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因為卡爾維諾,《意大利童話》才能成為比肩《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經典,而一手締造這一奇跡的卡爾維諾,他眼中的經典童話有著怎樣的基本規律和范式?《論童話》是卡爾維諾對意大利童話編寫工作的全面總結,也是他獻給世界童話的一首情詩。卡爾維諾研究了世界各地的童話故事,把它們的奇妙、質樸、趣味和寓意都吸收到意大利童話的整理和改寫中。他是當之無愧的“意大利童話之父”。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文學理論 ·12.1萬字
中國70后作家已經成長為新世紀中國文壇主力軍,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創作質量、敘述技巧及文學理念等,這些作家都表現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和獨特的精神氣質。本書站在全球化語境下,對中國70后作家總體上的書寫特性、敘事規律和藝術建構等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對70后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也進行了重點閱讀和闡釋,同時對湖南70后作家“文學湘軍五少將”這個集體進行深入細致的文本解讀,從中找出中國70后作家文本中宏闊的意境與悠長的韻味,這些突出的特色彰顯出中國70后作家有責任、有義務、有使命去深入民間、大地、歷史去呈現他們這一代人的喜怒哀樂,建立起屬于他們這一代人打通過去和未來的經典文學。
聶茂 ·文學理論 ·26萬字
美蘇冷戰以蘇聯瓦解美國的勝利告終。美國之戰勝蘇聯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創新。本書重點研究高等教育寫作訓練體系轉變與文學文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把美國戰后創意寫作學科發展史作為作為理解戰后美國文學線索,解讀創意寫作的奧秘。來自于愛荷華寫作工坊和斯坦福大學以及其他大量不斷成長中的超過350個創意寫作工坊的大量實例,匯成一部文學史巨著,讓您開卷有益。
馬克·麥克格爾 ·文學理論 ·10.9萬字
本書把先秦文學放在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中,系統闡述了先秦文學蘊含的藝術精神、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重新審視了先秦文學的有關問題,有意識地打通精神思想與文學表現的隔閡,提出精神思想不僅作用于文學內容,也直接影響文學表現,對文學自覺、賦詩言志、楚辭藝術等等都進行了獨到的探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書中對神話的民族精神、《周易》的文學精神、《詩經》的文學自覺、賦詩言志的文學意義、諸子的思想與文風、《楚辭》的辯證藝術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見。本書的重點在于對先秦文學的價值與意義重新思考,從而確定其在中華文化發展、中華民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張慶利 ·文學理論 ·23.3萬字
這部論著主要從美學的角度剖析六朝名著《世說新語》的價值。首先作者認為《世說新語》所載史料充分體現了編者及其整個時代的審美情趣。六朝時期,人們的審美趣味主要側重在三個方面:即人格審美、自然審美和文藝審美。《世說新語》所載事跡表明,人們審美視野在此期間得以大大地拓展,也為后世確立了一組典范。
董曄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首先綜合創作心理、主題和題材趨向、藝術成就等因素,將陳與義詩歌創作分為因襲期、轉變期、高峰期、衰退期等四個階段,詳細描述了陳與義詩歌創作的發展與演變歷程。接著分析了確立陳與義在詩史上地位的南渡后詩歌的藝術特點,突出了其詩歌創作成就與藝術個性。在此基礎上,辨析了從南宋后期以來論家們一直爭論不休的陳與義與江西詩派的關系,辯駁了將陳與義劃入江西詩派的謬誤,對陳與義在兩宋之交的詩壇上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符合事實的評價。
杭勇 ·文學理論 ·18萬字
在歐美文學傳統里,如果荷馬是父親,那么薩福則是母親,她殘缺的遺詩,是文學史的一次偶然事故,部分構成了它經久不息的魅力,留給后人無窮的想象空間。田曉菲通過對薩福遺詩的編選、翻譯和注釋,讓我們進入經典,感受其文學魅力;同時她簡要梳理薩福歌詩的流傳以及歷代如何重構薩福、神話薩福,呈現了“薩福”作為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過程。
田曉菲編譯 ·文學理論 ·5.7萬字
本書勾勒了中國文學史上先秦、秦漢時期的重要文學史實、作家、流派、成就,編著者為著名文學史家。與一般中國文學史詳細敘說的寫法不同,史綱旨在簡明扼要地對文學史作系統概述,突出文學史上的重點現象,便于讀者掌握,是中國文學史必備的入門書。
褚斌杰 ·文學理論 ·26.9萬字
中國新文學的現代性啟蒙發端于“晚清的醞釀”的啟蒙之路,隨著中國遭遇西方現代性而進入近代歷史階段,一批仁人志士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開啟了推翻帝制、促進科學和民主的蓬勃發展的啟蒙之路。本書詳細介紹了了新文學現代性啟蒙的發端與發展,具體闡述了新文學創作的各種現代性實踐形態,并深入剖析了新文學批評的現代性實踐屬性。
趙凌河 張立群 李明明 ·文學理論 ·20萬字
《陜西地域黃土文學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該書首次提出陜西地域文學中的黃土文學流派,從陜西地域文化入手,以活躍在黃土地上的陜軍為研究對象,選取陜西黃土文學的代表作家:柳青、路遙、陳忠實,從黃土情結、藝術人生、農村題材、史詩追求、創作手法、藝術主張等方面對陜西地域的黃土文學的特征進行論述和探討,對三位作家作品不同特征下相近的地域文化影響做層層探析,運用的比較研究方法獨特,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武鳳珍 ·文學理論 ·31.1萬字
樂府學是古代文學專門之學,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本書首次系統闡述了樂府學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歷史和基本典籍。前兩章闡述基本概念和方法,主張以研究樂府活動為中心,從文獻、音樂、文學三個層面進行考察,目標是使樂府詩發生、發展、變化情況和所屬音樂特點以及文學特色得到盡可能清晰的描述。后三章回顧由漢至清樂府學發展歷程,分漢唐、宋清、現代三個階段交代樂府學發展大致脈絡。
吳相洲 ·文學理論 ·26.4萬字
喬納森·卡勒向我們解釋了什么是“理論”。他沒有描述各個“學派”之間的爭斗,而是勾勒了理論所倡導的各個關鍵的“流變”,直接闡述了文學理論的內涵。《牛津通識讀本:文學理論入門》會讓每個想要了解當代文學的讀者受益匪淺。
(美國)喬納森·卡勒 ·文學理論 ·8.6萬字
拉丁美洲大陸富有神秘色彩。據說越是貧瘠的土地越能孕育非凡的著作,當代拉美文學亦真亦幻,波瀾詭譎,千姿百態,每一部作品都絕對能帶你進入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拉美并非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原發地,但它在后現代主義文學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令世界矚目。具有創新精神的拉美作家用自己帶有濃郁加勒比地區特色的后現代主義創作風格,再造了一個堅守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和西班牙混合文化本色的全新的拉美新小說體系,震撼并影響了世界文學。拉美當代小說敘事的多維視角,也使得三維的時空包容更加廣闊的故事內涵,呈現了一種自覺的“拉美意識”。拉美當代小說的后現代性研究將與您共享這些文學奇異果。
王祖友等 ·文學理論 ·23.8萬字
本書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關于“戰國子家”和《史記》的珍貴講義資料,前者概括了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點,后者則開創了現代《史記》研究的先河,兩部分內容都是傅斯年巔峰時期的精華之作,至今仍為學界所推崇。對涉及的相關歷史篇目做了輯錄,在附錄部分還精心編撰了傅斯年年譜,具有很強的收藏性和閱讀性。
陶行知 ·文學理論 ·9.6萬字
史學專著,集中探討了唐代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概況及其演進。
陳寅恪 ·文學理論 ·8.8萬字
《師友記往》是“余英時作品系列”中的一種。這是一冊非常有意義的“回憶錄”,收錄了余先生數十年來緬懷與紀念師友的文字。追憶的對象既有令讀者如雷貫耳的費正清、錢鍾書和錢穆等,還包括劉大中、余紀中、吳火獅等在海外港臺的學術界、新聞界甚至經濟界擲地有聲的名字,情致款款,音韻綿長。透過這些“溫其如玉”的追記,讀者足以深刻感受像余先生那樣老一輩中國知識人的深情厚誼,以及真正的文化人對于價值、理想和學術的追求與信守。
余英時 ·文學理論 ·9.7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先鋒文學和先鋒文學批評的出現,曾閃耀一時,其光芒至今似乎完全收斂,但它產生的深刻影響從未磨滅。《1980年代先鋒文學批評研究》這部著作向人們介紹關于先鋒文學批評的概念、研究現狀;當代文學史上先鋒文學批評產生的背景、形成的脈絡、出現的代表性作家、核心觀點、歷史貢獻及需要進行的反思。
崔慶蕾 ·文學理論 ·15.6萬字
本書系安徽大學大洋洲文學研究所所編“大洋洲文學研究”系列的第4輯,匯集了國內外大洋洲文學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內容涉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太平洋島國的主要作家和作品。書中所收研究文章均為國內外知名學者最新力作,對大洋洲文學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強調理論觀照、審美鑒賞與批評分析的有機結合。
詹春娟主編 ·文學理論 ·14.1萬字
本書是一本比較特殊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材,它的特殊之處在于,除了與其他文學史一樣,有對中國1949年以來重要作家、作品、文學思潮的敘述以外,作者尤其注重對縈繞在文學史中的思想史、外來文學影響史的分析,也注重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的生成機制及其所依附的文化體制,因此本書可以說是一部精深卻又淺明,充滿探索與思辯色彩的文學史。本書在2009年第一次出版后,學術界反響良好,2011年重印了一次。2012年本書被列入北大教務處向教育部推薦的精品課程教材后,作者又做了許多修訂。此為第二版。
陳曉明 ·文學理論 ·47萬字
《流亡者之歌》是現代著名詩人穆木天的詩集。全書共收錄42首詩歌,包括《我們要唱新的詩歌》《掃射》《兩個巨人的死》《流亡者的悲哀》《七月的風吹著》《她們的淚墜落在秋風里》等。這些詩歌的寫作時間主要集中于1932年至1944年,抗戰時期民族危亡的現實促使穆木天詩風由早期的象征主義轉向了現實主義。為家國生存和民族戰爭而書寫成為穆木天詩歌創作的主要宗旨。
穆木天 ·文學理論 ·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