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趙珩
全部作品
《一彎新月又如鉤:趙珩自選集》是文化名人趙珩先生的自選集。趙珩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的往時生活畫卷。全書分為三個部分:憶飲食——講述老饕的口腹之欲,通過美食見出人情和時代變遷的痕跡;憶風物——追憶飄逝的禮俗風物、舊時文人,記錄瀕臨逝去的中國傳統文化;憶故人——描摹老輩文人、學者的音容笑貌與交往點滴,從文字中找尋大師的風骨殘影。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個人雜憶,也是一部余韻悠長的社會文化生活史。
趙珩 ·文集 ·16.3萬字
著名學者、文化名家趙珩先生精選近作34篇,輯成隨筆集《留作他年記事珠》。趙珩先生秉承其一貫的樸實、真誠的風格,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為讀者呈現了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豐盈的精神世界。全書分四輯,第一輯“文化”體現了作者對文化及與文化相關的現象、事物的獨到思考;第二輯“故人”則是對幾位故人如馬連良、張伯駒、劉宗漢等的獨家記憶;第三輯“北京”所錄文章皆與北京相關,從多個角度寫出了作者與北京城一生的羈絆;第四輯“百戲”則通古博今,將古今諸多體育運動如游泳、賽馬、擊劍、射箭等進行對比,在碰撞中彰顯趣味,也挖掘出體育運動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對今天的價值。“預知往日難回首,留作他年記事珠。”靜聽趙珩先生講文化、憶故人、說北京、聊百戲,淡寫歲月,靜守時光……
趙珩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北京是如何走過百年的?舊時北京為什么分為宛平人和大興人?舊時的北京如何出行?“四合院”和“四合房”有什么不同?京城人如何看病?孩子們如何上學?王府井為什么被稱為北京的香榭麗舍?舊時北京的古玩收藏與買賣如何進行?《百年舊痕》中,作者以親聞、親歷追憶舊時風物,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從城市規劃到社會交往,從文化娛樂到醫療教育,以日常生活的角度還原微觀歷史,回溯北京的百年變遷,并觀照社會生活變化背后的文化移異。這是一個多方位的北京,或許讀者可以從中找到那些已經逝去的文化遺痕,找到那個曾經躍動的、優雅的北京。
趙珩 ·隨筆 ·23.6萬字
“舊時風物醉迷人”是著名學者、文化名家趙珩先生最新精選作品結集,包括《一彎新月又如鉤:趙珩自選集》及其姊妹篇《留作他年記事珠》。趙珩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將半個世紀的社會生活文化史糅進其鮮活的個人雜憶中。《一彎新月又如鉤:趙珩自選集》主要圍繞“憶飲食”“憶風物”“憶故人”三個部分展開。憶飲食——講述老饕的口腹之欲,通過美食見出人情和時代變遷的痕跡;憶風物——追憶飄逝的禮俗風物、舊時文人,記錄瀕臨逝去的中國傳統文化;憶故人——描摹老輩文人、學者的音容笑貌與交往點滴。
趙珩 ·作品集 ·29萬字
六十年來,由于家世的原因與工作的關系,作者與許多具有深厚傳統文化修養的老輩文化人、學者先后結識,如陳夢家、啟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樹青、翁偶虹、鄧云鄉、吳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著比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們離世。而這些老輩文化人、學者,恰好也是中國百余年來大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本書敘述了作者與這些前輩交往的點滴,描摹了他們的音容笑貌,并著力鉤沉他們在學術文化上的貢獻,從而使本書具有當代文化史的意義與價值,今天的讀者也得以據此領略他們的德行與風采。
趙珩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本書是趙珩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首次集中筆墨,追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于東四二條時期的生活,以記敘人物為主,兼及社會見聞與北京風物,具有深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也自有一種社會風俗史的價值。全書約二十萬字,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家事,從曾祖一輩到祖父定居北京講起,回憶家中老輩親人、個人少年時光以及周圍的生活場景(隆福寺、王府井、東安市場等)。下篇主要描寫家中往來的親友、學界師友(如宋云彬、賀次君等)與形形色色的客人(如張君秋、溥佐、奚嘯伯等),展現了當時北京文化界部分中上層人物的生活側面。
趙珩 ·現當代隨筆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