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當代文壇點將錄》共五卷,收錄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為文壇名家或傳主的親友,或同被寫的傳主關系密切。他們寫出的關于某一名家的創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對于了解被寫名家的創作與生活均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滿足一般讀者對著名作家的窺私欲。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1萬字
本書是著名偵探小說大師勞倫斯·布洛克的寫作指南,心得總結,由布洛克于20世紀80年代創辦的“為生活寫作”培訓班改編而來,是實用的寫作心理指導和勵志指南。該書不講具體的寫作技法,不教授諸如結構怎么搭建這樣具體的問題,而是通過幾項具有實操性的心理訓練來進行寫作前的準備工作,讓你能有足夠的勇氣應對寫作中產生的心理問題與負面情緒,讓寫作者不再自卑,不再拖延,找到打開想象力和靈感的門徑。本書語言富有幽默感、輕松活潑:每個章節實際都是一篇解決寫作心理問題的主題性散文,是欣賞作家幽默的文風的絕佳機會。你也可以把本書當作布洛克對自己舉辦的一日小說培訓班,跟著指導做訓練,不斷提升寫作“氣場”。
(美)勞倫斯·布洛克 ·文學理論 ·9.1萬字
美國文壇怪杰安布羅斯·比爾斯,以辭典形式為世間萬物正名定義,顛覆你我看待萬事萬物的根源態度。呈現一條始終在讀者意料之外的思維通道,對于人性、人生、社會、哲學等問題進行了無限有趣自由的革新思考,信息量巨大,引爆機械庸常的日常生活的活力和自由。以尖銳之辭,精準刺穿人性中羞于暴露、難以正視的的弱點和陰影:以魔鬼之姿,向流行文化與消費主義的機械簡單宣戰,不斷革新和創造;以辛辣思維,開拓詞語的智慧空間,消解意義,擁抱無限趣味。顛覆一切固有概念的萬物辭典,一部拒絕深刻卻始終深刻的智慧精品。
(美)安布羅斯·比爾斯 ·文學理論 ·11.1萬字
《中國現代小說敘事類型的初始建構》在寬闊的歷史語境中以影響較為深遠的中國現代經典作家的小說代表作為解讀對象,分階段較為全面地考察了中國現代小說敘事類型的初始建構過程和敘事特點。
吳矛 ·文學理論 ·20萬字
本書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在1904年發表的第一篇文學論文,也是中國文學研究歷史上第一篇運用西方文藝理論評論中國古典文學明珠的論文,歷來評價甚高。本書除全文收錄《紅樓夢評論》一文并加以詳注外,還挑選了王國維其余講述叔本華哲學與美學思想的幾篇文章,包括《叔本華的哲學及其教育學說》《論叔本華與尼采》《古雅在沒血上之位置》《自序》《自序》《自序二》,并附錄有《王靜安先生遺書》序、《王靜安先生與晚清思想界》《王靜安先生之文學批評》以及王國維年譜,助讀者進一步了解王國維對《紅樓夢》的研究和文藝理論思想,以及王國維其人其學。
王國維 ·文學理論 ·10.2萬字
《一口氣讀懂十大名著懸疑》全書以《史記》、《紅樓夢》以及《聊齋志異》等十部中國古典名著為經線,以一百個問題為緯線,縱橫交錯、經緯相織,共同構成《一口氣讀懂十大名著懸疑》的主體框架。每一節又以問題為中心,將鏡頭切入到歷史現場,撥開時間劃痕留下的迷霧。《一口氣讀懂十大名著懸疑》基于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旨在解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探尋當代文化現象背后隱藏的歷史命脈。
鐘厚濤 仇愛麗 ·文學理論 ·20.1萬字
婚姻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極大地影響了小說創作,但至今仍未有系統研究成果。本書以通俗小說中的婚姻敘事為研究對象,探討古代婚姻對于小說文本的影響,選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填補了這一研究空白。作者對于自己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將小說中的婚姻分成了三個層次,并重點關注小說中第三個層次的婚姻,即根據婚姻與小說敘事融合的實際狀況,仔細分析了這些婚姻狀況在情節、人物、結構、情境、作者、受眾、文體、意旨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葉楚炎 ·文學理論 ·28.4萬字
《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文體史研究》一書采取宏觀文化視野和微觀文本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文體功能”的角度切入,運用敘事學、形式批評、文體學、批判哲學等理論資源,通過對大量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文本及其研究資料的綜合分析和評價,對20世紀中國小說的藝術形式與時代精神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書稿在文體史和思想史相互闡釋的綜合考察中,全面梳理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的藝術貢獻,突破傳統文學史敘述中思想與藝術二分法,促進以形式帶入思想的分析思路,重新認識文學文體的思想史價值。書稿行文流暢,可讀性強,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文學研究和教學參考的學術著作。
吳德利 ·文學理論 ·18萬字
民間文學包括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笑話,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民間文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少數民族也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廣為流傳的作品。
蕭楓主編 ·文學理論 ·16.5萬字
民國詞集是民國詞最主要的載體,最能反映民國時期詞的創作風貌和創作實績。在全面搜集與梳理民國詞集文獻的基礎上,本書對民國詞集的整體情況及相關問題進行專題性研究,旨在還原民國詞集流變、發展的總體脈絡與具體詞家詞集的創作與結集情況,并由此對整個民國詞集狀貌有一個完整、清晰的把握。全書由“正編”“附編”兩部分組成。其中,“正編”分為三部分,分別對民國詞集進行整體性研究,對民國詞社與民國詞集的關系進行研究,對民國名家詞集進行個案研究;附編,系資料性內容,為對162位民國詞壇名家所撰詞集所作的敘錄。
朱惠國 余意 歐陽明亮 ·文學理論 ·44.8萬字
耶路撒冷的人本是最大惡極的罪魁,卻首先蒙恩。這是為什么呢?絕望的人啊,請不要絕望,請聽班揚一言,振作起來,抓住給你的盼望。
(英)約翰·班揚 ·文學理論 ·5.3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我社出版了5卷本的《微型小說學研究叢書》(2000年版)后,歷時14年,把初具系統的“微型小說學”運用于微型小說文體研究、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后產生的新成果。梳理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和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的新創作現象,細致地歸納微型小說文體的創作規律和技巧,比較分析海內外微型小說名家的藝術個性和風格特征,總結當代優秀微型小說文本的寫作方法。這本《智慧與創意》和《歷史與理論》《規律與技法》《群體與個性》《解讀與評鑒》一起,共同構成了作者30年來執著于微型小說文體學研究的創新理論體系。
劉海濤 ·文學理論 ·20.6萬字
該課題于2017年3月被批準結項,鑒定等級良好。全書共計八章,約26萬字。其中部分章節經修改后已發表在國內外期刊上,其中國際英文期刊2篇,CSSCI期刊6篇,北大中文核心1篇。本研究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比較深入地全方位解讀了約翰遜的作品,顯示出他與其他黑人作家在種族和倫理問題上的不同思考。其次,重點突出了約翰遜小說中的東方文化精神。雖然約翰遜在反思美國種族問題時引入東方視角的作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對加強東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陳后亮 ·文學理論 ·24.1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明代卷)》立足于新世紀,全面梳理了20世紀明代詩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全書共分為十一章,大體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涉及了明代諸多詩歌流派及其代表性詩人的詩歌研究狀況。全面深入地反映了20世紀學術界明代詩歌研究的歷史,對當下明代詩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左東嶺 孫學堂 雍繁星 ·文學理論 ·23.9萬字
“全史意識”是大文學觀的一種展開和落實。全史考察的是“大歷史”中的文學的文化存在和精神脈絡。本書原為楊義先生為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全史”所寫的導言部分,是楊義先生關于大文學史觀的一篇重要論文,可視為一本文學簡史和研究梗概;附錄有一篇楊義先生關于大文學史觀的訪談。深入地發現文學全史的豐富構成、豐盈血脈和歷史生命的豐厚見證,展示現代大國百年文學浴血新生的神采和風范。
楊義 ·文學理論 ·13.6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魯迅 ·文學理論 ·11.3萬字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6萬字
值此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黃金時機,我們渴望為晉東南文學研究增添新氣象。晉東南地區的文學創作如同新時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樣迅猛,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涌現出了報告文學家趙瑜先生、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葛水平女士等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他們用自己的才華書寫著晉東南地區的風土人情、自己童年青年的記憶和對當下生活的體驗,而且在當地始終有一批在本地享有盛名的作家,諸如郭俊民、劉潞生、索鵬祥、聶爾、宋福聚等人,他們也在用自己的筆觸撫觸著晉東南大地,用自己的情感體貼著晉東南的百姓生活,用自己的精力記錄并創造著晉東南地區的鄉土文化。這些作家們所從事的正是當下文學研究界所承認并研究的“底層寫作”。“底層寫作”一直是中國當代作家們傾心表達的熱點領域,而且“底層寫作”的研究也仍然處于熱潮之中,其爭鳴之勢尚未見有任何消隱的跡象。我們的這本書就是從“底層寫作”的視野出發,探究這些作家們的創作維度——他們關注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底層和底層什么樣的生活?
趙棟棟等 ·文學理論 ·11.4萬字
民間故事是一種結構穩定的功能組合、一個自組織系統,一棵生命樹。故事一旦開始其生命進程,就會自己生長、自己嫁接、自己開花、自己結果,也會隨時空的改變而變異,隨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備什么樣的性格、離開家鄉時需要哪些裝備、神奇助手會在什么時候出現、叛徒為什么總是英雄的叔父、誤會為什么總是不能避免,所有情節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結構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約的最優結果。故事的結構既是穩定的,又是生長的,貌似無序的生長中,總是有一些最優配置、最優結局。特定的難題,總是對應著特定的解題方式。每一則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都是特定語言游戲中的最優玩法。
施愛東 ·文學理論 ·16萬字
讀中國書,不可不知中國特色的修辭。不明中國特色的修辭,易犯事不明、物不顯、犯人忌等毛病。中國修辭與西方修辭相異之處甚多,然知之者實少。楊樹達《中國修辭學》為中國特色修辭學的奠基之作,值得讓更多讀者知曉和學習。本書介紹了這本奠基之作的精華所在。
楊樹達 ·文學理論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