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戰后”是指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二次大戰結束之后,本書大致指1945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重點在1950年代)這一中國社會重要的轉型時期。本書在東亞現代性曲折展開的背景上和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文學互為參照的視野中,展開對戰后中國文學的歷史考察,深入剖析這一時期中國文學轉型的影響因素、實質內容及其意義。
黃萬華 ·文學理論 ·57.2萬字
《當代文壇點將錄》共五卷,收錄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為文壇名家或傳主的親友,或同被寫的傳主關系密切。他們寫出的關于某一名家的創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對于了解被寫名家的創作與生活均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滿足一般讀者對著名作家的窺私欲。
李春風 何鎮邦 李廣鼐 譚好哲 ·文學理論 ·13.3萬字
本書是錢理群的第二本專著,是他對周作人各個面向較為全面的評述。錢理群先是將周作人置于魯迅的視野里,討論“周作人道路及其意義”,把周作人的思想道路做了很完整的描述,并揭示他是如何“走向深淵”的;進而探討周作人的學術文化足跡,將他各種雜學和新文學創作做了分門別類的評述;最后又比較“周作人與同時代者”,在宏觀中進行個體的品評、對比,具有相當的概括性和群體性。
錢理群 ·文學理論 ·24.4萬字
國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焦點,但尚有開拓和掘進的空間。抗戰和內戰的特殊語境滋生了新的文學思想和表達,也影響著此后的文學轉折,四十年代庶幾堪稱現代文學國家想象的最重要階段。本書將文學置于具體的歷史情境考察,運用各類文獻,以文史瓦證的方法,討淪不同知識群體對新中國的認知與構想,細究文學與政治的內在聯系,從而揭橥現代文學及知識分子傳統的繁復面貌。
嚴靖 ·文學理論 ·17萬字
奈保爾作為印度裔英國作家,曾獲布克獎、毛姆獎、諾貝爾文學獎等,出生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邊緣身份對他進入英國文學的主流地位造成種種障礙。本書從常人與作家、歷史與文學、社會與自我等方面論述奈保爾的文學創作。與國內外已有的有關奈保爾的研究著作相比,本書側重于對奈保爾與印度之間關系的分析,顯示了作者獨到的學術眼光。
石海軍 ·文學理論 ·19.6萬字
城市書寫是在20世紀后期空間轉向背景下產生的,城市書寫關注城市空間在小說敘事和主題闡釋中的作用和意義,是作者在小說中對城市的多維社會的文化解讀,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創作方法以及主題思想。英國小說中的城市書寫聚焦空間景觀中的文化敘事、權力機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認同等社會文化建構,分析英國社會文化在小說文本中的多維再現。本書稿旨在闡釋城市書寫如何成為英國小說中重要的人物刻畫和主題闡釋手段。本書稿以空間批評和城市書寫為理論基礎,融合文化研究的批評方法,注重探究文本中空間的社會、文化及民族認同等多維文化,闡釋了英國小說城市書寫中所蘊含的社會文化特征,探究城市書寫在小說創作中的意義,拓展了英國小說的研究視角。讀者對象為外國文學研究學者、高校青年教師、英美文學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
吳慶軍 ·文學理論 ·14.6萬字
本論文集所收錄的四篇論文,撰寫于2014—2016年期間,均公開發表過。其研究視域,主要集中于近30年來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問題,以及中國詩歌在現代性寫作中所呈現出的美學特征。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虛無與“開花”——當代中國詩歌的現代性透視(綱要);從“革命文學”到“審美意識形態”——張志民詩學的范式轉換與價值生成的時代美學意義;迷途:成因及其后果——“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的問題意識與審美現代性批判;“蓋婭”審美與生態批評詩學的建構一代《7+2登山日記》五周年評論集后記。
黃怒波 ·文學理論 ·10.3萬字
本教材為外國文學史的配套教輔,既適合于學生自學,更可作為考研復習資料。本書由外國文學研究知名專家擔任主編,組織多位外國文學教師及考研成功的碩士、博士編寫。
曾艷兵 ·文學理論 ·29.8萬字
在維多利亞末期,英國人普遍關注家庭的話題,家庭倫理也成為這一時期很多小說的主題。本書系統分析哈代、康拉德、吉卜林、福斯特、勞倫斯等作家代表性作品中的家庭倫理敘事,試圖勾勒出當時英國工業社會的發展及其殖民擴張對家庭倫理和人際關系所造成的影響,從而為英國維多利亞文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李長亭 ·文學理論 ·17.9萬字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在朝鮮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它是韓國和中國文學史上一筆珍貴的遺產。本書按“離鄉和思鄉、扎根和融合、對峙和斗爭、妥協和逃避”四類主題對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進行分類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學主題、結構模式和藝術手法,力圖推進這一時期文學的主題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夏艷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將魏晉文學上溯至漢末中原文學新風的興起,下延到晉宋之際江州隱逸文風的新變。全書分漢末、三國、西晉、東晉四個時段,對漢末魏晉時期不同地域文化對文學的影響、南北士人的文化交流與文學融合、文化中心遷移對文風新變造成的影響等諸多問題進行較為系統的探討。通過對漢末魏晉時期不同地域文人群體、文學創作和文風特點及其文化成因的梳理,從地域文化視角揭示魏晉風度及文風演進的歷史進程。
宋展云 ·文學理論 ·17.2萬字
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人為代表的中國“現代派”是白話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隨著國內外交流的日益增加,海外學者關于中國“現代派”詩人的研究也不斷深入,成果日益豐碩。為了借鑒國外對中國“現代派”詩人的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界的相互交流,對中國“現代派”詩人在國外的接受進行總結就顯得更為迫切。本書的目的即是站在跨越異質文明的角度,對英語世界關于中國“現代派”詩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希望能夠促進中外學界的交流與對話。
王樹文 ·文學理論 ·17.9萬字
英美文學的發展過程展示著人文主義思想發展演繹的歷程,為讀者理解西方人文主義思想傳統提供了一種媒介。在英美文學作品中,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地表現出來,演繹出具有特定文學形態的人文情結。本書選取英美文學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過闡釋這些作品中的人文情結,探索西方文化中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歷程。
劉磊 ·文學理論 ·12.4萬字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劉師培 ·文學理論 ·10.5萬字
本書以唐代著名詩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存文獻的歸納,詩歌作品的分析,并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皇甫冉、皇甫曾的生卒年、仕宦經歷等生平問題進行了迄今為止最深入、細致的考證;對皇甫冉、皇甫曾的思想觀念、宗教信仰、藝術特點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展現出二人在各個方面的區別;對前人尚未說清的《二皇甫詩集》版本的源流及遞藏情況進行了考辨。力圖使本書成為唐代文學研究,尤其是肅、代兩朝文學研究中一部有價值的基礎性研究著作。
王超 ·文學理論 ·14.3萬字
本書為《童慶炳文集》之一,包括上、下兩輯,上輯收錄了童慶炳作品《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下輯收錄了童慶炳先生近年來關于形式相互征服說、語文教學、經典化、歷史語境等諸問題的論文,計劃為:第一章文學創作的意義;第二章文學創作的一般準備;第三章文學創作的客體;第四章文學創作的主體;第五章文學創作的至境追求;第六章文學創作的一般過程;第七章文學創作的樣式和技巧等。
童慶炳 ·文學理論 ·33.9萬字
本書稿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當代美國戲劇思潮研究”的成果。書稿對當代美國戲劇思潮和流派進行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介紹,包括奧尼爾與美國現實主義戲劇思潮、左翼戲劇與社會問題劇、美國地域文化與鄉土戲劇流派、謝潑德與信息部傳奇等。
韓曦 ·文學理論 ·32.5萬字
《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研究》是一本記敘俄羅斯文學在白銀時代出現的一些流派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全書分為八章,介紹了流派風采,集群精神,個性姿態,抒情風韻等內容。
周啟超 ·文學理論 ·19.5萬字
“元宇宙”新近成為全球性熱詞,燃起了人們對未來的技術熱望。若元宇宙意味著文學需秉持一種世界性視野,那些圍繞在文學創作和研究周圍的諸多在地性概念(如“地域”“傳統”等概念)是不是就將面臨闡釋效力的喪失?在這樣一個虛擬/現實邊界漸趨模糊的時代,我們有必要梳理并重審那些曾經活躍于文學領域的在地性概念,并探尋它們可能的未來性意涵。本書以上述問題為契機,以地域空間與文化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全方位研究,既有返歸歷史現場的宏觀考察,也有以創作個案為立足點的文本細讀。除緒論和附錄,共包括五章正文,分別是:尋根之旅與失根之痛、地域書寫與超克地域、傳統文化的理性審視、歷史之殤與身體圖景、技術未來與倫理迷途。本研究試圖勾連歷史、傳統與未來,全面拓展文學地域與文化關系研究空間。
王瑞瑞 ·文學理論 ·13.6萬字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一百多個關鍵時刻為切入點,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于當代作家韓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記“火星照耀美國”。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里,中國文學經歷劇烈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本書希望所展現的中國文學現象猶如星羅棋布,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識別的星象坐標,從而讓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彰顯出來。“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王德威主編 ·文學理論 ·6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