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是個年輕人,我得了躁郁癥
會員

《我是個年輕人,我得了躁郁癥》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心理自助類圖書。23歲、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阿杰正要展開新的人生,卻在此時確診了躁郁癥,跌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像被困住了。作者以躁郁癥親歷者視角真實記錄一場絕望與希望交織的生命之旅。他經歷了困惑、怨恨,克服了如“木柴在火堆里燒得噼里啪啦”的痛苦后,終于走出黑暗,迎來清晨,并鼓勵人們,躁郁癥康復后,人還是那個人,日子還是那些日子,但生命開始有了坐標軸,我們擁有了托起自己的底氣。全書分為“確診以后的日子”“憑什么要好起來?”“開始治療了……”“讓頭浮出水面”“康復的那一刻”五個章節,作為一個“過來人”,作者用直白平實的語言科普了在患病的每個階段會遇到的困惑,同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誠懇、細膩地描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訴我們,哪怕身處無邊無際的黑暗,哪怕被消沉悲傷的情緒困住了,但也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救自己于人間水火。因為黑暗中的路無論有多遠,都會有結束的那一刻,第二天的清晨也都會如約來臨,而你也知道的,天亮之后,會很好看。

李俊杰 ·心靈療愈 ·7.5萬字

最新章節 第50章 最后一封:來自現在的回信 2024-12-10 15:14:22
我們內心的崩裂:霍妮談這個時代的基本焦慮與自我掙扎
會員

焦慮的時代下,我們的人格形成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人人都有病”是偏激的觀點,還是確有其事?社會心理學先驅卡倫·霍妮認為,人們通過愛、順從、權力和退縮去對抗焦慮,以獲得暫時的安全感。但當人們同時使用幾種互不兼容的策略時,內心的沖突就會隨之出現。對愛的病態需要讓我們形成非黑即白的愛欲觀點,認為“愛我的人不會傷害我”或者“不應該傷害我”;“順從”讓我們壓抑自己的需要,順從一切人的潛在愿望,避免一切可能招致的敵視;“權力”讓我們過度追求掌控感,陷入“如果我擁有權力,就不會受到傷害”的僵硬思維里;“逃避”則讓我們習慣性切斷與他人的情感聯系。這些對抗焦慮的方式無一例外都會導致內心的沖突,讓我們不斷遠離自己真實的感受,在想象中構建完美的自己,逐漸形成神經癥人格。在本書中,作者借由霍妮的視角,細致入微地剖析了神經癥人格這個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病態”“異類”的心理狀態。在追溯人格形成的外在影響與內在原因的基礎之上,探討了現代人可以如何借由自我分析來克服神經癥人格的阻礙,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接納自我,減輕時代性焦慮。

張蔚 ·心靈療愈 ·6.7萬字

少女杜拉
會員

1900年初,18歲的“聰明漂亮”的杜拉被父親強行帶到弗洛伊德的診所進行治療。同年,她主動結束治療。弗洛伊德將她的案例記錄撰寫成書。但為了保護杜拉,這本書一直拖到1904年才發表出版。杜拉患有歇斯底里(又稱癔癥),癥狀非常復雜離奇,包括呼吸困難、沒有生理原因的劇烈咳嗽、突然不能說話、失去記憶、經常性的偏頭痛、抑郁、反社會和不太真實的自殺傾向等,并且多年求醫無果。而經過天才般抽絲剝繭的分析,弗洛伊德認定:這些癥狀,其實都是心理動力在作祟。而核心的心理動力,都與性和愛有關。原來,杜拉生活在一個混亂的家庭。她父親是成功的商人,頗有頭腦,杜拉很愛他。她的母親則是一名有嚴重潔癖的平庸的家庭主婦,每天的工作就是讓家里保持著一塵不染。杜拉的父親不愛母親,有一名情人K女士。K先生顯然知道妻子有出軌行為,而杜拉的母親也知道丈夫的不忠。但是,這四個人卻一直保持著一種奇特的默契,誰也不想打破現狀。仿佛是為了保持這種默契,當K先生對年僅14歲的杜拉產生了性的企圖時,杜拉的父親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復雜的是,杜拉實際上對K先生產生了愛慕之情,并且杜拉和K女士的關系也很微妙,一方面討厭她奪走父親,另一方面卻又一直和她有比較親密的來往,譬如她關于性的知識,就是從K女士那里學來的,她經常和K女士一起讀有關性的書。杜拉復雜而離奇的癥狀,是對這兩個家庭復雜而離奇的關系的反映。然而可惜的是,這個案例報告有著完美的分析,卻不是一次完美的治療。弗洛伊德太急于把他的結論強加給杜拉,導致杜拉對弗洛伊德產生極大不滿,并中斷了治療。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靈療愈 ·6.6萬字

最新章節 第7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2020-06-15 11:12:5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海原县| 辽宁省| 工布江达县| 苏州市| 锦屏县| 九龙坡区| 巢湖市| 司法| 建德市| 富川| 济宁市| 丽水市| 克什克腾旗| 监利县| 方山县| 日照市| 会同县| 卫辉市| 阜城县| 辉南县| 日照市| 台南市| 枝江市| 留坝县| 濮阳市| 庆云县| 太原市| 同仁县| 乌审旗| 靖远县| 永仁县| 墨竹工卡县| 平安县| 商都县| 舒兰市| 西林县| 灵寿县| 乾安县| 阳新县|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