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2014年出版的暢銷書《誰的內心不糾結》的提升與成熟版。本書所講述的心理困擾大多跟《誰的內心不糾結》一書中所提及的差不多,但同樣的問題,本書的化解方式卻并不一樣,很多都有改變與提升。任何內心困擾與生活壓力你或許都能從本書中找到相應的答案。雖然答案可能只是一個無比簡單的心理暗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生活靈感,但它往往很實在、很實用。
楊子星 ·心靈療愈 ·7.5萬字
《我是個年輕人,我得了躁郁癥》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心理自助類圖書。23歲、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阿杰正要展開新的人生,卻在此時確診了躁郁癥,跌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像被困住了。作者以躁郁癥親歷者視角真實記錄一場絕望與希望交織的生命之旅。他經歷了困惑、怨恨,克服了如“木柴在火堆里燒得噼里啪啦”的痛苦后,終于走出黑暗,迎來清晨,并鼓勵人們,躁郁癥康復后,人還是那個人,日子還是那些日子,但生命開始有了坐標軸,我們擁有了托起自己的底氣。全書分為“確診以后的日子”“憑什么要好起來?”“開始治療了……”“讓頭浮出水面”“康復的那一刻”五個章節,作為一個“過來人”,作者用直白平實的語言科普了在患病的每個階段會遇到的困惑,同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誠懇、細膩地描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訴我們,哪怕身處無邊無際的黑暗,哪怕被消沉悲傷的情緒困住了,但也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救自己于人間水火。因為黑暗中的路無論有多遠,都會有結束的那一刻,第二天的清晨也都會如約來臨,而你也知道的,天亮之后,會很好看。
李俊杰 ·心靈療愈 ·7.5萬字
你是否也曾因為自己的叛逆念頭、矛盾心理、沖動行為、負面情緒而感到無所適從?其實這些痛苦都事出有因。自成長初期以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以及有失偏頗的自我價值感,使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當我們遭遇挫折時,這個內在小孩就會變成那根脆弱敏感的神經,讓我們面臨諸多問題時感到困擾,并陷入掙扎與痛苦。有時,我們甚至會沉溺于痛苦中,不愿改變現狀。因為熟悉的痛苦會讓我們產生安全感——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和受到陌生的對待而產生的不安相比,盡管已經熟悉的對待會讓自己很痛苦,但也會產生一種安全感。而這也恰恰表明了,我們的內在小孩受到了傷害。受傷狀態下的內在小孩,會令我們無法如愿地表達需求和拒絕,極度缺乏安全感,并因此不敢做出改變。在本書中,知名心理咨詢師冰千里將陪伴你了解自己內心脆弱的來源,識別自己內在小孩的類型,并通過建立家庭邊界、緩沖空間、深度關系等手段來滋養受傷的內在小孩,以脫離困境,學會溫柔對待自己的全部。
冰千里 ·心靈療愈 ·7.4萬字
為什么有些人在經歷失敗或重大變故后便從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卻可以乘風前進?面對創傷,外在的物質永遠無法填補內心的空洞,只有內心的力量足夠強大,才能站起來,再一次重新開始。閱讀這本書,無論你正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如何深陷泥潭,它都能幫助你向內尋找復原力,從每一次的挫敗中學習與成長。
留佩萱 ·心靈療愈 ·7.4萬字
《反脆弱心理學》從心理學出發,一針見血地指出“玻璃心”的脆弱根源,重點提出了克服脆弱的方法:克服完美主義、化解焦慮、掌控恐懼、調節羞恥、降低敏感度、提高抗壓能力、建立心靈后盾。作者將自己的觀察與研究注入一個個鮮活案例,每章深入探討一個話題,幫助讀者找出思維缺陷,反思生活現狀,走出行為誤區。通過有意地培養與練習,相信大家完全可以擺脫“玻璃心”,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和生活的幸福指數,讓生活更有方向感。
宋水蘭 ·心靈療愈 ·7.3萬字
這是一本心理學指導手冊,教你如何身心合一、自我表達、鏈接他人,從而實現不較勁地學習、工作、經營人際關系;教你如何讀懂他人的情緒、需求;教你如何挖掘自己的為什么你這次又沒能完成項目?為什么你總是學不進去?為什么你和身邊人的關系總是一塌糊涂?為什么你明明沒干什么卻總覺得很累?不是因為你能力不行,也不是因為你懶惰,而是因為你沒能順應自己的優勢,獲得能量。本書分別從生活、學習、工作、人際關系等方面,幫助你從費力的狀態里走出來,不再疲憊、迷茫和焦慮,換個心態生活,以更清晰、簡明的思路,面對過去你認為的苦難、障礙和困惑。通過應用本書提到的18種自我成長的方法,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與才能,享受愛與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上豐盛人生?!八疂M則溢,月盈則虧”,剛剛好才是理想的人生狀態。
劉晨曦 ·心靈療愈 ·7.3萬字
本書是著名心理學者施琪嘉多年來對創傷的研究與治療集大成之作。在成長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經歷創傷,包括原生家庭創傷、人際創傷、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等,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心理創傷,被它們左右著當下的生活。本書從對創傷的自我診斷和覺察、深度創造的療愈方法、如何進行自我創傷療愈等方面,對心理創傷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并結合經典案例和臨床案例,幫助讀者從看見到自療,超越創傷對我們的影響,最終實現療愈,并發展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施琪嘉 ·心靈療愈 ·7.3萬字
皮膚上的傷口的愈合最多不超過21天,但是情感暴力導致的心靈創傷,或許需要一輩子來修復。大多數自我的破碎均來自于外界的攻擊,我們總是強行要求自己活在他人的價值觀中,或者為他人的要求痛苦地作出改變。生活中,太多暴力的情緒發泄方式都是在傷害他人,同時也在傷害自己。就算是打著“為你好”或“刀子嘴豆腐心”的外衣也消除情感暴力的非合理性,這是一種從來沒學會如何去愛的表現。正確的感情最終形成精神和意識,錯誤的感情只能淪為脾氣和情緒。本書從情感沖突出發,深度探究情感習慣的本質與傷害,揭開關系暴力的偽裝,分析關系價值的心理機制,幫助我們識破那些無意識的欺騙,擺脫受害者的習得性負面內在,建立完全自立的靈魂。最終,形成完整的自我本位價值觀,走在陽光下,享受自己的人生。我們都要好好溝通,好好擁抱,在這平凡的生活中傳遞一份正常的愛。不用為拒絕任何人的要求而感到抱歉,要為沒能維護自己的隨心所欲而感到抱歉。
(日)加藤諦三 ·心靈療愈 ·7.3萬字
本書是暢銷全球的《生命的重建》一書的姊妹篇正念篇。露易絲·海以生命演進的時間順序敘述,從童年遭遇巨大創傷起筆,到愛情的糾結、工作的迷惘、健康的憂慮、老年的關切,甚至面對死亡的恐懼,娓娓道出了生命的真諦:我們對自己和人生存有怎樣的信念,我們的未來就會變成什么模樣。露易絲·海還廣泛探討了如何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植入全新的正面激勵,選擇更好的人生信念。愛生活,愛自己,我們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美)露易絲·海 ·心靈療愈 ·7.2萬字
“都是為你好”“你為什么不理解我”“你能不能為我想想”“要不是為了你”……對很多人來說,母愛意味著束縛、壓抑和窒息。媽媽不再是釋放情緒的心靈棲息地,而成了枷鎖和羈絆。但這本書不是為了進行“因為她是媽媽,所以要體諒她”這樣的無力說教,而是想要向大家傳達一些負責任的方法和有意義的心理咨詢經驗,探索治愈心靈創傷的方法,找到和媽媽相處的恰當方式,處理好和媽媽的關系。在本書中,作者基于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經驗,深入講述了各種心理輔導案例,重新審視了創傷的意義,給黑暗中踽踽前行的來訪者帶去一絲光明。
(韓)李南玉 ·心靈療愈 ·7.2萬字
這是一本針對當代人情緒失衡問題的自我療愈指南。本書以作者戰勝抑郁情緒的心理治療經驗和親身經歷為基礎,提供了多種情緒疏導工具和自我療愈方法。愈發常態化的情緒問題,如焦慮、恐懼、擔憂、強迫、無奈、絕望等都是潛在的心理問題導火索。本書遵循心理治療的科學性指導,給身處高壓環境的當代人切實可行的自我調節方法,引導讀者擁有健康平衡的心態。第一視角、幽默的語言、生活化的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共鳴與解壓,收獲心靈的治愈。
王偉 ·心靈療愈 ·7.2萬字
本書介紹了一種對焦慮癥患者更友善、更富有慈悲心的方法。與其與心中的敵人共存,不如看到真正的焦慮——你內心的英雄。它總是試圖保護你免受威脅,然而,它對現代世界的真正威脅一無所知。讀者可以在本書中學習如何應對焦慮,通過幽默和慈悲心了解社會為何污名化焦慮,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焦慮怪獸。本書旨在幫助讀者與焦慮怪獸和平相處,訓練焦慮怪獸成為你更好的人生伙伴。
(美)埃里克·古德曼 ·心靈療愈 ·7.1萬字
生活環境和情感支配是互相聯系的。房子關系到情感,間接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和幸福指數。東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會對心態產生不同的影響,人在空間幻想中可以產生很多感情?!翱臻g治愈”首席整理咨詢師尹柱喜從事幫別人整理房子的工作,也教會了很多人該如何收納和整理,改變了一千多個家庭生活。家外是戰場,回家后卻連放松身心的空間都沒有的人們的疲憊,展現了讓這樣的人們一邊用心生活,一邊一起戰勝這些疲憊的過程。同時告訴讀者拋棄對物品的偏執的方法,還有選擇珍藏物品的方法等收納要領,并將我們必須要這樣做的理通過多種事例和作者的智慧結合在一起展現出來。
(韓)尹柱喜 ·心靈療愈 ·7萬字
如何面對心愛之人的逝去?在得知家人患病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患者?被通知生命所剩無幾時,如何有尊嚴地、不留遺憾地離開?書中這些臨終前的故事,讓我們重新認識死亡,讓離別充滿溫情和回憶。本書稿的作者為專業的臨床心理醫師,在癌癥病房中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躺在癌癥病床上的,有些人淡然面對“生死”,有些人找不到心情與情緒的出口。作者利用自己的專業和經驗,幫助這里的人化解自己的情緒,實現自己的愿望,讓人生這一階段能不留遺憾地度過,對于活著的親屬來說,也是一種愛的延續!書中的故事總是充滿淚水,但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能力把記憶化成力量。
江珈瑋著 湯舒皮繪 ·心靈療愈 ·7萬字
你是否在工作壓力下無所適從?你是否感覺被生活折磨地身心俱疲?你是否渴望放松點,可根本停不下來?你是否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寢食難安?你是否很難允許自己放松享受片刻?當今的人們普遍處在緊繃的狀態下,活得越來越內卷,越來越不安,就像一個個緊繃的皮筋,不敢放松也不會放松。久而久之,身心問題就都出現了。想要生活得更舒服,就要提升松馳感。擁有松馳感的人,才能生活得游刃有余。本書作者范俊娟結合多年的咨詢經驗和心理學知識儲備,教我們停下來思考自己過度內耗和焦慮的身心狀態,并分析出現這種習慣性身心模式的原因,通過具體的認知和行動方案教會我們由內而外養出松馳感,提升內在力量,告別負面情緒,以更健康積極的心態來抵御世界的浮躁多變。
范俊娟 ·心靈療愈 ·6.8萬字
有時我們缺的不是方法,而是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抑郁康復者現身說法,講述用一件小事重拾樂趣和活力的不可思議。本書收錄了30多位抑郁障礙患者康復后寫給“病友”的信。在信中,他們分享了幫助自己重拾生活樂趣的興趣愛好,為在抑郁中躊躇如何“遠離低迷”的人們,傳遞邁開第一步的勇氣。他們中有的人偶然加入了合唱隊,不知不覺成為隊里的常駐成員;有的人在打毛線時找到了久違的美麗與平靜;有的人依靠寫作,梳理了讓自己思緒混亂的敏感情緒;還有的人在騎馬時收獲了互相信任的友誼……大家從這些看起來與抑郁不相關的事情中,找回了屬于自己的活力與快樂。在這本特別的書信集中,你將見證一件小事成為生活“強心劑”的奇跡。
(英)奧利維亞·薩根等主編 ·心靈療愈 ·6.8萬字
焦慮的時代下,我們的人格形成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人人都有病”是偏激的觀點,還是確有其事?社會心理學先驅卡倫·霍妮認為,人們通過愛、順從、權力和退縮去對抗焦慮,以獲得暫時的安全感。但當人們同時使用幾種互不兼容的策略時,內心的沖突就會隨之出現。對愛的病態需要讓我們形成非黑即白的愛欲觀點,認為“愛我的人不會傷害我”或者“不應該傷害我”;“順從”讓我們壓抑自己的需要,順從一切人的潛在愿望,避免一切可能招致的敵視;“權力”讓我們過度追求掌控感,陷入“如果我擁有權力,就不會受到傷害”的僵硬思維里;“逃避”則讓我們習慣性切斷與他人的情感聯系。這些對抗焦慮的方式無一例外都會導致內心的沖突,讓我們不斷遠離自己真實的感受,在想象中構建完美的自己,逐漸形成神經癥人格。在本書中,作者借由霍妮的視角,細致入微地剖析了神經癥人格這個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病態”“異類”的心理狀態。在追溯人格形成的外在影響與內在原因的基礎之上,探討了現代人可以如何借由自我分析來克服神經癥人格的阻礙,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接納自我,減輕時代性焦慮。
張蔚 ·心靈療愈 ·6.7萬字
這是一本寫給為人際關系困惑的人們的情感關系導航指南。22篇情感暖言,總有一篇會讓你看到自己與父母、朋友、同事、愛人等相處模式。書籍從“好好愛自己”“與人舒服相處”“持續優于昨天”“接納現實模樣”四個方面,給予希望尋求良好關系或想要改善自己與他人關系現狀的讀者幸福生活的方法論,幫助讀者探尋舒適的相處模式,重建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
水青衣 范遠舟 ·心靈療愈 ·6.7萬字
人生不過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當你身處低谷時,你可以消沉,可以焦慮,可以抱怨,甚至可以崩潰。但真正能夠治愈你的,從來不是時間或某個人,而是你的格局和釋懷。眾生皆苦,唯有自渡。自渡是一種可以習得的能力。全網300萬粉絲心理類博主墨多先生,憑借豐富的心理學知識、10多年的咨詢經驗,以及曾幫助過眾多女性改變命運的具體方法,讓你重新認識自己,發觀內心潛在的能量,獲得治愈身心的力量,擁有不焦慮的自在人生。
墨多先生 ·心靈療愈 ·6.7萬字
1900年初,18歲的“聰明漂亮”的杜拉被父親強行帶到弗洛伊德的診所進行治療。同年,她主動結束治療。弗洛伊德將她的案例記錄撰寫成書。但為了保護杜拉,這本書一直拖到1904年才發表出版。杜拉患有歇斯底里(又稱癔癥),癥狀非常復雜離奇,包括呼吸困難、沒有生理原因的劇烈咳嗽、突然不能說話、失去記憶、經常性的偏頭痛、抑郁、反社會和不太真實的自殺傾向等,并且多年求醫無果。而經過天才般抽絲剝繭的分析,弗洛伊德認定:這些癥狀,其實都是心理動力在作祟。而核心的心理動力,都與性和愛有關。原來,杜拉生活在一個混亂的家庭。她父親是成功的商人,頗有頭腦,杜拉很愛他。她的母親則是一名有嚴重潔癖的平庸的家庭主婦,每天的工作就是讓家里保持著一塵不染。杜拉的父親不愛母親,有一名情人K女士。K先生顯然知道妻子有出軌行為,而杜拉的母親也知道丈夫的不忠。但是,這四個人卻一直保持著一種奇特的默契,誰也不想打破現狀。仿佛是為了保持這種默契,當K先生對年僅14歲的杜拉產生了性的企圖時,杜拉的父親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復雜的是,杜拉實際上對K先生產生了愛慕之情,并且杜拉和K女士的關系也很微妙,一方面討厭她奪走父親,另一方面卻又一直和她有比較親密的來往,譬如她關于性的知識,就是從K女士那里學來的,她經常和K女士一起讀有關性的書。杜拉復雜而離奇的癥狀,是對這兩個家庭復雜而離奇的關系的反映。然而可惜的是,這個案例報告有著完美的分析,卻不是一次完美的治療。弗洛伊德太急于把他的結論強加給杜拉,導致杜拉對弗洛伊德產生極大不滿,并中斷了治療。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靈療愈 ·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