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情緒控制課(暢銷6版)
- 徐憲江
- 1954字
- 2022-07-26 15:47:25
完美有時候并不完美
哈佛幸福課講師泰勒·本·沙哈爾發現了這樣一種規律:絕大多數的人不僅在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且還在追求完美的生活——而這恰恰是世界上大多數人為什么不幸福的最大原因。完美主義者認為人生道路本身就應該是一條筆直而坦蕩的直線,他們恐懼失敗、畏懼挫折,在這樣的苛求中,生命之旅自然會由于負擔過分而導致無法體會到快樂。
有一位非常偉大的雕刻家,他擁有近乎完美的雕刻手藝,以至于當他完成了一座雕像時,很難令人分清,到底哪個是真人,哪個是雕像。
有一天,占星師告訴這位出色的雕刻家,他即將死亡。雕刻家在聽到了這則不幸的消息之后,不僅開始變得傷心起來,而且開始害怕。與所有人一樣,他也希望自己可以避免死亡。在靜心思索以后,他終于想到了一個方法——做出了11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雕像。
在死神來臨的那個夜晚,他將自己藏身于11個雕像之間,同時屏住了呼吸。死神非常困惑,他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古以來,世界上便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上帝總是或多或少地將人制造得有所不同,所有的東西都是唯一的。
而如今,自己眼前竟然有12個一模一樣的人?在只能帶走一個的前提下,該帶走哪一個?死神無法做出決定。帶著困惑的他來到了上帝的面前,并將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一一告知。
上帝微笑著將沮喪的死神叫到了面前,并在死神耳邊輕聲地說出了一個方法,一個可以在“贗品”之間找出“真品”的方法,同時告訴他:“當你走到那個藝術家的藏身之處時,你便將這個暗號說出來。”
死神有些困惑:“這樣真的有用嗎?”上帝笑了笑:“不要擔心,你會帶走他的!”
帶著懷疑的心情,死神再次來到了那個藝術家藏身的房間里,同時往四周看了一下,說:“先生,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完美,但是你卻遺忘了一點。也就是因為你忘記了這一點,所以,你的雕像上存在一個小小的瑕疵。”
雕刻家完全忘記了自己要躲起來的事情。他跳了出去,大聲問道:“什么瑕疵?”
死神看著因憤怒而忘形的雕刻家,得意地笑了起來:“你終于出來了!這就是瑕疵——你總是追求完美!連天堂都不存在完美,更何況人間?現在,藝術家先生,請你跟我走吧!”
追求盡善盡美當然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而且根據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完美感是每一個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若一個人缺乏自信,生活中時時遭遇挫折,那么,他的安全感便會受到嚴重的傷害。為了避免傷害,完美主義者力求事事、時時都能完美,而這種過于沉重的追求也往往會讓他們生活得過于疲憊。
當你發現自己有些過于“吹毛求疵”時,你應該著手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意識到完美之害
為了從99.9%跨越到完美狀態的100%,你將會需要付出多于正常標準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時間。但是,事情到最后那0.1%往往是最難獲得的,而且與前面根本不成正比,這種過度的刻意追求與機會成本的沉淀往往會讓個人陷入錯誤的不當追求中,導致事情到最后得不償失。當然,若你的工作需要你做到完美又另當別論。
(2)承認缺憾
也許你會認為,一兩方面的完美可以將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弱點完全遮蓋,可是,這樣的行為往往是無謂的掙扎,因為通過追求完美的方法來掩飾自我的弱點根本就是一件費力又不討好的事情。別人依然會看到你的缺點。與其做這樣的事情,還不如告別那些無謂的努力,將追求完美所浪費掉的時間,拿去盡情地享受生活。
(3)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評價
在美學中,呈現為黃金分割比例的事物往往會被認為是真正完美的,但是我們需要正視的事實是,黃金分割是一個無理數,就算是化為有理數,也不過是0.618而已,再往下做,便沒有意義了,因為真正的黃金分割點根本沒有盡頭。
為人處世也是一樣,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付出了努力的,是正確的,你便不需要特別在意他人的評價,否則,一旦遭遇挫折便有可能導致自己的身心過于疲憊,不要為了讓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滿意,而讓自己過度謹小慎微,更不要苛求自己可以完美,因為時時需要提心吊膽的生活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4)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你是否認為,若自己不做到完美,他人便會無視你的存在?
不要犯傻了,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把你看得很重要。不要再自作多情了,沒有人在意你今天的鞋子與頭發顏色是不是搭配,更沒有人關注你的辦公桌是不是擺設得如同產品展覽臺一樣美觀大方。不要總是讓自己被一些無謂的小事費心勞神了,人們往往不會在乎太多他人的瑣事,而你的責任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家人與朋友生活得更開心而已。
哈佛情緒掌控術
“揀一片最完美的樹葉”,完美主義者的初衷總是美好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事、物都存在一定缺陷。若我們一味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最終往往只會讓自己吃盡苦頭,直到有一天,我們在現實的打擊下明白過來:為了尋找所謂的“完美樹葉”,我們失去了多少成長的機會與享受生活的快樂。其實,告訴自己,不苛求完美才能感受完美,讓自己回歸平淡的生活,體會人世間平凡的偉大與神奇,也不失為一種追求美好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