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公主駙馬部匯考二(9)
- 明倫匯編宮闈典公主駙馬部
- (清)陳夢雷
- 4963字
- 2015-12-21 16:35:07
出省門斛律光逐而擒之子獻嘆曰丈夫為計遲遂
至于此矣
東平公主 下嫁可朱渾天和
按北齊書燕子獻傳可朱渾天和道元之季弟也以
道元勛重尚東平公主累遷領軍大將軍開府濟南
王即位加特進改博陵公與楊愔同被殺
公主 下嫁司馬消難
按北齊書司馬子如傳子如子消難尚高祖女以主
囗貴公子頻歷中書黃門郎光祿少卿出為北豫州
刺史鎮武牢消難博涉史傳有風神然不能廉潔在
州為御史所劾又于公主情好不睦公主譖訴之懼
罪遂招延鄰敵走關西
按北史司馬消難傳消難妻高齊神武女也在鄴極
加禮敬入關便相棄薄及赴州留妻及三子在京
妻言于文帝曰滎陽公攜寵自隨必不顧妻子愿防
慮之及消難入陳高母子因此獲免子譚即高氏所
生以消難勛拜儀同大將軍坐消難除名
潁川長公主 下嫁段懿
按北齊書段榮傳榮子韶韶長子懿字德猷有姿儀
頗解音樂又善騎射天保初尚潁川長公主累遷行
臺右仆射兼殿中尚書出除兗州刺史卒
東安公主 下嫁段深
按北齊書段榮傳韶第二子深字德深美容貌寬謹
有父風天保中受父封姑臧郡公大寧初拜通直散
騎侍郎二年詔尚永昌公主未婚主卒河清三年又
詔尚東安公主以父頻著大勛累遷侍中將軍源州
大中正食趙郡韶病篤詔封深濟北王以慰其意武
平末徐州行臺左仆射徐州刺史入周拜大將軍郡
公坐事死
中山長公主 下嫁段寶鼎
按北齊書段榮傳韶子寶鼎尚中山長公主武平末
儀同三司隋開皇中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大
業初卒于饒州刺史
義寧公主 下嫁斛律武都
按北齊書斛律金傳天保四年解州以太師還晉陽
車駕復幸其第六宮及諸王盡從置酒作樂極夜方
罷帝忻甚詔金第二子豐樂為武衛大將軍因謂金
曰公元勛佐命父子忠誠朕當結以婚姻未為蕃衛
仍詔金孫武都尚義寧公主成禮之日帝從皇太后
幸金宅皇后太子及諸王等皆從其見親待如此金
子光光有四子長子武都歷位特進太子太保開府
儀同三司梁兗二州刺史所在并無政績唯事聚斂
侵漁百姓光死遣使于州斬之
公主 下嫁潘子晃
按北齊書潘樂傳樂子子晃嗣諸將子弟率多驕縱
子晃沈密謹囗以清凈自居尚公主拜駙馬都尉武
平末為幽州道行臺右仆射幽州刺史周師將入鄴
子晃率突騎數萬赴援至博陵知鄴城不守詣冀州
降周授上開府隋大業初卒
公主 下嫁韓寶仁
按北齊書韓鳳傳鳳男寶仁尚公主在晉陽賜第一
區其公主生男滿月駕幸鳳宅宴會盡日
公主 下嫁韓寶信
按北齊書韓鳳傳寶仁弟寶信尚公主駕復幸其宅
親戚咸蒙官賞后鳳坐除名不露其罪仍毀其宅公
主離婚
北周
平原公主 下嫁于翼
按周書于翼傳翼字文若太師燕公謹之子美風儀
有識度年十一尚太祖女平原公主拜員外散騎常
侍封安平縣公邑一千戶大統十六年進爵郡公加
大都督領太祖帳下左右禁中宿衛遷鎮南將軍金
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武衛將軍謹平江陵所贈得
軍實分給諸子翼一無所取唯簡賞口內名望子弟
有士風者別待遇之太祖聞之特賜奴婢二百口翼
固辭不受尋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侍中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六官建除左宮伯孝閔帝踐
祚出為渭州刺史翼兄實先囗此州頗有惠政翼又
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馮君焉時
吐谷渾入寇河右涼鄯河三州咸被攻圍使來告急
秦州都督遣翼赴援不從寮屬咸以為言翼曰攻取
之術非夷俗所長此寇之來不過抄掠邊牧耳安能
頓兵城下久事攻圍掠而無獲勢將自走勞師以往
亦無所及翼揣之已了幸勿復言居數日問至果如
翼所策賀蘭祥討吐谷渾翼率州兵先鋒深入以功
增邑一千二百戶尋征拜右宮伯世宗雅愛文士立
麟趾學在朝有藝業者不限貴賤皆預聽焉乃至蕭
撝王褒等與卑鄙之徒同為學士翼言于帝曰蕭撝
梁之宗子王褒梁之公卿今與趨走同儕恐非尚賢
貴爵之義帝納之詔翼定其班次于是有等差矣世
宗崩翼與晉公護同受遺詔立高祖保定元年徙軍
司馬三年改封常山縣公邑二千九百戶天和初遷
司會中大夫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戶三年皇后阿史
囗氏至自突厥高祖行親迎之禮命翼總司儀制狄
人雖蹲踞無節然咸憚翼之禮法莫敢違犯遭父憂
去職居喪過禮為時輩所稱尋有詔起令視事高祖
又以翼有人倫之鑒皇太子及諸王等相傅以下并
委翼選置其所擢用皆民譽也時論僉謂得人遷大
將軍總中外宿衛兵事晉公護以帝委翼腹心內懷
猜忌轉為小司徒加拜柱國雖外示崇重實疏斥之
及誅護帝召翼遣往河東取護子中山公訓仍代鎮
蒲州翼曰冢宰無君陵上自取誅夷元惡既除余孽
宜殄然皆陛下骨肉猶謂疏不間親陛下不使諸王
而使臣異姓非直物有橫議愚臣亦所未安帝然之
乃遣越王盛代翼先是與齊陳二境各修邊防雖通
聘好而每歲交兵然一彼一此不能有所克獲高祖
既親萬幾將圖東討詔邊城鎮并益儲偫加戍卒二
國聞之亦增修守御翼諫曰宇文護專制之日興兵
至洛不戰而敗所喪實多數十年委積一朝麋散雖
為護無制勝之策亦由敵人之有備故也且疆場相
侵互有勝敗徒損兵儲非策之上者不若解邊嚴減
戎防繼好息民敬待來者彼必善于通和懈而少備
然后出其不意一舉而山東可圖若猶習前蹤恐非
蕩定之計帝納之建德二年出為安隨等六州五防
諸軍事安州總管時屬大旱涢水絕流舊俗每逢亢
陽禱白兆山祈雨高祖先禁群祀山廟已除翼遣主
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歲遂有年民庶感之聚會歌
舞頌翼之德四年高祖將東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納
言盧韞等前后乘驛三詣翼問策焉翼贊成之及軍
出詔翼率荊楚兵二萬自宛葉趣襄城大將軍張光
洛鄭恪等并隸焉旬日下齊一十九城所部都督輒
入民村即斬以徇由是百姓欣悅赴者如歸屬高祖
有疾班師翼亦旋鎮五年轉陜熊等七州十六防諸
軍事宜陽總管翼以宜陽地非襟帶請移鎮于陜詔
從之仍除陜州刺史總管如舊其年大軍復東討翼
自陜入九曲攻拔造澗等諸城徑到洛陽齊洛州刺
史獨狐永業開門出降河南九州三十鎮一時俱下
襄城民庶等喜復見翼并壺漿塞道尋即除洛懷等
九州諸軍事河陽總管尋徙豫州總管給兵五千人
馬千匹以之鎮并配開府及儀同等二十人仍囗河
陽襄州安州荊州泗州總管內有武干者任翼征牒
不限多少儀同以下官爵承制先授后聞陳將魯天
念久圍光州聞翼到汝南望風退散霍州蠻首田元
顯負險不賓于是送質請附陳將任蠻奴悉眾攻顯
顯立柵拒戰莫有異心及翼還朝元顯便叛其得殊
俗物情皆此類也大象初征拜大司徒詔翼巡長城
立亭鄣西自雁門東至碣石創新改舊咸得其要害
云仍除幽定七州六鎮諸軍事幽州總管先是突厥
屢為寇抄居民失業翼素有威武兼明斥候自是不
敢犯塞百姓安之及尉遲迥據湘州舉兵以書招翼
翼執其使并書送之于時隋文帝執政賜翼雜繒一
千五百段粟麥一千五百石并珍寶服玩等進位上
柱國封任國公增邑通前五千戶別食任城縣一千
戶收其租賦翼又遣子讓通表勸進并請并朝隋文
帝許之開皇初拜太尉或有告翼云往在幽州欲同
尉遲迥者隋文召致凊室遣理官按驗尋以無實見
原仍復本位三年五月薨贈本官加蒲晉懷絳邵汾
六州諸軍事蒲州刺史謚曰穆翼性恭儉與物無競
常以滿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終子璽官至上大將軍
軍司馬黎陽郡公璽弟詮上儀同三司吏部下大夫
常山公詮弟讓儀同三司尉遲迥之舉兵也河西公
李賈弟穆為并總管亦執迥子送之
建安長公主 下嫁賀初真
按周書賀蘭祥傳蘭祥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
尚文帝姊建安長公主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
山郡公
昌樂大長公主 下嫁尉遲俟兜
按周書尉遲迥傳迥父俟兜性弘裕有鑒識尚太祖
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俟兜病且卒二子撫其
首曰汝等并有貴相但恨吾不見耳爾各宜勉之
霍國公主 下嫁賀拔緯
按周書賀拔勝傳勝弟岳岳子緯拜開府儀同三司
保定中錄岳舊德進緯爵霍國公尚太祖女
襄樂公主 下嫁韋世康
按北史韋孝寬傳孝寬兄敻敻子世康幼而沉敏有
器度年十歲州辟主簿在魏弱冠為直寢封漢安縣
公尚周文帝女襄樂公主授儀同三司仕周歷位典
祠下大夫沔硤二州刺史從武帝平齊授司州總管
長史時東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綏撫之士庶胥悅
入為戶部中大夫進位上開府轉司會中大夫尉遲
迥之亂隋文帝謂世康曰汾絳舊是周齊分界因此
亂階恐生搖動今以委公因授絳州刺史以雅望鎮
之闔境清肅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喪干懷在州
有止足之志與子弟書曰吾生因緒余夙沾纓弁驅
馳不已四紀于茲亟登袞命頻蒞方岳志除三惑心
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脂膏而莫潤如斯之事頗
為時悉今耄雖未及壯年已謝霜早梧楸風先蒲柳
眼暗更劇不見細書足疾彌增非可趨走祿豈須多
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辭況娘春秋已高溫凊
宜奉晨昏有闕罪在我躬今世穆世文并從武役吾
與世沖復嬰遠任陟岵瞻望此情彌切桓山之悲倍
深常戀意欲上聞乞遵禮教未訪汝等故遣此及興
言遠慕感咽難勝諸弟報以事恐難遂乃止在任有
惠政奏課連最擢為禮部尚書世康寡嗜欲不慕勢
貴未嘗以位望矜物聞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顯人
過欲以求名譽進爵上庸郡公轉吏部尚書選用平
允請托不行以母憂去職固辭乞終私制上不許開
皇七年將事江南議重方鎮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
幾授安州總管遷信州總管十三年復拜吏部尚書
前后十余年間多所進拔朝廷稱為廉平嘗因休暇
謂子弟曰吾聞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將耳順志
在懸車汝輩以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
名立官成盈滿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蹤二疏伏奉尊
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陳讓愿乞骸骨上曰冀與公
共理天下今之所請深乖本望縱筋力衰謝猶屈公
臥臨一隅于是出拜荊州總管時天下唯置荊并揚
益四大總管并揚益三州并親王臨統唯荊州委于
世康時論以此為美世康為政簡靜百姓愛悅卒于
州聞而痛惜贈大將軍謚曰文世康性孝友初以諸
弟位并隆貴獨季弟世約宦途不達共推父時田宅
盡以與之世多其義長子福子位司隸別駕次子福
嗣位內史舍人后以罪黜楊元感之亂從衛元戰敗
于城北為元感所獲令為文檄詞甚不遜尋背元感
還東都帝銜之車裂于高陽少子福獎通事舍人在
東都與元感戰沒
襄陽公主 下嫁竇毅
按北史竇熾傳熾兄子毅字天武父岳早卒及毅著
勛追贈大將軍冀州刺史毅深沉有器度事親以孝
聞魏孝武初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時齊神武擅朝毅
慨然有徇主之志從孝武西遷封奉高縣子從禽竇
泰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進爵安武縣公恭帝元年
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改封永安
縣公出為幽州刺史周孝閔帝踐祚進爵神武郡公
保定三年拜大將軍時與齊人爭衡戎車歲動并交
結突厥以為外援突厥已許納女于周齊人亦甘言
重幣遣使求婚狄人便欲有悔朝廷乃令楊薦等累
使結之往返十余方復前好至是雖期往逆猶懼改
圖以毅地兼勛戚素以威重乃令為使及毅至齊使
亦在焉突厥君臣猶有貳志毅抗言正色以大義責
之累旬乃定卒以皇后歸朝議嘉之別封成都縣公
進位柱國歷同州刺史蒲金二州總管加上柱國入
為大司馬隋開皇初拜定州總管累居藩鎮咸得人
和二年薨于州贈襄郢等六州刺史謚曰肅毅性溫
和每以謹慎自守又尚周文帝第五女襄陽公主特
為朝廷所委信雖任兼出內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
以此稱焉子賢嗣
永富公主 下嫁史雄
按北史史寧傳寧子雄字世武少勇敢膂力過人便
弓馬有筭略年十四從寧于牽屯山奉迎周文帝仍
從校獵弓無虛發周文嘆異之尋尚周文女永富公
主除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累遷駕部
中大夫司馭中大夫從柱國枹罕公辛威鎮金城遂
卒于軍時年二十四
順陽公主 下嫁滕穆玉 又嫁楊瓚
按文獻通考周文帝女順陽公主適隋滕穆玉楊瓚
按史
無考
西河長公主 下嫁劉昶
按文獻通考周文帝女西河長公主適劉昶(
按周書并無劉
昶傳惟北魏有劉昶而尚三公主史稱其卒于太和二十一年則于此無與耳)
清都公主 下嫁閻毗
按周書閻慶傳慶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慶
雖位望隆重婚連帝室常以謙慎自守時人以此稱
之
按北史閻毗傳毗七歲襲爵石保縣公及長儀貌矜
嚴頗好經史受漢書于蕭該略通大旨能篆書草隸
尤善為當時之妙周武帝見而悅之命尚清都公主
宣帝即位拜儀同三司隋文帝受禪以技藝侍東宮
數以雕麗之物取悅于皇太子由是甚見親待每稱
之于上尋拜車騎宿衛東宮上嘗遣高颎大閱于龍
臺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惟毗一軍法制肅然颎言
之于上特蒙賜帛俄兼太子崇衛率長史尋加尚儀
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為及太子廢毗坐杖一百
與妻子俱配為官奴婢二歲放免
梁安固公主 下嫁鄭譯
按隋書鄭譯傳譯字正義滎陽開封人也祖瓊魏太
常父道邕魏司空譯頗有學識兼知鍾律善騎射譯
從祖開府文寬尚魏平陽公主則周太祖元后之妹
也主無子太祖令譯后之由是譯少為太祖所親恒
令與諸子游集年十余歲常詣相府司錄李長宗長
宗于眾中戲之譯斂容謂長宗曰明公位望不輕瞻
仰斯屬輒相玩狎無乃喪德也長宗甚異之文寬后
誕二子譯復歸本生周武帝時起家給事中士拜銀
青光祿大夫轉左侍上士與儀同劉昉恒侍帝側譯
時喪妻帝命譯尚梁安固公主及帝親總萬機以為
御正下大夫俄轉太子宮尹時太子多失德內史中
大夫烏丸軌每勸帝廢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
不自安其后詔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乃陰謂譯曰
秦王上愛子也烏丸軌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無扶
蘇之事乎譯曰愿殿下勉著仁孝無失子道而已勿
為他慮太子然之既破賊譯以功最賜爵開國子邑
三百戶后坐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為民太子復
召之譯戲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時可得據
天下太子悅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為宣帝
超拜開府內史下大夫封歸昌縣公邑一千戶委以
朝政俄遷內史上大夫進封沛國公邑五千戶以其
子善愿為歸昌公元琮為永安縣男又監國史譯頗
專權時帝幸東京譯擅取官材自營私第坐是復除
名為民劉昉數言于帝帝復召之顧待如初詔領內
史事初高祖與譯有同學之舊譯又素知高祖相表
有奇傾心相結至是高祖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嘗