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從經濟層面回顧整個平成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這代人度過了50~80歲的人生,而且與上一代人共同推動了平成時代的發展。對于昭和時代的經濟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書上了解過,見過面的人屈指可數。但是,平成時代的大部分經濟人物都與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并不是單純分析數據和羅列資料,而是真實記述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日)野口悠紀雄 ·經濟史 ·9.3萬字
國家為什么會有貧富之分?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C.艾倫探究了地理、全球化、技術進步、經濟政策和制度之間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這些因素以何種方式決定了世界的貧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鑒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響經濟增長的各大要素,闡釋了為什么我們的世界一直處于不均衡之中。
(英)羅伯特·C.艾倫 ·經濟史 ·8.7萬字
本書作者約翰·希克斯是當代西方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克斯著述很多,他的經濟理念自成體系,有一定影響。本書1969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1973年再版。全書共十章。內容包括市場的興起,貨幣、法規和信用制度的發展,農業的商業化過程,勞工市場的變化,工業革命的歷史等。作者把人類經濟活動的歷史區分為兩種類型,即自由放任或集中干涉,這種看法具體體現在上述各個專題的闡述之中。
(英)約翰·希克斯 ·經濟史 ·11.1萬字
通天人之際,達古今之變。一部二十四史,帝王將相讀出來的,往往是爾虞我詐和經略權變,而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卻是很多當代經濟理論的預演。本書從經濟學、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歷史,展現了一個同樣驚心動魄而又別開生面的視角。當今世界是一個風云變幻的世界,有歐債危機,次貸危機,乃至于希臘,這個危機深重的國家至今還在和歐盟撓撓不已,其實這些都已經在我們的歷史中預演過了。我們做的,就是要把這些歷史中的瑰寶尋來,擦去表面的塵土,讓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理論交相輝映。東西兩漢煌煌四百余年,明君賢臣輩出,文治武功均可稱道。可知其在貨幣理論上的大膽實踐,卻讓今人嘆為觀止?諸葛亮萬世臣表,文武全才,可知在另一個戰場:國家經濟方面,也不遑多讓?北魏孝文帝遷都的計劃中,又潛藏著什么博弈論的道理?為什么有些人先反對而后同意?這些疑問,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汪凌燕 汪通 ·經濟史 ·19.8萬字
本書作者于曉華深耕農業經濟學多年,此次聚焦元明清三朝700年的歷史,分析古代農業社會的經濟發展、制度建設、全球貿易、貨幣發行、官商經營等,從一場場危機、改革中探尋王朝崩潰的必然。在他筆下,三朝興衰的過往有了深入、客觀、普遍的解釋,更延伸至民國時期的幣制改革、金融現代化。書中詳細講述了,元興滅金、滅宋的根本原因在于蒙古人靈活的財政與金融制度,斡脫商人為元朝的崛起撬動了亞歐大陸上人才與資源的流通。而大量涌入明朝的白銀,促成了一條鞭法改革的成功,但貿易的不平衡一定會被時間打破,西班牙帝國的衰落和明朝的滅亡于是接踵而至。清朝在盛世之后馬上面臨內卷的巨大壓力,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而北洋水師則敗于現代金融制度的巨大資源調動能力。民國的廢兩改元、金圓券改革的結果是埋葬了自己。本書歷數三朝的高光與低谷,重新解讀我們熟知的歷史事件,發掘興衰變革背后的深層原因,更以此審視當下的繁榮與內卷、危機和變遷,揭示歷史的金融邏輯和內在因果,并總結經驗與教訓,給出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未來可能。
于曉華 ·經濟史 ·14.8萬字
本書創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經濟區”概念,指出無論是哪一集團控制了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基本經濟區”即可征服乃至統一全中國。以此概念出發,重新梳理中國經濟史,描繪兩千年來中國經濟格局變遷的內在邏輯。本書論點立足于經濟、水利、歷史地理等問題,筆鋒所指卻是歷代中國統一與分裂的經濟基礎,更以此來推演中國的國家組織和形態。縱觀世界歷史,那些叱咤一時的大國大多煙消云散,為何中國卻總能大一統?為了對抗游牧民族,中國的組織機制隱藏著什么核心秘密?翻開本書,了解一段別開生面的經濟史,理解我們自己所處的大國的形成機制。
冀朝鼎 ·經濟史 ·6.4萬字
本書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該書是對與蘭斯·戴維斯合作在《制度變革和美國經濟成長》(1971年)和與羅伯特·托馬斯合作在《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1973年)里開始的關于制度變革的研究的繼續。全書共分3編15章,具體內容包括新古典派的國家理論、第一次經濟革命、工業革命的反思、制度變革理論和西方世界經濟史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美)諾思 ·經濟史 ·13.7萬字
在這本西方經濟史中,知名經濟歷史學家巴里·埃森格林聚焦于研究全球民粹主義的歷史。他將當今世界時局與19—20世紀早期的民粹主義浪潮進行對比,認為民粹主義思潮往往在經濟衰退時更為興盛,那時更易讓民眾認為,精英是邪惡的。然而,盡管部分銀行家、金融家和政客對西方經濟社會的混亂負有責任,民粹主義者的解決方案往往過于簡單,并且在經濟上適得其反,民粹主義者經常墮落為煽動者,并具有仇外心理。解決民粹主義者所提出的擔憂并無單一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埃森格林認為,支持和改善國家福利與社會保險體系,使其能夠更好地為經濟中受沖擊更大的群體提供緩沖與保障,是一個可行的出發點。這本書于當下而言,頗具前瞻視野與宏大格局,它清晰地解釋了歷史上民粹主義的吸引力和危險性,對于任何不僅想要了解民粹主義的現象與本質,而且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全球性經濟危機與民粹主義之間究竟有何聯系的讀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讀物。
(美)巴里·埃森格林 ·經濟史 ·15.1萬字
本書的作者凱恩斯是國家干預理論的創始人,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提出了有效需求、非自愿失業、流動性偏好三大理論,也被稱為凱恩斯主義,該理論成為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解決經濟蕭條問題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政策良方。由北京大學晏智杰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是華夏出版社經濟學類叢書的知名品牌。自2005年1月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和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等三部劃時代的巨著同時首批推出以來,它們高水平、高質量的翻譯使它們在同類書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研究者采用最多的書。為回饋廣大讀者,現在特別推出“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超值白金版。
(英)約翰·梅娜德·凱恩斯 ·經濟史 ·19萬字
文明盛衰的密碼是什么?權利有著怎樣的規則?貧富有著怎樣的邏輯?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以金融業的發展核心,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逐條分析世界文明進程中的盛衰密碼和進退定律。從貝殼到鑄幣,從保險到股票,從金融機構到頂級富豪……無論是日不落帝國的建立,還是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都有金錢的力量在背后驅動。在盛世與亂世的交替中,金融以貨幣為工具,緩緩地移動著自己那只看不見的手。三千年的世界史其實就是一部金融史,從公元前1500年到21世紀,讀懂金融世界的來龍去脈,看金融如何一步一步地塑造人類文明,串聯起一幅貨幣、債務、財富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壯闊畫卷。
趙濤 魏媛 ·經濟史 ·12.8萬字
《中國經濟史評論》由中國經濟史學會主辦,內容涉及經濟史理論與方法、中國經濟史、世界經濟史、中外比較經濟史諸方面,以及中外經濟史論著評論與國外經濟史理論評介,專題研究成果述評與國內外經濟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動態的報道,等等。本書鼓勵經濟史學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資料、運用新方法、提出新問題,深入剖析歷史上諸多經濟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注重對經濟史重大問題的理論探討與經濟史前沿問題的研究。
戴建兵 魏明孔主編 ·經濟史 ·15.7萬字
在現代世界中,貨幣,無處不在。個人資產起落和大國政經博弈,都少不了貨幣穿針引線。讀懂經濟,必須讀懂貨幣。要理解貨幣,就必須撥開噪音與誤解,進入貨幣的歷史長河中,尋找貨幣演變的真正邏輯。在《貨幣簡史》中,青年學者徐瑾用5大模塊、30個維度,從貨幣的基本理論出發,闡釋了貨幣的本質。書中不僅回顧了貨幣從金銀到紙幣再到數字支付的歷史變遷,還特別關注了銀行系統和中央銀行的角色,探討了貨幣超發、通貨膨脹以及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揭示了金融穩定與危機之間的微妙平衡。同時,還對現代貨幣制度進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東西方貨幣體系的發展差異、區域貨幣如歐元的挑戰、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的挑戰和改革等。在探索貨幣未來的同時,也關注了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興起,以及央行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可能帶來的變革。通過貨幣這面鏡子,我們可以看到經濟的起伏和文明的興衰。本書對貨幣及其歷史抽絲剝繭,回答“貨幣是什么,從哪里來,又將如何走向何方?”等問題,力圖呈現一個關于貨幣的整體框架,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貨幣歷史視角,還對未來的金融發展提出了富有洞見的預測。
徐瑾 ·經濟史 ·12.1萬字
“爬得越高,摔得越慘。”一個投機商品的價格上漲到一定高度時,市場便會越來越熱,但交易者們很可能面臨慘淡的結果——突然下跌。從17紀的郁金香泡沫到今天比特幣的飆升,本書講述了人類商品交易史上一樁樁驚心動魄的事件。亨特兄弟的白銀帝國、投機者布萊恩的傳奇、剛果的銅礦交易、血鉆的傳說、石油危機、各種加密貨幣的神秘登場、氣候變化引發的金融大戰、電氣化和數字化趨勢大發展產生的新投機活動……這些交易者在投機時的決策思路和心路歷程,就是一部資本的博弈史,也是人們了解商品交易內幕的指導書。
(德)托斯滕·丹寧 ·經濟史 ·12萬字
古代楚雄地區,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人類最早的經濟活動,從元謀人開始,即率先在此展開。與中原地區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楚雄地區,曾長期實行土司制度,集“山區、民族、邊疆”為一體,經濟發展比之中原地區頗顯遲滯和落后。然從明代始,楚雄地區是云南最早改土歸流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由于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不斷交融,流官較多采用了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制度。本書即聚焦于明清云南楚雄地區,對其改土歸流、興辦儒學、賦役征銀、經濟發展、財政轉型等進行系統考察,揭示楚雄地區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在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運行,以及在與中原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融合與發展。
侯官響 ·經濟史 ·20萬字
那些在經濟思想史上留下名字、被一代代讀者閱讀、影響億萬人生活的經濟學大師,究竟是怎樣一群人?他們是擁有超強大腦、為榮譽而生的天才,還是跟你我一樣,雖砥礪奮進,仍會失意彷徨?他們是課本上的一個名字、一張臉、一句話,還是跟你我一樣,是會呼吸、有心跳的人?他們在道德上可以俯視我們嗎,還是跟你我也一樣,介于魔鬼和天使之間?這本《經濟學江湖事》將經濟學大師放置在廣闊的社會時代背景下,無論是配第、斯密、凱恩斯,還是哈耶克、熊彼特、弗里德曼,都被還原為活色生香、有血有肉、愛恨交織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試圖將課本中刻板僵硬的人和理論生動交織起來,以全新方式介紹經濟思想的傳承演變。每一位經濟學大師不再是砂礫一樣安靜孤立的存在,不再是課堂上的生卒年月和理論觀點,而是在歷史長河中順流激蕩或逆流而上的勇者,是在經濟學殿堂中跨越時空彼此握手或激烈爭論的動態鮮活的存在。我們展示經濟學大師彼此人生的交織和穿越時空的相會,再現觀點的尖銳交鋒和思想的發展流轉。我們在浩瀚的經濟思想海洋中遨游,抽絲剝繭般尋找某個觀點發展的脈絡,在漫天文字中讀到經濟學家的八卦,也在無數的學術爭論中,找尋經濟學大俠之間的恩怨情仇。
徐秋慧 ·經濟史 ·10.1萬字
這是一部視角獨特的百年紅色金融發展啟示錄,編著者以人民幣的發展為主線,勾勒出中國現當代社會經濟金融的發展與變遷。主要講述人民幣的由來、人民幣崛起背后的邏輯,以及人民幣作為大國貨幣走向國際舞臺中央的進程和未來道路。書中系統梳理了人民幣從邊區貨幣發展為主權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試水數字化的過程;分別討論紅色貨幣、計劃貨幣、市場貨幣、國際貨幣、數字貨幣等主題;延伸討論了資本市場變革、人民幣財富市場的演變、世界貨幣主導權較量,以及全球貨幣體系的演進等內容。
袁滿編著 ·經濟史 ·17.5萬字
本畫冊以時間為脈絡,以事件為中心,通過圖片的方式真實再現了中國工業前進征程上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精美畫卷、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工業成就。從“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到“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小三件,從“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大三件,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機、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鐵、大飛機、“深海勇士”、“天宮”、“天眼”、“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歷經艱苦奮斗,矢志自立自強,無一不體現出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本書編寫組編著 ·經濟史 ·3.3萬字
本書主要關注自中世紀晚期到17世紀的英國對外貿易,全面考察了這一時段英國對外貿易由弱變強,從受外國商人經濟殖民到初步獲得世界海洋控制權和貿易控制權的整個崛起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當中英國政府、外國商人、外國移民和本國商人等因素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英國對外貿易港口格局經歷了由以東南為主,到以倫敦為中心,再到以利物浦為代表的西部地區的變遷,最終形成了以倫敦為主的全國商業網絡體系。其主要對外貿易方式也經歷了初期出口羊毛等紡織品原料,后來出口成品呢絨,最終形成了以奴隸、蔗糖和煙草為主的大西洋殖民地貿易之過程。
康瑞林 ·經濟史 ·17.2萬字
以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幽默,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追溯了自17世紀以來的重大投機事件,敘述了歷史上著名的金融狂熱、泡沫與崩盤,從郁金香狂熱到南海泡沫,再到1929年大牛市與崩盤、20世紀80年代的垃圾債券、1987年被他準確預測到的股災。作者透過金融史上繁榮與崩盤的交替,揭示投資者狂熱的機理,以及理智的人在追逐利潤時的魯莽行為,而人們對金融事件記憶的“出奇短暫”創造了市場崩潰的條件。他總結了投機事件的共同特征,識別這些跡象并理解其本質,將可能從金融災難中解救自己,把握國家與我們自己的金融命運。本書極具洞察力地揭示了投機情緒的群體心理,市場和周期的本質。當人們能完全理解這些時,將處于市場的有利位置。
(加)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 ·經濟史 ·3.6萬字
德國經濟學家黑塞團隊多角度、多層次解構1929—1939年大蕭條,告訴你世界運行的本質。不僅是一部經濟史,更是關于人性、勇氣與希望的史詩股市崩潰、銀行倒閉、失業潮涌……當年的世界究竟如何走出那場經濟黑洞領悟危機時刻突破之道,參透繁榮年代決策細節,貫通經濟運行歷史邏輯。這是一部剖析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西方世界經濟危機的歷史著作。現今的經濟學研究一直將焦點放在20世紀初期的經濟危機,試圖將它研究透徹以避免人類重蹈覆轍。圍繞這個話題,學者們推出了很多理論,比如這次經濟危機是否因為德國、美國領導人的行為加劇;西方各國政府在危機中是否鼓勵了極端主義;人類應該怎樣認識新的經濟危機;在當今正在發生的金融危機中,應該采取怎樣“正確”的行動?對于這些問題,三位作者在書中作了回答,同時細致地闡述了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機制;評論了政府的策略;總結了解決危機的策略,讓現今的讀者在閱讀本書后能對經濟危機產生更深層的認識。
(德)揚-奧特馬爾·黑塞 (德)羅曼·科斯特 (德)維爾納·普拉姆普 ·經濟史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