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49年的紐約,曼哈頓一間沒有暖氣的公寓里,三十三歲的窮作家海蓮,偶然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憑著一股莽撞勁,她開始給這個倫敦地址寫信。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年。很多年后,她和這家書店的通信集,被稱為“愛書人的圣經”,不斷演繹。而那家書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號,已經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三十多年來,人們讀它、寫它、演它,在這段傳奇里彼此問候,相互取暖。
(美)海蓮·漢芙 ·外國隨筆 ·6.4萬字
本書是小說寫作指導書,立足于作者自創的“雪花寫作法”,以寓言的形式架構,傳授將心中故事順利落到筆尖的10個步驟。“雪花寫作法”的10個步驟是利用“雪花分形”的原理,不斷將小說創作的環節細化,令寫作者自身對小說內容的構思更加清晰。本書將告訴你:如何正確界定你的目標人群;如何用一句話說出你的故事;如何進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如何把握節奏,抓住揭示主題的最佳時機點;如何預演每一個場景,確保故事具有超強沖擊力……作者鼓勵每一位小說創作者不要放棄探索適合自己的寫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說寫作方法都無法捋順你的思路,“雪花寫作法”一定能為你帶來驚喜。
(美)蘭迪·英格曼森 ·文學理論 ·10.4萬字
《樹猶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選集,主要收錄他回憶個人經歷、親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紀念亡友的《樹猶如此》將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稱為“以血淚、以人間最純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兩篇寫友人的新作:畫家奚淞修佛之旅《尋找那一棵菩提樹》,救助上萬艾滋孤兒的杜聰《修菩薩行》。可見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書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橋曾“驚訝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發瞬息燦爛”。寫至友王國祥、三姊先明,平實中蘊藏波瀾壯闊,人間悲憫。桂林、上海、南京、臺北,文化鄉愁疊加,難覓歸處。在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雜志《現代文學》,白先勇以文會友,情篤一生。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8.8萬字
這是一本超正經、超神秘、超硬核、超有趣的破案科普書!如果你對世界上所有神秘的案件都充滿好奇,不妨來看看現實中的法醫是如何破解兇案的!法醫秦明將與你一起,從案發的那一刻開始,逐步調查案件的來龍去脈,直到揭開讓人唏噓的真相!本書收錄了9樁神秘的兇案,每樁兇案都包含了3層解讀:第1層:超正經調查每個兇案的檔案名,都仿佛一道謎題,每章開始前,你會得到一份簡單的“調查提示”,幫你更快進入探案的角色。這些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兇案故事,一旦開始閱讀,就根本停不下來。你將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每一樁案件的調查當中,直觀地感受到“排除所有可能,最不可能的也是真相”!第2層:超硬核索引每個檔案的開頭,你將得到一份本章核心知識點的提示,在兇案調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份索引僅僅只是本書科普內容的冰山一角。第3層:法醫手記兇案破解之后,你也可以翻翻老秦的法醫手記,看看他對案件的想法,是否會引起你的共鳴。兇案已經發生,生命無法挽回,但我們是否能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一些啟示,避免悲劇的重演呢?畢竟,我們與惡的距離,有時候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遙遠。
法醫秦明 ·紀實文學 ·13.7萬字
本書是繼《在峽江的轉彎處》后陳行甲的第二部自傳體隨筆,講述了他辭官轉戰公益路上關于離別的故事。陳行甲懷著最大誠懇記錄他與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交織,生動書寫了生命中的困難和為難,掙扎和努力,悲歡和離別;細膩描繪了人世間溫暖的擁抱、長流的熱淚……真實的人生比劇本跌宕起伏得多,沉郁和樂觀交織,悲欣交集。我們一代代仍生生不息,愛著,陪伴著,懷念著,哭著,笑著,把日子過下去。這些文字不僅是他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愿你能從中感受到愛與溫暖,從而獲得前行的力量。
陳行甲 ·現當代隨筆 ·13.7萬字
“文學包羅萬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華親自編選的一本最新雜文集。本書正是他近年來所發表的雜文結集,余華充滿睿智又真誠地分享了他的觀察和思考,內容包羅萬象,從往事到現實,從自我到時代,既漫談生活體驗,也談及創作心得,他生動回憶了他和福貴、許三觀等筆下人物的相遇,也講述了走訪世界時和勇敢的波蘭農民、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時候他們千千萬萬,有時候他們就像是同一個人。這些對人性寬廣與豐富的探究,展現出一位優秀作家對生活的深刻洞察,而命運無常中凝練出的一個個故事,不僅連接著我們的過去與未來,也最終指向了所有文學和藝術創作中最根本的力量來源。
余華 ·名家作品 ·10.7萬字
這罕見、奇特的“膠著戰”,在岡巒起伏、神秘莫測的亞熱帶叢林中,進行了整整十年。這部紀實作品,以大膽的筆觸、大量鮮為人知的事實,披露了中越戰爭爆發的真實背景,世界各國的關注與議論,戰爭的殘酷、戰場的慘烈、戰士們可歌可泣頑強戰斗的精神。同時通過具體、生動的描繪,使戰士們走出了“英雄的神環”,在生死未卜的前方,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感情世界……
張衛明 金輝 張惠生 ·紀實文學 ·15.6萬字
《文章家與先知》精心揀擇最富啟發性的批評杰作,編輯出版上千種名家批評文集,以幫助讀者增進文學鑒賞力。布魯姆坦言,在這一力求賅備的宏圖大業中,自己亦深受教益,學會了如何為大眾寫作;文學批評不只是個體的洞察,更是公眾的事業。二十年后,他把自己為這些批評文集所撰寫的導言,分門別類匯成六卷,以紀念這場堂吉訶德式的冒險。六卷書中所呈現的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堪稱一位稀世天才與文學史上無數偉大心靈所碰撞出的炫目火花。布魯姆指出文章作者在人類社會中常常扮演先知的角色,他們不僅為人類指引前路,而且也會用短小精悍的文章為我們提供審美的體驗。
(美)哈羅德·布魯姆 ·文學評論 ·17.8萬字
本書輯錄了朱光潛先生談讀書的文章,涵蓋詩歌、劇本、小說、書信、日記等,涉及古今中外許多作家,傳達出對書籍文化的純粹愛好和獨到見解。文中如品茶一般,分享了讀書的樂趣和體悟,指出如何通過閱讀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陶冶審美能力與道德情操。朱先生學貫中西,平易近人,對青少年的閱讀與成長有很好的言傳身教之功。
朱光潛 ·文集 ·10.3萬字
盡管生命充滿苦痛與辛酸,但《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給女兒的17封告別信》這本書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節都能讓人見到希望的陽光。信仰超越了死亡,歲月沉淀了從容,人生綻放出最奪目的光彩。《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給女兒的17封告別信》向讀者展現了一個不該被我們忘記和忽視的國家。
(阿富汗)法齊婭·庫菲 ·外國隨筆 ·16.4萬字
曼哈頓上東區的私立學校,是資產排名位于前1%的富豪們的角斗場。這里的精英父母利用高超的手腕精心運作,為孩子爭取常春藤聯盟為數不多的寶貴席位,上演了一出出光鮮而殘酷的育兒戰爭。作為哈佛大學畢業生,布萊斯·格羅斯伯格迅速成為備受紐約上流階層青睞的金牌家教。她的秘密武器不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她了解這些“蓋茨比”的焦慮所在:在新鍍金時代,財富非但沒能讓他們自在,反而助長了他們對階層下滑的恐懼。“天下父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但又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做。”格羅斯伯格穿梭于曼哈頓的私立學校與豪華公寓之間,她做好準備應對精英階層急迫的育兒訴求,卻意外地窺探到孩子們不堪重負的、郁郁寡歡的精神世界。
(美)布萊斯·格羅斯伯格 ·外國隨筆 ·12.1萬字
心外科醫生,有著開胸換血、起死回生的神秘力量,但也是活生生的人,也經受著所有人都有的核心情緒——大部分時候。一次詭異的運動事故,冥冥中將韋斯塔比塑造成了全球領軍級的心外科醫生之一。“我從打蔫的紫羅蘭,變成了無拘無束、膽大自負的混蛋。我變得對壓力免疫,成了習慣性的冒險者,始終渴求著刺激,像一塊磁鐵似的,把高風險病例吸到身邊,并陶醉在和死神的競賽之中。”而又一個寒冷冬日,孩子的拯救和降生,“幫我改變了對生命的看法,也將我塑造成了一個更優秀的外科醫生——我變成了比過去好得多的人,也重又明白了愛能帶來歡騰、喜悅。”透過韋斯塔比的心路剖白和自我反思,讀者將看到一場場生命的冒險,一次次愛的悲歡,以及現代心外科那扣人心弦的全部故事——“它們正是在我這一生中漸漸鋪陳開的,能夠參與其中,我很自豪”。
(英)斯蒂芬·韋斯塔比 ·紀實文學 ·16.7萬字
《如何讀,為什么讀?》是布魯姆在年近古稀時出版的一本個人化的導讀著作,這位閱讀大師、智慧老人、經典的經典讀者為我們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談論他從童年到晚年喜愛的詩、小說、戲劇。本書可以說是《西方正典》的互補版,已讀過《西方正典》的讀者,可在這里再探索和再發現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魯姆的批評能量;初次接觸布魯姆的讀者,則可從這里開始,踏上尋訪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美)哈羅德·布魯姆 ·文學理論 ·18.4萬字
在歷時五年的“世界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于1993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了自己的文學寫作。其全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2013年初,依據這五本聽課筆記,《文學回憶錄》出版了。出于當時的顧慮,陳丹青沒有收入九堂課的相關內容。近經商酌,為讀者考慮,仍以他的筆記為依據,編成《木心談木心》一書,是為《文學回憶錄》補遺。《木心談木心》面世,應是大可尋味的文本,賞鑒木心而有待申說的作者,會留意他所謂“精靈”的自況、所謂“步虛”的自供嗎——承老頭子看得起我們,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論,誠哉所言非人:這是文學法庭再嚴厲的拷問也難求得的自白啊。
木心 陳丹青 ·文集 ·8.5萬字
《憤怒與神秘》收入了勒內·夏爾從1938年到1947年間近十年的詩歌作品,是為他在法國讀者及詩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這部詩集從形式到內容各方面在法國詩歌史中都具有關鍵地位,被認為是勒內·夏爾當之無愧的代表之作。
(法)勒內·夏爾 ·外國詩歌 ·6萬字
余華將這部《文學或者音樂》稱作他的個人閱讀之書,和聲之書。所收錄的28篇文章,記錄了余華三十年的個人閱聽史,他對經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潛,一遍遍重讀與回響,都被濃縮在330頁的字里行間。在這里,他以“寫小說者”的敏銳和同感力,反復叩問,引領我們走近博爾赫斯、福克納、卡夫卡、契訶夫、馬爾克斯、肖斯塔科維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師,條分縷析他們的敘事技巧,抵達他們創作中的秘密所在,而這些經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閱讀和解讀中,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無論共鳴也好,反駁也好,這些繽紛時刻的來臨,都激蕩出閱讀和原典之間的應力。打開書,一趟文學與音樂經典的啟蒙之旅由此啟程。
余華 ·文學評論 ·14.2萬字
一位藝業精湛、傲氣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醫生形象躍然紙上。那些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就存在的頂尖外科技術也令讀者嘆為觀止。在展現心胸外科手術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癥、病患和自己的業務游歷,揭示了人世百態,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物文化,展現了一名外科醫生眼中所見的悲傷與愛,以及對醫療制度、倫理和醫學教育的反思,令讀者收獲很多感觸和啟發,是一部兼具敘事魅力、醫學知識和奇跡的佳作。
(英)斯蒂芬·韋斯塔比 ·紀實文學 ·17.5萬字
吳念真細述人間邂逅的“臺灣筆記”,《這些人,那些事》后感動再襲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頓和難處,一如吳念真電影作品《戀戀風塵》和文學作品《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們,但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命哲學和尊嚴,渺小但自得其樂,都有值得驕傲的東西來支撐,所有這些,都會給讀者安心的力量。《臺灣念真情》中記錄的小人物故事,印證了“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說法,體現了中華民族最淳樸的民風,能喚起人們對民族美德的回憶和向往。吳念真總在書中提起的“尋找臺灣生命力來源”,也是指一個民族去追憶它曾經美好,現在已經失去的精神生命力。《臺灣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臺灣最質樸的平民百姓。
吳念真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東京八平米》是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是其對在東京親手建立起另一種日常的記錄。八平米在日本被稱為“四畳半”,即只有四個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間,租金便宜。因為八平米房間沒有廚房和冰箱,也沒有洗澡間和洗衣機,她興致勃勃地寫起如何飲食起居,以及親歷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居住空間逼仄,她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頭和公共空間,寫東京的洗衣店、錢湯、咖啡館、24小時漫咖店、獨立電影院、小餐廳等,同時寫下她遇見的東京平民故事,這些人物是“看不見的、真正的東京人”,他們的故事為我們鋪陳日本的世情百態,亦照見自身。
(日)吉井忍 ·外國隨筆 ·9.5萬字
阿迪契收到兒時好友的一封來信,詢問她應該如何將女兒養育成一個女性主義者。《親愛的安吉維拉》即是她的一封回信。在信中,阿迪契給出了十五條直接而坦誠的建議,涉及育兒、母職、婚姻、職場、身份認同等方方面面。關于養育女孩,更是一場關于女性應該如何定義并塑造真實自我的探討。“因為你是女孩”從來不是任何事的理由。從來不是。
(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名家作品 ·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