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序言
我的一生乃潛意識自我實現的過程。潛意識中的一切竭力以各種外在表現展現出來,我的人格也從潛意識的狀態中發展起來,且逐漸形成一個整體。我無法用科學的語言來追溯自己這樣的成長歷程,因為我無法將自己作為一個學術問題進行研究。
對于內心體驗,我們可以以永恒來看待,卻只能通過神話的方式進行表達。獨特的神話比科學更能精確地表現生活。科學只是用一般概念對大多數人的情況進行描述,因而無法對個體的多樣性進行解釋。
現在,在我83歲高齡之時,我便承擔起了講述自己神話的責任。不過,我只打算進行客觀描述,只是“講講故事”。這些故事的真實性勿庸置疑。問題是,我所講的這些是童話還是神話?
自傳的寫作實在難得很,原因是他人并沒有標準、沒有基礎,可以據之對其進行判斷——確實沒有什么可供比較的參照物。我知道,自己在許多事情上是異于他人的,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人是無法拿自身與任何其他東西相較的;人并不是猴子,不是奶牛,也不是樹木。我是一個人,但是人又是怎樣的呢?像每一種有生命的存在那樣,我亦是全能神靈庇護下的一個,但是我不能把自己與任何動物、植物或是石頭作比。只有神靈才能做到那些。那么,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一個人的心理過程是不可控的,或最多部分是可控的。因此,對自己或他人的人生,我們無法做出完整的判斷。否則我們就能夠無所不知了——但這最多能稱作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借口。我們不會知道發生在心里的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從哪里開始,是始于某個我們碰巧記得的時刻嗎?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我們并不知道所謂的生命的歸宿。因此,這個故事沒有開頭,其結局也只能含含糊糊地加以估計而已。
人生是一個探索性的實驗,僅從數字上就能看出發生了極多的事件。然而,對個人來說,生命是如此地稍縱即逝、如此地短暫,因此,能夠存在和發展,這實在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了。這一事實在很早以前,在我作為醫學院的學生時便有深刻感受——我竟然沒有夭折,在我看來這真是一個奇跡。
我向來覺得,生命就像以根莖來維持存活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不可見的,是深藏于根莖之中的。露出土壤的那部分生命只能延續一個夏季。然后,便凋謝了——真是短暫。生命和文明的生長與衰敗是永無休止的,反觀我們的人生卻短暫即逝,這不免讓我們唏噓不已。若有人想讓生命永遠延續,那無疑毫無意義。然而,我卻從來沒有失去那于永恒流動中生存著的、永不消失的某種東西的意識。我們所見的是花,它會消逝的;但根莖,卻依然存在。
我一生中,唯一值得講述的是如何從這永恒變化的世界中去認識這個亙古不變的世界。這就是我在書中主要談論內心體驗的原因,這便包括我的夢及幻象。這些東西構成了我科學研究的原始資料。它們如同灼熱火紅的巖漿,要加工的石頭在其中結晶出了形狀。
除了內心體驗,我對所有其他的記憶,如旅行、遇見過的人及我周圍的環境漸漸遺忘。許多人經歷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事情并書寫過;讀者若想知道這方面的故事,可以讀讀他們的著作或請他們給你講述一下。我這一生的很多記憶大都模糊了且很多已經遺忘。但另一種事實,即我與潛意識的沖突,卻深刻地刻在了記憶里。在這個方面,總是存在著豐富的寶藏,其他的一切與之相比便不再重要了。
與此相似,某些人的名字從一開始便寫進我的生活中,以至于他們如此熟悉地留存于我的記憶里,因此,遇見他們的同時便也喚起了我的某些記憶。
還有一些我在青年期或成年期所遇到的外在性事件給我的內心體驗打上了烙印。我很早就頓悟到:對于生活的各種問題,要是從內心找不到解決之道,那它們只具有很小的意義。外部環境終究無法代替內心體驗。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的感受方面是異常貧乏的,對它們我沒有多少話可說,因為它們會使我覺得空洞和虛無。我只能憑借內心事件來理解自己。正是這些內心事件造就了我獨特的一生,而我這本自傳所講的也正是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