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運用文化傳播學、比較文學等文化、文學理論,依據西方文化與東亞現代文學關系的翔實史料,在世界歷史、社會和文化的廣闊視域下,論述西方文化的歷史演變及特點,闡述西方文化在東亞各國的傳播和影響,研究西方文化影響下東亞各國對西方文化認同心理的形成以及東亞各國現代文學觀念的確立,分析西方文化、文學對東亞各國現代文學的形成和發(fā)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徐志英 于在照 ·文學理論 ·24.8萬字
《詞源》為宋末元初張炎所著詞論專著。彼時宋亡,張炎身世浮沉,于漂泊中著此書。書中剖析五音十二律、律呂相生及宮調管色,厘析精允,涵蓋制曲、句法、清空等篇章。是詞學領域經典,對后世影響深遠。
(宋)張炎 ·文學理論 ·1.5萬字
蘇珊·桑塔格是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對美國文化界有很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美國文化思潮的變化與爭論。本書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文化激進主義為研究背景,基于桑塔格本人的經歷和她的《沉默的美學》《反對闡釋》《激進意志的風格》以及同時代的文學同道或對她的思想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家與學者,審視了桑塔格的存在主義、形式主義等思想,批判反文化、反理論等思想,對于理解當今美國文化現狀及一些現象有很好的啟發(fā)意義。
陳文鋼 ·文學理論 ·14.9萬字
伊莉莎·瑪麗安·巴爾特是20世紀英國著名批評家,《希臘對德意志的暴政》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最有影響力的著作。本書通過對溫克爾曼、萊辛、歌德、席勒、海涅等德國作家在藝術和詩歌領域與古希臘的糾纏的描述與分析,研究了希臘的藝術與詩歌對德國18世紀以來的偉大作家的影響,揭示了一段極為詭異的、微妙的、決定性的德意志民族靈魂之歷程。
(英)伊莉莎·瑪麗安·巴特勒 ·文學理論 ·27.4萬字
《滄浪詩話》是南宋嚴羽所著詩歌理論著作。以禪喻詩,提出“妙悟”“興趣”等詩論觀點,對詩歌的體制、格律、創(chuàng)作等方面進行探討,影響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與理論發(fā)展。
嚴羽 ·文學理論 ·1.2萬字
本書為“文學館·學術青年”系列叢書之二,由中國現代文學館編選,收錄第十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的五篇獲獎論文,集中展現一批兼具現實關切與歷史意識的青年學人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評論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學界推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前沿力量。
中國現代文學館編 ·文學理論 ·8萬字
本書是《中國文學通史系列》之一,本套叢書由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擔綱主持,由北京大學、南京師大協作編纂。參與撰寫的都是國內一流的專家。該文學史系列材料豐富翔實,敘述準確充分,在全面科學地對作家、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就與不足,闡明各種文學現象形成的歷史過程及其繼承發(fā)展的關系,描述不同時期文學發(fā)展的軌跡,揭示了中國文學史的宏觀走向。本書向讀者介紹了唐代的文學史,上冊主編為喬象鍾、陳鐵民,下冊主編為吳庚舜、董乃斌,特此奉獻給廣大古典文學研究學者和愛好者。
喬象鍾 陳鐵民等主編 ·文學理論 ·93.4萬字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總纂,孫望、常國武主編的《宋代文學史》是“中國文學通史系列”中的一種。執(zhí)行主編為常國武、劉乃昌、鐘陵、曹濟平。撰著人包括常國武、劉乃昌、鐘陵、曹濟平、周惠泉、王兆鵬、于北山等學界名流。該書內容全面,材料豐富翔實,評價公允,比較全面地闡述了宋代文學史的基本面貌,出版以來廣受好評。
孫望 常國武主編 ·文學理論 ·68.4萬字
本書以明代郎署官員與文學權力之關系切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以布迪厄場域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從文化的合法性、策略實施、文學經典、出版?zhèn)鞑サ葘用妫Y合主流學術轉向、翰林情結、郎署文學傳統(tǒng)等因素,深入揭示明代郎署官與文學權力之關系及其意蘊,系統(tǒng)考察明代文學發(fā)展演變的軌跡及其動力,以豐富明代文學研究的內涵,以期能為古代文學研究提供一種相對較新的理論支撐與研究視角。
薛泉 ·文學理論 ·30.2萬字
本書運用漢語修辭學的理論與方法,展現了蘇軾散文修辭的風貌,探討了蘇軾散文修辭的動因,梳理了蘇軾散文修辭對前人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及對后世的影響。緒論部分概述了蘇軾散文修辭研究的現狀,介紹了本課題研究的方法等。前三章從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法修辭、辭格運用和篇章修辭等多個角度和層面對蘇軾散文修辭的風貌、成因及成就進行考察。后四章聯系蘇軾散文的題材、體裁等,探討了蘇軾散文在修辭手法和體裁樣式兩個方面對前代散文修辭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做了蘇軾散文修辭對后世影響的專題研究。結論部分簡述了蘇軾散文修辭在古代散文修辭史上的地位、貢獻與影響。
謝晴 ·文學理論 ·11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理論作品,是青年作家金小安對巴金《隨想錄》的解讀作品,用大眾化的語言闡釋了巴金的經典著作中包含的文學內涵和時代意義。巴金《隨想錄》共五集,即《隨想錄》《探索集》《病中集》《真話集》《無題集》。作者摘錄了巴金原文中的金句并加以解讀,揭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走近巴金、理解巴金。
金小安 ·文學理論 ·19.3萬字
《詩品》是第一部中國詩論著作,齊梁時代鐘嶸所著。《詩品》對自漢迄齊梁一百二十多位詩人分上、中、下三品進行品評,對詩人及其源流、體制,深從六藝溯流別,故思深而意遠。其中的詩學史觀、詩歌發(fā)生論、詩歌本質論、詩體論、創(chuàng)作論、詩歌美學,以及《詩品》的歷史批評法、比較批評法、裁判批評法、摘句批評法、本事批評法,都垂遠百世,沾溉后人;對中國文學理論、詩歌理論,以及日本和歌理論的發(fā)展,都產生重大影響,具有奠基詩學的意義?!对娖饭{注》以現存最早的元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本《詩品》為底本,參校明正德以后海內外所存五十余種版本,校勘字詞糾正錯訛,注釋典故旁征博引,精切詳贍;箋說細讀文本,對文中所見之批評方法進行理論總結;詩例列舉詩歌原文,使理論與創(chuàng)作關聯,詩歌與品評互釋。本書既是注釋之書,亦可視為研究之書。
(南朝梁)鐘嶸著 曹旭箋注 ·文學理論 ·21.7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上古禮制遺存與早期文論形態(tài)之間的相關性,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將三代考古出土的實物遺存與傳世之審美形態(tài)互相對比,獲得兩者在感性上的關聯性;第二部分從符號構成角度切入古禮表意機制,探尋儀式表意體系的獨特之處,并與早期文論的言語表意系統(tǒng)相比較;第三部分考察在古文論母題生成的過程中上古禮制所發(fā)揮的重要促進作用;第四部分研究上古禮制與文體發(fā)育之間的互動關系。本書系統(tǒng)地研究了上古禮制在早期文論形成過程中的綜合作用,不僅在審美形態(tài)與思維構型上影響著文論發(fā)育,也形塑了先秦文體的發(fā)展走向。
余琳 ·文學理論 ·16.7萬字
《國語》文獻研究,主要探討《國語》文獻的性質、史料來源、編撰意圖、版本、注本、韋注特點、舊注輯佚以及《國語》與相關文獻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嘗試形成相對系統(tǒng)化的成果服務于學術界。研究立足文獻學視角,兼用語言學、考據以及對比的研究方法,論證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引起學界的借鑒和討論。
張居三 ·文學理論 ·25.8萬字
本書從比較文學的視角入手,探討18—19世紀越南古典文學產生、發(fā)展、繁榮、高潮與衰落。著作既有對越南古典文學的宏觀敘事,也有對具體名著《花箋傳》、《宮怨吟》、《征婦吟》、《蓼云仙》等的微觀書寫。本書的重點是對越南大儒阮攸所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金云翹傳》的多重考察,作品盡管以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原作為藍本,但阮攸以詩歌形式進行再創(chuàng)作,并注入中越兩國語言文化元素,使之成為越南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之作”,阮攸本人也因此被聯合國教科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由于歷史文化的緣故,越南古典文學與中國文學文化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本書也有對中越特殊文化關系的論述,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兩國文化“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的文化差異。
劉志強 ·文學理論 ·16萬字
本書以《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學術批評的方式、特征、內容及意義為研究對象。從傳統(tǒng)目錄學思想與清代政教意圖兩方面,基于文獻價值區(qū)分與書目控制理論分析《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學術批評的纂修情況、觀念形態(tài)、知識譜系、運行機制與價值歸宿,探討《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學術批評的閱讀史價值及歷史意義。
溫慶新 ·文學理論 ·25.7萬字
本書是作者40多年學術歷程的標志性成果選。本書認為,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具有歷史研究與文學研究的交叉性。學科發(fā)展中風波跌宕,導致歷史性有所缺失,而歷史性的缺失有損于學術生命力,妨礙了學科的健康發(fā)展。本書旨在以實事求是的歷史主義精神對現代文學做出令人信服的歷史還原。
張中良 ·文學理論 ·30.7萬字
本書從文學角度對中古道教仙傳進行系統(tǒng)探賾鉤沉。其一,在全面鉤稽考辨中古道教仙傳基本文獻的基礎上,系統(tǒng)梳理中古道教仙傳從兩漢形成,到魏晉至隋朝成熟,至唐五代繁榮的嬗變歷程,并總結各期仙傳的特征;其二,結合宗教學、文化人類學、敘事學等相關理論,對中古道教仙傳進行跨學科研究,涉及仙傳體例、故事類型、敘事主題、原型、母題等;其三,歸納抽繹出中古道教仙傳的道教史和文學價值,對推進道教與文學之關系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張玉蓮 ·文學理論 ·25.1萬字
本書以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著力建構的“新女性”形象為研究對象,結合清末知識精英的相關言論、報刊輿論的多重反饋以及展現“新女性”形象的相關小說文本,通過梳理近代婦女解放運動得以生成的外部原因與內在動力,力圖展現知識精英,往往是男性知識精英在“新女性”形象建構上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同時,廣大女性群體在國族與性別的多重交織下如何應對、突圍、成長的復雜面相。通過梳理、整合、闡釋清末文學書寫內外“新女性”的建構、想象與踐行,有助于我們對百余年前近代婦女解放運動形成更為連貫、深刻、全面的認知。
施文斐 ·文學理論 ·20.2萬字
這是一套專為本土創(chuàng)作者研發(fā)的故事課實訓體系。在長年一線編劇與寫作教學的實踐中,劉麗朵老師深諳中國故事工業(yè)的規(guī)則和需求,也了解國內創(chuàng)作者的瓶頸和困惑,旨在通過這本書,以行內人的見解,把新手拉進故事大門,并推至大眾消費者的面前。這套相當硬核的課程將如禪宗般“直截心源”,疾風驟雨般地把素人一舉拉進故事的大門——7節(jié)主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適應國人思維的故事創(chuàng)作方案;14項作業(yè)圍繞主課,猶如細致的針腳,把理論縫合在筆端,只要認真完成,就能見證人生中第一個故事的誕生;此外,大量書單、問卷、tips等實用材料,幫你找到風格,找準定位,確定賽道,規(guī)劃出一條前景清晰的寫作之路。這一切都將幫你締造出一個讓市場感到興奮的故事——也許就是下一個被津津樂道的故事IP!
劉麗朵 ·文學理論 ·1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