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明清以降,中國的城市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汴京、臨安、北京、金陵、蘇州等歷史名城,一方面見證了中國近代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一方面更挾其豐沛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動能,深深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形態,也在文學的創作與接受中有著或隱或顯的表現。胡曉真進入文本細部論述文學與城市生活的交織,帶領讀者走入“虛幻實境”,感受空間與創作的虛實辯證、相輔相成之妙。
胡曉真 ·文學評論 ·14.6萬字
“西班牙與西班牙語美洲文學通史”是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西語文學通史,且不限于西語,蓋因它起自西班牙作為相對獨立的王國——西哥特,迄今為止,延綿一千五百余年,橫跨歐美兩個大陸,涉國二十,外加古代瑪雅、印卡和阿茲臺卡文明之遺產。通史凡五卷,由《西班牙文學:中古時期》《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西班牙文學:近現代》《西班牙語美洲文學:古典時期》《西班牙語美洲文學:近現代》構成。《西班牙語美洲文學:古典時期》由古代印第安時期和西班牙殖民地時期文學組成。古印第安時期文學主要包括瑪雅、印卡和阿茲臺卡文學;西班牙殖民地文學始于1492年,時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他的航海日志被認為是“新大陸”文學的開端。在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中,西班牙文化在西屬美洲一統天下。19世紀初,美國獨立運動、法國大革命波及西屬美洲,殖民地作家掀開了啟蒙的帷幕,獨立革命的號角南北交響。
陳眾議主編 ·文學理論 ·20萬字
本書收錄“重度閱讀癥患者”魯敏多年間的文學閱讀筆記以及她為“同道中人”開列的一份雜食書單,是世界文學漫談,是功能閱讀導覽,是文學寫作課堂。分為“時間秤”輯和“維生素”輯。前者是作者私慕的作家和作品,包括山多爾、卡波特、奈保爾、馮內古特等。后者是為讀者開列的廣譜性書單,兼顧閱讀需求和讀書場景,從最難讀的書到最好笑的書,從最熱門之書到冷書閑書,從厚重磚頭書到輕薄行旅之書,映照作者二十多年的私我趣味和閱讀軌跡。“經典之作的產出與出現,毫無規律可言,這正是它華美不可方物的地方。”魯敏如是說。
魯敏 ·現當代隨筆 ·6.8萬字
《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是卡爾維諾一生從事寫作、出版、翻譯事業的經驗之談。卡爾維諾為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重新劃定了邊界。文字始終在突破沉默,敲擊著牢獄的圍墻,影響著這個非文字世界。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8.5萬字
卡爾維諾認同本書是“一部用第三人稱寫的自傳”,并坦言“帕洛馬爾的任何經驗,都是我的經驗”。小說主人公帕洛馬爾極富想象力和思辨精神。他迷戀于對客觀物體及其狀態進行細致的觀察,如大海的浪花,壁虎的形狀以及月亮、星辰、草地。他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性欲、死亡、人在社會中的境遇等等,探究人與宇宙的關系,世界的紊亂和秩序,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在此,化身為帕洛馬爾的卡爾維諾將他對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敘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經驗。小說出版一年后卡爾維諾溘然長逝,意味深長的是,《帕洛馬爾》的最后一章完全記敘的是主人公對死亡的沉思默想。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5.4萬字
三十八封信,猶如爸爸積攢多年的百寶箱,滿載中年父親的成長和人世經驗·圍繞著美好人生四要素——智識、美、道德感、家,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在與不確定的、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的碰撞中,作為父母,作為孩子,我們該如何確定基本準則,堅持何種萬物之道·英國著名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說“萬事非體驗不為真”。我們幾乎不可能想象愛情或饑餓是什么樣的感覺,除非親身體驗了它。而這本書的意義就在于,當這類體驗降臨時,這本書會讓孩子有所準備,讓他明白他并不孤獨。何為美好人生?可以想象的最好的生活會是什么模樣?中年為父的作家苗煒在這本書里給出了他的回答。兒子大壯出世后,苗煒陸陸續續寫了三十八封信,有長,有短,點點滴滴,回憶自己的成長,記錄某些片段中的體驗,唯愿孩子將來有一天,遇到某些麻煩的時候,可以透過這些記錄,知道自己并不孤獨。這些長長短短的信,圍繞著四個主題詞:智識、美、道德感、家,這也是大壯父母寄予孩子美好人生的四要素。
苗煒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人生沒有一個輕松的開始,經歷過多少破碎,就需要多少勇氣去尋找完整的自己。一個在惡劣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個問題少年、一個實力強勁的田徑運動員、一個斯坦福的高材生、一個音樂記者、一個成功的搖滾音樂家……他來自低谷,經歷旁人無法想象的苦難,在艱難的童年和復雜的親情中,一次次地超越自我、理解他人,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與過去和解,成為一個更好的兒子、兄弟和父親。他將過往遭受過的痛苦視作盔甲上的裂縫,透過它們看到美麗的世界,指引他在余生的第一天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這是2020年美國黑馬作家邁克爾·喬萊特的成長故事,他以真誠細膩的筆觸講述一段發人深省的自我救贖之路。
(美)邁克爾·喬萊特 ·外國隨筆 ·26.9萬字
鄂北咕嚕山區的浩瀚森林里,奇峰林立,百獸徜徉,萬物生長。祖父蕺老泉、叔叔麻古與猴娃,一家祖孫三代,與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山民一樣,艱辛而平靜地過著日子,直到村長帶來天音機場即將在此破土動工的消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從此人聲嘈雜,森林沉默:野獸開始逃難,村莊開始拆遷,河流開始堰塞,森林開始倒下,推土機沉重的履帶將生活了千年萬年的種子和根須埋入地下,它們永遠不再生長……祖父說,沒了田,總得活人,于是叔叔麻古和猴娃出走宜昌,去城里尋找出路,與此同時,女博士花仙老師獨自來到森林,她無法擺脫的抑郁癥與學術圈內的名利糾葛有關。湖北著名作家陳應松,以一幅楚地“八百里群山怪嶺”浪漫奇崛的眾生畫卷,為自然立詩,為森林代言,重申文學的“森林立場”,追問現實之殤。風塵磨盡,蒼山不老,靜默森林蘊藏著拯救的希望,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禽一獸都有自己的尊嚴。陳應松以這部壯闊優美的長篇,完成了他進入森林的投名狀,也讓中國文學擁有了一片與喧囂人世對峙的森林。
陳應松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于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九年間所寫的二十二篇隨筆,內容涵蓋童年求學時的經歷和遇到的良師益友,對文學和寫作的理解,自序或受邀寫作的序言,關于沈從文的研究拾遺,以及其他文本研究(穆旦、余華和艾略特)。這些生活的紀念由無數個細小的場景組成,如同不起眼的沙粒,細膩而樸實,卻蘊含著令人感動的瞬間。
張新穎 ·現當代隨筆 ·5.9萬字
“刻舟求劍。只是船身的一道又一道愚人刻痕,我們想用它來找掉落時間大河里的某物。”《求劍》是作家唐諾全新散文作品,23篇關于“年紀、閱讀、書寫”的重磅思辯。逐漸步入暮年的唐諾把年紀這個視角加進每天的閱讀和書寫中,變為讀和寫的新視角、新元素。逐年增長的年紀,迫使書寫者時刻面對日益年輕的世界,最大好處是,書籍也跟著年輕起來,由此閱讀和書寫產生了一種從容跟得上的轉動,得以一步步揭露,深入作者希冀抵達之處。唐諾用“年紀”這一獨特視角,以其獨特的文風和抵達思維盡頭的思索,帶我們進入伍爾夫、昆德拉、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爾赫斯、卡爾維諾、赫爾岑、康德、張愛玲、朱天心、阿加莎·克里斯蒂、山田洋次、鐘曉陽、侯孝賢、有吉弘行等人的世界,從閱讀書寫到影視綜藝,辨識出那些比文字和影像更稠密更切己的東西,重新打開我們的視野。在創作、書寫的世界,有這樣一個接近于通則的趨向,一個真的夠好,尤其肯于持續盯住世界、盯住人的創作者,隨著年紀和他認知的進展、隨著時間作用于他身體的種種奇妙熟成,總會緩緩走向真實世界。
唐諾 ·現當代隨筆 ·24.4萬字
本書是祝羽捷與朋友們的日常通信合集。祝羽捷從自己的困惑出發,以書信方式向朋友們發問,提問及回答皆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包括愛與孤獨、個體價值、藝術與寫作、匠人精神、身份焦慮、理想主義等。祝羽捷坦誠書寫了自己的困惑,把書信變成自己的方法,將提問化為篤定的回答。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好地讀懂人生,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
祝羽捷編著 ·文集 ·15萬字
《不語》是一部構思奇特的小說。故事從日本大阪附近村莊的多名老人失蹤案展開,警方一無所獲,媒體報道卻連篇累牘。有人向警方提交了一份認罪書,詳細描述了犯罪經過,署名小田宗達,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從法庭審判到送上絞刑架,他都沉默不語。小說以采訪小田宗達的父親、母親、妹妹、弟弟,以及監獄看守、本案做局的佐藤岡倉和吉藤卓等人為框架,搭建了整個故事結構。作者串聯資料,層層撥開謎團,展現了現代人的內心狀況、生存處境,以及種種無奈,揭示出社會機制的失靈。
(美)杰西·鮑爾 ·外國隨筆 ·8萬字
這本書是一個哈佛醫學院學生整整四年的精神成長、醫學歷練實錄。從走進哈佛的那一刻起,她所面對的便不只是患者肉體、精神的苦痛與掙扎,更是在直接窺探令人無言以對的生命奧義。羅絲曼以生動的文筆,娓娓道出自己由懵懵懂懂“白袍加身”的一年級生,歷經急診科、婦產科、兒科、精神科等全科實習,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壓下,成長為一名優秀醫生的心路歷程。期間有興奮、驕傲、沮喪甚至自我懷疑,然而最終她明白了,穿上白袍醫者之路便永無止境。此外,作者在書中對高度敏感的醫患關系的矛盾與糾葛也有相當精彩的剖陳。
(美)艾倫·羅思曼 ·外國隨筆 ·19.1萬字
本書收錄了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2011年至2017年在中國各地發表的重要演講。這些演講分別論述了文學與社會、人生、自然、科學、歷史、想象、夢境、探險、都市、全球化等等的關系,充分體現了勒克萊齊奧為文之認真、學養之豐富,視野之開闊,見解之深刻,體現了作家的擔當、文學大家的風范和情懷,更體現了詩學歷險之于勒克萊齊奧的人生意義與價值。勒克萊齊奧的這部在華文學演講錄,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文學的認識,拓展視野,豐富人生。他的朋友,他的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譯者許鈞策劃了這一系列演講,并就每次研究作了側記,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演講的價值和意義。勒克萊齊奧在華文學演講錄視野開闊,涉及世界文壇古今大量的名家名作,就文學與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發表了獨到的見解,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該系列演講的策劃人,勒克萊齊奧作品中譯本的主要譯者及研究者許鈞教授,擔任了每次演講的現場翻譯,并都在事后題寫了簡明扼要的側記。這些側記有助于讀者加深對勒克萊齊奧這些演講的理解。此書應該能受到文學研究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與喜愛。
(法)勒克萊齊奧 許鈞編 ·紀實文學 ·7.7萬字
“魯拜”指的是波斯的四行詩體,其中,波斯11世紀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奧瑪珈音創作的“魯拜”流傳甚廣,已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杰作。19世紀,英國文學家愛德華·菲茨杰拉德選譯了奧瑪珈音的101首“魯拜”,結集為《魯拜集》,其英譯本辭藻優美、意境靈動,吸引了世代讀者,成為英語文學中的名篇。在中國,《魯拜集》也不斷吸引作家、詩人進行翻譯創作,郭沫若、胡適、聞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名家都翻譯過《魯拜集》,迄今約有二十多個譯本。譯林出版社版本選用菲茨杰拉德的英譯本,物理學家、詩人黃克孫先生的漢譯本,他以七言絕句衍譯,獲得了錢鍾書先生盛贊。
(波斯)奧瑪珈音 ·外國詩歌 ·1.3萬字
有一天,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渴望,一種想要親近大地的急切需求。于是,我決定每天去做園藝。經歷了三次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我在被我稱為秘苑的花園里侍弄花草已有三年。在花朵競相開放的花園里駐足停留,使我再次變得虔誠。在眼前這本書中,某些字句是在祈禱,在告白,在對大地和自然進行愛的告白。大地不是死的、無生氣的、沉默的存在,而是一個善言的生命體,一個生機勃勃的有機體。就連石頭也有生命。今天我們恰恰正在殘暴地利用它,蹂躪它,并由此徹底摧毀它。大地發出請求,要我們愛護它,善待它。“愛護”在詞源上與“美”同源。愛護它,就要贊頌它。本冊文字皆為贊美詩,是對大地的贊頌。
(德)韓炳哲 ·外國隨筆 ·4.2萬字
《望春風》出版后,引發的對鄉村文明衰落或城市化興起的困惑與憂慮,余波猶在。2018年至2020年,格非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小說敘事研究”課上,將這些問題帶入現代小說史的脈絡中思考,從19世紀中期以來的小說家里精選出三個案例,討論一百多年來社會、歷史和文化觀念的變革,由此形成這卷生動的文學講稿——《文明的邊界》。本書聚焦奧地利作家羅伯特?穆齊爾、日本作家志賀直哉與美國作家麥爾維爾。從《沒有個性的人》、《暗夜行路》至《白鯨》,格非帶讀者穿梭于文學的森林,去拜訪這三位不安的現代隱士。對現代文明進程的強烈質疑和反思,是19世紀以來所有偉大小說的共同特征。這卷文學講稿,以傳統自然過渡到現代文明的居間者之視角,發出叩問:究竟什么是現代文明的邊界?它到底要將我們帶向何方?
格非 ·文學評論 ·14.4萬字
《城市是件花衣裳》是有中國“蘇珊·桑塔格”之稱的張小虹教授在“戀物”方面的思考精華。“戀物”是二十世紀風靡一時的文化思潮。在“戀物”的視界下,張愛玲、魯迅、金庸等名家名作以新鮮而有趣的面目呈現于讀者面前。
張小虹 ·文學評論 ·10.1萬字
卡爾維諾在準備啟程前往哈佛大學發表“諾頓講座”前夕,不幸因腦溢血辭世,本書因此被視為這位小說大師贈與世人的遺產。他在書中精心勾勒的文學價值,既可充當評鑒一般作品的尺度,也可以作為認識卡爾維諾的指南。卡爾維諾出入古今典籍、旁征博引,其閱讀品味和學識見解令人嘆為觀止。這本專為熟悉和熱愛小說藝術的行家和讀者所寫的備忘錄,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雄辯的文學辯護書,也是留給本世紀讀者的最好禮物。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文學理論 ·6.8萬字
若有隱之心,處處皆終南。一個人,兩座院子,院外有山,院內有詩。借山而居的日子里,二冬種菜、養花、畫畫,手植杏樹、芭蕉,為一起生活的每一個動物取名字,把山中花果變成詩意的點綴,每一天都很滿足,每一年都很豐盛。他親手把破敗瓦房一點一滴改造成宜居小院,也記錄下山居的清苦和美好,以及對這種生活的觀察與反思。這次的《借山而居》(珍藏版),收錄《借山而居》《鵝鵝鵝》中精彩的文字,由作者親自篩選、刪改;重新配圖,收錄作者新創作的山居靜物油畫小品,從裝幀、用紙到編排設計全新升級。八年沉淀之作,隨書附贈海報,含41篇散文佳作,新增近70幅照片和油畫作品。
張二冬 ·現當代隨筆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