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西方經濟學評論》是為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用來集中發表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包括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集中了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主要文章包括《熊彼特經濟學方法論研究新進展》、《斯密“看不見的手”及批判述評》、《宏觀經濟學新發展:Bewley模型》等
方福前 ·經濟史 ·9.4萬字
本書由馬克斯·韋伯在慕尼黑大學開設的“普通社會經濟史概論”講座筆記整理而成,是一部高瞻遠矚的簡明經濟通史,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對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做了全面而透徹的歷史分析:本書第一部分講的是農業組織和農業共產主義形態,涵蓋了家庭、氏族、部落、莊園等一步步的發展形態;第二部分講了前資本主義時代工礦業的興起與發展過程;第三部分分析了前資本主義時代商業的出現與發展;第四部分講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演變和壯大。內容由淺入深,從歐洲地區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等等方面講起,結合豐富具體的文獻資料、插畫,解析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領域的產生與發展,又分析了歐洲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最終以自己的觀點闡釋近代資本主義如何一步步的壯大。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7.4萬字
本書主要目的在于基于“為己利他”行為機理來探尋人類文明和社會規范的根本特質,進而基于從本質到現象的研究路線來辨識社會倫理和人類文明的實然形態及其與應然本質的背離。相應地,本書研究集中在兩大內容:(1)辨折作為應然的規范倫理和作為實然的元倫理,進而引入“為己利他”行為機理來架通實然倫理和應然倫理之間的聯系;(2)考察人類文明的內在本質及其在現實中的異化發展,進而剖析人類文明的產生根源及其演化機制。事實上,由“為己利他”行為機理的擴展和沉淀而形塑了為社會成員廣泛遵守的社會規范和倫理道德,而社會倫理的不斷沉積和凝化又在更大地域乃至世界范圍內孕育出強化協作的人類文明。這樣,基于親社會性和“為己利他”行為機理這一微觀基礎就可以辨識社會倫理和人類文明的合作性本質,基于“為己利他”行為機理被踐行的廣度和深度又可以認識社會倫理和人類文明的實然形態;同時,基于合作性木質,還可以對各種實然倫理和文明進行比較,進而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朱富強 ·經濟史 ·18.5萬字
一部跨越時空的經典作品!揭開世界和平與國家繁榮的神秘面紗,開啟阿根廷股市一個月內漲兩倍的終極秘密!探究奧地利學派的歷史淵源和起起落落,了解20世紀政治、經濟、文化等歷史演變!經濟學歷史上重要人物米塞斯所寫奧派簡史,中文版首次出版。經濟學家毛壽龍、黃春興作序,張維迎、王福重推薦!本書收錄了米塞斯寫的幾乎所有關于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歷史背景的著作、演講與文章。其內容包含奧地利學派的創始人介紹、當時所處的奧地利社會環境、奧地利學派思想與當時盛行學派的區別、奧地利學派思想對當時以及今后的重要影響等幾大方面。通過將這些不同年代的相同話題的內容集結在一起,我們既可以全面探究奧地利學派的歷史淵源,也能看出40余年來米塞斯思想的微妙變化,更能了解20世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的歷史演變。
(奧)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經濟史 ·6.7萬字
本書試圖探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清朝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較,其經濟發展道路是獨特的還是相似的問題。正文部分分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馬爾薩斯奇跡發生之前的清代人口膨脹及其對策。第二章以主要商品的市場流通量和關稅記錄,估算19世紀上半葉的商業總產值。關稅收入隨時間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19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上升趨勢和社會制度的加強。第三章集中探討清朝財政制度的變遷。第四章分析清朝咸同年間的政府借貸活動。第五章分析了清朝1823年大水災的情況。結論部分對現有的歷史GDP研究和大分流研究進行批判,強調利用第一手史料進行研究的重要性。帝國晚期的中國是相當特殊的國家,有著很強的傳統和獨特的文化傳承,但這種獨特并沒有強烈到讓中國可以違背普適的政治經濟規律。清代中國仍然是一個非常相似的國家,仍然遵循著普遍農業國家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道路,一些西方國家早已完成,一些國家則直到現在還在完成過程之中。
倪玉平 ·經濟史 ·7.8萬字
國民的財富從何而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到底來自何處?“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他的曠世之作《國富論》中,為我們歸納總結了現代經濟社會的一些本質規律,現在讀來,仍值得我們思考。本書精選了《國富論》原著中探討勞動與勞動分配、資本與貨幣、財富的創造、經濟政策及國家開支方面的重要內容,輔之以豐富的圖片和基于21世紀經濟情況的深入解讀,使這部經典作品變得通俗易懂、輕松好讀,也更容易讓讀者參考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對當下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本書適合所有關注經濟問題的讀者閱讀。
(英)亞當·斯密 ·經濟史 ·6.8萬字
本書講述了1920年代魏瑪德國時期惡性通貨膨脹的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因發行大量的貨幣而導致經濟崩潰,當時的柏林街頭滿是饑餓的人,有人偷走用來裝錢的籃子和手提箱,卻把錢扔在原地。作者亞當·弗格森從歷史學家的角度,向世人展現了貨幣崩潰的實況,從魏瑪德國最大的通脹欺詐陰謀中,告訴世人貨幣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英)亞當·弗格森 ·經濟史 ·15.5萬字
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之一,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可以和凱恩斯的《通論》相提并論,是對古典經濟學的重大突破。熊彼特首先依據古典經濟學的靜態范式構建了虛構的“循環之流”。然后,熊彼特指出,發展是打破靜態體系的動力所在,而構成發展的兩個核心要素是企業家和貨幣(或者說信用)。發展就是企業家在信用的幫助下,成功地實施新組合,也就是俗稱的“創新”。企業家是經濟體系中最獨具個性的人物,而為實施新組合而創造出來的信用則是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工具。以此為基礎,熊彼特深刻而令人信服地論證了企業家利潤、利息、經濟周期等重大經濟現象背后的機理。本書的重大創見是將經濟學理論從靜態引向動態。因此,任何致力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士絕不可錯過本書。
(美)約瑟夫·熊彼特 ·經濟史 ·16.7萬字
本書是為“紀念李斯特經濟學2015年傳入中國90周年”的相關學術活動撰寫的專著,是中國新李斯特學派的開山之作。全書共體系結構安排如下:導論;第一、二、三、四章是對李斯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的回顧和討論;第五章是對李斯特經濟學傳入中國及其在民國時期的傳播過程的經濟思想史研究;第六、七章是對新李斯特學派為何與李斯特經濟學不同以及新李斯特學派的理論創新的探討;第八、九、十章試圖在新李斯特主義的框架下通過對經濟史和戰后東亞發展經驗的再探討,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鑒;第十一、十二章試圖通過將新李斯特學派的視角引入到對中國模式的討論中,探討中國模式未來的變革方向。
賈根良等 ·經濟史 ·18.3萬字
本書介紹了自工業革命至今的歐洲新經濟歷史。全書將歐洲經濟增長的故事置于世界經濟進步的大背景下,從國家與地區角度,以時間為序,將歐洲經濟與亞洲、東歐及美國的發展進行對比,為讀者提供了歐洲經濟歷史的整體框架和發展脈絡。
(意)維拉·扎馬尼 ·經濟史 ·18.8萬字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創作了一部優雅的商品史,本書將茶葉放置在更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紀北美地區的茶葉消費,并描述隨之產生的經濟與社會現象。在書中,茶葉隨著貿易公司的推動和市場潮流的發展成了一種典型的全球貿易商品。而英國與東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貿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場策略和加勒比地區充分的糖供應能力,將北美變成了茶葉的重要消費市場,使得美國消費者漸漸習慣了這種飲料,也使茶從一種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而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響北美經濟與社會的重要符號。
(美)簡·T.梅里特 ·經濟史 ·16.7萬字
《世界經濟簡史》一書是由德國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著。全書論述了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以及前資本主義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最終落腳到試圖解釋近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整本書,作者遵循了由工業到商業再到金融貨幣的論述順序,用大量篇幅論述了資本主義之所以發生在西方,不僅僅是因為地中海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還因為其具備了內在動力——資本主義精神。全書內容翔實,資料豐富,涉及從原始社會至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方面。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7.6萬字
三井財團如何從一個小綢緞莊成長為擁有24萬雇員的大財團?誰又能想到享譽世界的三菱財團最初只是個販賣天水桶的小作坊?有400年歷史的住友財團如何基業長青?你可知道世界大商業銀行富士銀行的前身僅僅是安田財團的一部分?日本的近代史是連續的,雖經歷了二戰的戰敗,但是明治維新以來的積累得以延續。當年日本軍旗沒有插到的地方,今天這些市場卻被日本產品所占領。溯古思源,延續400多年的家族企業構筑了日本這個財富帝國的今天。讓我們慢慢打開這扇塵封已久的大門,從日本風起云涌的400年商業史中揭開這個秘密吧。
陳偉 ·經濟史 ·16.4萬字
本刊是計量經濟史研究的園地,主要刊登中國計量經濟史和外國計量經濟史研究的論文,也歡迎專門做經濟史數據挖掘與估算的論文。本刊意在探討歷史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崇尚從歷史角度修正、補充和完善經濟學理論的探索精神,為之努力的方向是推動學界深入研究經濟史,發現經濟學說暗含的前提假設與當代經濟的差異,使經濟史真正成為經濟學的“源”而不是“流”。
陶一桃主編 ·經濟史 ·10.4萬字
本書運用了新制度經濟學、分析社會學和比較社會學的方法,提出了“私人貿易”的概念,分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組織模式,并對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荷蘭、葡萄牙東印度公司和法國等國的跨國貿易公司進行了比較研究。通過探討貿易網絡動態、決策過程以及港口和組織背景,本書證明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什么是歐洲和亞洲之間貿易擴張的主導力量,她還揭示了18-19世紀,英國為什么經歷了快速的經濟發展,以及歐洲和亞洲之間的關系如何發生轉變。
(美)埃米莉·埃里克松 ·經濟史 ·15.4萬字
本書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哲學、歷史學和會計學教授雅各布·索爾撰寫的一部經濟思想史。早期理論家認為,國家在建立和維護自由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到了18世紀,思想家們堅持維護摒除國家干預的自由市場觀念。這一理念在隨后的幾個世紀里逐漸被固化。然而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美國政府對美國經濟施以兩次救助。由此,自由市場思想理應重新被認真評估。作者援引西塞羅、柯爾貝爾、亞當·斯密、邊沁、馬爾薩斯、李嘉圖等人的觀點,記述了從古羅馬的自由商業交換體系到羅馬帝國的神圣經濟模式,從早期資本主義到自由市場理論,從中世紀市場經濟到英荷等國家干預下的自由貿易,在爬梳史料的基礎上,詳細追溯了從古羅馬到20世紀自由市場思想的悠久歷史,用歷史的眼光深入解讀了自由市場思想的含義、源起與演變至今的發展脈絡,闡釋自由市場觀念在全球范圍內從未被真正踐行的原因,試圖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由市場理論,思考國家干預與自由市場之間的關系。作者認為,只有回到自由市場思想的起源,了解這一思想的迭代,才能真正理解它,并發展出新的經濟理念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美)雅各布·索爾 ·經濟史 ·15.7萬字
英國全球經濟開拓史,揭秘今日印度、南非、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真實來歷填補空白。英國的特許公司歷史除了東印度公司外,其他的公司全是一筆帶過,沒有一本全面的書籍講述其發展史,本書便是填補了這個空白。深刻解析英帝國衰落的根本原因。親歷者從地理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等是如何共同作用令英帝國衰落的。社會價值極高。這是一本近代史重要參考資料,在許多論文和課程中曾經提到過本書,我們是首次將本書翻譯并出版。本書是一部講述大英帝國從輝煌走向衰落的歷史書。主要內容為特許公司的起源,英國特許公司的發展歷史,與英國的關系,及海外公司是如何掏空英國本土,最終令英帝國衰落的歷史。
(英)喬治·考斯頓 奧古斯·亨利·基恩 ·經濟史 ·12.9萬字
英國作為首個實現現代化、工業化的國家,擁有眾多影響世界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并在第一時間將其投人商業應用,通過產業化來改變人類的生活。在推動世界商業前進的道路上,英國誕生了如英國石油公司、匯豐銀行、樂購、沃達豐、葛蘭素史克等無數優秀企業。即便是在今天,英國經濟似乎已不復往日輝煌,但英國的商業地位余威猶存,對世界的影響力始終延續。一個小小島國,人口不過數千萬,為何會率先闖進現代文明的大門,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在被趕超之后,在世人皆不看好的情況下,為什么還對重塑“日不落帝國的經濟奇跡”矢志不移?回望英國近500年波瀾壯闊的商業史,本書將告訴你:崇尚冒險、熱衷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如何助推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又將帶領英國走上一條怎樣的工業復興之路;彼此制衡、互相成就的共生式政商關系,為英國書寫商業輝煌積蓄了怎樣的底氣,又將如何引領脫歐的英國走上一段新的旅程。
陳潤 王晶 ·經濟史 ·15.9萬字
本書分為基礎篇、傳統制造業篇、先進制造業篇、制造業創新篇、展望篇五篇,具體內容包括:建設現代制造業體系的內涵和時代意義、廣州建設現代制造業體系的歷史進程、廣州現代制造業體系構建的基礎等。
劉帷韜 ·經濟史 ·17.8萬字
《世界經濟通史》是德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代表作,內容是在慕尼黑大學所作的一系列講演的筆記匯編,闡述了他畢生關注的課題——資本主義的興起。全書分別考察了前資本主義的農業、工礦業、商業及現代資本主義興起的經濟導因與文化根源,探討典型的日耳曼定居制度的傳布、演變及其內容,也將日耳曼農村組織與蘇格蘭敞地制度、俄羅斯米爾(村社)土地制度、中國的井田制、印度的村落等做了比較研究,揭示了國家和民族發展和崛起的原因,闡釋對資本主義的全局性思考和宏觀解析。被譽為“研究資本主義理論方面的經典讀本”。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