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49年的紐約,曼哈頓一間沒有暖氣的公寓里,三十三歲的窮作家海蓮,偶然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憑著一股莽撞勁,她開始給這個倫敦地址寫信。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這家書店的通信集,被稱為“愛書人的圣經”,不斷演繹。而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來,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里彼此問候,相互取暖。
(美)海蓮·漢芙 ·外國隨筆 ·6.4萬字
本書是小說寫作指導書,立足于作者自創的“雪花寫作法”,以寓言的形式架構,傳授將心中故事順利落到筆尖的10個步驟。“雪花寫作法”的10個步驟是利用“雪花分形”的原理,不斷將小說創作的環節細化,令寫作者自身對小說內容的構思更加清晰。本書將告訴你:如何正確界定你的目標人群;如何用一句話說出你的故事;如何進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如何把握節奏,抓住揭示主題的最佳時機點;如何預演每一個場景,確保故事具有超強沖擊力……作者鼓勵每一位小說創作者不要放棄探索適合自己的寫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說寫作方法都無法捋順你的思路,“雪花寫作法”一定能為你帶來驚喜。
(美)蘭迪·英格曼森 ·文學理論 ·10.4萬字
“文學包羅萬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華親自編選的一本最新雜文集。本書正是他近年來所發表的雜文結集,余華充滿睿智又真誠地分享了他的觀察和思考,內容包羅萬象,從往事到現實,從自我到時代,既漫談生活體驗,也談及創作心得,他生動回憶了他和福貴、許三觀等筆下人物的相遇,也講述了走訪世界時和勇敢的波蘭農民、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時候他們千千萬萬,有時候他們就像是同一個人。這些對人性寬廣與豐富的探究,展現出一位優秀作家對生活的深刻洞察,而命運無常中凝練出的一個個故事,不僅連接著我們的過去與未來,也最終指向了所有文學和藝術創作中最根本的力量來源。
余華 ·名家作品 ·10.7萬字
這是一本超正經、超神秘、超硬核、超有趣的破案科普書!如果你對世界上所有神秘的案件都充滿好奇,不妨來看看現實中的法醫是如何破解兇案的!法醫秦明將與你一起,從案發的那一刻開始,逐步調查案件的來龍去脈,直到揭開讓人唏噓的真相!本書收錄了9樁神秘的兇案,每樁兇案都包含了3層解讀:第1層:超正經調查每個兇案的檔案名,都仿佛一道謎題,每章開始前,你會得到一份簡單的“調查提示”,幫你更快進入探案的角色。這些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兇案故事,一旦開始閱讀,就根本停不下來。你將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每一樁案件的調查當中,直觀地感受到“排除所有可能,最不可能的也是真相”!第2層:超硬核索引每個檔案的開頭,你將得到一份本章核心知識點的提示,在兇案調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份索引僅僅只是本書科普內容的冰山一角。第3層:法醫手記兇案破解之后,你也可以翻翻老秦的法醫手記,看看他對案件的想法,是否會引起你的共鳴。兇案已經發生,生命無法挽回,但我們是否能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一些啟示,避免悲劇的重演呢?畢竟,我們與惡的距離,有時候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遙遠。
法醫秦明 ·紀實文學 ·13.7萬字
《樹猶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選集,主要收錄他回憶個人經歷、親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紀念亡友的《樹猶如此》將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稱為“以血淚、以人間最純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兩篇寫友人的新作:畫家奚淞修佛之旅《尋找那一棵菩提樹》,救助上萬艾滋孤兒的杜聰《修菩薩行》。可見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書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橋曾“驚訝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發瞬息燦爛”。寫至友王國祥、三姊先明,平實中蘊藏波瀾壯闊,人間悲憫。桂林、上海、南京、臺北,文化鄉愁疊加,難覓歸處。在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雜志《現代文學》,白先勇以文會友,情篤一生。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8.8萬字
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向我襲來的黑暗,讓我更加閃亮。孤獨,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階梯。這是聞名于世界詩壇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第一部中文版詩集,經阿多尼斯親筆授權,由譯者從詩人踏入詩壇至今近五十年的十七部詩集中精選并譯出。詩人阿多尼斯,是一位態度鮮明的叛逆者,以百折不撓的倔強抗爭權勢與時俗。他的詩歌,是了解阿拉伯社會現狀的一個窗口。他為祖國蒙受的苦難而傷懷,為自身不被祖國所容而喟嘆,為整個阿拉伯民族的落伍而悲憤。
(敘利亞)阿多尼斯 ·外國詩歌 ·4.5萬字
《反與正》寫于加繆24歲,成為其日后創作的源泉。書中追述童年生活,處處顯露出貧窮與歡樂的對立。《婚禮集》包括四篇隨筆,以濃郁的抒情筆調,謳歌了人與大自然的結合。對生活的酷愛和隱秘的絕望,這兩種共生共存的情感在書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夏天集》呈現了加繆思想源頭的另一面,即拒絕屈服于歷史的同時,在貧窮中張揚對美的追求。本書后附加繆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在瑞典發表的演講。
(法)阿爾貝·加繆 ·文集 ·10.1萬字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之一。阿廖沙三歲喪父,與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在那個充滿仇恨、小市民氣息濃厚、令人窒息的家庭里,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與外祖父大打出手,母親因忍受不了壓迫而離家出走。外祖父時而善良仁慈,時而暴力冷血,但是教會了他做人和立足社會的道理。外祖母對阿廖沙和顏悅色,常給他講傳說、歷史故事等,給了他應對困苦生活的源源不絕的勇氣。不久母親離世,外祖父家也因種種原因而破產,外祖父對他說:“你自己出去混口飯吃吧!”他便獨自走上了社會。
(蘇聯)高爾基 ·名家作品 ·15.2萬字
《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這三個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關于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在《不存在的騎士》中爭取生存,在《分成兩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在《樹上的男爵》中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這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一次倔強的反抗,讓科希莫從十二歲起就決定永不下樹。從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樹上,卻將生命更緊密地與大地相連。是不是真的只有先與人疏離,才能最終與他們在一起?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4.1萬字
這罕見、奇特的“膠著戰”,在岡巒起伏、神秘莫測的亞熱帶叢林中,進行了整整十年。這部紀實作品,以大膽的筆觸、大量鮮為人知的事實,披露了中越戰爭爆發的真實背景,世界各國的關注與議論,戰爭的殘酷、戰場的慘烈、戰士們可歌可泣頑強戰斗的精神。同時通過具體、生動的描繪,使戰士們走出了“英雄的神環”,在生死未卜的前方,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感情世界……
張衛明 金輝 張惠生 ·紀實文學 ·15.6萬字
本書是繼《在峽江的轉彎處》后陳行甲的第二部自傳體隨筆,講述了他辭官轉戰公益路上關于離別的故事。陳行甲懷著最大誠懇記錄他與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交織,生動書寫了生命中的困難和為難,掙扎和努力,悲歡和離別;細膩描繪了人世間溫暖的擁抱、長流的熱淚……真實的人生比劇本跌宕起伏得多,沉郁和樂觀交織,悲欣交集。我們一代代仍生生不息,愛著,陪伴著,懷念著,哭著,笑著,把日子過下去。這些文字不僅是他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愿你能從中感受到愛與溫暖,從而獲得前行的力量。
陳行甲 ·現當代隨筆 ·13.7萬字
《莎士比亞書店》是創辦者畢奇小姐的回憶錄,書中不僅講述了書店經營中的歡樂、悲傷、成就、遺憾和與很多知名作家、藝術家交往的細節,也記錄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化和社會變遷。畢奇小姐以率直風趣的文筆,將繁華熱鬧的巴黎左岸風景徐徐展開:喬伊斯禁書《尤利西斯》的出版盛況;安塞爾《機械芭蕾》的瘋狂演出;海明威解放劇院街的神勇英姿;順著書店招牌爬上自己公寓的喬治`安太爾,醉酒差點跳下樓的菲茲杰拉德,拿烏龜捉弄人的紀德……守著這座書本砌成的城堡,一位單純的愛書人西爾維亞畢奇,看遍作家百態,嘗盡人世冷暖,見證一段以書結緣的文壇傳奇。
(美)西爾維亞·畢奇 ·外國隨筆 ·18.1萬字
庫布里克經典電影《發條橙》原著小說,入選《時代》周刊“英語小說百強”,未刪節版,全新譯本。“當你無法選擇,你也就不再為人了。”《發條橙》是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代表作,該書以天才的想象力書寫自由與強權的碰撞,一出版便震驚了世界,也催生庫布里克的同名經典影片。小說對青春迷失的寫照,對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發條橙”也成為一個重要意象,寫入流行文化。這次新版的《發條橙》基于英國未刪節版翻譯而成,全新譯本還原酣暢閱讀體驗。誠意收錄:初版《發條橙》打字稿(含作家手跡),英國50周年紀念版獨家長文,50余條原創注釋,作家回顧小說及電影的珍貴文章《發條橙果醬》。
(英)安東尼·伯吉斯 ·外國隨筆 ·11.4萬字
特德·姜作品新結集,內藏《商人和煉金術師之門》《呼吸》《前路迢迢》《軟件體的生命周期》《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雙面真相》《大寂靜》《臍》《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九篇作品——煉金術士之門,自由穿梭時空,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如何展開?我的每一口呼吸,都讓這個宇宙離死亡更近一步。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只是你相信這一點之前,它并不具有殺傷力。科幻小說中隨處可見人造生物,就像從宙斯頭部跳出的雅典娜,這些人造生物一出現就完全成形。但意識并不是這樣工作的,軟件體真實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樣?我的保姆是臺機器,對一個新生兒來說,這意味著什么?記憶一直在欺騙我們,只是我們自己并未發現。如果每個人都開始持續記錄生命日志,文明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我們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可一開始,人類并不知道這一點。如果平行空間的確存在,且可以發生對話,你會用怎樣的方式窮盡生活的可能?
(美國)特德·姜 ·外國隨筆 ·17.5萬字
《在你說“喂”之前》第一次將以下33篇文章結集:1943—1945年的8篇青年時代的短篇故事;1947—1958年的11篇故事和寓言;1968—1984年的14篇短篇小說和對話。它們或者是作者從來沒有發表過的,或者是從前僅僅出現在某些雜志上的,因而它們都變成了無法找到的文本。結集包括短篇、寓言、“不可能的訪談”,主題多樣而引人入勝,機智暗諷的對象包羅法西斯獨裁統治、重復性工業勞動、人類溝通的困難、建立在汽油基礎之上的現代社會……全面展現了卡爾維諾的奇思妙想、幽默風趣、風格多樣,以及對人類境況之荒謬的絕妙把握。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外國隨筆 ·13.1萬字
本書輯錄了朱光潛先生談讀書的文章,涵蓋詩歌、劇本、小說、書信、日記等,涉及古今中外許多作家,傳達出對書籍文化的純粹愛好和獨到見解。文中如品茶一般,分享了讀書的樂趣和體悟,指出如何通過閱讀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陶冶審美能力與道德情操。朱先生學貫中西,平易近人,對青少年的閱讀與成長有很好的言傳身教之功。
朱光潛 ·文集 ·10.3萬字
本書是一本醫學人文圖書,集合了奮斗在中國腫瘤臨床一線的17位女醫生在行醫生涯中的見聞和感想,感人至深。每一位腫瘤科醫生都是一部生命故事存儲器,尤其女性對生命有著更加獨特的感知能力。參與本書的17位女醫生,都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二十年以上,臨床經驗豐富,成熟、理性,日復一日面對各種癌癥患者和家庭,對人生的理解也會與眾不同、更加深刻。醫生這個職業是一個觀察社會和人性的窗口,沒有哪一種職業像醫生這樣直面生老病死,直面悲歡離合,也直面真假善惡。而癌癥更是一塊試金石,既照見醫生、患者,也照見患者身邊每一個相關的人。在癌癥陰影的籠罩下,每個人都脫下了偽裝,真實展現積極求生的一面、絕望害怕的一面,但不管哪一面,都是病房中上演的人間真情故事。在這本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每一個故事都令講述者難忘。它將腫瘤科女醫生的心歷路程真實而充分地展現出來,希望每一位讀者能從中看到人生的光與熱,看到生命的可貴與不凡,看到醫患之間的密切關系與相輔相成,更感受到人間溫情。我們在人間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
沈琳 戴志悅 ·現當代隨筆 ·17.9萬字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當耶魯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時,她對那里的生存規則還一無所知。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其緊張激烈程度絕不亞于競選美國總統。這場“戰爭”持續了六年,為了讓孩子迅速實現階層躍遷,她又排除萬難買到了愛馬仕的鉑金包。
(美)薇妮斯蒂·馬丁 ·外國隨筆 ·14.6萬字
這是一份不同尋常的記錄,收集了海明威與《巴黎評論》《大西洋月刊》等媒體所做四篇訪談。訪談中的許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摯,一如受訪者本人。他憑借一己之力重新定義并改寫了美國文學的面貌。為了呈現一個真實狀態的海明威,采訪者多年堅持,多次碰壁,留下了寶貴的訪談資料。海明威在生命的最后幾年處于怎樣的生命狀態?他對小說寫作有什么見解?他的日常生活如何?從他對于作品的全身心投入中,可以瞥見一個與眾不同的海明威。
(美)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紀實文學 ·3.9萬字
本書是寫作指導書,立足于作者自創的“雪花寫作法”,集中討論小說場景的構建。為什么場景如此重要?好的小說就是用場景說話。對于絕大多數作者而言,要想在寫作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學習設計引人入勝的場景是特別好的方式。這本書就聚焦于這一個話題,幫助熱衷小說寫作的創作者快速掌握設計場景的方法,著力于主動型場景和被動型場景中特定環節的設置、人物視點的設置……剖析具體的場景案例,解鎖每一位創作者潛在的創作力。
(美)蘭迪·英格曼森 ·文學理論 ·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