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際效用與遞減效應 更新時間:2019-01-02 15:25:55
- 視網膜效應
- 亡斧疑鄰效應
- 心理擺效應
- 破窗效應
- 旁觀者效應
- 巴納姆效應
- 噪音效應
- 投射效應
-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 刻板效應
- 安慰劑效應
- 附錄 經典心理學效應解讀
- 最有效的手段是以誠服人
- 人生需要豁達
- 提高自我,讓自己保持“競技狀態”
- 自抬身價,博取他人信服
- 親和友善,獲得他人認同
- 喚醒沉睡的自信
- 人生需要自我激勵
- 別吝嗇對自己的犒勞
- 克服自我懷疑
- 永遠保持一顆質樸的心
- 心靈陽光才能感受陽光
- 積極自我暗示,重塑成功形象
- 時刻告訴自己“我是第一”
- 自我激勵,喪失信心就等于放棄自己
- 堅持自我,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 自信,人生才能有幸
- 認識自我,讓心靈獲得成長
- 第十五章 遇上心想事成的自己——自我心理操控術
- 動力能產生積極的心態
- 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喪失希望
- 保持自信,誰都能爆發出驚人力量
- 無論何時,都要用積極的力量引導自己
- 快樂是成功的關鍵
- 壞事有時候并不是全盤皆壞
- 凡是打不倒我們的,必會讓我們更強壯
- 以適度開放的心態考慮問題
- 用移情的辦法把傷害降低到最小
- 用足夠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戰
- 在不如意中保持陽光心態
- 不回避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愉悅感的活動
- 樂觀的心態給惡性循環剎車
- 無論身在何處,每天都追尋積極情緒
- 第十四章 積極心態的力量——超越挫折心理學
- 總是改變初衷
- 高估未來的收益
- 追隨情感,偏聽偏信
- 愛跟別人對著干
- 喜歡從巧合中尋找因果
- 越不完美的越受歡迎
- 相愛越容易相處越難
- 生活越簡單反而越快樂
- 越便宜消費反而越多
- 越有錢越感覺不到幸福
- 越拖延越焦慮,越焦慮越拖延
- 人越多反而效率越低
- 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 第十三章 揭秘日常的不可思議——怪誕心理學
- 拆解短板,破除迷陣
-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 以變制變,臨危不亂
- 在合作中獲得最有利的“自利”
- 沉默,以不變應萬變
- 巧言撤退不損自身
- 靈活應對勝過激進爭辯
- 一劍封喉,速戰速決
- 因環境而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有備用方案就不會措手不及
- 見機行事,隨勢而變
- 懂得變通退避,趨福避禍
- 不按規則辦事也是一種規則
- 第十二章 準備充分才往前走——成功心理學
- 酒桌上,會聽話更要會說話
- 宴請看場合,吃飯分檔次
- 男人,買單時要顯風度
- 敬酒分主次,誰也不得罪
- 結尾應酬好,細節很重要
- 商務“概念飯”,吃得巧勝于吃得好
- 摸清主角,點菜如同“點秋香”
- 宴請“地理學”,選擇地點有門道
- 宴之有道,打開應酬大門
- 不愿借給別人錢,三招讓對方知難而退
- 巧妙應用“替代法”
- 巧言擅舞,搞定所有對象
- 衣裝得體是社交中不可忽視的
- 塑造好第一印象
- 熟記名字,更容易抓住對方的心
- 踢開頭三腳,彈指間抓住人心
- 第十一章 懂應酬才不發愁——應酬心理學
- 適當沉默能獲得信賴感
- 遭遇尷尬,要給他人臺階下
- 順水推舟,輕松贏得信賴
- 看住對方的面子
- 換位思考,關系更融洽
- 將心比心,友情更牢固
- 做好“間諜”工作,與朋友安全地常來常往
- 走過同樣的路,未必是同路人
- 朋友相處,不要為人情包袱所累
- 朋友分類,交往之中有分寸
- 遠近適中,朋友交得要藝術
- 給朋友面子,就是給自己面子
- 結交幾個“忘年知己”,友誼路上多份力
- 多個朋友多條路
- 深交靠得住的朋友,才能永遠借力
- 第十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交友心理學
- 抽絲剝繭,看清對方本質
- 推理有術,抽掉謊言的支柱
- 全面分析,識破離間計
- 將計就計,順勢破謊解危
- 釜底抽薪,從根本上瓦解謊言
- 制造“機會”,讓說謊者自露破綻
- 轉嫁恐懼,巧妙脫身
- 口頭禪后面的真實內心世界
- 洞悉對手的心理方能成其事
- 見微知著可察人
- 表情是投射內心的熒光屏
- 語速是內心變化的指示器
- “你就是你所穿的”
- 從習慣動作看清對方
- 不同的笑容演繹不同的心靈風景
- 看!眼睛告訴你他的心思
- 第九章 瞬間判讀對方——識人心理學
- 打造無敵親和力
- 聽懂客戶不滿背后的潛臺詞
- 學會與不同的人做生意
- 別讓顧客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 客戶需求就是你的賣點
- 讓顧客感覺物超所值
- 滿足顧客的心理期望
- 客戶比你更好奇
- 影響購買行為的個人因素
- 把握客戶心理特征
- 第八章 蘿卜青菜,必有所愛——銷售心理學
- 積累人情,財富之路更順暢
- 王婆賣瓜,必須自夸
- 得人心者得天下
- 乾坤大挪移,化人之力為我所用
- 借能人之力辦好棘手之事
- “寄生”于人,成長加速
- 用理智避開機遇中的陷阱
- 看到遠處的機遇,決勝于千里之外
- 借錢生錢,零成本也能創業
- 吸引眼球,手段決定身段
- 把蝦米聯合起來,能吃掉大魚
- 連橫合縱,不做孤膽英雄
- 正面難入手時,就從側面出擊
- 臨危不亂,以機智贏得生機
- 多一個機遇,多一條財路
- 說“長”道“短”顯奇效
- 另辟蹊徑,實現真正意圖
- 第七章 讓支出勝過收入——商務心理學
- 情緒調適:給不良情緒殺殺菌
- 幸福,在于你能為自己找快樂
- 情緒懈怠,用壓力刺激
- 努力規劃,讓情緒點亮夢想之燈
- 警惕情緒污染
- 丟掉壞情緒,做到渾然忘我
- 他人也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 勇敢地為自己選擇
- 你只需要接納你自己
- 積極轉換,做情緒的主人
- 加減乘除法,情緒大減壓
- 好情緒讓你更健康
- 全面釋放,為負面情緒找個出口
- 控制傳導,別被不良情緒左右
- “裝”出來的好心情
- 走出情緒的死角
- 適度調節,別讓壞情緒綁架你
- 第六章 情緒是自己的選擇——情緒心理學
- 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可或缺
- 留點遺憾,讓你扎根他心底
-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幾分神秘,永葆愛情新鮮
- 體貼入微,讓戀愛迅速升溫
- 若即若離,激發他的“狩獵”欲
- 耍點小花招,約會也能事半功倍
- 花點心思,給愛情“下套”
- “惡手段”也能贏得愛情
- 欲擒故縱,讓他永遠是你手中的風箏
- 想讓男人動情,你要學會“煽情”
- 男人是茶、女人是水,泡杯好茶缺一不可
- 以柔克剛,讓愛情無往不利
- 以退為進,輕松贏得對方青睞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為什么會一見鐘情
- 第五章 有些男女為何不來電——婚戀心理學
- 自作主張很危險
- 和諧工作,才能擁有和諧生活
- 與異性交往,保持分寸最重要
- 突圍職場“冷暴力”,不做辦公室“孤兒”
- 別把自己“藏起來”
- 發現并經營自己的長處
- 放下身段,任何人都是老師
- 心態對了,一切就對了
- 與其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
- 職場,小心駛得萬年船
- 腦子里是“意見”,出口是“建議”
- 凡事做到位,但不要越位
- 守口如瓶,保守職業秘密
- 先升值,再升職
- 把工作當成事業,營造積極氣場
- 可以得意,但不能忘形
- 自知,才能正確定位自己
- 第四章 雙利雙贏的秘密——職場心理學
- 不要點破他人的心思
- 看穿是非得失,心中有數即可
- 水至清則無魚
- 做不挨槍子的出頭鳥
- 以退為進,有屈才有伸
- 掩蓋自己的鋒芒,放低身架做人
- 剛柔并濟,輕松掌控主動
- 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 方中有圓,才能縱橫捭闔
- 交往主動一點,結交就會多一點
-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 吃虧是福,大舍才能大得
- 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 對待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方法
- 順勢而為,用最省力的方式取勝
- 既要堅守原則又要懂得變通
- 以柔克剛,滴水穿石
- 應對自如才能游刃有余
- 帶著微笑與人結交
- 第三章 零壓力社交——人際關系心理學
- 用諧音把話說圓
- 察言觀色,把話說得恰到好處
- 4條溝通秘訣,讓你無往不利
- 說好第一句話,讓他瞬間心動
- 難說的話,可以順水推舟
- 批評與贊揚并用
- 安慰,好話一句三冬暖
- 亡羊沒關系,迂回去“補牢”
- 巧用暗示,拒絕也不得罪人
- 掌握火候,說笑間得“笑果”
- 響鼓無須重錘敲
- 感情投資,一本萬利
- 場面上,要說場面話
- 軟釘子不傷人,拒絕的語言要委婉
- 贊美有道,用言語攻破對方心防
- 廢話少說,開門就捕獲人心
- 說話滴水不漏,辦事天衣無縫
- 迂回入題,少碰釘子
- 把握分寸,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 口會擇言,心有算盤
- 第二章 5分鐘和陌生人成為朋友——溝通心理學
- 別留下我一個人——人類的社會性
- 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人格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力
- “沖動是魔鬼”——情緒和情感
-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動機與行為
- “虛”與“實”究竟有多遠——意識和注意
- 障眼法總能瞞天過海——知覺
-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感覺
- 第一章 迎頭撞上心理學
- 下篇 生活中的心理學
- 社會圖式理論——泰勒、克洛科
- 成敗歸因——B.韋納(1935~ )
- 三維歸因——哈羅德·凱利(1921~2003)
- 歸因理論和相應推斷——F.海德(1896~1988)、E.E.瓊斯(1928~1993)
- 認知失調——利昂·弗斯廷格(1919~1989)
- 群體動力學和社會心理學——庫斯特·勒溫(1890~1947)
- 本能說和策動心理學——威廉姆·麥獨孤(1871~1938)
- 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愛德華·羅斯(1866~1951)
- 第九章 社會心理學
- 智力的三元結構——羅伯特·J.斯騰伯格(1949~ )
- 多元智能——霍華德·加德納(1943~ )
- 智力結構的層次模型——P.E.弗農(1905~1987)
- 智力的三維結構模型——J.P.吉爾福德(1897~1987)
- 智力的群因素——瑟斯頓(1887~1955)
- 智力的因素分析——查爾斯·愛德華·斯皮爾曼(1863~1945)
- 美國心理測量的先驅——詹姆斯·麥基思·卡特爾(1860~1944)
- 智力測驗量表——阿爾弗雷德·比奈(1857~1911)
- 差異心理學與心理測量——弗朗西斯·高爾頓(1822~1911)
- 第八章 心理測量與智力的因素分析
- 通用問題解決器——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1916~2001)
- 奇妙的心理旋轉
- 遺忘和記憶的相關理論學說
- 記憶的存貯
- 注意的選擇性加工
- 認知模型的特點
- 第七章 認知心理學
- 特質層次說——H.J.艾森克(1916~1997)
- “自我實現論”——亞伯拉罕·哈洛德·馬斯洛(1908~1970)
- 特質的因素分析——雷蒙德·卡特爾(1905~1998)
- “人格自我論”——卡爾·蘭塞姆·羅杰斯(1902~1987)
- 人格的特質——高爾頓·烏伊拉德·奧爾波特(1897~1967)
- 第六章 人格心理學
- 社會文化對兒童認知的影響——維果斯基(1896~1934)
- 兒童的認知發展——讓·皮亞杰(1896~1980)
- 自我心理學——海因茲·哈特曼(1894~1970)
- 內外傾性格——C.G.榮格(1875~1961)
- 個體心理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
- 人格結構和發展——弗洛伊德(1856~1939)
- 精神分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 第五章 從精神分析到發展心理學
- “場論說”——庫斯特·勒溫(1890~1947)
- 頓悟學習——苛勒(1887~1967)
- 心理發展——庫爾特·考夫卡(1886~1941)
- 錯覺和知覺——馬克斯·韋特海默(1880~1943)
- 無意象思維——O.屈爾佩(1862~1915)
- “形質說”和“格式塔”——克里斯蒂安·厄棱費爾(1859~1932)
- 從感覺元素到意動——弗蘭茲·布倫塔諾(1838~1918)
- 第四章 趨于完滿的“格式塔”心理學
- 社會學習理論和自我效能——艾伯特·班杜拉(1925~ )
- 操作主義——B.F.斯金納(1904~1990)
- 白鼠實驗——愛德華·托爾曼(1886~1959)
- 非正統的行為主義——克拉克·萊納德·赫爾(1884~1952)
- 行為主義——約翰·華生(1879~1958)
- 機能主義心理學成為科學體系——愛德華·李·桑代克(1874~1949)
- 構造心理學——愛德華·布拉德福特·鐵欽納(1867~1927)
- 心理學與社會實踐——約翰·杜威(1859~1952)
- 美國“機能心理學”的開拓者——威廉·詹姆斯(1842~1910)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1809~1882)
- 第三章 徊于生物學化道路的心理學
- 圖形—背景和“遺覺象”——埃德加·魯賓(1886~1951)、艾內奇·魯道夫·楊施(1883~1940)
- 艾賓浩斯曲線——赫爾曼·艾賓浩斯(1850~1909)
-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威廉·馮特(1832~1920)
- 彩色與感覺色素——赫爾曼·赫爾姆霍茨(1821~1894)
- 感官神經特殊能力——約翰內斯·繆勒(1801~1858)
- “費希納定律”——G.T.費希納(1801~1887)
- 韋伯定律——E.H.韋伯(1795~1878)
- 有趣的“顱相學”——弗蘭茨·約瑟夫·加爾(1758~1828)
- 感官生理心理
- 第二章 科學心理學的創建
- 意識閾與統覺團——赫爾巴特(1776~1841)
- 心靈不可知——康德(1724~1804)
- 神經振動,聯想——哈特萊(1705~1757)
- 心理現象學——休謨(1711~1776)
- 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1685~1753)
- 單子論——萊布尼茨(1646~1716)
- “心靈白板論”——洛克(1632~1704)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1596~1650)
- 體液—氣質——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年)、加倫(129~199)
- 割與斧,靈魂整體論——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
- 哲學王、武士和勞動者——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
- 第一章 哲學心理學的產生發展
- 上篇 心理學的故事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上篇 心理學的故事
- 第一章 哲學心理學的產生發展
- 哲學王、武士和勞動者——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年)
- 割與斧,靈魂整體論——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
- 體液—氣質——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年)、加倫(129~199)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1596~1650)
- “心靈白板論”——洛克(1632~1704)
- 單子論——萊布尼茨(1646~1716)
- 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1685~1753)
- 心理現象學——休謨(1711~1776)
- 神經振動,聯想——哈特萊(1705~1757)
- 心靈不可知——康德(1724~1804)
- 意識閾與統覺團——赫爾巴特(1776~1841)
- 第二章 科學心理學的創建
- 感官生理心理
- 有趣的“顱相學”——弗蘭茨·約瑟夫·加爾(1758~1828)
- 韋伯定律——E.H.韋伯(1795~1878)
- “費希納定律”——G.T.費希納(1801~1887)
- 感官神經特殊能力——約翰內斯·繆勒(1801~1858)
- 彩色與感覺色素——赫爾曼·赫爾姆霍茨(1821~1894)
-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威廉·馮特(1832~1920)
- 艾賓浩斯曲線——赫爾曼·艾賓浩斯(1850~1909)
- 圖形—背景和“遺覺象”——埃德加·魯賓(1886~1951)、艾內奇·魯道夫·楊施(1883~1940)
- 第三章 徊于生物學化道路的心理學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1809~1882)
- 美國“機能心理學”的開拓者——威廉·詹姆斯(1842~1910)
- 心理學與社會實踐——約翰·杜威(1859~1952)
- 構造心理學——愛德華·布拉德福特·鐵欽納(1867~1927)
- 機能主義心理學成為科學體系——愛德華·李·桑代克(1874~1949)
- 行為主義——約翰·華生(1879~1958)
- 非正統的行為主義——克拉克·萊納德·赫爾(1884~1952)
- 白鼠實驗——愛德華·托爾曼(1886~1959)
- 操作主義——B.F.斯金納(1904~1990)
- 社會學習理論和自我效能——艾伯特·班杜拉(1925~ )
- 第四章 趨于完滿的“格式塔”心理學
- 從感覺元素到意動——弗蘭茲·布倫塔諾(1838~1918)
- “形質說”和“格式塔”——克里斯蒂安·厄棱費爾(1859~1932)
- 無意象思維——O.屈爾佩(1862~1915)
- 錯覺和知覺——馬克斯·韋特海默(1880~1943)
- 心理發展——庫爾特·考夫卡(1886~1941)
- 頓悟學習——苛勒(1887~1967)
- “場論說”——庫斯特·勒溫(1890~1947)
- 第五章 從精神分析到發展心理學
- 精神分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 人格結構和發展——弗洛伊德(1856~1939)
- 個體心理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
- 內外傾性格——C.G.榮格(1875~1961)
- 自我心理學——海因茲·哈特曼(1894~1970)
- 兒童的認知發展——讓·皮亞杰(1896~1980)
- 社會文化對兒童認知的影響——維果斯基(1896~1934)
- 第六章 人格心理學
- 人格的特質——高爾頓·烏伊拉德·奧爾波特(1897~1967)
- “人格自我論”——卡爾·蘭塞姆·羅杰斯(1902~1987)
- 特質的因素分析——雷蒙德·卡特爾(1905~1998)
- “自我實現論”——亞伯拉罕·哈洛德·馬斯洛(1908~1970)
- 特質層次說——H.J.艾森克(1916~1997)
- 第七章 認知心理學
- 認知模型的特點
- 注意的選擇性加工
- 記憶的存貯
- 遺忘和記憶的相關理論學說
- 奇妙的心理旋轉
- 通用問題解決器——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1916~2001)
- 第八章 心理測量與智力的因素分析
- 差異心理學與心理測量——弗朗西斯·高爾頓(1822~1911)
- 智力測驗量表——阿爾弗雷德·比奈(1857~1911)
- 美國心理測量的先驅——詹姆斯·麥基思·卡特爾(1860~1944)
- 智力的因素分析——查爾斯·愛德華·斯皮爾曼(1863~1945)
- 智力的群因素——瑟斯頓(1887~1955)
- 智力的三維結構模型——J.P.吉爾福德(1897~1987)
- 智力結構的層次模型——P.E.弗農(1905~1987)
- 多元智能——霍華德·加德納(1943~ )
- 智力的三元結構——羅伯特·J.斯騰伯格(1949~ )
- 第九章 社會心理學
- 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愛德華·羅斯(1866~1951)
- 本能說和策動心理學——威廉姆·麥獨孤(1871~1938)
- 群體動力學和社會心理學——庫斯特·勒溫(1890~1947)
- 認知失調——利昂·弗斯廷格(1919~1989)
- 歸因理論和相應推斷——F.海德(1896~1988)、E.E.瓊斯(1928~1993)
- 三維歸因——哈羅德·凱利(1921~2003)
- 成敗歸因——B.韋納(1935~ )
- 社會圖式理論——泰勒、克洛科
- 下篇 生活中的心理學
- 第一章 迎頭撞上心理學
-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感覺
- 障眼法總能瞞天過?!X
- “虛”與“實”究竟有多遠——意識和注意
- 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動機與行為
- “沖動是魔鬼”——情緒和情感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力
- 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人格
- 別留下我一個人——人類的社會性
- 第二章 5分鐘和陌生人成為朋友——溝通心理學
- 口會擇言,心有算盤
- 把握分寸,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 迂回入題,少碰釘子
- 說話滴水不漏,辦事天衣無縫
- 廢話少說,開門就捕獲人心
- 贊美有道,用言語攻破對方心防
- 軟釘子不傷人,拒絕的語言要委婉
- 場面上,要說場面話
- 感情投資,一本萬利
- 響鼓無須重錘敲
- 掌握火候,說笑間得“笑果”
- 巧用暗示,拒絕也不得罪人
- 亡羊沒關系,迂回去“補牢”
- 安慰,好話一句三冬暖
- 批評與贊揚并用
- 難說的話,可以順水推舟
- 說好第一句話,讓他瞬間心動
- 4條溝通秘訣,讓你無往不利
- 察言觀色,把話說得恰到好處
- 用諧音把話說圓
- 第三章 零壓力社交——人際關系心理學
- 帶著微笑與人結交
- 應對自如才能游刃有余
- 以柔克剛,滴水穿石
- 既要堅守原則又要懂得變通
- 順勢而為,用最省力的方式取勝
- 對待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方法
- 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 吃虧是福,大舍才能大得
-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 交往主動一點,結交就會多一點
- 方中有圓,才能縱橫捭闔
- 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 剛柔并濟,輕松掌控主動
- 掩蓋自己的鋒芒,放低身架做人
- 以退為進,有屈才有伸
- 做不挨槍子的出頭鳥
- 水至清則無魚
- 看穿是非得失,心中有數即可
- 不要點破他人的心思
- 第四章 雙利雙贏的秘密——職場心理學
- 自知,才能正確定位自己
- 可以得意,但不能忘形
- 把工作當成事業,營造積極氣場
- 先升值,再升職
- 守口如瓶,保守職業秘密
- 凡事做到位,但不要越位
- 腦子里是“意見”,出口是“建議”
- 職場,小心駛得萬年船
- 與其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
- 心態對了,一切就對了
- 放下身段,任何人都是老師
- 發現并經營自己的長處
- 別把自己“藏起來”
- 突圍職場“冷暴力”,不做辦公室“孤兒”
- 與異性交往,保持分寸最重要
- 和諧工作,才能擁有和諧生活
- 自作主張很危險
- 第五章 有些男女為何不來電——婚戀心理學
- 為什么會一見鐘情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以退為進,輕松贏得對方青睞
- 以柔克剛,讓愛情無往不利
- 男人是茶、女人是水,泡杯好茶缺一不可
- 想讓男人動情,你要學會“煽情”
- 欲擒故縱,讓他永遠是你手中的風箏
- “惡手段”也能贏得愛情
- 花點心思,給愛情“下套”
- 耍點小花招,約會也能事半功倍
- 若即若離,激發他的“狩獵”欲
- 體貼入微,讓戀愛迅速升溫
- 幾分神秘,永葆愛情新鮮
-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留點遺憾,讓你扎根他心底
- 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可或缺
- 第六章 情緒是自己的選擇——情緒心理學
- 適度調節,別讓壞情緒綁架你
- 走出情緒的死角
- “裝”出來的好心情
- 控制傳導,別被不良情緒左右
- 全面釋放,為負面情緒找個出口
- 好情緒讓你更健康
- 加減乘除法,情緒大減壓
- 積極轉換,做情緒的主人
- 你只需要接納你自己
- 勇敢地為自己選擇
- 他人也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 丟掉壞情緒,做到渾然忘我
- 警惕情緒污染
- 努力規劃,讓情緒點亮夢想之燈
- 情緒懈怠,用壓力刺激
- 幸福,在于你能為自己找快樂
- 情緒調適:給不良情緒殺殺菌
- 第七章 讓支出勝過收入——商務心理學
- 另辟蹊徑,實現真正意圖
- 說“長”道“短”顯奇效
- 多一個機遇,多一條財路
- 臨危不亂,以機智贏得生機
- 正面難入手時,就從側面出擊
- 連橫合縱,不做孤膽英雄
- 把蝦米聯合起來,能吃掉大魚
- 吸引眼球,手段決定身段
- 借錢生錢,零成本也能創業
- 看到遠處的機遇,決勝于千里之外
- 用理智避開機遇中的陷阱
- “寄生”于人,成長加速
- 借能人之力辦好棘手之事
- 乾坤大挪移,化人之力為我所用
- 得人心者得天下
- 王婆賣瓜,必須自夸
- 積累人情,財富之路更順暢
- 第八章 蘿卜青菜,必有所愛——銷售心理學
- 把握客戶心理特征
- 影響購買行為的個人因素
- 客戶比你更好奇
- 滿足顧客的心理期望
- 讓顧客感覺物超所值
- 客戶需求就是你的賣點
- 別讓顧客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 學會與不同的人做生意
- 聽懂客戶不滿背后的潛臺詞
- 打造無敵親和力
- 第九章 瞬間判讀對方——識人心理學
- 看!眼睛告訴你他的心思
- 不同的笑容演繹不同的心靈風景
- 從習慣動作看清對方
- “你就是你所穿的”
- 語速是內心變化的指示器
- 表情是投射內心的熒光屏
- 見微知著可察人
- 洞悉對手的心理方能成其事
- 口頭禪后面的真實內心世界
- 轉嫁恐懼,巧妙脫身
- 制造“機會”,讓說謊者自露破綻
- 釜底抽薪,從根本上瓦解謊言
- 將計就計,順勢破謊解危
- 全面分析,識破離間計
- 推理有術,抽掉謊言的支柱
- 抽絲剝繭,看清對方本質
- 第十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交友心理學
- 深交靠得住的朋友,才能永遠借力
- 多個朋友多條路
- 結交幾個“忘年知己”,友誼路上多份力
- 給朋友面子,就是給自己面子
- 遠近適中,朋友交得要藝術
- 朋友分類,交往之中有分寸
- 朋友相處,不要為人情包袱所累
- 走過同樣的路,未必是同路人
- 做好“間諜”工作,與朋友安全地常來常往
- 將心比心,友情更牢固
- 換位思考,關系更融洽
- 看住對方的面子
- 順水推舟,輕松贏得信賴
- 遭遇尷尬,要給他人臺階下
- 適當沉默能獲得信賴感
- 第十一章 懂應酬才不發愁——應酬心理學
- 踢開頭三腳,彈指間抓住人心
- 熟記名字,更容易抓住對方的心
- 塑造好第一印象
- 衣裝得體是社交中不可忽視的
- 巧言擅舞,搞定所有對象
- 巧妙應用“替代法”
- 不愿借給別人錢,三招讓對方知難而退
- 宴之有道,打開應酬大門
- 宴請“地理學”,選擇地點有門道
- 摸清主角,點菜如同“點秋香”
- 商務“概念飯”,吃得巧勝于吃得好
- 結尾應酬好,細節很重要
- 敬酒分主次,誰也不得罪
- 男人,買單時要顯風度
- 宴請看場合,吃飯分檔次
- 酒桌上,會聽話更要會說話
- 第十二章 準備充分才往前走——成功心理學
- 不按規則辦事也是一種規則
- 懂得變通退避,趨福避禍
- 見機行事,隨勢而變
- 有備用方案就不會措手不及
- 因環境而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一劍封喉,速戰速決
- 靈活應對勝過激進爭辯
- 巧言撤退不損自身
- 沉默,以不變應萬變
- 在合作中獲得最有利的“自利”
- 以變制變,臨危不亂
-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 拆解短板,破除迷陣
- 第十三章 揭秘日常的不可思議——怪誕心理學
- 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 人越多反而效率越低
- 越拖延越焦慮,越焦慮越拖延
- 越有錢越感覺不到幸福
- 越便宜消費反而越多
- 生活越簡單反而越快樂
- 相愛越容易相處越難
- 越不完美的越受歡迎
- 喜歡從巧合中尋找因果
- 愛跟別人對著干
- 追隨情感,偏聽偏信
- 高估未來的收益
- 總是改變初衷
- 第十四章 積極心態的力量——超越挫折心理學
- 無論身在何處,每天都追尋積極情緒
- 樂觀的心態給惡性循環剎車
- 不回避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愉悅感的活動
- 在不如意中保持陽光心態
- 用足夠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戰
- 用移情的辦法把傷害降低到最小
- 以適度開放的心態考慮問題
- 凡是打不倒我們的,必會讓我們更強壯
- 壞事有時候并不是全盤皆壞
- 快樂是成功的關鍵
- 無論何時,都要用積極的力量引導自己
- 保持自信,誰都能爆發出驚人力量
- 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喪失希望
- 動力能產生積極的心態
- 第十五章 遇上心想事成的自己——自我心理操控術
- 認識自我,讓心靈獲得成長
- 自信,人生才能有幸
-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 堅持自我,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 自我激勵,喪失信心就等于放棄自己
- 時刻告訴自己“我是第一”
- 積極自我暗示,重塑成功形象
- 心靈陽光才能感受陽光
- 永遠保持一顆質樸的心
- 克服自我懷疑
- 別吝嗇對自己的犒勞
- 人生需要自我激勵
- 喚醒沉睡的自信
- 親和友善,獲得他人認同
- 自抬身價,博取他人信服
- 提高自我,讓自己保持“競技狀態”
- 人生需要豁達
- 最有效的手段是以誠服人
- 附錄 經典心理學效應解讀
- 安慰劑效應
- 刻板效應
-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 投射效應
- 噪音效應
- 巴納姆效應
- 旁觀者效應
- 破窗效應
- 心理擺效應
- 亡斧疑鄰效應
- 視網膜效應
- 邊際效用與遞減效應 更新時間:2019-01-02 1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