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自序
回首往昔,你才發現:哦,我原來經歷了那么多“悲欣往事”……往事倘若全是悲,真是人之大不幸。而假如全是喜……天底下真有這樣的好事嗎?我不相信!盡管普通而正當的快樂我們應該去支持、去贊美,然而我們又發現,這個世界的豐富和力量以及某些行將消逝的詩意恰恰是從“悲”中生出來的。
于是我想,唯有“悲喜交集”,人才會覺得生命有著無窮的滋味,過往生活的種種際遇都能在悲喜之際的律動中找到可靠而溫暖的依據。不知何故,寫作這本書時,心里也時常翻涌著這種感覺。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友多聞、素履行和旅夢人。
從前讀到Jorge Luis Borges的詩歌“歲月是一條長河/一張張面孔水一樣掠過”。在“友多聞”這一章節當中,我在追憶(回味)一張張流經我生命的面孔,經過時間之河的洗禮,忘卻了世俗的標記,感受著他(她)們的可貴與美麗。這里面有些“面孔”,你一定也很熟悉,通過一曲樂音你曾抵達過他們,發現懷著同樣的禮樂謙卑;有的“面孔”,我甚至還沒細細打量,她就如流星隕落,彼此沒來得及留下一聲嘆息;有的“面孔”,好似一段家常也像一句詩行,你從未與他們謀面,但閱讀之后,心有靈犀,他們身上的諸多故事與變幻的色彩,你也許曾在別處遇見。
“素履行”這一部分,書寫的內容基本上與音樂和書(閱讀)有關。我很喜歡“素履”二字,我也時常把歌唱與閱讀當作自己的“行行復行行”。行之又行,即成素履。我愿意通過音樂和閱讀使自己獲得一份清凈自守。筆下的李泰祥、鄭愁予、Leonard Cohen、契訶夫、Georges Delerue(法國電影配樂家)、塞林格、布努艾爾、Jeanette、卡夫卡、希區柯克、Miguel Llobet(西班牙古典吉他演奏家)……看他們、聽他們、讀他們,感受著他們的素履之行,好風如水,滌蕩心胸,然而每一個步履,又都流淌著流麗的節奏的源泉。
最后的“旅夢人”,顧名思義,有著某種不確定和幻夢般的色彩。字里行間,有待你的補充與想象。我迷戀這樣的書寫,仿佛在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曲曲折折、千里埋線,為的是最后找尋到那一刻的訝異和喜悅。說到捉迷藏,有一個悲喜交集的故事,是俄國人梭羅古勃講的:一個孩子總是要求母親跟他玩捉迷藏,每次母親都依他。后來孩子病了,他還央求母親跟他玩捉迷藏,直到孩子的病沒法醫治了,這個游戲還沒間斷。面對毫無希望的孩子,母親掩面哭泣,而此時孩子依舊以為母親在同他捉迷藏,正是差不多母親掩面的時候,孩子死了。于是孩子的死,像是一個游戲,美麗又悲哀。
弘一法師李叔同在臨終之際將各種人生況味和生命體驗化為這簡靜而有力的四個字:悲欣交集。寥寥四字,玄機、意象、奧秘無窮。可是那玄機、意象又化為音符、畫面,紛紛揚揚落到你我面前,是尋常人世的一支悲喜之歌。
悲喜交集,從某些方面看來,與禍福相依、陰陽交錯有著相同的含義。兩者之間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看似不可預知,卻也生機氣象無限。精通此道的人從不避諱兩者之間的吉兇悔吝。因為逢兇化吉的“吉”是真正的吉祥;由禍轉福的“福”是最大的福分;悲中生出的“喜”是最好的喜悅。
木心先生短句: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因為熱愛他,就以“在各種悲喜交集處”為拙作命名。又想起早前在一次奇遇般的行旅中偶得的一篇短文“你若尋我,我在人情最濃處”。現在,完成了此書,我在人情最濃處,再次遇到了你,多情而平靜。如此,不知道內心的悲喜交集是得以化解,還是又生出更多。而就在此刻,仿佛聽到音樂,充滿故事和色彩的音樂,由你的內心,涓涓流出,無有止盡。
2013年8月7日星期三
烏鴉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