶醉在音樂當中,久久不愿醒來。我耳邊突然響起了一曲《貝多芬》作品集“27”的交響樂。我喜歡音樂,喜歡音樂里面的一種讓人說不出來的美,這種美,能讓你陶醉在音樂當中,久久不愿醒來。雨輕輕地敲著我的窗牘,淅淅瀝瀝。它刻意不擾我的夢。雨在窗外,在我夢醒時分的窗外。這時候雨就在李清照的清婉,秦觀的纏綿,柳永的細膩中鮮活起來了。在這個季節,在夜的深處,雨不僅撫摸著萬物。我不知道有誰能聽懂夜雨的聲音。那雨穿過深重黑暗探幽到我的窗前,一定是來梳洗我的心靈。我如嬰孩般被雨輕輕拍打,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感覺,似乎是輕松,似乎是舒暢。
劉燁 ·現當代隨筆 ·16.7萬字
《馮驥才散文精選》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精選本,分為“自然奇觀”“人生滋味”“人物特寫”和“文化傳承”和“海外游蹤”五輯,收入散文40余篇,既有《花臉》《珍珠鳥》《挑山工》《快手劉》《黃山絕壁松》《捅馬蜂窩》等經典代表作,也收入了《母親百歲記》《老母為我“扎紅帶”》等新作。書中散文有對人生歲月的回憶與感悟,有對大自然生命奇觀的描寫與禮贊,有對親朋的懷念與人間溫暖的珍惜,有對文化根脈的守護,有對域外旅行的感想。他的散文獨具一格:筆觸細膩,自然流暢,情趣盎然,情景理交融,富有哲理,顯示出其深厚的功底。馮驥才散文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挑山工》曾獲法國“青年讀物獎”,并獲瑞士“藍眼鏡蛇獎”。
馮驥才 ·現當代隨筆 ·10萬字
本書記錄了作者與作家、書店人等相遇、交往的歷程,梳理了值得閱讀的優秀圖書,闡述了閱讀方法,為讀者提供閱讀指南;通過翔實描述讀書活動的準備,與作家、讀者的交流過程,講述了諸多發生在文字之外的故事,體現了一位書店人對工作的熱忱和對職業的熱愛。書中點滴小事,娓娓道來,蘊含了作者對書業的思考,對于行業交流與探索也頗有啟發意義。
袁赟 ·現當代隨筆 ·8.2萬字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該書以新疆的自然風物為切入點,分別對水、樹、草、山、雪、風、雨、歌、魚、酒、陽光、動物、石頭、器物、沙漠、傳說、故事、牧場、數字、巖畫、獵人、路等,作為深入的呈現對象,逐一記錄其發生的獨特事件,并揭示這塊土地上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等內容。由于新疆分布綠洲、草原、沙漠和戈壁,所以生活在這里的人便突出顯著的獨特性,歷來有“神的后花園、神的自留地”等美稱,作者選用“神的自留地”作為書名,其目的是為了展示鮮明的地域特色,讓讀者了解邊疆地區絢爛多彩的風土人情。
王族 ·現當代隨筆 ·17.6萬字
作者許石林多年來寫作積累了一批以故鄉為題材的散文作品,受到廣泛好評和喜愛,因此以“望故鄉”為主題策劃出版此書。以描寫作者熟悉的生長環境——陜西關中風土人情為內容,涉及山川地理、物產工藝、風俗禮儀、人物言語等內容,全書分為“風土”“禮俗”“人情”三個部分,“經史作骨、藝文為氣”,凡所描述,皆有根據,對司空見慣之事物人情、風俗禮儀等等,探幽發微,使人讀后有所啟發和收獲。
許石林 ·現當代隨筆 ·8.6萬字
主人對愛犬,是一世的不離不棄。這是一只金毛獵犬辛巴的真實故事,隨作者生活逾十年,為他帶來無盡歡樂,作者自覺他如同前世認識的某某一樣,跟隨他從前世到今生,再從深圳跨境香港,最后飛到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定居。此書文筆細膩動人,描寫人狗不離不棄、如影相隨的真摯感情。
謝宏 ·現當代隨筆 ·9萬字
《看了明朝就明白》是明史大家王春瑜先生所著的歷史雜文結集,共分《人物浮沉》《社會百相》《文化集錦》三輯,對明代的張居正改革、資本主義萌芽、文人“下海”、軍事腐敗、愛國主義氣節、畫壇四杰、鄭和下西洋等深入剖析。書稿史料翔實,分析有理有據。文筆于尖銳、潑辣之中不乏幽默,引人深思。
王春瑜 ·現當代隨筆 ·9.4萬字
本書為弋舟散文自選集,最新一篇散文寫于今年六月。全書分為三輯,其語言具有典型的“弋舟式”特色,用詞用句考究,長句結構繁復且耐人尋味。內容分為讀書、書評、寫作,看似日常的書寫,因其詩意和思辨,無疑增加了作品厚度,讀之令人回味悠長。此為“小說家的散文”叢書之一。
弋舟 ·現當代隨筆 ·11.8萬字
《藥堂雜文》所收文共二十七篇,計民國廿九年作十五篇,以及作者后來所作十二篇,最初擬名“一蕢軒筆記”,又改定為“藥堂雜文”。內容包羅萬象,是當時滯留淪陷區的周作人對自己思想的梳理,包括漢文學的傳統前途、女學、啟蒙、道德、中國的思想,以及對留學過往的回憶和故人的感懷。
周作人 ·現當代隨筆 ·7.6萬字
只有不設限的人生,才能突出生活的重圍。范海濤并非天生勇敢的女孩。20歲出頭,她按部就班地上班,波瀾不驚地生活。30歲前,她開始因所謂的年齡壓力和轉型困難而殫精竭慮,也面臨日漸年邁的父母和日常瑣碎帶來的一地雞毛……然而,突破了那個內心充滿恐懼的自我,戰勝了那個感覺不好的自己,突出了生活的重圍,她開始對一切艱難感到習以為常。30歲后,她忽然發現——自己再也無懼時光的流逝。
范海濤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